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晴雯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公立高中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Mathematic Learning Attitude and Disturbances of Taipei Municipal C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
指導教授: | 杞昭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視覺障礙學生 、數學學習態度 、數學學習困擾 |
英文關鍵詞: |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turbanc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8 下載:5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公立高中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情形,並進一步分析其在不同背景變項下的差異情形。研究針對101學年就讀臺北市公立高中之視覺障礙學生共67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61份,其中有效問卷59份。依據研究問題以描述性統計方法分析其數學學習態度及學習困擾現況,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臺北市公立高中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現況屬略微積極。對數學老師會關心我的學習表現態度最正面,其次為演算有問題時會想辦法瞭解或再算一次;對優先安排數學的讀書時間最不積極。
二、臺北市公立高中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困擾的現況為略感困擾。對數學成績不理想之數學焦慮表現最感困擾,其次則對數學運算問題感到困擾;在數學老師對視障學生調整教學方式的困擾程度最低且未感困擾。
三、在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公立高中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差異情形為:男性的態度明顯比女性積極、視覺障礙程度為重度及極重度的態度最積極、視覺障礙發生時間在5歲後的態度略高於5歲前、目前就讀視障重點學校學生的態度最積極、國小階段就讀普通學校且課程未抽離學生的態度表現最積極;就不同數學分數而言,分數愈高者的態度愈積極,且81分以上的態度為十分積極;就使用不同的數學課本類型而言,使用盲用電腦電子書者的態度最為積極,但使用大字體課本的積極程度最低。
四、在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公立高中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困擾的差異情形為:女性的困擾明顯高於男性、視覺障礙程度為中度視覺障礙學生最感困擾、視覺障礙發生時間不同並無差異、目前就讀特教學校高中部的學生最感困擾、國小階段就讀普通學校部分課程抽離的學生最感困擾;就不同數學分數而言,81分以上學生為未感困擾, 41~60分者困擾程度最高;就使用不同的數學課本類型而言,最感困擾者為使用一般課本者,但使用盲用電腦電子書者的困擾程度最低。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數學教師及後續研究做為參考。
The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mathematic learning attitude and disturbances of Taipei Municipal city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 And mak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tud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procedure. The grand total provides 67 questionnaire, recycling valid questionnaire 59.
The data was process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 results, there ar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Generally speaking, the participants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 most positive attitude is reflected the participants’ belief that their mathematics teachers are really concerned about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his subject. The second most positive attitude is their willingness to give more thoughts or another try when encountering calculating difficulties. Their least positive attitude shows in their reluctance in sparing time for studying mathematics.
2. Survey of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disturbances in mathematics reveals that they are slightly troubled in their studying. Their worries about the unsatisfactory mathematics grades disturb them most. The next disturbing factor is difficulty in solving calculating problems. No participants consider problematic their mathematics teachers’ adjustment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3. Concerning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backgrounds, the research on their attitudes in studying mathematics in public high schools of Taipei yields results as follows:
Boys are obviously more positive than girls. Students with severe and profound visual disabilities bear the most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studying mathematics. Students whose visual impairment occurred after the age of five are slightly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who are visually impaired before five. Students now studying in inclusive high schools for students with visual disabilities are most positive. Students who went to regular elementary schools and were incorporated in class make the most positive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mathematics test scores, students who score higher marks also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and those who score over 81 are remarkably positive. When the various types of textbook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students who study with digital Braille textbooks are most positive while large print textbook users are the least positive.
4. Concerning several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background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on their anxiety in studying mathematics in public high schools of Taipei includes: Girls are far more anxious than boys. Students with intermediate visual disabilities are most troubled by studying mathematics. When the visual impairment occurred does not make any difference i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xiety in the subject of mathematics. Students in the senior high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feel most anxious. Students who went to regular elementary schools yet were separated out in some courses are most anxious. In terms of mathematics test scores, students who score 41 to 60 marks are ranked as the most anxious while those who score over 81 never feel anxious. When the various types of textbook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students who study with digital Braille textbooks are least, and in fact, even not anxious at all while regular print textbook users are the most troubled.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mathematics teachers and correlative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8):身心障礙等級。2009年11月5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05/new05.htm。
方婷妮(2005):不同入學背景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策略對專業科目學業成就之影響-以二年制工業設計系學生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文科(1991):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臺北:五南。
王文科(1999):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王亦榮(2004):盲生數學學習困擾因素之研究。2004視障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10-1-13。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
王瑞振(2004):主題式教學對低學業成就學生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白青平(2000):臺北縣市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石柳棻(2005):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江素女(2007):國中生數學的學習態度與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英三(譯)、佐藤泰正(著)(1991):視覺障礙兒童心理學。臺南:臺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班。
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五南。
余繁(1999):視障生數學教育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8-2614-S-032-001。臺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余鴻穎(2005):高職學生數學學習困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利亞菁(2001):網路輔助教學在國小數學學習領域學習成效、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武典(1987a)影響學習因素的動力觀:散播愛的種子-談輔導的理念與方法。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武典(1987b):青少年問題與對策。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明隆(1997):國小學生數學習習行為與其電腦焦慮、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泓泰(2006):國中生學習風格,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梅蘭、曾哲仁(1994):國小學童數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5,19-38。
呂宗昕(2009):數學得分高手。臺北市:商周出版。
宋永耀(2002):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明宗(2004):以昌爸數學網站融入數學教學對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永昌、陳文雄、朱淑玲 (2001):國中小視障學生大字課本使用現況及效果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師院視障師訓中心叢書第58輯。
李宜晉(2012):盲生數學教學經驗敘說。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李明杉(1998):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美枝(1994):社會心理學。臺北:大洋。
李美芳(2008):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家同(1995):讓高牆倒下吧。臺北:聯經。
杞昭安(1988):視覺障礙學生點字速讀教學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季刊,27,17-22。
杞昭安(1996):視覺障礙兒童的心理評量。測驗與輔導雙月刊,134,2752-2759。
杞昭安(1996):學前兒童圖形認知與圖形推理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9,141-180。
杞昭安(1997):視覺障礙者的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361-467。臺北:心理出版社。
杞昭安(1998):視覺障礙學生圖形認知發展測驗之編製初探。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125-152。
杞昭安(1999):視覺障礙學生圖形認知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139-162。
杞昭安(2010):視障學生數學圖表之報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2),1-16。
沈偉康(1986):學習態度、人特質、親子關係與測試焦慮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邵光華(2001):數學閱讀─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2013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edu.cn/20010919/3002093.shtml。
周明樂(2004):數學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之相關性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冠男(2002):國三學生改善數學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桂鈴(2002):視覺障礙學生就讀普通學校的學習經驗與需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世倡(2005):國中生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困擾。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志展(2004):臺北市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慶仁(2005):對高中職視障甄試應續辦之意見。啟明苑通訊,50,7-16。
林寶貴(1989):特殊學生的教育與輔導。臺灣教育,463,12-21。
林寶貴、錡寶香(1992):高職階段聽障學生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其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8,17-31。
邱上真(2000):帶好每位學生:理論實務與調查研究-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413-H-017-004。
邱佳椿(2003):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武昌(2004):影響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金清文(2002):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如芬(1993):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信華(2005):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柯俊銘(2003):視障與非視障青少年心理及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原正彬(2003):視覺障礙學生網路學習態度調查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129-172。
秦麗花 (2006):從數學閱讀特殊技能看兒童數學閱讀的困難與突破, 特殊教育季刊,99,1-12。
張文淵(2003):完全中學高中部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永宗(2001):臺北市高職免試多元入學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自(1993):淺談弱視學生的定向行動教學。特殊教育季刊,47,5-9。
張志銨(2002):高職新課程實施後汽車科學生的學習態度困擾及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芳全(2006)。影響數學成就因素探討:以臺灣在TIMSS 2003年的樣本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9(3),151-179。
張春興(1989):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秋明(1997):臺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英鵬(1999):近十年(民78-87)我國特殊教育安置與設班變遷之分析。屏東師院學報,12,251–280。
張英鵬(2001):我國大專身心障礙學生之生活品質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5,273-308。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照明(2002):普通高中職視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德瑞(1986):北市國民中學三年級學生次級文化與違規犯過行為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1991):視覺障礙學生升學輔導與安置措施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叢書之三,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大專院校視覺障礙學生輔導工作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特殊教育通報網。檢索日期:2009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set.edu.tw。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高級中學法。檢索日期:2010年7月28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曹宗萍、周文忠(1997):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的編製。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NSC-89-2413-H-017-004。
莊素貞(2004):弱視學生的閱讀。臺中師院特殊教育論文集,8501,67-81。
莊素貞(2009):弱視生閱讀媒介評量之研究-以印刷放大文字與電腦擴視文字為例。臺北:五南。
莊素貞、梁成一(2000):現任視障教育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105-125。
許天威(1984):大專院校盲(聾)學生輔導制度成效之研究。彰化: 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
許天威、蕭金土、吳訓生、林和姻、陳亭予(2002):大專校院身心障礙學生學校身心狀況適應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6,159-198。
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斯琪(2001):數學教師降低國中學生數學焦慮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郭惠茹(2002):高職數學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芃郡(2006):視障學生對學習空間認知之探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宜良(2008):普通高級中學數學科課程綱要修訂理念與特色。教育研究月刊,166,18-24。
陳建汝(2000):視覺障礙者的學習與科技運用。視覺障礙教育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中華視覺障礙教育學會。
陳昱洲(1992):青少年的學習困擾。父母親月刊,93,66-72。
陳致嘉(1994):國中學生性別、班級類型對師生互動、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英三(1995):特殊兒童教材教法-數學篇。臺北市:五南。
陳瑞洲(2002):我國高中職汽車科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實習課程學習態度、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靖涵(2008):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數學學習困擾來源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榮輝(2002):我國職業學校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蓓蓉(2003):探討全盲學生處理國中基測數學題表現的外在因素及內在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娟(1994):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玉玲(1992):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鯉謙(2004):臺中地區國二學生在坐標平面單元錯誤類型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2004):九十三學年度視覺障礙學生升高中甄試各科成績資料。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視障教育與重建中心。
賀孝銘(1989):中部地區高中生的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昌誠(1990):空中大學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萬明美(2000):視覺障礙。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265-294。臺北:五南。
萬明美(2001):視覺障礙。臺北:五南。
萬明美、張照明、陳麗君(1997):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及大學同儕對其態度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2,1-39。
葉麗珠(2005):國中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葛建志(2004):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數學歸因信念、數學態度、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廖珮泠(2004):工業設計系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劉于菱(2007):大學校院視覺障礙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芷晴(2006):視覺障礙學生需求及教師提供服務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信雄(1997):視障學生的學習輔導。視障教育文粹,50,7-28。
劉信雄、王亦榮、林慶仁(2000):視覺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歐源榮(1995):國中學生學習困擾與輔導策略。學生輔導,38,76-83。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東敏(2003):職校學生之重要他人影響、學習態度、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鄧運林(1991):自我導向學習對成人學生學習行為、學業成績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雅鈴(2004):數學討論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解題表現及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碩士,未出版,新竹市。
鄭靜瑩(2005):國小視覺障礙學生數學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靜瑩(2007):國小視覺障礙學生數學學習表現及其學習表現欠佳題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8,33-62。
蕭阿全(1984):國小兒童智能、學習成就、學習態度人際關係諸因素之研究。輔導月刊,20 (2),26-28。
賴保禎(1980):學習態度測驗。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戴振堯(2007):高中生的物理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易裕(2004):中部地區高中職工科學生因應技專校院實施多元入學其學習困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體諮商之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旭琳(2006):DIF分析在小樣本情境中的效果—以視障生和普通生在國中基測數學科之DIF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義郎(2004):國中生數學科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輔仁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蘇靜怡(2008):英語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學習態度及學業成就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tkinson, R. I., Hilgard, E. R., & Atkinson, R. C. (1983).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ew York, NY: Harcocert Brace Jovanovicn.
Barraga,A.,&Erin,J. (1992). Visualhandicapandlearning(3rd,ed.). Austin, Texas: Pro-Ed.
Brandt, R. S. (1987). 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Alexandria, VA: ASCD.
Cahill, H., Linehan, C., McCarthy, J., Bormans, G., & Engelen, J. (1996). Blind and partially sighted students' access to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n Ireland and Belgium.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0, 175-181.
Carole R. Beal & Erin Shaw (2008). Working memory and math problem solving by blind middle and high schoolstudents: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al access. Promising technology practices for working with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Las Vegas, Nevada, USA.
Carver, R. P. (1990). Reading rate: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theory. San Diego, LA: Academic Press.
Chapman, E. K. (1978). Vis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Campbell, N. J. (1988). Correlates of computer anxiety of adolescent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3, 107-117.
Dean, W. T., & Naomi, R. T. (2000). Psychosocial Needs of Children and Youths. History and theory of Teaching Children and Youth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Press NewYork: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Geruschat, D., & Smith, A. (1997). Low vision and mobility. In B. B. Blasch, W. R. Wiener & R. L. Welsh (Eds.), Foundations of orientation and mobility, 69-103. New York: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Gibson, E., & Levin, H. (1975).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Cambridge: MIT Press.
Greenan, J. P. (1984).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ity of generalizable mathematics skillassessment instrument. Januar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9(3), 14-30.
Hackett, G., & Betz, N. E. (1989).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self -efficacy /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correspondenc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3), 261-273.
Hazekamp, J., & Huebner, K. M. (1989). Program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for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National guidelines for educational excellence. NewYork: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H. Cahill, C.Linehan, J. McCarthy, G. Bormans, J. Engelen, “Blind and Partially Sighted Students'' Acess to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n Ireland and Belgium”,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105-113, Mar-Apr 1996.
Karen, S. (1993). Helping student become stragic learns guidelines for teaching. Cambridge: Brookline Books.
Kirk, S. A., & Gallagher, J. J. (1986).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emerise, E.A. (1997). Patterns of peer acceptance, social status, and social reputation in mixed-age preschool and primary classroom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43, 199-218.
Lowenfeld, B. (1980).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ly impaired vision. In Cruickshank, W. M. (ed.). Psychology of 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Youth. New York: Prentice-Hall.
Marzano, R.J. (1992). A different ki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CD.
Mayer,R.E.(198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M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endes, J. F. G. (2000). Decision Strategy Spectrumforth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in Cities, in Foo Tuan Seik, Lim Lan Yuan and Grace Wong Khei Mie (Eds. ), Planning for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in cities, School of building and realestate, 35-53. Singapore: NUS.
Mohamedali, M. H., Messer, D. J. & Fletcher, B. C. (1987). Factors affecting microcomputer use and programming ability of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3, 224-239.
Naparstek, N. (1995). The learning solution. NY : Aron Book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The Autuor.
Rapp, D. W., & Rapp, A. J. (1992).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86, 115-117.
Reyes, L. H. (1984).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5), 558-581.
Sacks SZ and Corn AL (1996):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Do they understand their disability.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0, 412-422.
Scholl, G. T.(1986).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for blind and vis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and youth. New York, NY: 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Sells, L. (1976). The Mathematics filter and education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Paper presented at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Boston.
Slavin.R.E. (1995). Cooperative lea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2n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Smith, T. E. C., Polloway, E. A., Patton, J. R., & Dowdy, C. (1998).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oston, MA: Allyn & Bacon.
Steen, L. A. (1999). Numeracy: The new literacy for a data-drenched society. EducationalLeadership, 57(2), 8-13.
Thomas, D., & Evelyn, K. (1997). Issues and ai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to the blind. Mathematics teacher, 90, 344-350.
Trzasko, J.(1998).Working with visually impaired young students: a curriculum guide for 3 to 5 years olds: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for the preschool visually impaired child (pp.8-9). In E.Trief (1998):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Ltd.
Tuttle,D. W.(1984). Self-esteem and adjusting with blindness: the process of responding to life’s demands. Springfield, Illinois: Charles C.C. Thomas.
Uslan, M. M. (1990). Access to Mass Transit for Blind and Visually Impaired Travelers. New York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
Usova, A. V. (2002). How to make learning interesting and successful. 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 44(2) 65-72.
Warren, D. H. (1994). Blindness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 2nd,revise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instein, R. S. (1982).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chool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2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