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敏茲
論文名稱: 主體隱身與漸現之流與飛~一段鬆脫壓制之行動探究與實踐歷程
指導教授: 金樹人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2
中文關鍵詞: 女性自覺污名化婚外情主體性行動探究生命敘說
英文關鍵詞: Woman self- conscience, stigma, having an extramarital relation, subjectivity, action research, narrativ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之主旨在於描述一位女子與婚姻中男人發生感情,體驗到第三者污名的強大壓制,而試圖解構污名壓制的行動探究歷程。
    採用行動研究及生命敘說的研究方法,以各種行動實踐,輔以書寫日誌自我對話、公開文本與人對話、及藝術創作等方式,進行解構污名壓制的探究與自我療癒。經過上述探究發現,重新檢視體制與主流的價值觀,個人主體性漸出,因而產生自我認同與情感視框的挪移,不再以外在體制、而以「情感主體—人」為本位。同時,亦從行動研究過程中發展出個人的在地知識,主題包括「污名對個人的影響」、「掙脫壓制的歷程」、「『瘋狂』與『情緒化』及『此生命經驗』的意義重新框架」、「對行動探究及生命敘說力量的體會」,與「助人者的省思」等。

    The study describes the process that a woman fell in love with a married man but experienced the dominant compression by traditional values. Moreover, this study tries to deconstruct the stigma.
    The study adopts action research and life narrative as research methods. That is, the writer takes kinds of action praxis as well as some sorts of ways like “writing diaries for self dialogue”, “sharing texts for communicating to others” and “art creation” to explore how to deconstruct stigma compression and cure herself. Deeply, the writer reviews the institutions and mainstream (traditional) values. Owing to the examination, the writer empowers herself and leads to the changes of 'self identity' and 'emotional framework'. That is to say, the writer starts to understand that she does not have to evaluate herself by 'outside institutions and values' but she could follow 'inside self feelings'.
    Beside of all above, the writer emphasizes some issues inclusive of 'the effects of stigma', 'the process from deconstruction to reconstruction', 'the new definitions of insane behaviors' as well as ' the reflection of counselor'.

    目 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探究動機……………………………………………………………1 第二節 故事勾勒……………………………………………………….……4 第三節 論文導讀……………………………………………………………..7 第二章 故事的敘說 第一節 污名的壓制…………………………………………………………9 第二節 另謀出路………….…………………………………………………11 第三節 死去活來之流與飛…………………………………………………37 第四節 在回觀與探究中再建構…………………………………………… 88 第三章 敘說後的體悟………………………………………………………..145 第一節 主體漸現…………………………………………………...………146 第二節 與壓制的新關係……………………………………………………149 第三節 身體大反撲 ………………………………………………………156 第四節 受苦經驗有了意義………………………….………………………160 第五節 經驗的整合—把人黏起來……………………….…………....164 第四章 現身的抉擇…………………………………………………………..169 第一節 埋葬第一版故事、自我認同位移………………………………….171 第二節 受傷的靈魂薄膜現身……………………………………………….172 第三節 往外找力量—與人對話及行動….…………………………………178 第四節 哀悼失落的愛情……………………………………………………..182 第五節 往內自我辯證—生存及他人評價層面……………………………..185 第六節 區辨制度與個人…………………………………..…. ….....197 第七節 再次認可情感………………………………………………………..201 第八節 考慮該換檔了—決定現身………………………………….……….204 第五章 自我的轉化……………………………………………………………219 第一節 被壓制後自我轉化的開始…………………………….………….…221 第二節 透過故事敘說的二度轉化…………………………………………..241 第三節 經過現身抉擇的三度轉化……………………………………..……244 第六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之理念與研究歷程………...……………………………249 第二節 「研究者主體經驗」與「研究方法文獻」的對話……………….252 第七章 綜合討論 第一節 對污名與出櫃的省思………………………………………………263 第二節 瘋狂與強烈情緒的意義再建構……………………………………270 第三節 對抗污名壓制的歷程………………………………………………284 第四節 對行動探究路徑的體會……………………………………………288 第五節 重新詮釋逆境 ……………………………………………………296 第六節 「當人」 與「助人」……………………………………………..300 第七節 生命敘說與書寫的力量……………………………………………309 第八節 此生命經驗的意義…………………………………………………314 研究者對讀者的一段話………………………..………………........320 參考文獻……………………………………………………………………..322

    參考文獻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
    29-54。
    陳特(1994)。倫理學釋論。台北市:東大圖書。
    方東美(2005)。方東美全集—科學哲學與人生。台北市:黎明文化。
    劉千美(2001)。差異與實踐—當代藝術哲學研究。台北縣:立緒文化。
    朱衣(譯)(1996);Michael Drury(著)。情婦VS.妻子—一位年長情婦給年輕妻子們
    的忠告。台北市:時報文化。
    胡茵夢譯、廖世德譯(2001);Pama Chodron(著)。當生命陷落時—與逆境共處的
    智慧。台北市:心靈工坊。
    成蒂、林方皓(譯) (1996);L.Wolberg(著)。短期心理治療。台北市:心理。
    SEO Dong-il (2005)。尋找粉紅天堂【Pink Palace】。韓國紀錄片。
    曾文珍(2002)。春天許金玉的故事。台灣公視出版紀錄片。
    「Niki的異想世界」展覽(2007),展覽地點:台灣歷史博物館。
    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春夫人合唱團(2002):幸福。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