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羅淳靜 Lo, Chun-Ching |
---|---|
論文名稱: |
生活之歌--人與自然和諧沉靜美感的探討 Song of Life--Exploring the Beauty of Harmony and Quiet of Human and Nature |
指導教授: |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4 |
中文關鍵詞: | 生活 、自然 、恬適 、東方精神 、東西融合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4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消費社會中,人們過的比以往舒適與便捷,但是物質生活的富足似乎沒有讓精神生活一併提升,人們顯得茫然失措、人與人的關係進而趨向冷漠、疏離進而麻木。在第二章第一節中筆者由較宏觀的社會學角度與全球視野,探討歸納出這種現象形成的成因如下:當代社會呈現多元複雜的局面,充滿了各種的可能性,人們比起以往獲得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則造成壓力與不安。快速變遷的社會使傳統既有秩序崩壞,人們的生活型態有巨大的轉變,全球化與在地化相互拉扯、磨合,衍生出失序與不確定性。人們因適應不良感到焦慮,趨於冷漠、麻木不仁。
第二章第一、二節回歸東方精神,東方哲學風靡世界,從東方的哲學精神裡獲得心靈的解放蔚為風潮,筆者從東方傳統文化溯源,冀望透過文化的核心價值獲得解放撫慰心靈之道。東方審美意識深受禪宗影響,與世俗相結合產生平淡自然的趣味。中國的隱逸哲學,文人寄情於田園山水之間,懷著悠閒恬適的生活態度,體會生活的樂趣。第二章第三節著眼於文化融合:不同的文化相激盪,衍生出新的面貌。筆者選取近代藝術史上顯著東西相互融合的實例:在西方方面,十九世紀自印象派以來的近代藝術,主要探討歐迪隆・荷東晚年具裝飾性的繪畫;東方方面,聚焦在日本近代藝術,以黑田清輝、東山魁夷為主。第二章第四節中筆者以身處在台灣的立場對當代台灣美術發展現況略述與反思。
第三章裡創作內容,筆者選擇生活週遭的自然景物與人物為題材,結合少女與花草兩種元素,捨棄西方透視表現法,透過平面化的空間、明快典雅的色彩和自由流暢的線條,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捕捉其安祥自適的神情與整體空間氛圍。在第二、三節中解說繪畫技法媒材的選用及使用心得。第四章針對個別作品的內容與媒材說明,第五章作結。
一、 中文書目:
1 王慶生著:《繪畫--東西方文化的衝撞》(台北,淑馨,民81)。
2 皮朝綱著:《禪宗的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1995)。
3 李欽賢著:《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雄獅,民82)。
4 邢福泉著:《日本藝術史》(台北,東大,民88)。
5 周先慎著:《中國文學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2006)。
6 林語堂著:《生活的藝術》(台北,弘翁,民73)。
7 林惺嶽著:《渡越驚濤駭浪的台灣美術》(台北,藝術家,1997)。
8 宗白華著:《美學的散步(一)》(台北,洪範,民73)。
9 施惠美著:《日本近代藝術史》(台北,三民,民86)。
10 姜文清著:《東方古典美--中日傳統審美意識比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1 倪再沁著:《台灣美術論衡》(台北,藝術家,2007)。
12 陳芳明著:《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2002)。
13 陳淑華著:《油畫材料學》(台北,洪葉文化,1998)。
14 黃河濤著:《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正中書局,1997)。
15 馮健親著:《繪畫色彩論析》(上海,上海人民美術,1996)。
16 雄獅西洋美術辭典編輯委員會編輯:《雄獅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1990)。
17 漢寶德著:《漢寶德談美》,(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
18 漢寶德著:《談美感》(台北,聯經出版社,2007)。
19 劉文潭著:《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民56)。
20 劉其偉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1990)。
21 謝東山著:《殖民與獨立之間:世紀末的台灣美術》(台北,北市美術館,民85)。
22 羅靜蘭等四人著:《西方文化之路》(台北,揚智,1994)。
二、 外文中譯書目:
1 妙莉葉‧巴貝里(Muriel Barbery)著,陳春琴譯:《刺蝟的優雅》(台北,商周,2008)。
2 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著:《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時報,1993)。
3 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ar)著,蕭寶森譯:《蘇菲的世界》(智庫,1995)。
4 馬諦斯(Henri Matisse)著,蘇美玉譯:《馬諦斯畫語錄》(台北,藝術家,2002)。
5 齊美爾(Georg Simmel)著,劉小楓選編:《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6 司邁特(Barry Smart)著,李衣雲、林文凱、郭玉群譯:《後現代性》(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
7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著,連方譯:《漂鳥集》(台北,寂天,2000)。
8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著,吳明實譯:《湖濱散記》(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1988)。
9 海倫・威斯格茲(Helen Westgeest)著,曾長生、郭書瑄譯:《禪與現代美術--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10 神林恆道著,龔詩文譯:《東亞美學前史--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台北,典藏,2007)。
11 鈴木大拙著,王元化主編:《通向禪學之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三、 外文書目:
1 一井建三編集,《美術の窓--新・女性の時代'08》,生活の友社,NO. 292一月號,2008。
2 長崎盛輝著,《日本の傳統色--その色名と色調》,青幻舍,2001。
3 高階秀爾監修,《NHKオルセー美術館4--後期印象派・樂園ヘの旅立ち》,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90。
4 菊屋吉生監修,《東山魁夷--日本人が最も愛した画家》,平凡社,2008。
5 《日本の美術Ⅱ--桃山時代-現代》,旺文社,昭和51年。
四、 論文期刊:
1 游欣雅著:《歐迪隆・荷東(Odilon Redon)晚期裝飾繪畫與當代潮流及贊助之研究》,民92。
2 楊國霖著:《水殿清香--東西方藝術的對話》,民97。
五、 網路資料:
1. 日展(日本美術展覽會)http://www.nitten.or.jp/ 更新日期:2008/11/30。
2. 台灣樹木資料庫網站http://tree.cycu.org/?%E7%AC%AC%E4%BA%8C%E5%86%8A:%E7%B4%AB%E8%97%A4 更新日期:2008/12/15。
3. 和色大辭典http://www.colordic.org/w/ 更新日期:2008/11/27。
4. 李錫佳著:《東西藝術之交會與感通―日本浮世繪版畫對十九世紀西洋繪畫之影響》http://w3.sce.pccu.edu.tw/fujiart/report/document/d18.htm 更新日期:2008/12/31。
5. 李繼宏著:《城鄉心理和生活世界―從齊美爾到舒茨》,載《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第七期,2002。http://www.cuhk.edu.hk/ics/21c 更新日期:2008/12/2。
6. 吳汝鈞著:《游戲三昧:禪的美學情調》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6/bj6_2_09.htm。國際佛學研究 第 2 期,1992,頁204-238。更新日期:2008/12/22。
7. 紫藤廬http://wistariahouse.com/ 更新日期:2008/12/2。
8. 龍應台《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tai/theme/001/org/reader01_01.htm
更新日期: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