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勝輝
Tseng, Shen-Hui
論文名稱: 泰雅族原住民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大同鄉為例
A Study on the Status of Atayal Aboriginal Leisure Activities-A case of Datong Township in Yilan County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2
中文關鍵詞: 泰雅族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休閒阻礙
英文關鍵詞: Atayal, motiva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leisure constraint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60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大同鄉泰雅族原住民休閒活動之現況,運用問卷施測方式,以設籍並居住在宜蘭縣大同鄉之18歲以上泰雅族原住民作為受試母群,實施隨機抽樣,包含南山村、四季村、茂安村、英士村、樂水村、松羅村、崙埤村、寒溪村等8個村落為樣本。共計收樣365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0.21%。
    研究結果發現:
    1. 性別會影響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
    2. 年齡會影響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
    3. 職業會影響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
    4. 月收入會影響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
    5. 婚姻狀況會影響休閒活動類型。
    6. 宗教信仰會影響休閒活動類型。
    7. 居住地區會影響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
    8. 教育程度會影響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
    9. 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休閒阻礙未有相關性。
    本研究探討並研究原住民參與休閒活動之情形,企盼藉此研究提供原住民族及政府相關單位酌參。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of the Atayal aborigines in Datong Township, Yilan County, the questionnaires was used in the study for measuring the population of Atayal aborigines over 18 years of age who are registered and live in Datong Township, Yilan County. Eight villages including Nanshan Village, Siji Village, Maoan Village, Yingshi Village, Leshui Village, Songluo Village, Lunpi Village, and Hanxi Village as samples. A total of 36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80.21%.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Gender affects the motiva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2. Age affects the motivation for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3. Occupation affects the motiva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4. Monthly income affects the motiva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5. Marital status affects the type of leisure activities.
    6. Religious beliefs affect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7. The area of residence affects the motivation for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8. Education level affects the types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9.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situ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and expects to use the results for providing indigenous peoples and relevant government units with discretion.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六節 研究之重要性 5 第七節 名詞釋義 6 第貮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休閒之基本概念 8 第二節 休閒活動之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泰雅族原住民相關研究 25 第四節 本章總結 4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9 第五節 實施程序 51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3 第肆章 研究結果 54 第一節 問卷量表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結果 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人口背景變項之描述性統計結果 59 第三節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得分描述性統計結 果 61 第四節 不同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對於其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 礙得分之差異結果 74 第五節 休閒參與動機、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阻礙相關性分析 9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11

    一、中文文獻
    丁美麗 (2009)。泰國在臺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休閒行為涉入、參與動機、阻礙與滿意度影嚮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臺灣。
    王昭正 (2001)。休閒導論。臺北市:品度。
    王梅香 (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11,203-216。
    王福生 (2003)。出版事業從業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活動參與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臺灣。
    王文科 (2006)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志慧、蔡英美、陳盈幸 (2008)。幼教老師休閒知覺自由、休閒利益和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與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17-27。
    古美玉、蔡襄伯、宋孟遠 (2017)。老人休閒活動設施需求、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之關聯性分析。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5,1-17。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1996)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田哲益 (2001)。臺灣的原住民:泰雅族。臺北:臺原。
    白家倫 (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石坤龍 (2009)。雲林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臺灣。
    朱銘謙 (200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雄市,臺灣。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09年泰雅族原住民人口調查。取自https://www.cip.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FAD81C01A21CEFD8。
    呂建政 (1994)。倡導休閒教育與輔導健全青 (少) 年身心發展。測驗輔導雙月刊,137,2818-2821。
    阮昌銳 (1994)。台灣土著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
    阮昌銳 (1996)。台灣的原住民。臺北市:臺灣省立博物館。
    何燕娟 (2000)。嘉義技術學院體育運動舞蹈課參與動機之研究。中華體育季刊,13(4),51-60。
    李鍾元 (1991)。老人的休閒生活。健康教育,67,11-13。
    李任癸 (1997)。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臺北:常民文化。
    李力昌 (2005)。休閒社會學。臺北:華杏。
    李仲仁 (2012)。警察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阻礙之研究之屏北地區警察分局為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高雄市,臺灣。
    李立良、李志恭 (2011)。大學生之背景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學生為例。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187-206。
    李城忠、楊詠蓁 (2011)。企業員工休閒活動需求及參與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4(1),40-56。
    李晶 (審譯) (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臺北:桂魯。(Kathleen A.Cordes & Hilmi M.Ibrahim,2000)。
    李怡靚 (2013)。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共親職、家庭休閒活動參與及其生活適應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臺灣。
    李新民、高敏惠 (2014)。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和成功老化相關之初探。人文社會電子學報,10(1),97-122。
    李連宗、林明宗、李書維 (2014)。不同休閒態度程度的教職員對休閒類型、動機、滿意度差異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253-259。
    余嬪 (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余明書 (2006)。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一所國小為例 (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臺灣。
    巫昌陽、蔡季恬、王彩如、吳靜怡 (2009)。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女性運動休閒阻礙與需求之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2,53-72。
    汪慧玲、沈佳生 (2014)。學齡兒童家庭休閒活動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美和學報,33,259-276。
    吳松齡 (2009)。休閒行銷學,臺北:揚智文化。
    吳明隆 (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 (第二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守從 (2018)。城鄉銀髮族休閒偏好、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關係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6(1),141-152。
    沈易利 (2000)。臺灣省民眾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以北、中、南地區為例。臺中:霧峰出版社。
    沈寶華 (2010)。南投縣原住民休閒活動參與概念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臺灣。
    周柏伶 (2001)。高中生的休閒輔導。輔導通訊,66,17-21。
    周維敏 (2005)。臺南市高中職學生休閒活動之阻礙與滿意調查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臺灣。
    林業展 (2014)。參與動機、休閒效益、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馬拉松跑者為例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臺灣。
    林志鈞、江慧欣 (2015)。銀髮族參與休閒活動型態、休閒涉入及休閒效益對成功老化之關係。育達科大學報,40,57-85。
    林宜慧 (2015)。董氏調查:快樂人3成定期運動。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03000335-260114s?chdtv.
    林双鳳 (2015)。國小學童家庭休閒參與及親子依附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北市。
    林淑芳 (2017)。中高齡婦女參加合唱團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生活幸福感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臺灣。
    宜蘭縣大同鄉戶政事務所。109年2月宜蘭縣大同鄉各村泰雅族人口數統計表。取自htpps://tthhr.e-land.gov.tw/Default.aspx.
    宜蘭縣大同鄉公所全球資訊網。大同鄉各村落行政區域概況圖。取自http://www.datong.e-land.gov.tw/rwd/datong/html/b0201.html.
    洪英聖 (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臺北:時報文化。
    洪長青 (2008)。澎湖縣民眾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胡文琪 (2009)。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姜國才 (2013)。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醒吾科技大學,新北市。
    梁玉芳 (2004)。彰化地區國中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和休閒阻礙因素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徐慶忠 (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徐志銘 (2007)。新竹縣與苗栗縣國小啟智班學童休閒現況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根誌優 (2008)。台灣原住民歷史變遷-泰雅族。臺北:台灣原住民出版。
    翁志成 (2010)。休閒運動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翁燈景 (2015)。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關係:阻礙協商所扮演之角色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臺灣。
    張春興 (1987)。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 (199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少熙 (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張銘孝、高俊雄 (2001)。休閒需求與休月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30,143-153。
    張耿介、陳文長 (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東華書局。
    連婷治 (1998)。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許義雄、陳皆榮、陳麗華、張少熙 (1992)。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青年輔導報告,臺北市。
    許義雄、張清龍 (1979)。我國職工閒暇意識及其活動傾向調查研究-以臺北地區職工為研究中心,體育學報第1期,124-170。
    許炳進 (2000)。台灣原住民泰雅社區文化與家庭教育之研究 (下)。台灣源流,18,89-70。
    許智傑 (2009)。原住民藝能班青少年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臺灣。
    郭文聰 (1992)。在學青少年午夜休閒行為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臺灣。
    郭慧珍 (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在頤 (1982)。美國休閒活動發展史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4,19-36。
    陳彰儀 (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陳鏡清 (1993)。臺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政府一級機關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臺灣。
    陳茂泰、孫大川 (1994)。臺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布之研究。臺北:內政部。
    陳素娥 (2006)。國中生課後運動參與行為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臺灣。
    陳高彬 (2006)。宜蘭縣國中學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臺灣。
    陳婉玲 (2018)。中老年人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以桃園市某社區關懷據點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雪霸國家公園全球資訊網(2020)。泰雅族地理分布圖。取自https://www.spnp.gov.tw/site/Abo-riginals/Atayal.
    國家圖書館臺灣鄉土書目資料庫 (2020)。大同鄉地理位置圖。取自http://localdoc.ncl.edu.tw/tmld/browse_map.jsp?page=2&query_str0=1000211&cityId=21&searchlistdtdid=64&map=2111&map=2111&field0=AR&encName=%25E5%25A4%25A7%25E5%2590%258C%25E9%2584%2589.
    曹天瑞 (2002)。原住民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雅族學生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臺灣。
    連振杰 (2004)。運動員休閒生活認知與參與體驗之研究-以南區大學院校慢速壘球校隊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黃堅厚 (1985)。「社會興趣」的測量及其和其他人格品質的相關。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8,1-16。
    黃麗蓉 (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瓊慧 (2002)。台灣社會發展休閒運動作法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3 (16),122-129。
    黃副殷 (2003)。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正聰、洪英正 (2005,8月)。原住民族部落文化生態觀光發展趨勢與發展策略。以口頭形式發表於2005「為臺灣生態觀光把脈」國際學術研討會。雲林縣,臺灣。
    黃汝惠 (2014)。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活動參與和親子溝通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瑞怡 (2005)。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嘉珍 (2006)。臺北市運動舞蹈消費者參與動機、滿意度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清芬 (2008)。臺北市內湖區國小家長休閒運動認知與休閒運動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程筱雯 (2015)。休閒參與動機、休閒阻礙及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以羽球活動為例 (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臺灣。
    王美晶 (譯) (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臺北:原民文化。(鈴木質,1999)。
    鈴木質 (2000)。台灣原住民風俗。臺北:原民文化。
    楊明賢 (2002)。觀光學概論。臺北:揚智出版社。
    葉怡矜、吳崇旗、王偉琴、顏伽如、林禹良 (2005)。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臺北:品度。
    董永貞 (1991)。旅遊活動及設斿安全手冊之研究。臺北市: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事業管理局。
    廖守臣 (1984)。泰雅的文化:部落遷徙與拓展。臺北:世新出版社。
    廖榮利 (1989)。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劉子利 (2001)。休閒教育的意義、內涵、功能及其實施。戶外遊憩研究,14,33-53。
    劉萬得 (2001)。屏東縣原住民傳統體育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坤宏 (2003)。彰化縣國中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宏進 (2004)。再論農村社區休閒遊憩及其發展。台灣鄉村研究,4,111-122。
    蔡宏進 (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蔡協良 (2014)。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臺灣。
    蔡茗涵、郭彥谷 (2016)。探討高齡者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4(1),119-128。
    潘信安 (2015)。南投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阻礙與休閒效益調查 (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臺灣。
    蝶飛四季網 (2015)。大同鄉各村落行政區域概況圖。取自http://blog.udn.com/changerose/3407740.
    鄭順德 (譯) (2001)。福爾摩沙考察報告,臺北。(Reginald Kann,2001)。
    鄭志成 (2008)。工作壓力和休閒活動參與對國小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彰化縣。
    鄭志成 (2008)。屏東縣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鍾聖校 (1998)。從理性感性「溝通」到「統整」的必要之路。研習資訊,15 (3),56-59。
    鍾政偉、曾宗德 (2015)。銀髪族休閒行為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休憩管理研究,2 (2),85-105。
    賴幸君 (2014)。屏東北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臺中市。
    謝哲仁 (1999)。臺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鴻隆 (2003)。臺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謝宗霖 (2012)。臺南市自行車騎士從事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3,141-156。
    顏明仁 (2001)。高雄市國中學生科技認知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臺灣。
    簡玉惠、黃于庭、許志賢 (2013)。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和休閒活動參與相關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3),142-167。
    羅明訓 (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蘇瑛敏 (1996)。臺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9 (2) ,297-325。

    二、英文文獻
    Annamma & Sherry (2003). Speaking of art as embodied imagination a multisensory approach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0, 259-282.
    Buchanan, A. (1982). Marx and Justice: The Radical Critique of Liberalism. Philosophy and Society Series.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orporated.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Bishop, D. W. (1970). Stability of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leisure behavior: Analysis of four commun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 160-170.
    Bongguk, J ,& David, R.A. (199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ypes and leisure preferences. 1995 Symposium on Leisure Research. USA, San Antonio, Texas: October, 87.
    Brajsa-Zganec, A., Merkas, M., & Sverko, I. (2011). Quality of life and leisure activities: How do leisure activities contribute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02(1), 81-91.
    Brent, J. R. (1975). On the derivation of leisure activity types-A perceptual mapping approa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7, 128-140.
    Bloland, P. A. (1987). Leisure as 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ng studen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5, 291 294.
    Coleman, D., & Iso-Ahola, S. E. (1993). Leisure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2), 111–128.
    Crandall, R. (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d, 12(1), 45-53.
    Crawford, D.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ol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9 (2), 119-127.
    Dumazedier, J. (1974). Socia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NL:Elsevien.
    Dunacn (1978). Age and milk production data of cattle culled from a dairy herd with paratuberculo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173, 478-480.
    Hakansson, C., Axmon, A., & Eek, F. (2016). Insufficient time for leisure and perceived health and stress in working parents with small children. Work, 55(2), 453-461.
    Hirschman, E. C. (1985).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ontent preference for leisure-time media.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1), 28-39.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Dubupua, IA: Wm, C.Brown Company.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10, 203-215.
    Jackson, E. L. (2006).Setting the stage:Introduction to the World Leisure Consensus Symposium on Leisu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In:_.(Ed.) Leisu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impacts on soc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Hangzhou Consensus.Hangzhou, China: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P. 17-24.
    Kelly,J.R (1996) .Leisure.NeedhamHeughts,MA:Allyn & Bacon.
    Kelly, J. R., (2019). Leisure identities and interactions. Abingdon, UK: Routledge.
    Kraus, R. G.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4th ed). New York, NL: Harper Collins.
    Minhat, H. S., & Mohd Amin, R. (2012). Sociodemographic determinant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mong elderly in Malaysia.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37(4), 840-847.
    Purrington, A., & Hickerson, B. (2013). Leisure as a cross-cultural concept. World Leisure Journal, 55(2), 125-137.
    Ragheb, M. G. (1980).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titud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138-149.
    Tinsley, H. E. A. (1986). A theory of the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 Leisiure Sciences, 8(1), 1-45.
    Thomas, A.J.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August).
    Torkildsen, G. (1992) .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3nd ed.).London:E & Fn Spon.
    Walker, G.J., Halpenny, E., Spiers, A., & Deng, J. (2011). A prospective panel study of Chinese-Canadian immigra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Leisure Sciences, 33(5), 349-365.
    Witt, P. A. (1971). Factor structure of leisure behavior for high school youth in three communitie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13-219.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09/1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