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珊珊
論文名稱: 吳元滿字書的諧聲系統考察與音系研究
指導教授: 陳新雄
Chen, Hsin-Hsi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吳元滿諧聲指南六書泝原直音六書總要六書正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明代萬曆年間安徽歙縣的讀書人吳元滿,苦心戮力原創的字書《六書泝原》,可惜今以不復見,只留下《諧聲指南》、《六書泝原直音》、《六書正義》、《六書總要》等字書展現部分《六書泝原》的面貌。其中《諧聲指南》是一部將吳氏所有諧聲字系統整理的著作,運用吳氏所製韻書韻圖的聲韻系統,將各個諧聲字及其偏旁的音韻關連分作「諧本聲、諧叶聲、諧本音、諧叶音、諧轉聲、轉叶聲、諧轉音、轉叶音」共八類。而其他字書《六書泝原直音》、《六書正義》、《六書總要》裡也依此在諧聲字的上方標注類別,分作四類、六類、八類不等。以《諧聲指南》為代表,諧聲八類的共同要點是諧聲字和諧聲偏旁必定有韻母上的關連,有的是同韻母、有的是韻母雖不同但有四聲相承的關係。吳元滿這樣的想法,可以說是後來段玉裁所提出的〈古諧聲說〉前聲。
    吳元滿諧聲八類的語音基準,是站在他所撰作的韻書《萬籟中聲》和韻圖《切韻樞紐》之上的。吳氏又將諧聲八類分作三部分,分別是正生、變生、兼生,正生和變生都是以諧聲字與諧聲偏旁的關係來劃分更細的分類,兼生則是以諧聲字與諧聲偏旁「轉讀後」的音讀關係來劃分細類。
    本文由字書裡的諧聲字系統來推敲吳氏字書的音讀系統,大致上發現是依照著吳氏韻書《萬籟中聲》的音讀系統標注音讀的,除此之外,吳元滿還記錄了部分的時音與方音。吳氏用來標注字書音讀的韻書《萬籟中聲》,和其韻圖《切韻樞紐》的音系相近,體例上有襲古的現象,如保留全濁聲母、全濁上聲讀為去聲、仍有入聲,但實際呈現的音系卻是綜合音系,而《萬籟中聲》裡展現更多方言與時音的情況。
    由字書中吳元滿對諧聲系統的編排還有分類,可以更進一步瞭解到吳元滿審音時是站在兼備古今、方音的角度,和《切韻》的性質相似。韻書《萬籟中聲》裡兼收古今音讀,並於韻學著作《韻學釋疑》裡將古今音讀標注出來,字書裡也標注了部分的古今音讀和方音音讀,試圖做到《六書泝原‧敘》中所說的「音韻雖有古今南北之疏,不出四聲反切之外,以通方為貴」。然而可惜的是,吳元滿雖有古今音的概念,取材也能以魏晉以前的韻語作為研究對象,可是對於古今音變的掌控未能臻至成熟,所以字書與韻書裡呈現的綜合音系就混雜了上古、中古、近代的語音現象。另外,對於方音的紀錄,由於暴命過世來不及採集各地音韻,所以字書中所記載之方音,多半雷同於今日江淮官話和歙縣方言,大抵是吳元滿所處的語言環境,和今日安徽歙縣內的方言狀況相似。

    吳元滿字書的諧聲系統考察與音系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前言.................................................1 第二節. 作者簡歷............................................2 第三節. 材料性質與價值......................................2 第四節. 材料版本............................................7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9 第六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10 第二章 吳氏字書諧聲系統的分類理論與編排 第一節. 諧聲系統的理論:〈諧聲論〉...........................15 第二節. 字書裡使用的標音系統................................17 第三節. 各字書的諧聲字編排 一、 《諧聲指南》.......................................22 二、 《六書總要》內文....................................25 三、 《六書泝原直音》....................................27 四、 《六書正義》.......................................29 第四節. 各字書編排的差異與對照..............................30 一、 分類名稱的差異.................................... 31 二、 分類名稱的對照.................................... 39 第三章 吳氏字書諧聲系統的分類:諧聲八類 第一節. 正生 一、 諧本聲........................................... 42 二、 諧叶聲........................................... 48 第二節. 變生 一、 諧本音........................................... 52 二、 諧叶音........................................... 58 第三節. 兼生 一、 諧轉聲........................................... 62 二、 轉叶聲........................................... 65 三、 諧轉音........................................... 68 四、 轉叶音............................................71 第四章 吳氏字書的音讀系統(一) 第一節. 《萬籟中聲》的音系:聲母部分.........................76 一、 新增五母「衄、諾、漠、轆、 」........................77 (一). 衄母..............................................79 (二). 諾母、漠母、轆母....................................81 (三). 母...............................................84 二、 濁音清化的送氣與否................................. 87 三、 清音濁流.......................................... 89 四、 邪母、禪母的音讀................................... 90 第二節. 《萬籟中聲》的音系:韻母部分 一、 吳氏東、容韻與矦、尤韻以及孤、魚韻....................99 (一) 吳氏東、容韻.......................................99 (二) 吳氏矦、尤韻......................................102 (三) 吳氏孤、魚韻......................................103 二、 吳氏陽、岡、光韻與宵、豪、歌韻......................104 (一) 吳氏陽、岡、光韻..................................105 (二) 吳氏歌韻.........................................108 (三) 吳氏宵、豪韻......................................108 三、 吳氏先、元、遮、桓、寒、咸、瓜、麻、乖、咍、皆韻 (一) 吳氏先、元與遮韻...................................111 1. 吳氏先、元韻......................................111 2. 吳氏遮韻......................................... 113 (二) 吳氏桓、寒、咸韻與瓜、麻韻以及乖、咍、皆韻............114 1. 吳氏桓、寒、咸韻...................................114 2. 吳氏瓜、麻韻......................................116 3. 吳氏乖、咍、皆韻...................................116 四、 吳氏真、淳、庚、萌、文韻與齊、之、灰韻 (一) 吳氏真、淳、庚、萌、文韻............................119 1. 吳氏真、淳韻......................................121 2. 吳氏文韻..........................................122 3. 吳氏庚、萌韻......................................123 (二) 吳氏齊、之、灰韻...................................125 第三節. 聲調部分..........................................127 第五章 吳氏字書的音讀系統(二) 第一節. 分類與標音的參差...................................129 一、 聲母部分 (一). 送氣與不送氣的混淆.................................130 (二). 清濁聲母的混淆....................................132 (三). 影、喻的混淆......,...............................135 (四). 疑母和喻母、泥母、衄母、日母的混淆...................136 (五). 邪母與從母、心母的混淆.............................139 二、 韻母部分 (一) 「數韻同入」而混淆.................................140 (二) 介音的相混........................................140 (三) 主要元音相近而相混.................................141 三、 聲調部分......................................... 142 第二節. 古今音與方音 (一). 古今音...........................................143 (二). 方音.............................................149 第六章 結論.............................................155 參考書目 附錄:諧聲系統資料庫

    參考書目(依姓名筆畫排列)
    一、 古籍
    《諧聲指南》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94 1997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六書泝原直音》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94 1997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六書正義》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94 1997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六書總要》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冊194 1997 台南 莊嚴出版社
    《切韻樞紐》 《韻府》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明萬曆刻本
    《萬籟中聲》 《韻府》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明萬曆刻本
    《四聲韻母》 《韻府》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明萬曆刻本
    《韻學釋疑》 《韻府》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明萬曆刻本
    《等韻五種》 1996 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1983 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 1993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二、 著作(依姓名筆畫排列)
    孔仲溫 1981 《韻鏡研究》 臺北 學生書局
    王力 1982 《漢語史稿》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世中 2004 《從萬籟中聲之編纂體例論吳元滿之聲韻觀》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王松木 2000 《明代等韻的類型及其開展》 嘉義 中正中文所碩士論文
    平田昌司 1998 《徽州方言研究》 東京 好文出版社
    石紹浪 2007 《江淮官話入聲研究》 北京 北京語文大學語文所博士論文
    朴現圭、
    朴貞玉 1986 《廣韻版本考》 臺北 學海出版社
    何九盈 1995 《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何九盈 2000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州 廣東教育出版社
    何大安 1988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臺北 中研院史語所
    何大安 1996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臺北 大安出版社
    何大安 1998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臺北 中研究史語所
    吳波 2007 《江淮官話語音研究》 上海 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李如龍、張雙慶 1992 《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李存智 1991 《韻鏡集證及研究》 台中 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李新魁 1983 《中原音韻音系研究》 河南 中州書畫社
    李新魁 1992 《論明代之音韻學研究》 汕頭 汕頭出版社
    孟慶惠 2005 《徽州方言》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林尹 1986 《中國聲韻學通論》 臺北 黎明文化出版社
    林平和 1975 《明代等韻學之研究》 臺北 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侯精一主編,孟慶惠編寫 1997 《歙縣話音檔》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耿振生 1992 《明清等韻學通論》 北京 語文出版社
    袁家驊 1989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袁家驊 2001 《漢語方言概要》 北京 語文出版社
    馬希寧 1996 《徽州方言語音現象初探》 新竹 清大語言所博士論文
    陳欣儀 2002 《切韻樞紐》 臺北 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陳師新雄 1974 《等韻述要》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91第五版)
    陳師新雄 1976 《中原音韻概要》 臺北 學海出版社
    陳師新雄 1980 《重校增訂音略證補》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陳師新雄 1982 《聲類新編》 臺北 學生書局
    陳師新雄 1984 《鍥不舍齋論學集》 臺北 學生書局
    陳師新雄 1999 《古音研究》 臺北 五南出版社
    陳師新雄 2004 《廣韻研究》 臺北 台灣學生書局
    陳師新雄 2005 《聲韻學》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董樹人 1994 《語言學論文索引(1992)》 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趙元任 1928 《現代吳語之研究》 臺北 大華印書館
    趙蔭棠 1985 《等韻源流》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錢乃榮 1992 《當代吳語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濮之珍 1990 《中國語言學史》 臺北 書林出版
    謝國平 1985 《語言學概論》 臺北 三民書局
    顏逸明 1994 《吳語概說》 上海 華東師範出版社
    三、 單篇論文
    丁邦新 1978 〈問奇集所記之明代方音〉 《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丁邦新 1984 〈吳語聲調之研究〉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四分
    方環海 2005 〈清末江淮官話音系中的聲母系統述論〉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1卷第2期
    石汝杰、劉丹青 1995 〈《當代吳語研究》述評〉 《語言研究》1995年第1期
    伍巍 2000 〈徽州方言研究的重要成果-讀《徽州方言研究》 《語言研究》2000年第2期
    伍巍 2000 〈中古全濁聲母不送氣探討〉 《語文研究》2000年第4期
    伍巍、王媛媛 2006 〈徽州方言的小稱研究〉 《語言研究》第26卷第1期
    巫俊勳 2004 〈吳元滿《六書正義》之篆楷對應差異初探〉 《中國文化大學學報》第9期
    李慧敏 2004 〈江淮官話的歸屬與特徵研究概述〉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2卷第5期
    沈昌明 2007 〈歙縣北鄉方言音系〉 《黃山學院學報》第9卷第4期
    孟慶惠 1995 〈徽語的特殊語言現象〉 《安徽大學學報》第23卷第1期
    林慶勳 2005 〈明清韻書韻圖所反映吳語音韻特點觀察〉 第九屆國際暨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胡萍 2005 〈徽語舌面前音形成原因分析-兼談徽語研究現狀〉 《黃山學院學報》第7卷第4期
    徐越 2003 〈吳語語音研究綜述〉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
    耿振生 1993 〈論近代書面音系研究方法〉 《古漢語研究》
    耿振生 1999 〈明代學術思想變遷與明代音韻學的發展〉 第六屆國際暨第十七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
    郝紅豔 2003 〈江淮官話入聲韻的現狀〉 《殷都學刊》
    馬希寧 1996 〈再談徽州方言古全濁聲母〉 《清華學報》
    馬希寧 2000 〈徽州方言的知照系字〉 《方言》
    張國標 1994 〈簡論徽派版畫黃氏家族等主要刻工〉 《東南文化》第101期
    張琨 1985 〈論吳語方言〉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56本第2分
    張琨 1986 〈談徽州方言的語音現象〉
    張慶祥 2002 〈從吳語的濁輔音看清濁概念〉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2期
    張衛東 1998 〈試論南方官話的形成及其地位〉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3期
    曹志耘 2005 〈論方言島的形成與消亡-以吳徽語區為例〉 《語言研究》第25卷第4期
    陳立中 2005 〈論湘語、吳語及周邊方言蟹假果遇攝字主要元音的連鎖變化現象〉 《方言》2005年第1期
    寧繼福 2005 〈讀明末安徽方言韻書《音韻正訛》〉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6期
    熊正輝、張振興 2008 〈漢語方言的分區〉 《方言》2008第2期
    趙元任 1962 《績溪嶺北音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
    趙元任、楊時逢 1965 〈績溪嶺北方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
    趙日新 2002 〈徽語古全濁聲母今讀的幾種類型〉 《語言研究》2002年第4期
    趙日新 2005 〈徽語的特點和分析〉 《方言》2005年第3期
    劉伯祥 2007 〈江淮官話的分區(稿)〉 《方言》2007年第4期
    鄭張尚芳 1986 〈皖南方言分區(稿)〉 《方言》1986年第一期
    黎新第 1995 〈明清時期的南方系官話方言及其語音特點〉 《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4期
    黎新第 1995 〈南方系官話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時期的語音特點〉 《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