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嵐心
論文名稱: 《世說新語》軼事型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世說新語》軼事軼事型寓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8下載:7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寓言是一種可愛的文體,它短小精鍊、生動趣味,卻蘊藏了深切的道德教訓。中國古代寓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其中又以先秦、唐宋和明清最為蓬勃。然而本文留意的是魏晉時期筆記小說──《世說新語》,書中兩千多則極具特色的篇章,僅僅不到二十則被列入「寓言」的範疇,不論在一般的寓言集或是學術性的著述皆是如此。這樣的情形引起筆者關心,於是展開《世說新語》的寓言研究。
    《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的代表作,詳實記錄了東漢到東晉之間名流的言行軼事,因此又被稱為「軼事小說」。筆者以此概念作為出發點,將《世說新語》內隸屬於「寓言」的篇章,定義為「軼事型寓言」。本文第一章首先釐清「寓言」的意涵,藉由各類辭典以及專書之論述,確定寓言的義界;接著融入「軼事」的概念,闡釋何謂「軼事型寓言」,以及筆者何以用「軼事型寓言」來統稱《世說新語》中的寓言。同時依照寓言的義界,一一篩選《世說新語》所有篇章,找出共一百二十二則符合者,作為研究之文本。第二章談《世說新語》的成書背景與魏晉特有的人物品鑒風氣;第三章則切入「歷史、軼事與寓言」三者的關係,及其如何在《世說新語》一書中轉化、共存。第四章梳理《世說新語》軼事型寓言的主題,並於各主題下舉例詳細說明。第五章分析《世說新語》軼事型寓言的寫作手法,由人物、章法、寓意呈現三個方面透視文本的寓言藝術。
    本文以《世說新語》軼事型寓言研究為題,期望展開《世說新語》的另一種解讀視野,將魏晉士人值得作為道德勸戒的故事,傳播給更多人知悉;亦期許本文有機會開啟學者對歷代「軼事型寓言」的相關討論。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取材……………………………………………3 一、「寓言」定義…………………………………………………3 二、《世說新語》的寓言性質……………………………………8 三、「軼事」與「軼事型寓言」…………………………………9 四、取材來源…………………………………………………… 11 第三節 相關研究文獻探討……………………………………… 11 一、《世說新語》研究…………………………………………12 二、《世說新語》人物之考證、形象及美學研究…………… 13 三、《世說新語》寫作藝術研究……………………………… 14 四、《世說新語》人物品鑒研究………………………………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研究步驟…………………………………………………… 17 第二章 《世說新語》的成書背景及特色………………………… 19 第一節 《世說新語》的成書背景………………………………… 19 一、政治社會背景…………………………………………………20 二、人物品鑒風氣…………………………………………………23 三、學術思想演變…………………………………………………26 第二節 《世說新語》的品鑒精神………………………………… 30 一、門類的品鑒意涵………………………………………………30 二、出色的品鑒用語………………………………………………33 三、人物的品鑒心態………………………………………………35 (一)修飾外在風貌……………………………………………36 (二)崇尚內在才情……………………………………………37 (三)鑒賞他人高下……………………………………………40 (四)重視他人評價……………………………………………43 第三節 《世說新語》的文史價值……………………………………44 一、開拓敘事藝術………………………………………………… 44 二、反映儒釋道思想……………………………………………… 46 三、保留獨特美學………………………………………………… 47 四、具備補史功用………………………………………………… 49 第三章 歷史、軼事與寓言:《世說新語》的內涵 ………………… 51 第一節 《世說新語》的歷史與軼事………………………………… 51 第二節 《世說新語》中的歷史人物與軼事形象…………………… 55 一、《三國志》與《世說新語》中的曹操…………………………55 二、《晉書》與《世說新語》中的謝安……………………………63 三、《晉書》與《世說新語》中的王羲之…………………………72 第三節 《世說新語》從軼事到寓言的視野轉變…………………… 78 第四章 《世說新語》中軼事型寓言的主題 ……………………………83 第一節 修身養性……………………………………………………… 83 一、品行方正…………………………………………………………83 二、雅量胸襟…………………………………………………………85 三、內斂與謙遜………………………………………………………87 四、堅定志節,超脫俗物……………………………………………89 五、學習與省過自新…………………………………………………91 第二節 齊家接物……………………………………………………… 93 一、家庭親情…………………………………………………………93 (一) 孝悌………………………………………………………94 (二) 儉樸持家…………………………………………………96 二、人際互動…………………………………………………………97 (一) 交友………………………………………………………98 (二) 識人與仿效………………………………………………100 第三節 社會處事……………………………………………………… 101 一、言辭技巧…………………………………………………………102 二、智慧的運用………………………………………………………103 (一) 明辨能斷…………………………………………………104 (二) 謀劃與權宜………………………………………………105 三、衡量禮法,不分貴賤……………………………………………107 四、感恩圖報,仁民愛物……………………………………………110 第四節 輔政治國……………………………………………………… 111 一、居上位之道………………………………………………………112 (一) 仁政清廉…………………………………………………112 (二) 禮賢納諫…………………………………………………………… 114 (三) 領導統御…………………………………………………………… 116 二、為臣子之道……………………………………………………………117 (一) 盡忠報國…………………………………………………………… 118 (二) 勇於進諫…………………………………………………………… 119 第五章 《世說新語》中軼事型寓言的寫作技巧……………………… 122 第一節 人物描寫……………………………………………………… 122 一、刻劃方式…………………………………………………………123 (一)反襯對比…………………………………………………………123 (二)正襯類比…………………………………………………………125 (三)單一扁平…………………………………………………………126 二、刻劃角度…………………………………………………………127 (一)動作…………………………………………………………… 127 (二)情態…………………………………………………………… 129 (三)言語…………………………………………………………… 130 第二節 章法情節……………………………………………………… 133 一、簡明扼要…………………………………………………………133 二、片斷剪輯…………………………………………………………135 三、先總後分…………………………………………………………137 第三節 寓意呈現……………………………………………………… 139 一、第三者道破………………………………………………………140 二、當事人道破………………………………………………………142 三、隱含故事中………………………………………………………143 第六章 結論……………………………………………………………… 146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46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48 附錄:《世說新語》寓言篇章一覽表……………………………………150 參考書目 ………………………………………………………………… 169

    參考書目
    檢索說明:
    參考書目編排方式以本研究之軸心──「《世說新語》相關著作」優先,再列其他古代典籍、近人專著;接著是與本研究有關之論文,又分學位論文及期刊論文。除「《世說新語》相關著作」與「古代典籍」的排列方式略有不同外(將於標題後另作說明),所有參考書目皆以「作者姓氏筆劃」為順序原則。

    一、《世說新語》相關著作:(古籍在前,近代專著在後)
    (劉宋)劉義慶編撰,楊勇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劉宋)劉義慶編撰,王叔岷補正:《世說新語補正》,藝文印書館,1975年。
    (劉宋)劉義慶編撰,余嘉錫箋疏:《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劉宋)劉義慶編撰,劉正浩、邱燮友等注譯:《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
    王敏政:《世說新語──中國人的機智》,臺北:星光出版社,1985年。
    王能憲:《世說新語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朴美鈴:《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年 12 月。
    李建中:《亂世苦魂──世說新語時代的人格悲劇》,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梅家玲:《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臺北,里仁出版社,2004年。
    寧稼雨:《世說新語與中古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 古代典籍:(按作品朝代編排)
    (東周)莊周撰‧王先謙輯注:《莊子集解》,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東周)莊周撰‧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
    (東周)荀卿撰‧李滌生集釋:《荀子集釋》,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西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東漢)班固:《漢書‧古今人表》,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魏)劉卲撰‧楊家駱主編:《人物志注》,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
    (魏)劉卲:《人物志》,《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晉)陳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晉)郭象:《莊子‧郭象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晉)劉昫等:《舊唐書》,《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南朝梁)沈約:《宋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南朝梁)蕭統編:《昭明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刊《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唐)劉知幾:《史通》,《初編四部叢刊》,臺北 : 臺灣商務,1965年。
    (宋)朱熹‧世界書局編輯部編:《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1972年。
    (宋)司馬光撰‧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臺北:大申書局,1969年。

    三、近代專著:(按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王恒展:《中國寓言大觀》,臺北:添翼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王煥鑣:《先秦文學著述四種‧先秦寓言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尤雅姿:《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毛漢光:《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臺北:商務出版社,1966年。
    朱義雲:《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香港︰人生出版社,1970年。
    江建俊:《魏晉思想文化綜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李玉芬:《六朝志人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8年。
    李建中:《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李清筠:《魏晉名士人格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4年。
    李奕定選輯:《中國歷代寓言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吳禮權:《中國筆記小說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郭廉夫:《王羲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章國鋒:《文學批評的新範式──接受美學》,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增訂版)》,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許尤娜:《魏晉隱逸思想及其美學涵義》,臺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許雅婷:《寓言中的人生智慧》,臺北:正展出板公司,2002年。
    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張貫鴻:《中國寓言裡的現代智慧》,臺北:晨曦出版社,2002年。
    黃明誠:《魏晉風流的藝術精神──才性、情感與玄心》,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
    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楊如雪:《文法ABC─給你一把解開國文文法教學的鑰匙》,臺北:萬卷樓圖書,1998年。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鄒紀萬:《魏晉南北朝史》,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文化史》,臺北:雲龍出版社,1995年。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臺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
    趙輝:《六朝社會文化心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寧稼雨:《魏晉風度──中古文人生活行為的文化意蘊》,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年。
    廖蔚卿:〈論魏晉名士的雅量〉,《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
    劉葉秋:《魏晉南北朝小說》,上海:上海古籍版社,1978年。
    劉子清:《中國歷代人物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79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
    蔡振豐:《魏晉名士與玄學清談》,臺北:黎明文化事業,1997年。
    顏瑞芳:《清代伊索寓言漢譯三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11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出版社,1994年。
    羅宗強:《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日)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英)E.M.Forster‧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花城出版社,1984 年。
    (英)Elwood M.撰‧丁樹南譯:《人物刻劃基本論》,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0年。
    (法)Jean De La Fontaine著‧莫渝譯:《拉封登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8年

    四、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一)學位論文
    方碧玉:《魏晉人物品評風尚研究──以世說新語為例》,臺中: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尤雅姿:《劉義慶及其世說新語之散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化曉芳:《論《世說新語》的敘事藝術及其歷史地位》,西安: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李宛怡:《由《世說新語》論魏晉名士生命之美》,臺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余淑瑛:《六朝散筆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呂雅雯:《《世說新語》所呈現之魏晉神童群象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吳惠玲:《《世說新語》之人物美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吳勝男:《《世說新語》中「自我」展現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志孟:《《世說新語》人物考》,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林琇寬:《《世說》敘事結構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周翊雯:《魏晉時空之下的身體展演──《世說新語》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周孟貞:《魏晉士人品味風尚研究──以《世說新語》為考察核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蓓蓓:《漢晉人物品鑑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張鈞莉:《魏晉美學趨勢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張靜怡:《唐宋說體與戒體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慧玲:《由世說新語探討:魏晉清談與雋語之關係》,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6年。
    陳盈君:《世說新語研究──立言及其儒家經世內涵探析》,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曾文樑:《世說新語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
    彭建平:《《世說新語》中曹操形象的刻畫技巧》,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雷麗欽:《宋代筆記體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楊玉珠:《論《世說新語》的史學成就》,西安:西北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賴麗蓉:《魏晉「人物品鑑」研究──創造性審美活動的完成》,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二)期刊論文
    王妙純:〈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以情抗禮」的情感表現〉,《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第1期,2004年3月,頁53-54。
    王立新:〈論劉義慶與《世說新語》的編著〉,《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5卷第2期,2008年4月,頁38-39。
    尤雅姿:〈世說新語散文之成就〉,《興大中文學報》第2期,1989年1月,頁157-166。
    尤雅姿:〈世說新語修辭藝巧探微〉,《興大中文學報》第3期,1990年1月,頁225-238。
    尤雅姿〈《世說新語》所表現之幽默現象及其意義之探究──從美學的觀點出發〉,《興大文史學報》第26期,1996年6月,頁49-70。
    李建中:〈轉型時期的才性思想──劉卲人物志研究〉,《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6年,頁53-56。
    李宏傳:〈《世說新語》修辭技巧初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4期,2001年12月,頁35-37。
    祁志祥:〈雅量與任誕──從《世說新語》看魏晉玄學的審美取向及其分裂〉,《中文自學指導》第198期,2008年,頁39-43。
    吳怡芬:〈試析「世說新語」的人物刻劃〉,《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4期 ,2004年9月,頁135-157。
    吳曉青:〈從《世說新語》看魏晉的人倫鑒識活動〉,《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2
    期第31卷,1998年9月,頁345-372。
    吳代芳:〈論《世說新語》的真實性及其歷史價值〉,《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7年3月,第3期,頁8-11。
    吳代芳:〈論《世說新語》刻畫的曹操形象及其發展〉,《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8月,第4期,頁53-56。
    林麗星:〈美的自覺──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物品評〉,《東南學報》第19期,1996年12月,頁243-249。
    林秀蓉:〈魏晉論人物的經典著作──人物志與世說新語〉,(《中國語文》第87卷,第3期,2000年9月,頁75-79。
    范子燁:〈論《世說新語》語言的時代風格與審美特徵〉,《學術交流》第2期,1999年,頁176-184。
    洪靜芳:〈論《世說新語》的歷史價值〉,《弘光通識學報》第1期,2002年5月,頁1-9。
    徐麗真:〈世說新語才性之美析論〉,《哲學雜誌》第22期,1997年11月,頁140-175。
    曹揚:〈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心態〉,《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7年,頁67-70。
    張海明:〈魏晉清談與《世說新語》的語言特徵(續)〉,《遼寧大學學報》第6期,1997年,頁56-58。
    張玲:〈行品與性品:《世說新語》及其文化敘述結構〉,《中國文化月刊》第312期,2006年12月,頁77-84。
    黃志盛:〈人物志的人才思想淵源探〉,《國立高雄海院學報》第16期,2001年12月,頁103-149。
    黃麗娟:〈魏晉名士的幽默──《世說新語‧排調》探義〉,《臺中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頁59-83。
    彭曉霞:〈《世說新語》語言風格論析〉,《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2期,1997年,頁43-47。
    曾文良:〈世說新語分門體例初探〉,《輔仁國文學報》第14卷,1999年3月,頁45-48。
    楊芳:〈《世說新語》語言的模糊美〉,《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2卷第6期,2000年11月,頁45-48。
    劉仁樹:〈論《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6期,1997年,頁64-70。
    劉正國:〈論《世說新語》的「志人」特點〉,《武漢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1999年8月,頁15-20。
    劉正國:〈《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5卷第3期,2000年9月,頁31-3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