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陳瑋婷 Chen, Wei-Ting |
---|---|
Thesis Title: |
日臺近代博物圖的發展與立石鐵臣(1905-1980)的「細密畫」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and Taiwanese Natural History Painting in Modern Times and Tateishi Tetsuomi (1905-1980)’s “Miniatures” |
Advisor: | 黃琪惠 |
Degree: |
碩士 Master |
Department: |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
Thesis Publication Year: | 2020 |
Academic Year: | 108 |
Language: | 中文 |
Number of pages: | 255 |
Keywords (in Chinese): | 博物圖 、細密畫 、科學繪圖 、博物學 、立石鐵臣 、跨領域研究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628 |
Thesis Type: | 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
Reference times: | Clicks: 172 Downloads: 12 |
Share: |
School Collection Retrieve National Library Collection Retrieve Error Report |
1939年立石鐵臣(1905-1980)來到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繪製博物圖。一開始為了生計的製圖工作,卻和畫家結下不解之緣,持續至戰後,甚至成為他美術創作的一部分。本論文沿著立石鐵臣與博物學相關的生命脈絡,一面解讀畫家如何又為何融匯博物圖於美術作品,一面認識研究上極為不易的博物圖。20年代後半以來,不論日本或臺灣博物學界,為了向大眾普及學科,都積極出版圖鑑、圖說一類的博物分類學圖書。博物學界對繪圖人才的需求因此激增,陸續將美術家吸納進博物學界。日本這波普及學科的潮流,到了戰後依然持續,觸手且延伸到兒童與青少年身上。博物學的知識內容進入兒少的啟蒙圖書,原本的博物學製圖者也紛紛畫起童書裡的博物插畫。另一方面,戰前出版的博物分類學圖書,直至戰後依然不斷改訂再版,增補博物圖像。立石鐵臣便在以上背景下,繪製他的博物圖。
美術家協助博物學界,掌握形構物與物間空間關係的方法;博物學則成為立石鐵臣美術靈感的來源。博物圖的創作上,繪者必須以畫筆,凝結、重組各時空中的博物客體,考慮文本內容、學者意向、印刷效果等要素,有時兼任潤稿、刻版人的角色。晚年的立石就將這些博物圖的創作體驗,轉譯於他的美術作品。畫家還借用博物分類學的概念作畫,甚至為博物圖作傳。觸發立石這麼做的背景脈絡可能有三。其一,兒少啟蒙圖書裡,精選過的博物學知識,挑起美術家對博物圖的新想像和興趣。其二,畫家藉此回應戰後日本美術界,以各種形式、質材,挑戰固有美術概念的動向,透過博物圖申論美術的邊界和模樣。其三,立石身為灣生,飄零的生命經歷,讓他深受博物圖客體,生生不息於各種時空的特質吸引。博物圖是美術與博物學顯而易見的交匯點,它是認識兩者如何互動,很好的材料。然而,卻也因其牽涉兩項專業領域,相關研究總是難以開展。本論文以立石鐵臣作為書寫的立足點,洞現發展狀況迄今仍十分不明的博物學與博物圖。
〈くちふし〉,《臺灣日日新報》,1926年9月4日,第2版。
〈三大生物圖鑑の完成愈々近づく〉,《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4月29日,第8版。
〈本島と天然記念物 臺灣植物圖說を讀んで〉,《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3月15日,第2版。
〈田中諭一郎氏に農博〉,《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6月24日,第二版(夕刊)。
〈尾瀨地方採集昆蟲目錄〉,《昆蟲》8卷4期(1934.12),頁238-241。
〈明治三十八年永久保存進退第八卷:「東京帝國大學理科大學助手早田文藏植物調查事務囑託採用ノ件」〉,《臺灣總督府檔案》,1905年5月25日。
〈植物圖鑑〉,《官報》,1923年5月25日,頁672。
〈新刊紹介 美くしき牢獄(素木しづ子著)〉,《台灣日日新報》,1919年1月29日,第3版。
〈臺展アトリヱ巡り(一一)水溫む池畔の 群鷺を描く 日本畫=野間口墨華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17日,第5版。
〈臺展アトリヱ巡り(九) 天分豐かに 自由に伸びて行く 洋畫=素木洋一氏〉,《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15日,第5版。
〈臺灣の植物の研究を完成した 早田博士の名譽 學士院から桂賞を貰ふ〉,《臺灣日日新報》,1920年5月8日,第8版。
〈臺灣特有の貴重な植物 伊藤氏によつて學界に紹介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3月7日,第2版。
〈臺灣植物圖說を讀む〉,《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3月5日,第3版(夕刊)。
〈雜錄-新刊書類 矢田部氏新著植物書〉,《植物學雜誌》5卷53號(1891),頁243。
〈續臺灣植物圖說〉,《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1月20日,第3版。
《2年のかがく》10卷4號(1968.7)。
《アトリエ:細密画の基礎技法と展開》524期(1970.10)。
《アトリエ:細密画の描き方》566期(1974.4)。
《民俗臺灣》,臺北:南天書局,1998。
《民俗臺灣》,臺北:南天書局,2018。
《雄獅美術:立石鐵臣特輯》109期(1980.3)。
《臺灣博物學會報》,臺北:臺灣博物學會,1911-1944。
《観察絵本キンダ-ブック》16集5編(1961.8)。
《観察絵本キンダ-ブック》21集3編(1966.6)。
《観察絵本キンダ-ブック》22集4編(1967.7)。
ケンリ-著、內山賢次譯,《少年少女世界の本2:星に生れたもの》,東京:實業之日本社,1957。
一色周知,〈隨筆:素木先生の半面〉,《台灣博物學會會報》33卷242-243號(1943.12),頁348。
八波則吉,《イソップ歌ものがたり》,東京:羽田書店,1950。
三石巖,《なぜなぜ絵文庫42:ふくろを もった ねずみが いますか》,東京:ポプラ社,1966。
千葉成夫,《未生の日本美術史》,東京:晶文社,2006。
千葉成夫,《現代美術逸脱史》,東京:晶文社,1986。
大場秀章,《早田文藏》,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2017。
大場秀章,《植物文化人物事典-江戸から近現代.植物に魅せられた人々》,東京:日外アソシエーツ,2007。
大場秀章,《植物学史.植物文化史(大場秀章著作選1)》,東京:八坂書房,2008。
山下晃平,《日本国際美術展と戦後美術史:その変遷と「美術」制度を読み解く》,大阪:創元社,2017。
山下裕二、高岸輝監修,《日本美術史》,東京:美術出版社,2014。
中山周平,《小学校の学習百科図鑑2》,東京:小學館,1971。
中根猛彥、大林一夫、野村鎮、黒沢良彥,《原色昆蟲大圖鑑第2卷》,東京:北隆館,1963。
井上得彌,〈臺灣金魚〉,《臺灣博物學會會報》10號(1927),頁78。
井上寬、岡野磨瑳郎、白水隆、杉繁郎、山本英穗,《原色昆蟲大圖鑑第1卷》,東京:北隆館,1959。
今泉篤男、本間正義編,《抽象と幻想》,東京:東都文化,1955。
內田清之助,《中学生全集61:鳥の話》,東京:筑摩書房,1961。
內田清之助,《日本鳥類圖說》,東京市:警醒社,1926-1927。
內田清之助,《画と鳥》,東京:梓書房,1934。
內田清之助等,《日本昆蟲圖鑑》,東京:北隆館,1932。
內田清之助等,《改訂增補日本動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54。
內田清之助等著,《日本動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27。
內田清之助等著,《應用動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30。
日動美術財團,《高橋由一から藤島武二まで日本近代洋画への道:山岡コレクションを中心に》展覽圖錄,東京:日動出版,2015。
木村陽二郎,《美花図譜―ウエインマン「植物図集選」》,東京:八坂書房,1991。
加藤正世,《分類原色日本昆蟲圖鑑》,東京:厚生閣,1932-1934。
北隆館編輯部,《原色図鑑生物百科ライブラリ-6:昆虫Ⅰ:害虫と益虫》,東京:北隆館,1966。
北隆館編輯部,《原色図鑑生物百科ライブラリ-7:昆虫Ⅱ:採集の昆虫》,東京:北隆館,1966。
古川晴男、中山周平,《小学館の学習図鑑シリ-ズ2:昆虫の図鑑》,東京:小學館,1956。
古川晴男、長谷川仁、奧谷禎一,《原色昆虫百科図鑑》,東京:集英社,1965。
古賀忠道、今泉吉典、小森厚等,《小学館の学習図鑑シリ-ズ11:動物の図鑑》,東京:小學館,1958。
平岩定法,〈倉橋惣三と月刊保育絵本「キンダーブック」:昭和2年から昭和30年まで〉,《日本保育學會大會研究論文集》(1996),頁694-695。
平間惣三郎,《甘藷優良品種竝に主なる在來品種圖譜》,臺北:臺灣農會,1942。
本田正次、牧野晩成,《小学館の学習図鑑シリ-ズ1:植物の図鑑》,東京:小學館,1962。
田中長三郎,《柑橘の研究》,東京:養賢堂,1933。
田中諭一郎,《日本柑橘図譜續編》,東京:養賢堂,1980。
田中諭一郎,《日本柑橘圖譜上卷》,東京:養賢堂,1946。
田中諭一郎,《日本柑橘圖譜下卷》,東京:養賢堂,1948。
矢部吉禎編,《南満洲植物目録》,滿洲:南滿洲鐵道中央試験所,1921。
矢野佐、小野勇,《趣味のハンドブック:植物採集》,東京:三十書房,1953。
石井悌等,《日本昆蟲圖鑑(改訂版)》,東京:北隆館,1954。
立石新吉,〈鼠類の性染色體概說(講演要旨)〉,《臺灣博物學會會報》251號(1944),頁316-319。
立石鐵臣,〈アフガニスタンとインドの甲虫〉,《インセクタリゥム》11卷125期(1974.5),頁11。
立石鐵臣,〈イランの蝶〉,《インセクタリゥム》11卷121期(1974.1),頁11。
立石鐵臣,〈おわりに〉,《アトリエ》566期(1974.4),頁84。
立石鐵臣,〈カイロの蚤〉,《インセクタリゥム》10卷114期(1973.6),頁11。
立石鐵臣,〈チョウを描く〉,《アトリエ》566期(1974.4),頁27-34。
立石鐵臣,〈回憶臺灣諸畫友〉,《雄獅美術》110期(1980.5),頁112-119。
立石鐵臣,〈我的創作軌跡〉,《雄獅美術》109期(1980.3),頁108-119。
立石鐵臣,〈季節の窓:タツノオトシゴ〉,《太陽》2卷8期(1964.2),頁135。
立石鐵臣,〈抽籤仔〉,《民俗臺灣》,3卷2號(1943.2),頁27。
立石鐵臣,〈昆蟲との復緣〉,《インセクタリゥム》10卷5期113號(1973.5),頁2。
立石鐵臣,〈油絵を描く〉,《アトリエ》566期(1974.4),頁45-53。
立石鐵臣,〈表紙絵小解〉,《アトリエ》524期(1970.10),頁28。
立石鐵臣,〈害虫の抗議集会〉,《インセクタリゥム》12卷144期(1975.12),頁11。
立石鐵臣,〈細密画の展開〉,《アトリエ》566期(1974.4),頁35-44。
立石鐵臣,〈細密画の基礎技法〉,《アトリエ》524期(1970.10),頁3-35。
立石鐵臣,〈細密画の描き方〉,《アトリエ》566期(1974.4),頁3-10。
立石鐵臣,〈細密画の資料〉,《アトリエ》566期(1974.4),頁77-83。
立石鐵臣,〈華麗島への畫信(上) 東都美術の景觀〉,《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5月12日,第4版。
立石鐵臣,〈新版東京圖繪十景(五)有樂街〉,《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7月11日,第4版。
立石鐵臣,〈歲月のなかの作例〉,《アトリエ》524期(1970.10),頁36-59。
立石鐵臣,〈臺灣追憶〉,《讀賣新聞》2期11卷(1950.11),頁78-81。
立石鐵臣,〈醜の橫綱〉,《インセクタリゥム》10卷109期(1973.1),頁11。
立石鐵臣、立石雅夫,《細密画描法:細密画の学び方、技法、展開、系譜》,東京:美術出版社,1978。
立石鐵臣作、簡明輝編、張澤良翻譯,《臺灣畫冊》,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7。
立石鐵臣作、簡明輝編、張澤良翻譯,《臺灣畫冊解說》,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7。
伊藤武夫,《臺灣高山植物圖書》,臺北:臺灣植物圖說發行所,1929。
伊藤武夫,《臺灣植物圖說 正篇》,三重縣:臺灣植物圖說發行所,1927。
伊藤武夫,《續臺灣植物圖書全一冊》,三重縣:臺灣植物圖說發行所,1928。
光田由里,〈日本「現代美術」の成立と展開-一九四五年–七〇年代前半〉,《美術の日本近現代史-制度.言說.造型》(2014),頁529-625。
光田由里,〈日本「現代美術」の成立と展開-一九四五年–七〇年代前半〉,《美術の日本近現代史-制度.言說.造型》(東京:東京美術,2014),頁527-628。
向陽,〈重見立石鐵臣的台灣之愛〉,《台灣學通訊》24期(2008.12),頁4。
向陽,《臺灣民俗圖繪》,臺北:洛城出版社,1986。
安松京三、朝比奈正二郎、石原保,《原色昆蟲大圖鑑 第3卷》,東京:北隆館,1965。
寺崎留吉,《日本植物圖譜》,東京:春陽堂,1933。
庄司和晃,《なぜなぜ絵文庫27 かっぱは ほんとに いますか》,東京:ポプラ社,1965。
朱耀沂,《臺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
江崎悌三、堀浩、安松京三,《原色日本昆蟲圖說》,東京:三省堂,1938。
西村三郎,《文明のなかの博物学:西欧と日本》,東京:紀伊國屋書店,1999。
辻惟雄,《日本美術の歴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
佐佐木舜一,〈臺灣における紅樹林植物〉,《臺灣博物學會會報》6號(1911),頁40-50。
吳永華,《被遺忘的日籍臺灣動物學者》,臺北:晨星出版社,1995。
吳永華,《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臺北:晨星,1997)
吳曉恬,《殖民間隙裡的糾葛與記憶:以立石鐵臣的創作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宋文薫,〈立石鐵臣的一幅粉彩畫〉,《雄獅美術月刊》20期(1981.2),頁20-21。
志賀秀孝編,《麗しき故鄉「臺湾」に捧ぐ-立石鐵臣展》展覽圖錄,東京:府中美術館,2016。
李子寧,〈殖民主義與博物館-以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為例〉,《臺灣省立博物館年刊》40期(1997.12),頁241-273。
李子寧、吳佰祿、歐陽盛芝等,《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展覽圖錄,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17。
李賢文,《美的軌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夢-雄獅美術四十二年記》,臺北:雄獅,2013。
村越三千男,《大植物圖鑑》,東京:日本大植物圖鑑刊行會,1925。
村越三千男,《內外植物原色大圖鑑》,東京:植物原色大圖鑑刊行會,1933。
村越三千男,《集成新植物圖鑑》,出版地不詳:大地書院,1928。
村越三千男,《應用新植物圖鑑》,出版地不詳:大地書院,1930。
村越三千男原著、牧野富太郎改訂,《原色植物大圖鑑第1卷》,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55。
村越三千男原著、牧野富太郎改訂,《原色植物大圖鑑第2卷》,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55。
村越三千男原著、牧野富太郎改訂,《原色植物大圖鑑第3卷》,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56。
村越三千男原著、牧野富太郎改訂,《原色植物大圖鑑第4卷》,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56。
村越三千男原著、牧野富太郎改訂,《原色植物大圖鑑第5卷》,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56。
岡田要等,《原色動物大圖鑑Ⅲ》,東京:北隆館,1960。
岡田要等,《原色動物大圖鑑Ⅳ》,東京:北隆館,1960。
岡崎滋樹,〈日治時期的臺灣馬政計畫〉,《臺灣學通訊》84期(2014.11),頁24-25。
岩切信一郎、植野比佐見等,〈近代日本版画家名覽(1900-1945)〉,《版画堂カタログ》121號(2018.9),頁49-68。
東京博物學研究會,《植物圖鑑》,東京:北隆館、參文社,1908。
松本巍,〈煙草ヴィールス性壞疽疾患〉,《臺灣博物學會會報》33卷242期(1943.12),頁608-616。
松本巍,〈畸形花を生ずる菸草モザイック病原體の血清學的分析〉,《臺灣博物學會會報》26卷153期(1936.6),頁258-261。
松村任三,《日光山植物目録》,東京:敬業社,1894。
松村松年,《日本昆蟲大圖鑑》,東京:刀江書院,1931。
松村松年,《臺灣甘蔗害蟲編附益蟲編》,東京:出版單位不詳,1910。
松島種美,《詳解植物圖鑑》,出版地不詳:明泰堂,1933。
林怡利,〈日本明治時期「口繪」出版文化初探-以鏑木清方《新小說》、《文藝俱樂部》之口繪作品為例〉,《議藝份子》18期(2012.3),頁45。
林明聖,〈談「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博物學家〉,《臺灣博物季刊》,35卷1期(2016.3),頁6-19。
牧茂市郎,《臺灣博物教科書:生理衛生》,臺北:晃文館,1920。
牧茂市郎,《臺灣博物教科書:動物》,臺北:晃文館,1919。
牧茂市郎,《臺灣博物教科書:植物》,臺北:晃文館,1924。
牧茂市郎,《臺灣博物教科書:礦物》,臺北:晃文館,1921。
牧野由里,〈佐久間文吾と博物図―洋画家、版下画家、そして画工として〉,《近代画説》23期(2018),頁100-117。
牧野富太郎,《日本植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25。
牧野富太郎,《牧野日本植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40。
牧野富太郎,《牧野日本植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58。
牧野富太郎,《牧野新日本植物圖鑑》,東京:北隆館,1961。
邱文良、蔣鎮宇主編,《植物系統分類學》,臺北:南天書局,2013。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臺北:雄獅,2004。
金平亮三,《臺灣樹木誌》,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1936。
長倉快一郎,《動物學圖集:汎論篇》,東京、大阪:東洋圖書株式合資會社,1936。
阿部宗明,《原色魚類検索図鑑》,東京:北隆館,1963。
青木文一郎、田中亮,《臺灣產鼠類の圖說》,臺北:臺灣博物館協會,1941。
洪千鶴,〈畫家的左手:日治時期臺灣創作版畫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相馬禎三郎,《臺灣農業教科書》,臺北廳:新高堂書店,1914。
范燕秋,〈日治初期的臺灣博物學會-日本博物學家與臺灣自然史的建構〉,《師大臺灣史學報》5期(2012.12),頁3-39。
倉田悟,《原色日本林業樹木図鑑第2卷》,東京:地球社,1968。
宮下義信,〈雜報 「日本昆蟲圖鑑」北隆館發行〉,《動物学雑誌》530期(1932.12),頁495-496。
島敦彥、中井康之、大野裕子編,《野生の近代:再考-戦後日本美術史:記録集》,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2006。
泰明畫廊編,《立石鐵臣展:生誕110週年》展覽圖錄,東京:泰明畫廊,2015。
浜口順子,〈編輯顧問倉橋惣三とキンダーブック:イキモノを真っすぐに見ているか 第10輯第8編「小さい生きもの」を中心に〉,《幼児の教育》(2014.7),頁52-58。
浜口順子,〈編輯顧問倉橋惣三とキンダーブック:二つの草花特集にみる編集の方向性の揺らぎ 第3輯第1編、第6輯第1編の「草花」〉,《幼児の教育》(2014.4),頁52-55。
浜口順子,〈編輯顧問倉橋惣三とキンダーブック:明治.大正の絵雑誌からキンダーブックへ〉,《幼児の教育》(2012.7),頁51-55。
神戶伊三郎,《博物教材教法資料第2輯》,東京、大阪:東洋圖書,1931。
素木得一,《思い出すままに》,東京:日本植物防疫協會研究所內素木得一先生米壽記念祝賀事業會,1969。
素木得一、江崎悌三、高島春雄,《學生版原色昆蟲圖鑑:甲蟲.半翅類篇》,東京:北隆館,1955。
素木得一、河田黨,《學生版原色昆蟲圖鑑:蝶.蛾.蜂.蠅篇》,東京:北隆館,1954。
馬淵録太郎,《木口木版伝来と余談》,茅ケ崎:馬淵録太郎,1985。
高知縣立牧野植物園,《牧野富太郎と植物画展》展覽圖錄,高知:高知縣立牧野植物園,2001。
高野秀三、柳原政之,《臺灣甘蔗害益蟲編》,臺北:臺灣蔗作研究會,1939。
高嘉勵,〈鹿野忠雄的臺灣高山行旅書寫 日治時期「自然」的現代知識建構與美學表現〉,《中外文學》45期1卷(2016.3),頁119-165。
國立科學博物館,《日本の博物図譜 十九世紀から現代まで》,東京:東海大學出版会,2004。
堀川安市,《臺灣の蛇》,臺北:臺灣博物館協會,1941。
堀川安市,《臺灣哺乳動物圖說》,臺北:臺灣博物學會出版部,1932。
堀川安市,《臺灣博物提要:地質礦物篇》,臺北:新高堂書店,1923。
堀川安市,《臺灣博物提要:動物篇》,臺北:新高堂書店,1922。
堀川安市,《臺灣博物提要:植物篇》,臺北:新高堂書店,1922。
張譽騰,〈英國博物學家史溫侯在臺灣的自然史調查經過與相關史料〉,《臺灣史研究》1卷1期(1994.6),頁132-151。
淺野敞一郎,《戦後美術展略史(一九四五-九〇年)》,東京:求龍堂,1997。
陳奇祿,《臺灣風土》,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
陳偉智,〈自然史、人類學與臺灣近代「種族」知識的建構:一個全球概念的地方歷史分析〉,《臺灣史研究》16卷4期(2009.12),頁1-35。
陳逢源,〈點心と擔仔麵〉,《民俗臺灣》3卷8號(1943.8),頁20-22。
陳瑋婷,〈插畫與油畫之間:立石鐵臣科學細密畫之研究〉,《議藝份子》(2017.9),頁41-68。
鹿野忠雄,〈臺灣產高山蝶(一)〉,《ゼフィルス》2卷(1930),頁145-147。
鹿野忠雄,《臺灣產高山蝶》,出版地不詳:出版單位不詳,出版年不詳。
富山一郎、阿部宗明、時岡隆,《原色動物大圖鑑Ⅱ》,東京:北隆館,1958。
曾一珊,〈從《民俗臺灣》看 1941-1945 年間立石鐵臣的版畫製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森下薰,《マラリアの疫学と予防:台湾に於ける日本統治時代の記録と研究》,東京:青村出版社,1976。
發行者不詳,《臺灣產鑛物標本目錄》,出版地不詳:出版單位不詳,1907。
須田孫七、赤松弥男,〈田やはたけの虫:くいしんぼうクイズ〉,《2年のかがく》10卷4號(1968.7),頁22-31。
須藤俊男等,《小学館の学習図鑑シリ-ズ21:岩石と鉱物の図鑑》,東京:小學館,1956。
飯沼慾斎、木村陽二郎,《四季草花譜-飯沼慾斎草木図説選》,東京:八坂書房,1988。
黃琪惠,〈立石鐵臣在台生活與創作〉,《20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02),頁613-640。
黃琪惠,《臺灣美術評論全集(陳春德‧吳天賞卷)》,臺北:藝術家,1999。
黑田常禮、內田清之助、中村健児、川村智治郎,《原色動物大圖鑑Ⅰ》,東京:北隆館,1957。
椹木野衣,《日本.現代.美術》,東京:新潮社,1998。
楚南仁博,〈正宗嚴敬教授採集の德之島產蝶類〉,《臺灣博物學會會報》220-231號(1942),頁48-50。
葉茂生,《作物學》,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教務處,1991。
葛野淺太郎等,《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彙報第百三十四號:飼料作物試作成績》,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37
鈴木敬信,《少年の観察と実験文庫94:太陽系》,東京:岩崎書店,1957。
福屋正修、山中正也,《ハーブとスパイス―ウッドヴィル「メディカル.ボタニー」》,東京:八坂書房,1990。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28-1931、1933-1942、1944。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彙報第七十號:人工交配による甘藷優良育成種に就て》,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30。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一號:甘蔗葉片部形態ニ關スル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2。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七號:甘蔗根部形態ニ關スル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3。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十五號:臺東廳及花蓮港廳土性調查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5。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三號:臺灣產十腳類圖說》,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3。
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第五號:甘蔗葉鞘部形態ニ關スル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1923。
臺灣總督府內物局,《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天然記念物調查報告第六輯》,出版地不詳: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40。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編,《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天然紀念物調查報告第三輯》,出版地不詳:出版單位不詳,1935。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作物病害蟲防除要覽第一編:果樹類の害蟲》,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3。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作物病害蟲防除要覽第二編:普通作物の害蟲》,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4。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農作物病害蟲防除要覽第三編:特用作物の害蟲》,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7。
趙昱婷,〈試論Mark Catesby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arolina, Florida and the Bahama Islands中博物學圖像所受到的影響及創新〉,《議藝份子》19期(2012.12),頁87-100。
趙昱婷,《Mark Catesby《自然史》插圖在十八世紀西方博物學圖像中的創新與意義》,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廣告,《科學の臺灣》9卷5號(1941.12),未標頁碼。
樂華瑞,《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新北:遠足文化,2018。
歐素瑛,〈戰後初期在臺日人之遣返〉,《國史館學術集刊》3卷,頁201-227。
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國立編譯館,2006。
蔡幸伶,〈日治時期臺灣官辦美展之行政探討〉,《博物館學季刊》2卷30期(2016.4),頁5-31。
蔡清義,《立石鐵臣的藝術創作研究-以《民俗台灣》中的〈臺灣民俗圖繪〉專欄為主要分析範疇》,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賴永昌,〈養生健康食品-甘藷〉,《科學發展》526期(2016.10),頁6-11。
磯野直秀、内田康夫,《舶来鳥獣図誌-唐蘭船持渡鳥獣之図と外国産鳥之図》,東京:八坂書房,1992。
謝休容,〈「建構自然」抑或「殖產興業」?幕末博物圖譜初探-以服部雪齋為中心〉,《議藝份子》,21期(2013.9),頁33-51。
藏田愛子,〈小石川植物園の画工渡部鍬太郎の足跡-明治二十年代の植物学と図版制作〉,《近代画説》24期(2015.12),頁98-115。
顏娟英,《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2001。
顏娟英,《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1998。
藤井健次郎等編,《新編博物教科書》,東京:出版社單位,1896。
藤田安二,〈樟腦體內に於ける精油生成に關する小實驗〉,《臺灣博物學會會報》139號(1934),頁53-56。
鶴岡政男,〈座談會「事」ではなく「物」を描くということ 国立近代美術館 「抽象と幻想」展際にして〉,《美術批評》2號(1954.2)。
Ad Stijnman, Engraving and Etching 1400-2000: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ual Intaglio Printmaking Processes, London, 2012.
Archibald Thorburn, British mammals, London, Volume 1, 1920.
Archibald Thorburn, British mammals, London, Volume 2, 1921.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1, Taihoku, 1911.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10, Taihoku, 1921.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2, Taihoku, 1912.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3, Taihoku, 1913.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4, Taihoku, 1914.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5, Taihoku, 1915.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6, Taihoku, 1916.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7, Taihoku, 1918.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8, Taihoku, 1919.
Bunzo Hayata, 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Volume 9, Taihoku, 1920.
Dickenson, Victoria, Drawn from Life: Science and Art in the Portrayal of the New World, Toronto :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8.
Ellenius, Allan (ed.),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the Arts : Aspects of Interaction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20th Century :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tockholm: Almqvist & Wiksell International, 1985.
John Henry Leech, On a collection of Lepidoptera from Kiuliang, in: Transaction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1889, 99-148.
Julie Closson Kenly, Children of a Star, New York, 1932.
Kaat Wils, Raf De Bont, Sokhieng Au, Bodies Beyond Borders: Moving Anatomies 1750-1950, Belgium, 2017.
Marco Sigovini, Erica Keppel, Davide Tagliapietra, Open Nomenclature in the biodiversity era, in: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Volume 7, Issue 10, 2016, 1217-1225.
Otto zur Strassen, Brehms Tierleben, Vögel: Zeiter Band, Leipzig and Wien,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