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彥育 |
---|---|
論文名稱: |
晚清的法律、社會與國家--以《點石齋畫報》的法律事件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8 |
中文關鍵詞: | 《點石齋畫報》 、晚清 、法律 、社會 、國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2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點石齋畫報》為光緒年間上海發行的畫報,前後十四年共四千餘幅案例,無論是數量或內容,都提供一份了解晚清的材料,而圖文並茂的畫報的性質,是具體的再現晚清的社會。《點石齋畫報》豐富的案例,正好可做為觀察晚清法律社會與國家之間的對話。
第二章討論官場百態與帝國統治。透過科舉(正途)和捐官(異途)晉升成為官員,施展經世致用的抱負,此時身分成為國家意志的代言人,這一路的仕途之旅,從開始就一直與法律打交道,透過法律改變身分,踏入官場後,運用法律實踐政治理念,遇到衝突時,經由法律展現國家公權力,在晚清帝國境內特有的租界土地上,華洋相處,依循法律溝通中西租界事務。本章從科舉考場、仕途官場,到租界洋場去觀察官員和法律的互動情形。
第三章探討晚清法律與司法實踐。雖官府希望地方平安無波瀾,但免不了有糾紛與衝突的事件發生,當事件送入官方,正式進入司法程序後,身為父母官的地方政府受理問訊,量罪論處,讓社會回歸和諧穩定。這個課題同樣也是民間要面對的,當民間遭遇到自身權益受損時所抱持的心態,無論是走入衙府或經由民間自身發展的網絡進行調解,都是一種抉擇,本章以審判案例為主,瞭解州縣接下民間訴案件進行審理的處理,並觀察民間的訴訟心態及其發展出不同的解決方式來檢視晚清司法的內涵。
第四章討論晚清司法救濟的管道與實踐。當法律與規範都無法解決時,最終自我救濟的手段和申訴與補救的管道是什麼?對晚清人民而言,經由官方的越訴或赴京直控,或是民間信仰中的果報感應、天道、冥譴等內容或是地獄遊歷等,雖是不同的書寫,都是民間追求司法救濟的方式。
一、傳統文獻
《申報》
《清史稿》
方大湜,《平平言》,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七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田濤、鄭秦點校,《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沈之奇撰,李俊、懷效鋒點校,《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汪輝祖,《學治臆說》,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五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素爾納等纂修,《欽定學政全書》,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
楊一凡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續編》第十冊,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褚瑛,《州縣初仕小補》,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八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劉衡,《州縣須知》,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六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劉衡,《庸吏庸言》,收入官箴書編輯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六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鄭端,《政學錄》,收入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官箴書集成》第二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二、專書
《點石齋點石齋畫報畫報:大可堂版》,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
〔法〕梅朋等著,倪靜蘭譯,《上海法租界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年。
〔美〕何天爵著,鞠方安譯,《真正的中國佬》,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英〕S.斯普林克爾著,張守東譯,《清代法制導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英〕彼得‧伯克著,楊豫譯,《圖像證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英〕麥高溫著,朱濤、倪靜譯,《中國人生活的明與暗》,新竹:理藝出版社,2002年。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北京:三聯書店,1955年。
王稼句,《晚清民風百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吳友如,《新版清末浮士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台北:遠流出版社,2008年。
吳有如等著,《清末浮世繪》,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年。
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
李鵬年、劉子揚、陳鏘儀編著,《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那思陸,《清代洲縣衙門審判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俞小紅,《晚清官場百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胡興東,《中國古代死刑制度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埃裏克. 波斯納(Eric A. Posner)著,沈明譯,《法律與社會規範》,台北:元照出版社,2005年。
孫繼林,《晚清社會風俗百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
徐公肅、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徐忠明,《案例,故事,與明清時期的司法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徐雪筠、陳曾年、蔣學楨、許維雍、陸延譯編,張仲禮校訂《上海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概況:(1882-1931)──《海關十年報告》譯編──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年。
張仲禮,《中國紳士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張偉仁,《清代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出版社,1983年。
張鳴、袁賀,《土眼洋事之洋華眾生》,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
張鳴、袁賀,《土眼洋事之總理衙門》,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
梁治平,《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
郭成偉、關國志,《清代官箴理念對州縣司法的影響》,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9年。
郭建,《帝國縮影:中國歷史上的衙門》,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郭建、姚榮濤、王志強,《中國法制史》(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陳平原,《點石齋畫報選》,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
陳平原、夏曉虹合編,《圖像晚清》,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
陳平原、夏曉虹編,《圖像晚清》,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2009年。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2006年。
陶希聖,《清代州縣衙門審判制度及程序》,台北,食貨月刊,1972年。
黃宗智,《清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年。
黃勇,《回眸晚清:點石齋畫報精選釋評》,北京:京華出版社,2006年。
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文化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
蒯世勛編著,《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劉兆璸,《清代科舉》,台北:東大圖書,1977年。
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書局,1977年。
鄭秦,《清代司審判制度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盧群,《晚清奇案百變》,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賴惠敏,《但問旗民:清代的法律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2007年。
薛冰,《晚清洋相百出》,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
蘇智良、陳麗菲,《近代上海黑社會研究》,台北:南天出版社,1996年。
三、論文
〈關於「點石齋畫報」〉,收入方師鐸主編,《點石齋畫報》,台北:天一出版社,1984年補印。
〔荷〕徐理和,〈中產階級的曖昧:《點石齋畫報》中的宗教態度〉,收入〔法〕龍巴爾、李學勤主編《法國漢學》第一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以《點石齋畫報》為例〉,收入氏著《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97年。
王爾敏,〈清廷《聖諭廣訓》之頒行及民間之宣講拾遺〉,收入氏著《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臺灣商務,1997年。
朱曉田,〈晚清大眾傳媒的社會導向──以《點石齋畫報》中「祥異事件」為對象的分析〉,收入中國社會科學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蘇州大學社會學院編,《晚清國家與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吳美鳯,〈從《點石齋畫報》看晚清時期的民間信仰意識〉,《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第11卷第2期(總91期),2001年。
吳健熙,〈對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中諸現象之考察〉《史林》第4期,2001年。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巿文化中的傳統與現代1880s~1930〉,收入氏著,《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慾望與生活》,台北:一方出版社,2001年。
李和承,〈從19世紀上海租界會審公廨的運作看中西紛爭的內涵〉,收入李國祈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小組編《近代國家的應變與圖新──李國祈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
李偑芬,〈《點石齋畫報》中的秩序觀(1884-189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景龍,〈以《點石齋畫報》論吳友如新聞風俗格致畫〉,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碩士論文,2004年。
卓聖格,〈《點石齋畫報》插畫之表現形式與技法研究〉,《台中商專學報》,第30卷,1998年。
卓聖格,〈吳友如及其寺事新聞插畫研究〉,《台中商專學報》,第25期,1994年。
卓聖格,〈時事新聞畫的特質與在中國發展〉,《商業設計學報》,第25卷,1993年。
林茂松,〈清代州縣司法運用的實態〉,收入氏著《中國法制史探索:林茂松古稀自選集》台北:正典,2005年。
阿英,〈中國畫報發展之經過〉,《晚清文藝報刊述略》,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俞江,〈晚清民間法觀念四探〉,《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9年。
俞江,〈晚清民間法觀念再探--以《點石齋畫報》為例〉,《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4期,2007年。
俞江,〈晚清民間法觀念初探--以《點石齋畫報》為例〉,《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8年
洪佳期,〈上海會審公廨中外審判官裁判衝突研究〉,《法制史研究》,第9期, 2005年。
洪佳期〈上海會審公廨審判與租界社會〉,收入何勤華主編《法律文化史研究,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胡興東,〈赦宥在中國古代死刑適用中的作用〉,《現代法學》,第30卷第5期,2008年。
哲美森著,李提摩太譯〈華英讞案定章考〉,收入王健編《西法東漸──外國人與中國法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徐新,〈從《點石齋畫報》看清末澳門〉,《文化雜誌》,第30期,1997年。
桌聖格,〈晚清通俗繪畫研究:以《點石齋畫報》為主軸〉,台中:弘祥出版社,2000年。
馬長林,〈晚清涉外法權的一個怪物──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剖析〉,《檔案與歷史》,第4期,1988年。
婁萬鎖,〈清代直訴制度的運作及評析〉,收入葉孝信,郭建主編《中國法律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
康豹,〈明清兩代的控告儀式:宗教與司法連續體的形塑過程初探〉,收入氏著《從地獄到仙境:漢人民間信仰的多元面貌:康豹自選集》,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2009年。
康豹,〈漢人社會的神判儀式初探──從斬雞頭說起〉,收入氏著《從地獄到仙境:漢人民間信仰的多元面貌:康豹自選集》,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2009年。
張婉瑛,〈從《點石齋畫報》看日本浮世繪對晚清畫壇的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碩士論文,2007年。
鹿智鈞,〈清代旗人的法律地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斐丹青,〈從《點石齋畫報》看晚清社會文化的變遷〉,河南:河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5年。
黃永松,〈《點石齋畫報》簡介〉,收入葉漢明、蔣英豪、黃永松編著,《點石齋畫報通檢》,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年。
黃孟虹,〈從《點石齋畫報》看清末婦女的生活型態〉,南投: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源聖,〈晚清法制近代化的動因及其開展〉,收於氏著《法律繼受與近代中國法》,台北:元照出版社,2007年。
葉漢明,〈《點石齋畫報》與文化史研究〉,收入葉漢明、蔣英豪、黃永松編著,《點石齋畫報通檢》,香港 : 商務印書館,2007年。
葉曉青,〈點石齋畫報中的上海平民文化〉,《二十一世紀》,第1期,1990年。
董樞,〈上海法租界的成長時期〉,《上海巿通志館期刊第一卷第二期民廿二年九月》,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
歐中坦,〈千方百計上京城:清朝的京控〉,收入高道蘊、高鴻鈞、賀衛方編《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
鄭秦,〈清代旗人的司法審判制度〉,收入氏著《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鄭逸梅,〈吳友如和點石齋畫報〉《清娛漫筆》,上海:上海書店,1982年。
魯迅,〈上海文藝之一瞥〉,《魯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道夫‧G.瓦格納(Rudolf Wagner),〈進入全球想象圖景:上海的《點石齋畫報》〉,收入劉東主編,《中國學術‧第八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四、網路資料
李孝悌,〈走向世界,還是擁抱鄉野──觀看《點石齋畫報》的不同視野〉,《中國學術》,總第11輯(2002)。摘自http://www.iqh.net.cn/xrfc_show.asp?column_id=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