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喻如
論文名稱: 以音樂劇《悲慘世界》落實九年級音樂素養指標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陳曉雰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音樂劇《悲慘世界》藝術與人文九年級音樂素養指標行動研究音樂劇教學
英文關鍵詞: the musical Les Misérables, the ninth-grade music accomplishment target in Arts and Humanities, action research, musical teach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以音樂劇《悲慘世界》落實九年級音樂素養指標,以行動研究法完成。研究對象為彰化縣某國中九年級A、B兩班各35名學生,自2010年9月13日至10月26日實施為期六週之行動研究,以研究者自編「九年級學生欣賞音樂劇《悲慘世界》之學習心得調查」為研究工具,並以聯絡簿、學習單及教學日誌進行資料蒐集。
    研究發現如下:
    一、以九年級素養指標為依據,進行音樂劇《悲慘世界》之行動研究。
    二、藉由音樂劇《悲慘世界》之行動研究,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九年級音樂素養指標之落實情形。
    (一)學生樂於挑戰樂曲中複雜的升降記號指法,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也瞭解了轉調的意義。
    (二)透過本課程,學生學到以分析樂曲結構的方式來欣賞音樂。
    (三)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從認知的角度以主導動機、轉調等方式欣賞音樂,也從情意的角度欣賞演唱家的音色、唱腔及詮釋。
    (四)學生能比較不同文化中戲劇與音樂結合的表演藝術;且為了分組上台報告,學生能以多元的角度瞭解音樂作品的意義,並與別人分享心得。
    (五)學生對四大音樂劇的作詞、作曲、製作人以及相關的人事物感到熟悉並且產生興趣。
    (六)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皆能保持安靜,並對演唱家的演出表現出高度的讚賞。
    (七)學生十分認同及喜歡音樂劇這樣的表演藝術,對其它的音樂劇也同樣展現出興趣,並能安靜聆聽分組報告的內容與曲目。
    最後,本研究對課程設計、教學及未來研究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The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ninth-grade music accomplishment target is achieved through an action research involving teaching the musical Les Misérables to ninth-grade students. Two groups of thirty-five ninth-grade students each were selected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Changhwa County to participate in a six-week action research on the musical Les Misérabl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se students, as well as observations on their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books, study lists and teaching journal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ing:
    1. The action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inth-grade music accomplishment target established i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Targe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f Les Misérables in the class, the researcher observes how students achieve the ninth grade music accomplishment target.
    A.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challenge the complicate fingering of the sharps and flats in the musical excerpts, and they have learned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modulation through practice.
    B. In the course, students learn to appreciate music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al structure.
    C. During the process of appreciation, students appreciate not only cognitively on structure motives and modulation, but also affectively on performers’ timbre, voice and interpretation.
    D. Students learn to make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art combining drama and music in different cultures. Besides, they appreciate the meaning of musical pieces in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and share their opinions with others.
    E. Students gain familiarity and interests in lyrics, melody, producer and other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four musicals.
    F. Students are able to keep quiet during the appreciation process, and bestow high prais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ngers.
    G. Students approve and adore the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exhibit strong interest in other similar musicals. They even listen enthusiastically to contents and repertoires in group presentations.
    Finally, the study offers further suggestion in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素養指標 9 第二節 音樂欣賞教學 17 第三節 音樂劇之欣賞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0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2 第四節 教學設計 4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3 第六節 研究流程 60 第七節 資料處理 6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5 第一節 行動研究之課程說明 65 第二節 行動研究後九年級學生之學習心得與音樂素養指標之落實情形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1 中文部分 111 外文部分 114 附錄 117 附錄一 117 附錄二 119 附錄三 121 附錄四 123 附錄五 124 附錄六 127 附錄七 130 附錄八 131 附錄九 144 附錄十 151

    中文部分
    王斐瑩(1998)。空間 符號 轉換-兒童音樂劇的創作與教育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丘永福。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素養指標」的推廣與落實。2010年8月12日,取自http://guidance-blog.tcc.edu.tw/gallery/
    林伶美(2007)。音樂欣賞教學的另一種思維--以文學改編作品「茶花女」之引導賞析為例。通識教育學報,12,233-255。
    李秀裡、梁人方、王麗惠等(2009)。彰化縣98年度美感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得獎作品專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李芳如(2007)。運用多媒體電腦協助國中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宛蓁(2008)。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雪禎(2007)。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李惠瑄(2006)。兒童音樂劇之教學與提升國小學童音樂能力之關係。國立臺南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呂燕卿(2005)。由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省思學生的藝術基本素養。教育研究,130,119-128。
    邱垂堂(2003)。從音樂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24-29。
    吳清山、林天祐(2002,8)。教育知識社會學。教育研究月刊,100期。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洪資涵。悲慘世界的創作過程。2010年8月12 取自 http//:www.csie.ntu.edu.tw
    徐芝玲(2007)。史蒂芬桑坦的音樂劇「拜訪森林」之探討與剖析。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嘉妏(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許尤美(2002)。百老匯音樂劇對國中生音樂欣賞行為之研究─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及「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瑞坤(2004)。音樂、文化與美學。臺北:迷石文化。
    陳木金(1993)。國民小學教師美育教學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臺北:師大書苑。
    陳秀芬(年代不詳)。法國大革命。2010年8月12日,取自http://www.ceag.kh.edu.tw/social/
    陳致豪(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問題探討。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惠邦(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煒智、陳芸芸(2006)。音樂劇史記。臺北:音樂時代文化。
    陳曉雰(2002)。藝術與人文--以音樂實踐美感教育。美育,128,32-41。
    陳瓊花(2002)。反向思考--從評量學生的藝術學習進行課程設計。美育,128,22-31。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
    郭美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國教之聲,35(1),2-10。
    郭為藩(1992)。現代心理學說。臺北:師大書苑。
    郭榮瑞(2006)。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素養指標的商榷。國教新知。53(4),1-15。
    黃壬來(2003)。「藝術與人文」主要理念解析與評議。美育,134,44-45。
    黃美娟(2007)。音樂劇在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之應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政傑、崔光宙(1996)。音樂科教學法(二)。臺北:師大書苑。
    黃嘉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臺北:心理 。
    崔光宙(1996)。名曲逍遙遊。臺北:世界文物。
    歐陽梅、李國忻、夏雨玲(年代不詳)。音樂劇,聽你,看你,愛上你。2010年8月12日,取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feature/276390.htm
    游勝惠(2007)。從美學價值觀探究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師應具備之美感認知--以臺北市藝術與人文教師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自強(2005)。從美學觀點探討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理念與實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裘學賢(1998)。人文主義哲學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高雄:復文。
    詹千慧(2009)。運用戲劇教學融入幼兒音樂課程的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的兒童音樂劇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淑珍(2009)。一位國小教師實施兒童音樂劇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未出版,臺南。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錦佩(2008)。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2010年8月12日 取自http://www1.inservice.edu.tw
    劉豐榮(1986)。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臺北:水牛圖書。
    劉豐榮(1985)。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音樂劇《悲慘世界》(2010)。維基百科。2010年7月24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
    慕羽(2004)。西方音樂劇史。大地:上海音樂。
    蔡慈玫(年代不詳)。臺灣大百科全書。2010年7月24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646
    翰林出版(2006)。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課本(第一、二、三、四、五、六冊)。臺南:翰林。
    謝素月(2002)。教育鑑賞與批評之應用--「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評鑑初探。初等教育學刊,11,275-294。

    外文部分
    Barrett, J. R., McCoy, C. W., & Veblen, K. K. (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Bowman, W. D. (1998).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mus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pland, A. (1953).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Choksy, L., Abramson, R. M., Gillespie, A. E., Woods, D., & York, F. (2001). Teaching music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Dewey, J. (1934/1980).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Perigee Books.
    Machlis, J., & Forney, K. (1995). The enjoyment of music. (7th e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McGregor L., T., Tate M., & Robinson K. (1977). Learning through drama.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Parsons, M. J. (1998). Integrated curriculum and our paradigm of cognition in the art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9(2), 103-116.
    Patchen, J. H. (1999). Education in and through the arts for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 The prospects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aiwan museum of art.
    Slattery, P. (199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Smith, R. (1995). On the third realm-integra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in arts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9, Spring, 1-4.
    Stenhouse, L. (1975). An introduction to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 Heinmann.
    Wiggins, G.., & McTighe, J. (1998).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Alexandr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right, J. E. (1992). Harry Broudy. In B. Reimer, & F. E. Wright, (Eds.). On the nature of musical experience (pp.32-41). Niwot, CO: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