研究生: |
陳彥冲 |
---|---|
論文名稱: |
班級討論型態之創新應用-於小學教育現場實踐之行動研究 |
指導教授: | 陳昭儀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4 |
中文關鍵詞: | KJ法 、六六討論法 、世界咖啡館 、拼圖法 、討論教學 、班級討論型態 |
英文關鍵詞: | K.J. Method, Phillips 66 Technique, The World Café, discussion teach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2 下載:2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創新班級討論型態之實踐,探討在KJ法、六六討論法、拼圖法及世界咖啡館等四種討論型態所設計之討論課程中,學生討論能力、班級討論氛圍與討論型態實施之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其中一班的學童為研究對象,於三個月中進行十三次結合國際教育之討論課程。透過行動研究之歷程,研究者依據諍友討論、學生反饋及教學自省與修正等資料做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學生與諍友對KJ法持以正面肯定,其有效協助學生匯聚並整理構思。研究者以色卡改良討論工具,提升學生在歸納構思過程的效率;並以不同詞性語詞組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命名時更加精確呈現各分類特性。
二、六六討論法確實達到公平發言機會之目的,並讓發言弱勢學生有所展現。唯研究者提出議題設定之重要性,以及配合國小學生發言習慣應彈性調整傾聽原則。
三、拼圖法使學生及諍友感到新奇有趣,但部分學生不喜歡其爭辯的氛圍。但研究者利用此一特性,提出多元論辯之辯論教學,並於課程結束後另就此創新再做試驗,效果頗佳。
四、學生對於世界咖啡館輕鬆具彈性之討論型態抱以相當正面肯定,班級討論氣氛融洽愉快。研究者結合KJ法改善其討論成果混亂之困境,試驗後大幅改善討論版面混亂之情形且更有助於桌長匯聚結論。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創新班級討論型態之具體建議,供有意融入創新班級討論型態於課程中之教學者及未來相關研究參考之。
一、中文部分
王金國(2000)。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教育研究,8,137-147。
王金國(2002)。讓小組動起來。國教輔導,42(1),38-42。
王迺淳(2007)。「問題討論」班會模式之建構與實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方雅慧(2009)。世界咖啡館匯談方法操作手冊。取自http://www.napcu.org.tw/annualconference/wp-content/uploads/2009/03/manual.doc。
李曉菁(2004)。「問題探討式」班會模式之實驗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孟美(2009)。應用The World Café 對話技術凝聚組織共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娜維(2011)。運用拼圖式閱讀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閱讀成就與互動行為影響之 研究。立德大學應用英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寶山(2006)。實用教學原理。臺北:心理。
林建平(2010)。兒童輔導與諮商。臺北:五南。
林傳維(2012)。在網際網路上以KJ法中增加圖片提高其效果。
國立清華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沈文蓓(1997)。小學高年級學生小組討論之歷程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邱如美(譯)(2007)。團隊的天才(Group Genius)。(原作者:Keith Sawyer)。 臺北: 天下。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02)。團體輔導。臺北:空大。
吳玲玲(譯)(2004)。組織行為(原作者:Jennifer M.george&Gareth R.Jones)。臺北:臺灣培生。
吳香樺(2009)。討論融入閱讀教學應用在自然保育上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高子梅(譯)(2007)。世界咖啡館(原作者:Brown Juanita)。臺北: 臉譜, 城邦文化。
范永銀(2009)。改善世界咖啡館中之團體溝通技巧的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煥文(2011)。探討運用世界咖啡館匯談方式對主管管理訓練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吳清基。
郭坤隆(2008)。合作學習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成效之研究-以「聲音的探討」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岑(譯)(2002)。兒童能,企業為何不能?:從十三種孩童天賦中發掘成長之道(原作者:Alan Gregerman)。臺北: 臉譜,城邦文化。
陳淑芬(2003)。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公民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藝萍(2011)。合作學習第四代拼圖法對高職生之英文閱讀成效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純鳳(2012年5月31日)。台師大公民咖啡館 校內議題攤開談。臺灣立報。
張善智 (譯)(2005)。組織行為-觀念、技巧與實作(原作者:Angelo Kinicki&Robert Kreitner)。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張巧薇(2010)。兩種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於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炳煌 (2002)。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惇勝(1995)。臺灣式KJ法原理與技術。臺北: 中國生產力中心。
楊振昇(1999)。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季刊,2(2),15-30。
潘裕豐 (2005)。 創造過程論與創造思考的技巧。創造思考教育,15期,30-40。
蔡鵑竹(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之社會科學習表現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靖一(2011)。KJ法應用於電子付款及以物易物機制之創新服務性資源分享研究。北臺灣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商務研究所,未出版,新北市。
蔡欣儒、廖桂涓(2012)。拼圖法第二代應用在〈劉姥姥進大觀園〉之實驗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6(2),45-65。
劉曉樺 (譯)(2011)。教育大未來(原作者:Bernie Trilling、Charles Fadel)。 臺北:如果。
劉桂燕(2007)。圖畫書閱讀討論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劉瑩慧(譯)(2004)。會議革命(原作者:齊藤孝)。臺北:商周。
鄭玉杏(2007)。運用合作學習於高職學生專題製作課程之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L. (2011). Use the world café concept to create a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for Primary Care, 22(5), 337-338.
Demir ,K.(2012).An evaluation of the combined use of creative drama and jigsaw II Techniqu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 views: Case of a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Course.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47,455-459。
Delaney , C. ,Daley, K. ,& Lajoie, D. (2006). Facilitating empowerment and stimulating scholarly dialogue using the world café mode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45(1), 46-46.
Evcim , H. & İpek ,Ö. F.(2013). Effects of Jigsaw II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english prep classe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70,1651-1659.
Ghaith ,G.. M.,& Bouzeineddine, A. R. (2003).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ttitudes, achievement, and learn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jigsaw II coopera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Reading Psychology, 24(2), 105-121.
Kawakita , J.(1973).The KJ Method and my dream towards the “heuristic” regional geography. Japanese Journal of Human Geography, 25 (5) , 493-522.
Saga, R., Kitami, K. & Matsumoto, K.(2011). KJ法と構造方程式モデリングを用いたアメリカと日本の学生における購買要因比較.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f Transdisciplinary Fed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
Shaaban, K. (2006). An initi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motivation to read. Reading Psychology, 27(5), 377-403.
Takayanagi, R., Yamada, Y., Ozeki,T., Yokoyama,H.,Hiratsuka, A.,Ohno, N. & Sasatsu, M.(2006). Usefulness of small group discussion using KJ method regarding early exposure for first-year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tudents. yakugaku zasshi ,126 (11) ,1179-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