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靜宜
論文名稱: 稼軒詞梅意象探析
指導教授: 陳滿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4
中文關鍵詞: 辛棄疾稼軒梅意象梅花精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58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梅花具有凌霜傲雪、獨步早春的節操與不同俗花、貞潔孤高的品格,其不屈不撓、堅毅凜然的貞士形象,是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因此梅花之所以能千古傳誦,不僅在於其外在的形態美,更重要的是它被賦予崇高人格的象徵意義,形成特有的梅花精神。而愛國詞人辛棄疾,即是具有梅花精神的貞士代表。
    在稼軒629闕詞中,出現梅意象的詞作多達79首,數量可觀,以單一植物意象而言,這樣的高比例確實可協助我們去了解、更貼近他的其人其心。稼軒身負偉才然際遇不幸、有志難伸,在仕隱更迭的流離歲月中,社會角色的屢次轉換使他豐富的內心世界不斷的發生變化,而這些複雜的心理狀態也反映在不同時期的梅詞中,構成詞作風格的多樣化。
    本論文藉著稼軒詞梅意象的探討發現:文學創作與作家生平遭遇有極大的相關性,稼軒詞中梅意象的呈現策略、情感內涵、藝術手法,與稼軒生平境遇之坎坷,內心情緒的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探析其人其詞的過程中,更能感受到一位「愛國詞人」的真情實性,在稼軒的梅詞中,詞人的精神品格,早已與梅花的精神氣節合而為一,其對梅花的審美追求,是一種人生價值的高度體現。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研究範圍 4 一、 文獻探討 4 二、 研究範圍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二章 梅意象的相關理論 10 第一節 意象探源 10 第二節 梅意象探源 19 一、 先秦時期 20 二、 漢魏六朝時期 25 三、 唐五代時期 33 第三節 宋代的詠梅文化 38 一、 詠梅風氣盛行的原因 39 二、 梅意象的象徵意涵 46 第三章 辛稼軒的生平境遇分期及創作背景 55 第一節 自南歸至第一次落職 58 第二節 自閒居帶湖至第二次落職 64 第三節 自閒居瓢泉至病卒 70 第四章 稼軒詞梅意象之「象」的呈現 75 第一節 梅意象為主意象者 75 一、 以梅抒情 77 二、 託梅言志 79 三、 借梅自喻 82 第二節 梅意象為副意象者 88 一、 以梅營造氣氛 89 二、 以梅反映情緒 102 三、 以梅喻人或襯托他物 110 第五章 稼軒詞梅意象之「意」的內涵 116 第一節 梅之情致 117 一、 折枝贈寄,相思離愁 117 二、 祝福賀壽,借梅擬人 120 三、 賞梅愛梅,饒富興味 123 第二節 梅之幽恨 126 一、 身世之悲,家國之恨 127 二、 報效國家,為君所用 131 三、 才高招妒,幽獨落寞 134 四、 隱而非隱,用捨矛盾 137 五、 嘆老傷逝,英雄無用 141 第三節 梅之標格 142 一、 冰姿玉骨,不同流俗 143 二、 雪豔冰魂,忠貞孤傲 145 第六章 梅意象與稼軒生平境遇的應對考察 148 第一節 梅之主副意象呈現與稼軒生平境遇的應對 149 一、 自整體而言 150 二、 自分期而言 151 第二節 梅意象的情感內涵與稼軒生平境遇的應對 154 一、 自整體而言 155 二、 自分期而言 155 第七章 稼軒詞梅意象的藝術特色 159 第一節 賦形寫物,詞語靈活 159 一、 描寫梅花花容的詞語 159 二、 描寫梅花香氣的詞語 160 三、 描寫梅花姿態的詞語 161 四、 描寫梅花品格的詞語 163 第二節 精心選材,烘托主題 164 一、 梅與雪 165 二、 梅與月 167 三、 梅與水 168 四、 梅與風 168 五、 梅與花 169 六、 梅與酒 170 七、 梅與松竹 171 八、 梅與黃昏 172 九、 梅與山 172 十、 梅與蜂蝶 173 第三節 妙用修辭,體物貼切 173 一、 運用擬人手法 174 二、 運用譬喻修辭 177 第四節 援古據典,曲折寄託 180 一、 運用與梅相關的事典 181 二、 運用與梅相關的語典 187 第八章 結論 195 附錄一 稼軒詞梅意象詞作 201 附錄二 梅意象之情感內涵統計 211 重要參考文獻 216

    壹、專書(依作者名筆劃先後排列)

    一、辛稼軒之相關研究論著
    孔令順等編《辛棄疾詞鑑賞》山東:齊魯書社,2003年。
    朱德才、薛祥生、鄧紅梅編著《辛棄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6年。
    汪誠《辛棄疾——慷慨豪放的愛國詞家》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
    汪誠《稼軒詞選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辛棄疾《稼軒長短句》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
    辛更儒《辛棄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李卓藩《稼軒詞探賾》臺北:天工書局,1999年。
    施議對《辛棄疾詞評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徐漢明《稼軒詞》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梁啟超《辛稼軒先生年譜》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0年。
    陳師滿銘《蘇辛詞比較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
    陳師滿銘《稼軒詞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0年。
    陳師滿銘《蘇辛詞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陳紹箕《稼軒詞評彙述》臺北:文津出版社,1973年。
    陳桂芬《戈鐵馬辛稼軒》臺北:莊嚴出版社,1978年。
    黃文吉《宋南渡詞人》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
    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臺北:華正書局,2007年。
    鄧廣銘《辛棄疾傳辛稼軒年譜》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鄭騫《辛稼軒年譜》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
    鄭覽川《稼軒詞縱橫談》四川:巴蜀書局,1987年。
    鞏本棟《辛棄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劉維崇《辛棄疾評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劉乃昌《辛棄疾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
    顏崑陽《蘇辛詞》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二、與梅相關研究論著
    卓德元《百物源》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
    陳俊愉、程緒珂《中國花經》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程杰《中國梅花審美文化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8年。
    舒迎瀾《古代花卉》北京:農業出版社,1993年。
    陳香《梅詩九百首》臺北:國家出版社,1985年。
    趙正達《中國花卉盆景全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趙義山《君子的風範——松竹梅蘭》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蕭碧霞《南宋四大詠花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劉維才《詠梅詩集錦》香港:金陵書社,1992年。
    賴慶芳《南宋詠梅詞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 年8 月。
    顏崑陽《古典詩文論叢‧試論宋詞中三個梅花意象》臺北:漢光文化,1983 年。

    三、詩、詞相關論著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啟明書局,1958年。
    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王兆鵬《唐宋詞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王偉勇《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王靜芝《詩經通釋》臺北:輔仁大學文學院,1968年。
    朱光潛《詩論》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1990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李正治《中國詩的追尋》臺北:業強出版社,1986年。
    李善奎《中國詩歌文化》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
    吳文治《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林玫儀主編《詞學論著總目》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
    施蟄存、陳如江《宋元詞話》上海:上海書店,1999年。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集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年12 月。
    陳師滿銘《詩詞新論(增修版)》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陳弘治《詞學今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收於《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黃文吉編《詞學研究書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9年。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淑瓊編《唐宋詞》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
    崔海正:《宋詞研究述略》臺北:洪葉出版社,1999年。
    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楊海明《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81年。
    劉慶雲《詞話十論》長沙:岳麓書社,1990年。
    魏怡《詩歌鑑賞入門》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
    繆鉞、葉嘉瑩合著《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四、意象學及章法學類研究專書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
    王長俊《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余光中《掌上雨》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70年。
    胡雪岡《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秦皇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陳師滿銘《詩詞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陳師滿銘《章法學新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陳師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陳師滿銘《章法學綜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3年。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臺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
    嚴雲受《詩詞意象的魅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五、文學、美學及風格學類研究專書
    王逢吉《文學創作與欣賞》臺北:康橋出版公司,1985年。
    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弗蘭克.戈布爾著,呂明、陳紅雯譯《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開明書局,1985年。
    朱光潛《談美》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1990年。
    吳功正《文學風格七講》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
    李瑞騰《古典文學》臺北:學生書局,1981年。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李辰冬《文學新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5年。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
    易曉明《意義與形式:英美作家作品風格生成論》臺北:臺灣商務書局印書館,2003 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黑格爾著,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臺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
    普穎華《中國寫作美學》北京:對外貿易出版社,1988年。
    童慶炳著《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年。
    楊海明《唐宋詞風格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86年。
    蔣伯潛《體裁與風格》臺北:世界書局,1971年。
    劉揚忠《詩與酒》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顧祖釗《藝術至境論》南昌: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

    六、古代文獻(依成書朝代先後,同朝代者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春秋〕左丘明著、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1988年。
    〔春秋〕左丘明著、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戰國〕屈原撰,〔宋〕洪興祖註《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1986年。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之《毛詩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8月。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之《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之《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東漢〕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臺北:書銘出版社,1994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本》之《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周易王韓注》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十三經注疏本》之《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晉〕郭璞註《爾雅》(清嘉慶六年,曾燠,藝文軒刻本)。
    〔晉〕郭璞傳、〔清〕郝懿行箋疏《山海經箋疏》臺北:中華書局,1969年。
    〔晉〕葛洪《西京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南朝宋〕劉義慶撰《世說新語》、張萬起、劉尚慈譯注《世說新語釋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南朝齊〕鍾嶸著,徐達註譯《詩品》臺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香港:商務印書館,1960年。
    〔南朝梁〕蕭統〔唐〕李善注《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唐〕王昌齡《詩格》,《中國歷代詩話選一》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
    〔唐〕司圖空《二十四詩品》臺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
    〔唐〕皮日休著,蕭滌非、鄭慶篤整理《皮子文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詮》臺北:天工書局,1994年。
    〔唐〕李延壽《南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95年。
    〔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譜》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年。
    〔宋〕范成大撰,孔凡禮點校《范成大筆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宋〕張鎡《梅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元〕脫脫等修,楊家駱編《新校本元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83 年。
    〔清〕丁福保《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永瑢編《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汪灝編《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
    〔清〕紀昀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清)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65-67卷)》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 年。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清〕顏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上海:中華書局,1965年。

    貳、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學位論文
    王翠芳《稼軒豪放詞風美學研究》,高雄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毛玉玫《稼軒離別詞篇章結構探析》,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石岩《辛棄疾人生轉遷與詞風變異》,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士論文,2009年。
    何湘瑩《稼軒信州詞研究》,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李佩芬《稼軒帶湖、瓢泉兩時期詞析論》,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
    李昊青《稼軒詞秋意象探析》,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林承坯《稼軒詞之內容及其藝術研究》,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5年。
    林承坏 《辛稼軒詠物詞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
    林鶴音《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柯翠芬《稼軒詞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段致平《辛稼軒詠物詞研究》,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2年。
    郭靜慧《辛稼軒山水田園詞研究》,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陳秋吟《屈賦意象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靜俐《詩經草木意象研究》,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張雅慧《唐詩中「楊柳」意象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張淑惠《詩經動植物意象的隱喻認知詮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許育橋《東坡詞酒意象探析》,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黃文琪《詩經自然意象之美學觀》,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黃郁棻《辛棄疾酒詞研究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彭淑玲《東坡詞風雨意象探析》,臺灣師大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曾孟雅《稼軒詞評論研究》,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廖雅婷《宋代梅花詞研究》,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鄭淳云《人與自然的對話-陶詩自然意象研究》,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歐純純《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比較研究》,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
    劉寶明《宋代詠梅詞論說》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鄧佳瑜《稼軒詞借鑒東坡作品及其軼事之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鄧琇文《金元詠梅詞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盧雪玲《辛稼軒詞遊仙詞探析》,臺灣師大國文學系在碩士論文,2009年。
    謝奇峰《稼軒詞口語風格研究》,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嚴婉月《稼軒詞的風格與寫作手法之研究》,彰化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二、期刊論文
    王兆鵬〈英雄的苦悶〉,《江海學刊》,1991年第3 期。
    王立〈水意象及李白送別詩的抒情模式〉,《現代語文》,2006年第4期。
    孔英民〈梅花意蘊流變探微〉,《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第22卷第2期。
    石紅英〈辛棄疾與陶淵明〉,《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向桓萱、周曉琳〈雪豔冰魂──《稼軒長短句》中「梅」作的文化蘊〉,《長春大學學報》,2008年第18卷第4期。
    林宛瑜〈稼軒詞中甌鳥意象之探析〉,《語文學報》,2005年第12期。
    林妙玲〈稼軒詞中梅花與牡丹意象之探析〉,《東方人文學誌》,2006年第1期。
    吳賢陵〈唐代民間歌謠植物意象舉隅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2001第84期
    吳雅萍〈稼軒詞佳人意象探析〉,《有鳳初鳴年刊》,2006年第2期。
    武復興〈唐代詩人與松竹梅文化〉,《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東紅〈論宋詞中的水意象〉,《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洪迪〈意境意象同異〉,《台州師專學報》,2000年。
    徐登光〈冷淡合教閒處著,清癯難遣俗人看──中國古代文學中梅意象初探〉《十堰大學學報社會版》,1994年第4期。
    徐永峰〈談蘇詞中的月光意象〉,《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第6期。
    殷憲〈唐別離詩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山西大學學報》,1995年第4 期。
    陳師滿銘〈凡目法在蘇辛詞裡的運用〉,《國文天地》,1996年第11期。
    陳師滿銘〈辛稼軒的境遇與其詞風〉,《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7年第3期。
    陳淑美〈辛稼軒與陶淵明〉,《中外文學》,1975年第6期。
    陳慶煌〈詞要如何用典〉,《國文天地》,1989年第5卷第3期。
    陳惠慈〈顧青山與我何如耳--稼軒詞中「青山」意象的探析〉,《東方人文學誌》,2007年第2期。
    黃永武:〈千年寒氣萬年雪,鍊得梅花是國花:梅花精神的歷史淵源〉,《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7期。
    程杰〈梅花的習性、色香、枝幹、品格與德性〉,《成大中文學報》,2001年第9 期。
    程杰〈梅與水、月一個詠梅範式的發展〉,《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第191 期。
    程杰〈「歲寒三友」緣起考〉,《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年第3期。
    程杰〈梅花意象及其象徵意義的發生〉,《南京師大學報》,1998年第3 期。
    程杰〈宋代詠梅文學的盛況及其原因與意義(上)〉,《陰山學刊》,2002年第15卷第1期。
    程杰〈林逋詠梅在梅花審美認識史上的意義〉,《學術研究》,2001年第7期。
    楊詠祁〈談梅花藝術形象美的三層次〉,《湖南師院學報》,1984第6期。
    楊尚德〈情感、線索、氣氛與景物描寫〉,《天中學刊》,1995年第3期。
    趙琦梅〈辛棄疾詠梅詞探析〉,《中國語文》,2006年第4期。
    趙國蓉〈論稼軒詞的風格〉,《文與哲》,2003年第2期。
    榮斌〈一代詠梅成正聲──論宋代詠梅詩詞的創作熱〉,《文學研究》,2003年,第24卷第1期。
    鄧魁英〈辛稼軒的詠花詞〉,《文學遺產》,1996年第3 期。
    蔡欣容〈稼軒詠梅詞探析〉,《東方人文學誌》,2007年第6卷第3期。
    龍珊〈蘇軾與辛棄疾詞比較研究〉,《古今藝文》,2004 年第30卷第2期。
    顏崑陽〈淺談宋詞中三個梅花意象──美人姿態、隱士風標、貞士情操〉《明道文藝》,1981年第64期。
    顏智英〈辛棄疾〈醜奴兒〉二首(廢退帶湖作)篇章意象之比較〉,《成功高中學報》,2007年第3期。
    羅宗濤〈唐代詩人作品中的花〉,《政治大學大學學報》,第69期。
    羅開瑞〈辛棄疾登臨詞的愛國思想與藝術表現〉,《中國學術論壇》,1995年。
    蘇淑芬〈辛棄疾農村詞辨析〉,《東吳中文學報》,1997年第3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