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雅雯 Yang, Ya-Wen |
---|---|
論文名稱: |
蘇軾密州時期詩詞研究 蘇軾密州時期詩詞研究 |
指導教授: |
王基倫
Wang, Chi-Lun |
口試委員: |
林佳蓉
Lin, Jia-Rong 鄭芳祥 Zheng, Fang-Xiang 王基倫 Wang, Chi-Lun |
口試日期: | 2022/06/2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8 |
中文關鍵詞: | 蘇軾 、密州詩 、密州詞 |
研究方法: | 文獻資料分析法 、 歷史研究法 、 細讀評批法 、 形構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64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6 下載:9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熙寧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蘇軾赴密州上任,至熙寧九年(1076)十二月,罷密州,移知河中府,東坡在密州大約有兩年一個月的時間。蘇軾知密州時,共作一百二十二首詩及二十三闋詞,內容、寫作技巧與藝術風格等,皆有一定的成就。
本論文以蘇軾知密州時期的詩、詞作品為研究範圍,透過文本及文獻資料,勾勒東坡知密州時期的生命情趣、人生態度及哲理思想,並剖析密州之於東坡的獨特性及文學作品的價值與地位。
密州詩的內容相當豐富,包括寄贈與唱和、紀行寫景與誌事感懷等。在密州詩中可見蘇軾善於用典,經史子集皆可入詩之寫作技巧。東坡以文為詩,運用鋪敘的手法,在詩中加入議論,寓含哲理與批判。而密州詩之風格兼有豪放曠達與自然暢達。密州詞則承接著杭州詞的基礎,擴大詞境與內容,突破「詞為艷科」的藩籬。創作出不同於清麗婉約的豪放詞風,樹立自是一家的旗幟。蘇軾此一改制,在東坡樂府中,亦扮演著重要的地位,也影響後來的徐州詞與黃州詞。
一、三蘇文獻
〔宋〕蘇軾:《蘇東坡全集・續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宋〕蘇軾著,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蘇軾:《東坡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蘇轍著,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
〔宋〕蘇軾著,〔清〕朱孝臧編年,龍榆生校箋,朱懷春標點:《東坡樂府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
〔宋〕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宋〕蘇軾著,黃任軻、朱懷春校點:《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蘇軾著,鄒同慶、王宗堂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2年)。
〔宋〕蘇軾著,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宋〕蘇軾著,李之亮箋注:《蘇軾文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11年)。
〔宋〕蘇軾著,唐玲玲箋注,石聲淮訂正:《東坡樂府編年箋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7年)。
〔清〕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
曾棗莊、舒大剛主編:《三蘇全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
二、古籍(依經史子集順序排列)
(一)經部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尚書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979年,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重刊宋版尚書注疏附校勘記本)。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7年,景印清嘉慶二十年阮元重刊宋版左傳注疏附校勘記本)。
(二)史部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2005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刋本景印,1996年)。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刋本景印,1982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後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1972 年)。
〔南朝宋〕沈約:《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1982 年)。
〔唐〕魏徵:《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1972 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脱脱等修:《宋史》(臺北: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刋本景印,1982年)。
〔明〕馮琦原編,〔明〕陳邦瞻纂輯,張溥論正:《宋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55 年)。
〔明〕劉應時等修,〔明〕馮惟訥等纂修,〔明〕杜思等訂正:《青州府志十八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臺北:文光出版社,1975年)。
〔清〕宮懋讓修,〔清〕李文藻等纂:《諸城縣志》(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山東省諸城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諸城市志》(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三)子部
〔周〕李耳撰,〔晉〕王弼注,〔周〕莊周撰,〔晉〕郭象注:《老子莊子》(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16年)。
〔魏〕王肅注:《孔子家語》(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宋〕邵博撰,劉德權、李劍雄點校:《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
(四)集部
〔漢〕王逸撰,黃靈庚點校:《楚辭章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東晉〕陶淵明:《陶淵明全集》(臺北:商周出版社,2019年)。
〔南朝梁〕劉勰著,楊明照校注:《文心雕龍》(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6年)。
〔唐〕白居易著,劉明杰點校:《白居易全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6年)。
〔唐〕許渾著,江聰平校注:《許渾詩校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2018年)。
〔後蜀〕趙崇祚編,蕭繼宗評注:《花間集評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 年)。
〔宋〕歐陽脩撰,歐陽明亮校箋:《歐陽脩詞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宋〕張炎撰,夏承燾校注、〔南宋〕沈義父著,蔡嵩雲箋釋:《詞源注・樂府指迷箋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 年)。
〔宋〕王炎:《雙溪詩餘》(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明〕毛晉輯:《增補津逮秘書》(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
〔清〕清聖祖御纂:《全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年)。
〔清〕趙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點:《甌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清〕萬樹:《詞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劉熙載:《藝概》(新北:漢京文化公司,2004年)。
〔清〕方東樹:《昭味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
唐圭璋主編:《詞話叢編》(臺北:廣文書局,1970年)。
何文煥編訂:《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 年)。
丁福保訂:《歷代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 年)。
丁福保訂:《清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 年)。
三、其他近人專書(依作者姓名筆畫遞增排序之)
丹納:《藝術哲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臺北:群玉堂出版社,1991年)。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年)。
王水照:《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王水照:《蘇軾傳稿》(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王令樾:《文選詩部探析》(臺北:國立編譯館,1996 年 )。
王更生編著:《蘇軾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王保珍:《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臺灣大學文學院文史叢刊,1969 年)。
王保珍:《東坡詞研究》(臺北:長安出版社,1992年)。
王國維著,徐調孚、周振甫注,王仲聞校訂:《人間詞話校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20年)。
王國維著,樂云注釋:《人間詞話:品賞千古詞章》(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11年)。
朱靖華:《蘇軾論》(北京:京華出版社,1997年)。
朱德才:《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朱德發主編:《中國山水詩論稿》(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年)。
艾治平:《婉約詞派的流變》(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
吳洪澤、尹波主編,李文澤、刁忠民主審:《宋人年譜叢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年)。
吳雪濤:《蘇文繫年考略》(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
吳善中、侯三軍:《揚州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善本書目提要》(揚州:廣陵書社,2017年)。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
李增坡編:《蘇軾在密州》(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李增坡編:《蘇軾密州作品賞析》(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三民書局,2018年)。
周裕鍇:《宋詩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
周曉音:《蘇軾兩浙西路仕游研究》(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7年)。
金啟華:《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唐圭璋選釋:《唐宋詞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7年)。
張松輝注譯,陳全得校閱:《新譯杜牧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張海鷗:《北宋詩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00年)。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公司,2005年)。
張高評:《宋詩特色之發想與建構》(臺北:元華文創公司,2018年)。
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鄭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梁啟超:《近代學風之地理分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 年)。
陳永正選注:《晏殊晏幾道詞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
陳思和:《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超敏評注:《滄浪詩話評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
陳雄勳:《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陳新雄:《東坡詩選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
傅佩榮解讀:《傅佩榮解讀莊子》(新北:立緒文化公司,2002年)。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年)。
曾棗莊:《三蘇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曾棗莊、吳洪澤:《宋代文學編年史》(江蘇:鳳凰出版社,2010年)。
曾棗莊、曾濤:《蘇詩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黃永武:《新增本中國詩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年)。
楊辛選:《朱光潛選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4——蘇軾》(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
葉嘉瑩:《北宋名家詞選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嘉瑩:《葉嘉瑩談詞》(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年)。
葉嘉瑩:《迦陵說詞講稿》(臺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13年)。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中華書局,1967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劉少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臺北:麥田出版社,2019年)。
劉少雄:《東坡詞・東坡情》(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9年)。
劉少雄:《以詩為詞——東坡詞及其相關理論新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20年)。
歐明俊:《唐宋詞史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8年)。
蔣寅、張伯偉主編:《中國詩學》第12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蔣勳:《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臺北:有鹿文化公司,2017年)。
鄭騫:《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三民書局,2021年)。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繆鉞:《詩詞散論》(香港:太平書局,1962年)。
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新北:正中書局,2014年)。
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謝桃坊:《宋詞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鍾來因:《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蘇軾研究會、儋縣人民政府合編:《紀念蘇軾貶儋八百九十周年學術討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 年)。
〔日本〕村上哲見著,楊鐵嬰譯:《唐五代北宋詞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日本〕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2年)。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王雪峰:《蘇軾密州作品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巫沛穎:《論蘇軾黃州詩的禪悅與詩情》(臺北:私立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杜皖琪:《從蘇軾黃州詞論其思想境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汪希瑜:《東坡詞中的三鄉情懷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3年)。
周鳳珠:《東坡黃州詞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
林採梅:《東坡瓊州詩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10月)。
林淑惠:《蘇軾嶺南詩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林慧雅:《東坡杭州詞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邱瓊薇:《東坡黃州詞篇章結構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4年)。
施淑婷:《蘇軾文學與佛禪之關係——以蘇軾遷謫詩文為核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許慈娟:《困境與超越——以東坡黃州詞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許瓊文:《蘇軾密州詩作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淑芬:《蘇軾黃州時期作品中的佛學思想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7年7月)。
黃子馨:《蘇軾黃州民俗諷諭詩文發微——兼論相關詩文及史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楊珮琪:《蘇軾杭州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劉昭明:《蘇軾嶺南詩論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5月)。
蔡惠玲:《東坡黃州時期詩歌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鄧瑞卿:《蘇軾儋州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鄭芳祥:《蘇軾貶謫嶺南時期文學作品主題研究——以出處、死生為主的討論 》(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賴慧娟:《東坡黃州詞時空設計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顏溦伶:《以教練策略詮釋東坡黃州詞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五、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王保珍:〈東坡日月長——蘇軾在黃州〉,《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
姜龍翔:〈蘇軾〈超然臺記〉超然思想之形成及其內涵析論〉,《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
陳冬梅:〈論蘇軾的政治品格及知密州的政績〉,《濰坊學院學報》第3卷第1期( 2003年1月)。
游國琛:〈東坡與黃州〉,《湖北文獻》第26期(1973年1月)。
黃啟方:〈王十朋與《百家註東坡詩》〉,《東華漢學》第10期(2009年12月)。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第8卷第1期(1990年4月)。
雷飛龍:〈北宋新舊黨爭與其學術政策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11期(1965年5月)。
劉昭明:〈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發微——兼論相關詩文與史事(上)〉,《文與哲》第4期(2004年6月)。
劉昭明:〈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發微——兼論相關詩文與史事(下)〉,《文與哲》第5期(2004年12月)。
戴樸庵:〈蘇東坡與杭州〉,《浙江月刊》第10卷第1期(1978年1月)。
顏智英:〈近海古樸的山城:從地域文化看蘇軾詞的密州書寫〉,《海洋文化學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