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大木言葉
OKI KOTOHA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洋裁的移入與發展
指導教授: 許佩賢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洋裁技術服裝文化裁縫學校裁縫機女性
英文關鍵詞: Tailor skills, cloth culture, tailor school, sewing machine, femal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40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60下載:9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要討論在日治時期西方的洋裁技術如何傳播到近代臺灣社會中的過程,以及洋裁新技術對於臺灣婦女的影響。日本統治初期,總督府為了吸引臺灣女性接受近代教育,在各級學校的教育科目中鑲入以女性為對象的裁縫科,並配合在地社群的需求,教授內容以臺灣式裁縫為起始,漸進地融入洋裁與和裁的理論與技術,期望以洋服的普及達到「內台一致」的同化效果。洋裁教育易速成和帶有經濟力的特質,隨即受到臺灣女性的歡迎。為彌補官方裁縫教育的不足之處,隨之而起的是具有升學替代管道與補校性質的專門洋裁教育機構的出現,當中以吉見裁縫學園為代表。臺灣傳統家庭心態的改變,認為女性學習洋裁之後可以貼補家用,更視為走入婚姻的必備技能,這種對學習裁縫的熱衷,反映在吉見裁縫學園的日臺學生數的消長。總督府官方也利用此種洋裁教育機構的存在,配合政令推行符合戰時需求的服裝改良運動,作為臺灣社會皇民化過程的一個環節。
    裁縫機的移入是臺灣洋裁普及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1904年美國勝家裁縫機在臺灣開立分店,其提供教學服務的銷售方法,成為臺灣人接觸裁縫機的濫觴。勝家裁縫機在日本的耕耘,成為日本發展國產裁縫機仿效的對象,國產裁縫機不到前者一半的價格,使殖民地台灣的各級學校或家庭得以負擔購置,讓洋裁教育的推廣更為普及。

    The thesis outlines the process which showed the western tailor skill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society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also, the influence of new western tailor skills to the female Taiwanese.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tailor subjects to the diverse schools in order to attract female Taiwanese to take the modern education. Initially, to meet local society’s need, they were taught with the Taiwanese tailors as the main topic and then the theories and skills which merged with the western and Japanese tailors. The assimilation was expected because of the universal tailors. In the fac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ick and commerce the tailors were getting popular among the female Taiwanese soon. Then, more and more educational institutes, such as Yoshimi tailor school, popped up which supplied additional ways to make up the flaws of the official tailo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Gradually, the increase of enrollment in Yoshimi tailor school reflected the fact that the female Taiwanese had passion on tailor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change led the enthusiasm because the females considered the tailor as an important skill and they could earn some money by it as well. The official also held some government orders, like cloth modification movement in war tim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rocess.
    The introduction of sewing machines was a milestone to the widespread of tailors. In 1904, American Singer sewing machine had the first branch in Taiwan. They provided tailor manipulation tutorials to costumers and it made the sewing machines more friendly to Taiwanes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sewing machines in Japan was followed by mimicking the sewing machines of Singer because of its long-term thriving operation in Japan. The national sewing machines had the half price as them of Singer and the price made the machines affordable for the schools and families in Taiwan. Finally, it forced the education of tailors more widespread.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材料與架構………………………………………………………7 第二章 洋裁知識的傳播‧‧‧‧‧‧‧‧‧‧‧‧‧‧‧‧‧11 第一節 臺灣公學校的裁縫教育…………………………………………11 第二節 高等女學校的裁縫教育…………………………………………24 第三節 家政女學校的裁縫教育……………………………………28   第四節 海外職業學校的裁縫教育……………………………………………33 第三章 專門的洋裁教育機構 ─ 吉見裁縫學園‧‧‧‧37 第一節 吉見裁縫學園的創立…………………………………………38 第二節 吉見裁縫學園的經營………………………………………………41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學校………………………………………………50 第四章 裁縫機在臺灣的發展‧‧‧‧‧‧‧‧‧‧‧‧‧‧‧57 第一節 裁縫機的移入……………………………………………57 第二節 裁縫機的普及與使用………………………………………69 第三節 戰爭時期的裁縫機利用………………………………………………76 第五章 結論‧‧‧‧‧‧‧‧‧‧‧‧‧‧‧‧‧‧‧‧‧83

    (一) 史料
    一、 書類資料
    《台北州統計書》,1935~1941年。

    《台南州統計書》,1933年~1942年。

    大澤貞吉,《台湾関係人名簿》(橫濱:愛光新聞社,1959年)。

    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

    台灣總督府財務局編,《台灣貿易四十年表》(台北:台灣總督府財務局,1936年)。

    杉浦和作《台灣會社銀行錄》(台北:臺灣實業興信所編纂部,1929年)。

    芝原仙雄,《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帖》,1923年。

    許雪姬主編,《黃旺成先生日記》(三)1914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年)。

    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沿革誌-上下卷》(東京:ゆまに書房,2007年)。

    新高新報社編,《臺灣紳士名鑑》(台北:1937年)。

    臺中州稅務課,《昭和十三年度戶稅統計》,臺中州稅務課,1938年。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編輯,《諸羅縣誌》(台北:文建會,2005年)。

    臺灣教育會,《公學校教授要目第二篇 農業科,裁縫及家事科》(台北:臺灣教育會,1913年)。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台北:湘南堂書店,1937年)。

    臺灣總督府,《第二年用公學校高等科裁縫手藝教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939年)。

    二、 報紙雜誌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1、1936年。

    《社会事業の友》,1939年。

    《台灣稅務月報》,1932年。

    《臺灣教育》,1912年、1928年。

    《臺灣日日新報》,1906、1909、1912、1917、1930、1932、1935、1936、1937、1938、1940-1943年。

    《臺灣婦人界》,1934、1936、1937年。

    (二) 中文專書

    江文瑜主編,《阿媽的故事》(台北:玉山社,1996年)。

    姚浙生撰稿,《棟花盛開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第一冊,總論篇、課程篇》,(南投:臺灣文獻館,2005年)。

    洪郁如,〈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沿革誌解說〉,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愛國婦人會台灣本部沿革誌-下卷》,(東京:ゆまに書房,2007年),頁1-10。

    派翠西亞.鶴見(E. Patricia Tsurumi)譯者、林正芳,《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縣: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許佩賢,《太陽旗下的魔法學校—日治台灣新式教育的誕生》(新北市:東村出版,2012年)。

    許雪姬等主編,《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圖錄》(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2011年)。

    許雪姬等訪問;吳美慧紀錄,《一輩子針線,一甲子教學:施素筠女士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年)。

    郭玉芬等執行編輯,《百年蓬萊:臺北市大同區蓬萊國民小學創校百周年紀念專刊》(臺北:商訊文化出版:北市蓬萊國小發行,2010年)。

    陳青松,〈曇花一現的市立基隆家政女學校〉,《臺灣文獻》別冊14,2005年,頁35-46。

    游鑑明,《日據時期台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年)。

    游鑑明,《她們的聲音:從近代中國女性的歷史記憶談起》(台北:五南圖書,2009年)。

    黃美紅主編,《華女80校慶紀念特刊》,(台南:台南市私立光華女子高級中學,2010年)。

    葉立誠,《臺灣服裝史》,(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1年)。

    鄭益浚採訪整理,《車窗風景:李炳盛的人生歲月》(出版資訊不明)。

    鄭鴻生,《母親的六十年洋裁歲月》(臺北縣中和市:INK印刻文學出版,2010年)。

    應大衛,《台灣女人》(台北:田野影像出版,1996年)。

    (三) 日文專書
    アンドルー‧ゴードン、大島かおり訳,《ミシンと日本の近代 消費者の創出》(東京:みすず書房,2013年)。

    山本礼子,《植民地台湾の高等女学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社,1999年)。

    竹中信子,《植民地臺灣の日本女性生活史―3昭和篇「上」》(東京:田畑書店,2001年)。

    吉見まつよ,《波浪の舵》(仙台:宝文堂,1970年)。

    岩本真一,〈ミシンのグローバル性と東アジアの衣服産業〉《東アジア経済史研究第一集中国、韓国、日本、琉球の交流》(大阪:大阪経済大学日本経済史研究所,2010年)。

    若桑みどり,〈軍国の女たち 戦争・暴力と女性〉,早川紀代 ,《戦時体制下の女性達》(東京:吉川弘文館 ,2004年)。

    洪郁如,《日本の植民地統治と「新女性」の誕生―近代臺灣女性史》(東京:勁草書房,2001年)。

    (四) 期刊文章
    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ペ(燈籠褲)戰爭時期台灣女性的服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7期 (台北:中央研究近代史研究所,2009年),頁31-64。

    岩本真一,〈十九世紀後半~二〇世紀前半の日本におけるミシン普及の趨勢と経路―マルクスのミシン論に触れて〉,《経済史研究》第11号(大阪:大阪経済大学日本経済史研究所,2008年),頁112—141。

    張美鳳〈朱碧霞女士訪問記錄〉,《宜蘭文獻雜誌》第96期,(宜蘭縣史館,2013年),頁79-114。

    釋慧嚴,〈再檢視日治時代臺灣佛教界從事的教育事業〉,《中華佛學學報》第16期(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3年),頁169-210。

    (五) 學位論文
    王湘婷,〈日治時期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婦人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王慧瑜,〈日治時期台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資生活〉(國立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吳奇浩,〈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陳佩婷,〈台灣衫到洋服—台灣婦女洋裁的發展歷史1895年-1970年〉(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2009年)。
    榎本美由紀,〈日本統治時期台湾の家政教育〉(広島大学文学研究科東洋史学碩士論文,2000年)。

    瀧澤佳奈枝,〈日治時期台灣的技藝教育—以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六) 網路資源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網站
    http://www.ntue.edu.tw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創業90周年記念サイトhttp://www.janome.co.jp/90th/。

    主婦の友社網站
    http://corporate.shufunotomo.co.jp

    臺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