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中塩大地 Nakashio Daichi |
---|---|
論文名稱: |
以CORPS模式分析「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的運作歷程 Analyzing Operation History of "Tainan Taiwan-Japan Cultural Friendship Exchange Foundation" with CORPS Model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口試委員: |
洪德俊
Horng, Der-Juinn 黃淑芬 Huang, Shu-Fen 林伯修 Lin, Po-Hsiu |
口試日期: | 2023/01/10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3 |
中文關鍵詞: | 文化資產 、非營利組織 、CORPS模式 、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 |
英文關鍵詞: | Cultural heritag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ORPS model, Tainan Taiwan-Japan Cultural Friendship Exchange Foundation |
研究方法: | 文件分析法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24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6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是以司徒達賢的CORPS模式分析「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的成立背景與發展過程、以及成立到現在的組織運作變化。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與半結構式訪談法,研究對象包括組織決策核心,正職人員以及組織參與過活動的人士等共八位。研究發現本研究指研究對象為了促進臺南與日本的交流於2009年成立,2013年正式登記為社團法人,2020年轉成現在的「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透過 CORPS 模式之分析,可以發現組織發展過程中的使命―「協助政府及民間促進臺南地區對日交流」,成立至今都沒有改變,即推動臺南與日本雙邊的各種城市交流。六大組成要素中的業務運作、服務對象、服務內容、財力與物力資源、參與者的五個要素皆漸漸擴大,朝向多樣化、多角化的方向發展。雖然透過決策核心與服務對象對於臺日交流的熱情,將此兩個組成要素轉換成人力、財力與物力資源,但是財力與物力資源面臨不足。2017年開始經營「和茶寮」後有了新的財力與物力資源,稍微緩解了財力與物力資源短缺的困境。資源的充足,是組織穩定發展與服務更多元化的關鍵,因此決策核心如何獲得更多資源是今後的課題。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establishment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ainan Taiwan-Japan Cultural Friendship Exchange Foundation", as well as the changes in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based on Situ Daxian's CORPS model.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clude the decision-making core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full-time staff and people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was established in 2009 t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Tainan and Japan. It was officially registered as a legal person in 2013 and converted into the current "Tainan Taiwan-Japan Cultural Friendship Exchange Foundation of Tainan City Foundation" in 2020.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RPS model,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mission of the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 "to assis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to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Tainan and Japan", has not changed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at is, to promote various bilateral city exchanges between Tainan and Japan. Among the six elements, the five elements of business operation, service object, service content,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nd participants are gradually expanding, and are developing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Although these two elements are transformed into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enthusiasm of the decision-making core and service targets for Taiwan-Japan exchanges, the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In 2017, after starting the operation of "WaCha-Ryo", new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were obtained, which slightly eased the plight of the shortage of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Sufficient resources are the key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ore diversified services. Therefore, how to obtain more resources for the decision-making core is a future topic.
中華民國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2)。試辦閒置空間再利用實施要點。文建會。
王俊忠 (2022,1月11日)。「日本熊本縣南特展」臺南開幕 「熊本熊」視訊親切互動。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3797886
黎明曉 (2016,12月28日)。日對臺窗口更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世界民報。 www.worldpeoplenews.com/content/news/10603
司徒達賢 (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文化。
法務部 (2016,7月27日)。文化資產保存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01
朱美蓮 (2008)。文化遺產旅遊遊客懷舊傾向、涉入、體驗、滿意度及忠誠 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江明修 (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江明修 (1996)。目標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35,23-28。
佘瑞瓊 (2006) 。古蹟再利用結合休閒產業發展之研究-以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吳乃君 (2014)。臺日文化交流之研究:以青少年交流、知識交流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吳培儷、陸宛蘋 (2002)。臺灣非營利部門之現況與組織運作分析。康寧學報,4,159-211。
呂思賢 (2019) 。臺灣對中國大陸文化交流政策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宋旼諴 (2009)。非營利組織部落格閱聽人之研究-以使用與回饋為焦點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乾朗 (2014)。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典藏藝術家庭。
阮詩婷 (2021,6月4日)。日本供臺124萬劑疫苗,黃偉哲表示優先提供日僑施打。臺南市政府新聞稿。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7775865
卓黛琳 (2018)。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組織運作之研究─CORPS 模式之應用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周貞芳 (1992)。從臺灣古建築來看保護古蹟的意義。史聯雜誌,21,110-111。
林江亮 (2019)。政府捐助財團法人相關規範之現況與未來 (下)。主計月刊,764,30-35。
林素蓮 (2021)。 CORPS模式運用在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以喜憨兒基金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法鼓文理學院。
林淑馨 (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榮春、黃百麟 (2005)。臺北市老人安養護機構經營管理與策略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10,340-350。
洪國財 (2015)。科技大學學生對文化發展認知之研究。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3(2),1-30。
桑于雅 (2005)。企業公共關係中的藝文贊助-以科技企業基金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袁方 (2002)。社會研究方法。五南。
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友好文化交流基金會 (無日期)。關於本會。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友好文化交流基金會。於2022年10月10日,取自http://tjf.org.tw/關於本會-2/
國家文化資產網 (無日期)。古蹟歷史建築查詢。中華民國文化部。於2022年9月10日取自https://nchdb.boch.gov.tw
張茂森 (2019)。採訪者之眼:目擊臺日近代關係史。前衛。
許文綺 (2006)。古蹟再利用-遊客對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之現況感知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許秉翔 (2013)。臺南市古蹟公辦民營的制度探討。建築學報,(86),207-22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163212-201312-201402260026-201402260026-207-229
郭貞慧 (2017)。非營利組織對臺灣城市外交發展之功能研究—以社團法人臺南市臺日友好交流協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郭瑋慈 (2012)。自主型老人照顧社區創辦者關鍵角色之研究-以CORPS模式為基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郭慧如 (2008)。李天祿布袋戲文教基金會功能與績效評估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出版社。
陳佳伶 (2014)。古蹟再利用與文化觀光 —以旗山生活文化園區為中心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傅朝卿 (2013)。臺灣建築的式樣脈絡。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彭懷真 (2013)。社會問題。洪葉文化。
辜培原 (2009)。以CORPS模式檢視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以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鈕文英 (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
鈕文英 (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第二版)。雙葉。
黃世鑫 (1989)。我國政府預算的功能、範圍與結構。國家政策季刊,2,74-80。
黃育瑄 (2020)。非營利組織執行運動i臺灣計畫推廣女性參與運動之研究—以臺中市為 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黃惠君 (2021)。送餐服務輸送之困境與突破—以弗傳慈心基金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萬文隆 (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榮芳杰 (2014)。古蹟就是我們的教室!?文化資產常民教育與專業養成的想像。臺灣建築學會會刊,76,23-27。
漢寶德、劉新圓 (2008,6月10日)。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之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s://www.npf.org.tw/2/4332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2020,6月30日)。文資處簡介。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https://tmach-culture.tainan.gov.tw/page.asp?orcaid=1971B034-3DCB-410F-A6FE-232BCD36FE9B
臺南市日本人協會 (2022)。協會介紹。臺南市日本人協會。於2022年10月1日,https://tainan-jp.com
臺南市東區區公所 (無日期)。旅遊景點-府東創意森林。臺南市東區區公所。於2023年1月19日,取自https://www.tneast.gov.tw/News_Content.aspx?n=21133&s=4361037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無日期)。臺南市財團法人名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於2023年1月19日,取自https://data.gov.tw/dataset/106263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課 (無日期)。業務內容。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課。於2022年10月15日,取自https://historic.tainan.gov.tw/index.php?temp=intro&lang=cht
臺南市政府市政新聞 (2011,2月19日)。臺南市長賴清德出席臺南市臺日友好交流協會第一屆第3次會員大會。臺南市政府新聞及國際關係處。https://info.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25742&s=167356
臺南市臺日交流文化友好基金會 [財團法人臺南市臺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和茶寮] (2022,1月25日)。小編來報好康!!!!!! [臉書貼文]。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JFCA/photos/2111987085627957/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2019,4月22日)。大臺南日治時期懷舊之旅。臺南旅遊網。 https://www.twtainan.net/zh-tw/publication/3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2021,8月11日)。日式老建築。臺南旅遊網。https://www.twtainan.net/zh-tw/publication/228
臺灣大梵社會福利發展協會 (無日期)。基金會。臺灣大梵社會福利發展協會。於2021年10月15日取自https://blog.xuite.net/a126149781762/twblog/14691839
臺灣新聞 (2020,4月16日)。回報千葉白井市恩情,臺南臺日友好交流協會捐口罩套。臺灣新聞。https://taiwannews.jp/2020/04/%E5%9B%9E%E5%A0%B1%E5%8D%83%E8%91%89%E7%99%BD%E4%BA%95%E5%B8%82%E6%81%A9%E6%83%85%E3%80%80%E5%8F%B0%E5%8D%97%E5%8F%B0%E6%97%A5%E5%8F%8B%E5%A5%BD%E4%BA%A4%E6%B5%81%E5%8D%94%E6%9C%83%E6%8D%90%E5%8F%A3/
趙洺齊 (2019)。公私協力推動文化資產保存之研究-以高雄市文資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劉美芝 (2004)。第三部門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中的角色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心理出版社。
潘璽 (2000)。歷史建築再利用。文化視窗,24,52-59。
蔡明志 (2014)。談文化資產保存的創新與未來。臺灣建築學會會刊,76,88-93。
蔡建鑄 (2009)。廟宇型社區發展之研究—以金門瓊林保護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蔡國裕 (2010)。中共企圖增強期在世界的文化「話語權」之研析。展望與探索,8(5),10。
蔡國裕 (2010)。從「兩岸文化論壇」探討兩岸文化交流。展望與探索,8(10),17-23。
蔡增家 (2009)。互惠性的夥伴關係:1972年後臺日經濟關係的發展與轉變。遠景基金會。
蔡麗慧 (2014)。古蹟再利用為文化教育場域之探討-以彰化孔子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鄭欽明 (2002)。專業型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雅文基金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盧薇喬、黃韻如、吳慶泰、阮炯港、郭凱任 (202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作為推廣教育的現況研析。文化資產保存學刊,55,28-45。
藍佑亘 (2021)。運用 CORPS 模式分析音樂表演藝術團體的經營管理 -以臺南市民族管絃樂團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
闕慧玲 (2020)。從 CORPS 模式分析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以盧勝彥佈施基金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顏亮一 (2005)。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42,1-24。
內田勝久 (2006)。大丈夫か?日臺関係:臺灣大使の本音録。産経新聞。
雨森孝悦 (2012)。テキストブック NPO ― 非営利組織の制度・活動・マネジメント。東洋経済新報社。
加藤淳平 (1988)。日本の文化交流。サイマル出版会。
宮畑加奈子 (2017)。臺灣文化資産保存法改正 (2016) の概要について。広島経済大学研究論集,40(3),177-183。
松田ヒロ子 (2013)。臺灣における日本統治期の遺構の保存と再生―臺北市青田街の日本式木造家屋を中心に―。載於蘭信三 (主編),帝国以後の人の移動 (頁833-865),勉誠出版。
上水流久彦 (2007)。臺灣の古跡指定に見る歴史認識に関する―考察。アジア社会文化研究,5,84-109。
石原忠浩 (2012)。馬英九政権下の日臺関係の進展 : 継続性、挑戦、実務交流枠組みの形成。アジア太平洋研究専門誌,41(2),49-94。
川島真、清水麗、楊永明、松田康博 (2009)。日臺關係史1945~2008。東京大學出版會。
内田真理子(2006)。現代日本の国際文化交流に関する考察。文化経済学会学会誌,5(2),81-90。
日本外務省 (無日期)。文化の交流。外務省。於2022年11月22日取自https://www.mofa.go.jp/mofaj/gaiko/culture/koryu/index.html
平野健一郎 (2006)。国際文化交流の政治経済学。文化経済学, 5(2),81-90。
社團法人豐橋觀光會議協會 (2021,1月26日)。臺灣臺南市と相互に観光展を行っています。社團法人豐橋觀光會議協會。https://www.honokuni.or.jp/toyohashi/topics/?Mode=detail&code=822
蔡美芳 (2010)。観光開発のあり方と地域の持続可能性 ――臺灣におけるメディア誘発型観光の発展についての考察――。経済論叢 (京都大学),184(4),81-100。
Baker, S. M., P. F. Kennedy (1994). Death by Nostalgia: A diagnosis of context-specific case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1, 169-174.
Kramer, Ralph M (1987). Voluntary Agencies and The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Yale University。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14). "CULTURE FOR DEVELOPMENT INDICATORS". UNESCO. https://en.unesco.org/creativity/sites/creativity/files/cdis_methodology_manual_0_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