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詩惠 Wang, Shih-Hui |
---|---|
論文名稱: |
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
指導教授: |
胡心慈
Hu, Shin-Tz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1 |
中文關鍵詞: | 生涯發展 、幸福感 、國中特殊教育教師 |
英文關鍵詞: | career developme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ell-being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SE.019.2018.F0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4 下載:9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生涯發展與幸福感的差異情形,並分析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教師生涯發展量表」與「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抽取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137位國中特殊教育教師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31份,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生涯發展上「生涯學習」、「生涯投入」最多,次為「生涯轉移」、「生涯挫折」,以「生涯遲滯」最少。
二、不同婚姻狀況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生涯挫折向度有顯著差異;不同學校規模之北部地區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生涯遲滯向度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幸福感現況,為中等以上程度之感受。
四、不同學歷、服務年資之國中特殊教育教師在幸福感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之生涯投入與幸福感呈現低度正相關;生涯挫折與幸福感呈現低度負相關;生涯遲滯與幸福感呈現低度負相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教育行政機關、特殊教育教師及未來研究的建議。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was the main instrument in this study. “Career Development of School Teachers’ Scale” and “ Chinese People Happiness Scale” were utiliz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sampled from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and Taoyuan city. Totally 137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13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were elaborated as follows:
1.The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had the highest score on “career learning” and “career enthusiasm” dimension. The following dimension was “career shift” and “career frustration”. The lowest score on the scale was the “career stagnancy” dimension.
2.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reer frustration” dimension,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worked in different school size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reer stagnancy” dimension.
3.The feeling of well-being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as over moderate degree.
4.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enior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ell-being.
5. There is a low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mension of “career enthusiasm”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well-being; there is a low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frustration” and well-being; there is a low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stagnancy” and well-being.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7):教育研究法(第十七版)。臺北:五南。
王怡茹(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王林、張方玉(2010):德性、功利、理性 - 從「義利之辨」看孟子幸福原則的確立及其意義。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6(3),124-128。
石乃如(2007):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田秀蘭(2015):生涯諮商與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學富。
古亭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江亭瑩(2013):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朱祥燕(2017):宜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的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碩士論文,花蓮。
伍瑋琪(2016):高中職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
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余民寧、鐘佩純、陳柏霖、許家嘉、趙珮晴(2011):教師健康行為、評價性支持與憂鬱傾向之關係:以主觀幸福感為中介變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5,23-48。
余育嫺(2016):初為人母之國小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吳欣樺(1999):人格對情緒幸福感影響之探究:以正義知覺與人力資本為干擾變數(未出版)。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呂政達(1989):還幸福一個本來面目。載於余德慧主編:中國人的幸福觀-命運與幸福(158-169頁)。臺北:張老師。
吳武典(2011):今日教師面臨的挑戰與應有的素養--創意教師,帶動革新。取自http://www.cedu.nptu.edu.tw/ezfiles/2/1002/img/392/lecture2011_1205_text.pdf
吳明隆(2010):SPSS操作與應用-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臺北,五南。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
吳清山(2012):教育幸福的理念與實踐策略。教育研究月刊,220,5-15。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雙葉。
吳衛華(2003):簡述古希臘理性主義幸福觀。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2),137-141。
李美蘭(2006):國小資深女性教師幸福感之質性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李素珍(2015):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數學教學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數學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李茂興(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臺北,弘智文化。
何華國(1993):資深啟智教育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特殊教育復健學報,3,153-178。
汪瑞瑀(2017):國中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學效能之經驗敘說--以一位臺南市師鐸獎教師為例(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南。
呂淑美(2007):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佩萱(2012):64.2分的幸福。遠見雜誌,310,195-200。
林育陞(2016):正向心理學的崛起與應用。諮商與輔導,372,33-40、60。
林家宇(1992):資深優良特殊教育教師生涯歷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林淑惠、黃韞臻(2008):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0(2),83-106。
林義淳(2010):追‧尋:一位體育教師生涯發展歷程敘說(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金樹人(2011):生涯諮商與輔導。臺北,東華。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洪欣怡(2015):國中特教教師社會支持及衝突管理對工作幸福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洪怡靜、陳紫玲(2010):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2,99-132。
范舜真(2017):屏東縣國小學童休閒參與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屏東。
洪曉麗(2013):論孔子仁學對幸福的理解。雲南大學學報,12(5),50-
55。
洪蘭(譯)(2012):邁向圓滿(Martin E.P. Seligman著:Flourish)。臺北:遠流。(原著出版於:2011)
俞懿嫻(1997)。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目的價值論與目的倫理學。東海哲學集刊,8,177-193。
高原(2008, 12, 9):幸福會傳染。人民網,取自http://scitech.people.com.cn/GB/8484926.html
畢若琪(2013):臺北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專業承諾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徐麗淑(2014):一位國小資深教師生涯發展與相關因素之經驗敘說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南。
教育部(2017年10月20日):特教通報網:年度特教統計。特殊教育通報網,取自https://www.set.edu.tw
許郁卿(2008):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角色知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許銘珊(200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生之特教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郭明惠(2013):高中生的幸福感、生涯自我效能和父母教養態度的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5-137。
陸洛(2007):華人的幸福觀與幸福感。心理學應用探索,9(1),19-
30。
陳伊琳(2016):Aristotle幸福論觀點下的致福之道與幸福的脆弱性:幸福、運氣與品德教育。教育研究集刊,62(2),1-34。
陳俊崑(2011):特教男教師生涯發展之敘說探究(未出版)。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
統計處(2018年2月8日):主要統計表-歷年。統計處,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1B58E0B736635285&
陳逸玲(2009):國小學童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屏東。
彭方玉(2015):華語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臺北。
温妃玲(2013):新北市板橋區國小長期代課教師與正式教師幸福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彭楊盛(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
黃永坤(2011):儲備教師生涯阻礙與壓力因應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張文修(2012):人格特質、工作價值、幸福感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國小特教老師為例(未出版)。大葉大學工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
張永德(2011):臺北市師鐸獎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張維揚(2013):國中特教教師復原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
黃信二(2000):論亞里斯多德「幸福」觀念在古希臘倫理學脈絡中之意義。文明探索叢刊,21(4),49-76。
黃詩雯(2017):臺東縣國民中學學生自我認同、親子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黃德祥、邱紹一(2012):教育幸福的要素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220,44-54。
張美婷(2014):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私立國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曾紅、郭斯萍(2012):樂-中國人的主觀幸福感與傳統文化中的幸福
感。心理學報,44(7),986-994。
曾鴻超(2008):生根女師深耕臺北:永吉國小二位資深女教師生涯發展的故事(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葉寶青(2015):特殊教育教師完美主義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論文,高雄。
楊素惠(2003):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詹敏慈(2015):私立科技大學教師工作壓力、自我效能、正向思考、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8年1月19日):重要教育統計資訊:106學年度臺北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概況總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5DB8709D3AC93D4E&sms=69B4E6B26379EE4E&s=F03B08C8E4FFC6C0
劉秀枝(2011):私立幼兒園教師職場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87-115。
劉秀惠(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
趙育賢(2017):獨處、自我修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趙桂萍、陳引弟(2010):淺談莊子的幸福觀。商業文化,2010(3),70。
劉凱瑋(2008):一般大學合格幼教教師生涯選擇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鄭佳欣(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幸福感與退休生涯規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
蔡東諺(2017):不當督導對幸福感及工作投入之研究:兼論心理資本的調節果(未出版)。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
賴虹美(2011):臺南地區國中教師生涯發展、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歐盈汎(2016):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賴樺蓁(2015):新北市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
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謝青儒(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鐘仲億(2004):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蘇郁媚(2017):臺南市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南。
二、英文部分
Andrew,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NY: Plenum.
Argyle, M., & Hills, P. (2001). Emotional stability as a major dimension of happi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1, 1357-1364.
Bryant, F. B., & Veroff, J. (1982).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3(4), 653.
Buss, D. M. (2000). “The evolution of happi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15-23.
Burden, P. R. (1982). Developmental Supervisio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at Different Career Stag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Phoenix, AZ.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 Rogers, W. L. (1976).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 New York, NY: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osta, P. T., & McCrae, R. R. (1980).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668 - 678.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542-575.
Diener, E. (2000).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34-43.
Fuller, F. F. (1969).Concerns of teachers: A developmental conceptualizat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2),207-226.
Huberman, M. (1989).The professional life cycle of teachers.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1(1), 31-57.
Lu, L. (1999). 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happines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9, 79-90.
Lu, L. (2006). "Cultural fit":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discrepancies in values, belief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6(2), 203-221.
Lu, L., & Gilmour, R. (2006). Individual-oriented and socially oriented cultural concept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scale development.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9(1), 36-49.
Lu, L. (2008).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oriented Chinese bicultural self: Testing the theory.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8, 347-373.
Fessler, R. & Christensen, J. C. (1992). 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Fowler, J. H. & Christakis, N. A.(2008). Dynamic spread of happiness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 longitudinal analysis over 20 years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7: a2338, 1-9.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136/bmj.a2338
Heady & Wearing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731-739.
Meyers, D. G., & Diener, E. (1995).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10-19.
Michalos, A.C. (1985). Multiple discrepancies theor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6, 347 - 413.
Newman,K. K., Burden,P.R., Applegate,J.H. (1980). Helping teacher examine their long-range development. The Teacher Educator, 15(4), 7-14.
Omodei, M. M., & Wearing, A. J. (1990).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s: Toward and inter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62-769.
Ricard, M. (2011). The Dalai Lama: Happiness from with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 1 (2), 274- 290.
Ryan, R. M., & Deci, E. L. (2001). 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141-166.
Ryff, C. D., & Keyes, C. L. M. (1995).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4), 719.
Seligman, M. (2011).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New York, NY: Simon & Schuster.
Super, D. E. (1975)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guidance for the life span and for life roles. Journal of Career Education, 11(2), 27-42.
Super, D. 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 S. Office of Education.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s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2), 101-160.
Wilson, W. (1967). Correlates of avowed of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67, 16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