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董華正
論文名稱: 美人.計--- 當代臺灣女性追求「外在美表現形式」之研究
The Counting of Beauty-Research on Performing Forms of Women in Modern Taiwan Purchasing “Outer Beauty”
指導教授: 蘇憲法
Su, Hsien-F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外在美外貌外形容貌漂亮美的形式
英文關鍵詞: appearance, Research on Performing, an exterior, seeming, lineaments, complexion, external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7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昇,國人對於外在美的追求不遺餘力,外在美的形式也隨著時代不同而不斷地變化。愛美的且年齡層逐年下降、維持外在美的成本卻不斷地升高,臺灣在美容消費的金額更是屢創新高。
    本研究以文獻蒐集、問卷調查的方式,從社會各角度尋找外在美的標準,以及外在美在生命中扮演的角色,並找出影響外在美的因素。研究並指出在審美的內心活動中,對於由「內在」所產生的「氣質美」之重要性,也進一步說明了在評量外在美的形式之外,有著更重要的內在美的問題。外在美的重點是「人對人的美感鑑賞」,現代女性可透過學習,在追求外在美之前,可藉先檢視自己的內在美,經由美學的角度去審視生活週遭一切的事務,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與正確的審美觀念,以改變自己的內外在條件,展現合宜而不強求的外在美,認清追求外在美的代價,重視外在美之外的內心審察價值進而實踐,才能成就自我,創造永恆的美感。
    作品分為三部分呈現:一、人體各器官的外在美。二、整體美。三、時尚與流行表現。透過電腦輔助,以介於照相寫實與普普風格的色調分離技術,完成「外在美」的藝術形式畫面。最後透過油畫,展現其效果與張力,將筆者的研究以圖像資訊向觀眾傳達。

    Behind this study is the motivation from drastically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people on Taiwan pursuing personal outer beauty or appealing appearance thanks to day to day living quality level. The pursuing features being trendy in form closely following the world tide and steadily lowering average age of outer beauty pursuers while drastically increasing cost spent in maintaining outer beauty.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the integrated beauty and aesthetics for pursuers, which consists of both apparent one – outer beauty and subtle one – inner beauty. In methodology, this study adapts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rvey through questionnaire, trying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criteria of outer beauty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ociety, the role outer beauty plays in life and also the factors affecting outer beauty.
    Through research, this study also sees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beauty of character” derived from the “inner sphere” of a person in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beauty appreciation; the study further demonstrates what a more well rounded evaluation of beauty requires – not only the form of outer beauty but also more significantly the core of inner beauty. While outer beauty of a person relies mainly on “person-to-person beauty appreciation” inner beauty of a female beauty pursuer today to be self-examined earlier and enhanced through learning before pursuing for outer beauty. More precisely the pursuer can develop and cultivate both beauty appreciating competence and well rounded concept of beauty appreciation by examining everything arises in the daily life from aesthetic point, so as to better the inner and outer conditions of the pursuer’s and thus to be able to demonstrate her outer beauty properly without exaggeration, and to have a clear picture in mind about what it takes to pursue outer beauty, furthermore to appropriately value the significance of examining the inner sphere and put the examination into practice; and the long lasting or eternal beauty is right at the corner.
    The work in this study takes form in three components: 1. Outer beauty demonstrated by all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as a whole; 2. Integrated beauty of the person, and 3. Added beauty from the fashion and trend ornaments. The work in this study comes a long way; firstly the “outer beauty” picture in artistic form is accomplished by application of pasteuriz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target picture presenting in a style in between photo-realism and pop art styles, and next the work is enriched with oil painting techniques for the desired effect and impact and finally precisely expresses and delivers the messages of this study in form of image data to the audience.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01 一、 創作研究之動機‥‥‥‥‥‥‥‥‥‥‥‥‥‥‥‥‥‥‥‥ 01 二、 創作研究之目的‥‥‥‥‥‥‥‥‥‥‥‥‥‥‥‥‥‥‥‥ 02 第二節 創作研究之內容與方法 ‥‥‥‥‥‥‥‥‥‥‥‥‥‥‥‥03 一、 創作研究之內容‥‥‥‥‥‥‥‥‥‥‥‥‥‥‥‥‥‥‥‥ 03 二、 創作研究之方法‥‥‥‥‥‥‥‥‥‥‥‥‥‥‥‥‥‥‥‥ 04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理論基礎‥‥‥‥‥‥‥‥‥‥‥‥‥‥‥‥ 05 第一節 創作理念‥‥‥‥‥‥‥‥‥‥‥‥‥‥‥‥‥‥‥‥‥‥ 05 第二節 創作理論基礎‥‥‥‥‥‥‥‥‥‥‥‥‥‥‥‥‥‥‥‥ 09 一、 女性「外在美」的定義‥‥‥‥‥‥‥‥‥‥‥‥‥‥‥‥‥ 09 二、 「外在美」的社會意義‥‥‥‥‥‥‥‥‥‥‥‥‥‥‥‥‥ 13 第三章 美麗再現-畫家筆下的美女‥‥‥‥‥‥‥‥‥‥‥‥‥ 19 第一節 女性的圖像‥‥‥‥‥‥‥‥‥‥‥‥‥‥‥‥‥‥‥‥‥ 20 第二節 靜穆的偉大與粗俗的廉價‥‥‥‥‥‥‥‥‥‥‥‥‥‥‥ 21 第三節 聖母與維納斯‥‥‥‥‥‥‥‥‥‥‥‥‥‥‥‥‥‥‥‥ 24 第四章 創作內容、形式、媒材與技法‥‥‥‥‥‥‥‥‥‥‥‥ 27 第一節 創作內容‥‥‥‥‥‥‥‥‥‥‥‥‥‥‥‥‥‥‥‥‥‥ 27 一 局部美‥‥‥‥‥‥‥‥‥‥‥‥‥‥‥‥‥‥‥‥‥‥‥‥‥ 27 二 整體美‥‥‥‥‥‥‥‥‥‥‥‥‥‥‥‥‥‥‥‥‥‥‥‥‥ 28 三 時尚與流行‥‥‥‥‥‥‥‥‥‥‥‥‥‥‥‥‥‥‥‥‥‥‥ 29 第二節 創作形式‥‥‥‥‥‥‥‥‥‥‥‥‥‥‥‥‥‥‥‥‥‥ 32 一 繪畫的輔助工具‥‥‥‥‥‥‥‥‥‥‥‥‥‥‥‥‥‥‥‥‥ 32 二 色調分離‥‥‥‥‥‥‥‥‥‥‥‥‥‥‥‥‥‥‥‥‥‥‥‥ 36 三 平塗繪畫的藝術表現‥‥‥‥‥‥‥‥‥‥‥‥‥‥‥‥‥‥‥ 41 第三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 ‥‥‥‥‥‥‥‥‥‥‥‥‥‥‥‥‥‥‥43 一 媒材‥‥‥‥‥‥‥‥‥‥‥‥‥‥‥‥‥‥‥‥‥‥‥‥‥‥ 43 二 技法‥‥‥‥‥‥‥‥‥‥‥‥‥‥‥‥‥‥‥‥‥‥‥‥‥‥ 48 第五章 作品解說與分析‥‥‥‥‥‥‥‥‥‥‥‥‥‥‥‥‥‥‥ 54 (作品一) 風鬟霧鬢 ‥‥‥‥‥‥‥‥‥‥‥‥‥‥‥‥‥‥‥ 54 (作品二) 眉宇傳情 ‥‥‥‥‥‥‥‥‥‥‥‥‥‥‥‥‥‥‥‥56 (作品三) 豐潤水漾‥‥‥‥‥‥‥‥‥‥‥‥‥‥‥‥‥‥‥‥ 59 (作品四) 香肩玉臂 ‥‥‥‥‥‥‥‥‥‥‥‥‥‥‥‥‥‥‥ 61 (作品五) 出水芙蓉 ‥‥‥‥‥‥‥‥‥‥‥‥‥‥‥‥‥‥‥ 63 (作品六) 窈窕玲瓏‥‥‥‥‥‥‥‥‥‥‥‥‥‥‥‥‥‥‥‥ 65 (作品七) 苗條纖細‥‥‥‥‥‥‥‥‥‥‥‥‥‥‥‥‥‥‥‥ 68 (作品八) 裝可愛 ‥‥‥‥‥‥‥‥‥‥‥‥‥‥‥‥‥‥‥‥ 70 (作品九) 裝性感 ‥‥‥‥‥‥‥‥‥‥‥‥‥‥‥‥‥‥‥‥‥72 (作品十) 典雅的服裝‥‥‥‥‥‥‥‥‥‥‥‥‥‥‥‥‥‥‥ 74 (作品十一) 臺灣美‥‥‥‥‥‥‥‥‥‥‥‥‥‥‥‥‥‥‥‥ 76 (作品十二) 東洋美‥‥‥‥‥‥‥‥‥‥‥‥‥‥‥‥‥‥‥‥ 78 (作品十三) 西洋美‥‥‥‥‥‥‥‥‥‥‥‥‥‥‥‥‥‥‥‥ 80 第六章 結論‥‥‥‥‥‥‥‥‥‥‥‥‥‥‥‥‥‥‥‥‥‥‥‥ 82 第一節 創作心得與感想‥‥‥‥‥‥‥‥‥‥‥‥‥‥‥‥‥‥‥ 82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展望‥‥‥‥‥‥‥‥‥‥‥‥‥‥‥‥‥‥‥‥83 參考書目 ‥‥‥‥‥‥‥‥‥‥‥‥‥‥‥‥‥‥‥‥‥‥‥‥‥‥84 附錄(問卷調查與統計結果)‥‥‥‥‥‥‥‥‥‥‥‥‥‥‥‥‥ 87

    1.Jean-Claude kaufmann著/謝強,馬月譯,(2002)《女人的身體,男人的目光》,台北市:先覺出版社,P.188。
    2.Michael Baxandall 著; 曹意強, 嚴軍, 嚴善錞譯,(1997),《意圖的模式,意圖的模式: 關於圖畫的歷史說明》,中國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P.108。
    3.Pam Meecham, Julie Sheldon作; 王秀滿譯,(2006),《最新現代藝術批判》,臺北縣永和市 : 韋伯文化國際。
    4.Paul Taylor編; 徐洵蔚, 鄭湛譯(1996),《後普普藝術》,臺北市:遠流。
    5.Suzi Gablik著/王雅各譯,(1998),《藝術的魅力重生》,臺北市:遠流。
    6.巴克森德爾(英)(Michael Baxandall)著; 曹意強, 嚴軍, 嚴善錞譯,(1997),《意圖的模式: 關於圖畫的歷史說明》,杭州市 :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7.王受之著,(2001),《世界現代美術發展 Art now》,臺北市 : 藝術家出版。
    8.王受之編著,(2006.9),《時裝史 History of fashion》,臺北市 : 藝術家出版。
    9.矢野鈴 著/柳曉陽 譯,(2008),《設計的技術104-デザインする技術: よりよぃデザインのための基礎知識》,臺北市:如何出版社有限公司。
    10.伊田(Johannes Itten)原著; 江金石編譯,(1984),《Johannes Itten色彩論》臺南市 : 信宏出版 ,P.176。
    11.安英(韓)著,維納斯譯,(2006),《打造後天美人: 安英老師的美容經絡按摩》,臺北縣汐止市 : 博誌文化出版。
    12.江金石譯,(1999),《色彩論》臺南市 : 信宏發行 ,P.108。
    13.行政院主計處(2001),《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14.吳家賢編譯,(1997),《女性美容醫學百科: 認識自己的身體及疾病預防與治療》,臺南市 : 信宏發行。
    15.呂姿瑩著,(2006),《彩繪造型設計: 髮型、化妝、彩繪等整體造型設計畫》,臺北縣中和市 : 新文京開發。
    16.呂姿瑩著,(2007),《現代美學: 在真實與心靈之間=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practice and spirituality》,臺北縣中和市 : 新文京開發。
    17.宋英姬編著,(2005),《專業髮型設計: 剪吹 Professional hair design cut & blow》,臺北縣中和市 : 新文京開發,P.2。
    18.李美蓉著,(2002),《視覺藝術概論》,臺北市 : 雄獅。
    19.李福耀主編,(2004),《醫學美容解剖學》,臺北市 : 知音。
    20.周憲等撰寫/葉朗(1999),《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21.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 策劃,(2007),《因數位而美麗》臺北:大塊文化,序。
    22.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著; 吳玫, 甯延明譯,(2004),《裸藝術: 探究完美形式》,臺北市 : 先覺, 2004。
    23.柯夫曼(Jean-Paul Kaufmann )著,謝強,馬月譯,(2002),《女人的身體,男人的目光》,臺北市:先覺出版社。
    24.約翰.伯格(John Berger)著; 吳莉君譯,(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 : 麥田出版。
    25.胡紹宗,(2004),《中國油畫第4期》〈談當代油畫的泛普普傾向〉,中國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P.43。
    26.凌繼堯著(2007.04),《美學的十五堂課》,美學的十五堂課。
    27.孫少宣, 文海泉主編,(2004),《美容醫學臨床手冊》,臺北市 : 合記。
    28.張恬君等編著,(1997),《映象藝術》,臺北縣蘆洲鄉 : 國立空中大學。
    29.張麗君著,(2005),《魅女人 人人愛= Womans》,臺北市 : 宇河文化出版。
    30.張麗君著,(2006),《做一個水水的女人》,臺北市 : 宇河文化出版。
    31.莎里.葛瑞登(Shari Graydon)著; 王慧雲譯,(2006),《別和外表過不去!》,臺北市 : 天下雜誌出版。
    32.陳醉著,(1991),《裸體藝術論》,臺北市 : 書泉。
    33.曾昭旭著,(2005),我的美感體驗: 道德美學引論,臺北市 : 臺灣商務。
    34.曾啟雄著,(2002),《色彩的科學與文化》,臺北縣板橋市 : 耶魯國際文化出版。
    35.曾啟雄著,(2003),《中國失落的色彩: 漢字和染色的色彩表現》,臺北縣板橋市 : 耶魯國際文化出版。
    36.朝倉直巳編.著; 林品章, 陳慶彰審譯,(1999),《藝術.設計的色彩構成Fundamental problems of composing with colors》,臺北市 : 龍辰。
    37.菲爾德著; 楊岸青,楊徑青譯,(1998),《人體美術》,長沙市 : 湖南美術出版。
    38.楊永鳳譯,(2003),《色彩密碼》,臺北市 : 碁峰資訊。
    39.葉立誠著,(2006),《服飾美學= Aesthetios of Costume》,臺北縣中和市 : 商鼎文化。
    40.翟墨編著,(1988),《當代人體藝術探索=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nude art》,北京 : 文化藝術出版社。
    41.趙國志編著,(1989),《色彩構成》,瀋陽市 : 遼寧美術出版社。
    42.劉文潭著,(1997),《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P.54。
    43.劉奇俊,(1988.10),《中國古木雕藝術》199-202 頁,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44.劉東著,(2007),《西方的醜學: 感性的多元取向》,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
    45.鄭柏左 著,(2004),《色彩理論與數位影像》,臺北市:新文京出版社,P.115。
    46.勵忠發( 民85),《記號・藝術・情報》,臺北市 :正中。
    47.禪天下編輯部著,(2006),《女人我最ㄅㄧㄤ丶: 女性青春永駐的10大撇步》,臺北市 : 禪天下。
    48.謝東山主編,(2002),《臺灣當代藝術: 1980-2000= Contemporary art in Taiwan》,臺北市 : 藝術家出版,P.116。
    49.嚴鳳珠責任編輯,(2006),《超效美容100招》,臺北市 : 傑克魔豆文化出版,
    50.欒棟著,(1999),《感性學發微: 美學與醜學的合題》,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51.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第四十四期刊,《平面廣告圖像符號意義之初探以第十一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平面類事務器材項得獎作品為例》,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林志煒等,(2005)。
    52.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index.html視覺素養學習網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