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惠珍
論文名稱: 花蓮地區初級產業轉型與休閒產業結合的區域研究
The Area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Leisure Industry in Hualien
指導教授: 鄭勝華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4
中文關鍵詞: 初級產業轉型休閒產業休閒農業區域經濟發展觀光區域規劃遊憩效益消費者剩餘
英文關鍵詞: primar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leisure industry, leisure agricultur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al planning for tourism, recreation benefit, consumer surplu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4下載:6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花蓮地區和台灣西部地區隔離,交通不便,經濟發展落後,超過十分之一以
    上的居民從事初級產業(農、林、漁、牧業)。2001 年台灣加入WTO 後,初級
    產業面臨激烈競爭;配合花蓮地區之山水勝景,轉型與休閒業結合,協助農民直
    接進入第三級服務業,成為區域發展的共識。
    本研究透過理論分析與文獻探討,配合實地訪談與問卷調查,以花蓮地區自
    然與人文地理特性為基礎,掌握其由初級產業發展為第三級休閒服務業之環境資
    源條件;再以實際案例探討花蓮地區各類初級產業轉型為休閒產業面臨的問題
    等;最後對業者、輔導者、村里長及遊憩者三方面作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以檢
    驗花蓮地區初級產業轉型與休閒產業結合後,在經濟效益、社會文化、環境問題,
    以及遊憩滿意度等方面之區域發展的關係。
    花蓮地區各類休閒產業在公部門大力推動下,近年快速成長。但是符合由初
    級產業轉型與休閒業產結合、而且目前營運上軌道者並不多,歷經三年實地訪查
    之後,選擇案例十二家,計有觀光農園七處、森林遊樂區兩處、觀光漁業兩處及
    休閒牧場一處。它們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性上,深具區域的代表性。
    為了掌握業者成功的條件,乃利用「環境資源與發展潛力評估表」,完成十
    二個案例在發展潛力上的評估,這項評估表的應用價值,也可供花蓮地區未來規
    劃初級產業轉型與休閒業結合時,了解新興業者在區域內之發展潛力。
    根據本研究對花蓮地區之經營者(業者)、決策者(縣政府及農會輔導業務
    者),以及村里長(居民)與外來遊客(遊憩者)各方面之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
    掌握了花蓮地區初級產業轉型的主要原因、主要經營類型、轉型的過程與經營問
    題,以及轉型後涉及區域經濟、社會及環境方面的問題,最後以遊憩滿意度檢驗
    農業轉型與休閒業結合的成效。
    研究發現相關部門除了積極協助資金、土地與建設問題之外,也輔導農漁民
    最弱的行銷、服務訓練、導覽解說等。而農漁民也認真投入,學習各項新技能與
    新知識,期望做好服務遊客的角色。業者的個別經營效益已經顯現,轉型之業者
    大都有商業效益,僅少數略差。
    在遊憩效益方面,遊憩經濟總價值高,消費者剩餘高、遊憩效益總價值高達
    萬元以上;對社會文化正面影響高於負面影響;對環境正面影響亦高於負面影
    響;遊客滿意度平均值為接近滿意。因此,目前已經蓬勃發展的花蓮休閒農漁業,
    未來的前景更可期待。

    Hualien, where on the east side of Taiwan facing Pacific Ocean and separated from the
    west part by the Central Mountain Chain, is difficult to access and underdeveloped in
    economy. More than one tenth of the residents in this area are making livings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agriculture, forestry, fishery and pasturage), which is facing critical
    competition after Taiwan’s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2001. A
    public consensus has been reach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ualien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local landscapes so that the primary sector can,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lready
    developed leisure industry, evolve directly into the tertiary service sector..
    Based on library research, theoretic analysis, and field studies which included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this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revealing
    the conditions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Hualien which the primary industry can be base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into tertiary service industry. After that,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various
    problems, with case studies, on converting primary industry to leisure industry. Lastly,
    through probing prospects from local practitioners, government officers in charge of
    relevant industries, the mayors of the small villages by in-dept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e problems of society,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the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fter the primary industry transformed to the leisure industry.
    Supported by government’s promotion, the leisure industry of various kinds developed
    fast in Hualien. But only a few of those evolved from primary industry are operated well
    nowadays. This research chose 12 cases to focus study on, including: 7 tourist farms, 2
    forest and 2 fishery recreation parks, and a pasturage rang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 successful case, this research applied “The Evaluation Table of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and Develop Potential” to evaluate those 12 ca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able shows that it could provide the future practitioners with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of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in-depth interview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the practitioners,
    officers, residents and travelers, this research explored why the primary industry in thisarea should convert, how they operate, what are those problems involved, and those issues
    concerning econom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Finally, this research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vert of agricultural sector to leisure industry in terms of tourists’
    satisfaction.
    From the process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transforming to the leisure industry in Hualien,
    we can see that the relevant officers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actively, the farmers and
    fishermen were earnest in learning new skills and knowledge in order to serve the tourists,
    the residents treated the influence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fishery positively, and most of
    the touris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creation experience. Hence, the prospects of the
    flourishing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fishery in Hualien is bright.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目錄...............................Ⅴ 圖次...............................Ⅶ 表次...............................Ⅸ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6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7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研究案例..................12 第二章理論基礎與相關文獻回顧..................24 第一節區域經濟發展與區域規劃................24 第二節企業轉型的意涵....................30 第三節觀光的意涵與觀光區域規劃...............33 第四節觀光休閒產業經營管理與觀光開發對區域的衝擊......47 第五節遊客效益及滿意度評估.................54 第六節台灣地區的初級產業特性與觀光發展...........60 第七節休閒農、林、漁、牧業之意涵與發展評估方法.......66 小結…………………………………………………………………77 第三章花蓮地區的農業變遷與休閒農業發展.............79 第一節台灣農業變遷.....................79 第二節花蓮地區農業與休閒農業空間分布............87 第三節花蓮地區的觀光與休閒農業發展分析...........92 第四節農園(蔬菜、花卉)樣區轉型休閒農業案例分析......99 第五節農園(茶園、果園)樣區轉型休閒農業案例分析......118 小結…………………………………………………………………127 第五章花蓮地區的林業變遷與休閒林業發展.............131 第一節台灣林業發展與變遷..................131 第二節台灣森林遊樂區的發展..................133 第三節花蓮地區森林與休閒林業空間分佈............134 第四節林業樣區轉型休閒林業案例研究.............140 小結…………………………………………………………………144 第六章花蓮地區漁業、牧業變遷與其休閒業發展............147 第一節台灣漁業發展與變遷...................147 第二節台灣休閒漁業的發展..................153 第三節花蓮地區漁業與休閒漁業空間分佈及案例分析.......154 第四節花蓮地區牧業變遷與休閒牧業發展............164 第五節台灣地區休閒牧場的發展................166 第六節花蓮地區休閒牧業空間分佈與案例分析..........167 小結…………………………………………………………………171 第八章花蓮地區初級產業轉型與休閒業結合之現況與效益分析.....173 第一節花蓮地區初級產業轉型休閒業之類型與經營效益分析....173 第二節公部門輔導初級產業轉型休閒產業之現況.........176 第三節花蓮地區居民對休閒農林漁牧業之效益認知分析.......193 第四節遊客對花蓮地區休閒農林漁牧業的遊憩體驗效益分析....210 第五節居民與遊客對花蓮地區休閒農林漁牧業效益認知之比較...221 小結…………………………………………………………………223 第九章結論與建議........................225 第一節結論.........................225 第二節建議.........................229 參考文獻.............................232 附錄...............................240 謝辭...............................252

    中文文獻:
    中華經濟研究院(1992)區域產業發展政策之研究,經濟部工業局,頁57-58。
    尤正國(2002)宜蘭縣員山鄉阿蘭城社區觀光發展潛力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
    系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50。
    方文寬(2003)台灣娛樂漁船經營績效及成本函數分析,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
    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頁105。
    方效宇(1997)北部地區產業空間結構之研究分析,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台北市,頁11。
    方珍玲(2001)休閒農場的經營評估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
    報,第11 卷下期,頁15-27。
    王俊豪(1993)台北市休閒農業遊客休閒需求之分析,台灣農業期刊,第29
    卷第1 期,南投中興新村:台灣省政府,頁47-64。
    王鑫(2001)生態旅遊與永續旅遊,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出版,頁18。
    王昶閔(2001)鯨豚與漁業衝突--台灣鯨豚保育的爭議,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台北市,頁90。
    王小璘、何友鋒,詹雅萍(1997)休閒農業整體評估模式之建立,戶外遊憩研
    究(10)3,頁69。
    王小璘、賴宣愷(1999)休閒農業區土地使用目標規劃模式之研究,東海學報第
    40 卷,頁68。
    毛育剛(1993)農業政策,農業政策之目標與範圍,台灣農家要覽綜合篇,農委
    會,頁49。
    左顯能(2000)觀光地區永續發展規劃之研究-以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為例
    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頁215。
    民營遊樂區分級管理制度之研究期中報告(1994)台灣省交通處旅遊局:頁24。
    田家駒(2002)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研究-以福山植物園為
    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07。
    田清華(1997)花蓮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頁67。
    交通部(2002)交通政策白皮書—觀光,頁3-1-5。
    交通部(2002)交通政策白皮書—觀光,頁3-2-3。
    交通部觀光局(1999)東部區域整體觀光發展計畫,頁2-1。
    交通部觀光局(1999)東部區域整體觀光發展計畫,頁2-2。
    朱筱韻(1998)的台灣東海岸地區賞鯨生態旅遊事業發展課題之初探,台灣師範
    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50。
    江英智(1993)台灣養殖業現況,我國漁業問題研討會紀錄,台灣省農林廳漁業
    局,頁34。
    江彩禎(2002)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探討-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成功大學
    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54。
    江瑞拱(2000)台東區原住民農作物生產之回顧與展望,農業世界雜誌,202
    期,頁96。
    江榮吉(1995)農場財務管理與分析,台灣農家要覽農綜合篇,農委會:頁113。
    行政院農委會(1993)台東縣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報告,頁15~21。
    行政院農委會(1992)花蓮縣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報告,頁15~51。
    行政院農委會(2002)民國九十年農牧業主要生產地調查報告,行政院農委會中
    部辦公室,頁221-227。
    沈樹雄(1988)財務報表分析,台北:五南出版,頁411-414。
    余寶婷(1994)台灣茶園空間變遷之研究,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1。
    吳易蓮(2000)地方產業之觀光化與社區營造---以鶯歌陶瓷產業為例,中國文化
    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07。
    宋秉明(1982)遊樂容納量的研究,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
    41。
    李小建主編(1999)經濟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頁196-199。
    李幸蓉(2003)從遊客的角度探討花蓮港賞鯨活動之解說服務,東華大學觀光暨
    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頁154。
    李建昌(2000)研究娛樂漁業法制之研究,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基隆市。
    李彥穎(2002)賞鯨活動對東部地區經濟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
    士論文,台中市,頁86。
    李英弘、李昌勳譯(1999)觀光規劃基本原理、概念與案例,台北:田園城市,
    頁6-11,頁12-17,頁101。
    李素馨、王銘山、蘇群超著(1997)都市意象認知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景觀
    遊憩資源,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1997 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51。
    李朝賢(1993)區域發展規劃,台北:華泰書局,頁60,頁98,頁103~105。
    汪家夷(2001)研究生態旅遊的土地分區—以惠蓀林場為例,朝陽大學休閒事業
    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頁92。
    呂適仲(2000)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東
    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頁113。
    花蓮縣政府(1999)八十八年度花蓮金針危機處理白皮書,頁18。
    花蓮縣政府工商旅遊局(2001)新世紀花蓮觀光發展之瞻望與策略,頁40-41。
    竺凱(2001)台灣東部海岸賞鯨活動的遊憩效益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碩
    士論文,台中市,頁89。
    邱上林(1997)影像寫花蓮,花蓮縣立文化中心,頁148。
    邱繼智(2003)管理學,台北:華立圖書,頁84。
    東部區域整體觀光發展計畫(1999)交通部觀光局,頁5-15。
    周蓮香(2001)賞鯨業發展與規範,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
    遊協會,頁139。
    吳存和(2000)休閒農園核心資源與競爭優勢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頁108。
    吳森田(2002)經濟學要義,台北:智勝文化,頁85。
    袁志宏(2002)運用聯合分析法探討影響觀賞表演藝術付費意願因素之研究。大
    葉大學,彰化縣。頁5。
    吳東明(1995)我國海上休閒漁業的現況與發展,船舶產業透析3 月,頁24。
    林沅漢譯(1990)觀光旅遊事業概論,台北:桂冠圖書,頁129。
    林務局(1998)森林遊樂區提供民營溝通說明會,頁126-127。
    林素卿(2003)企業轉型經營績效實證研究--以台灣棉紡業TJ 公司為例,淡江大
    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台北縣,頁19。
    姚希聖(2002)地區產業發展差異之生產環境條件的成本效果探討--台灣縣市
    地區的實證分析,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博士論文,台南市,頁227。
    姚鶴年(2001)台灣森林史料圖文彙編,台北市:農委會、中華林學會。頁103-214。
    胡興華(1995)發展台灣休閒漁業,漁業推廣月刊113 期,頁39。
    高俊雄譯(1998)觀光旅遊地區發展,台北市:桂魯,頁98、31。
    高俊雄(1995)觀光旅遊地區經營開發之規劃與推動,觀光管理學報,頁1-12。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行為,台北:桂冠,頁7。
    涂師孔編譯(2000)森口八郎原著,「開拓中小企業的活路—企業轉型成功實例」。
    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莊振成(2002)「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政策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南投縣六鄉鎮
    市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頁288。
    莊啟川(2002)地方居民對觀光影響的知覺與態度之研究-以山美社區為例,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頁120。
    莊慶達(2000)台灣休閒漁業之發展與策略,中國水產月刊第571 期,頁51。
    崔玉霞(2001)農村居民對發展休閒農業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興社區為例,
    朝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碩士論文,台中市,頁99。
    張正義(2001)發展休閒農業,因應加入世貿組織,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
    第九期,頁69。
    張益壽(2001)產業觀光發展規劃與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
    碩士論文,新竹市,頁119。
    張國興(2002)林田山社區文化重建過程之紀錄,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
    究所,花蓮縣,頁94。
    張德蘭(2000)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之研究(1979-2000)-產業結構觀點,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54。
    郭小喬(1998)台灣農業政策與農家所得變化之分析台灣農業政策與農家所得變
    化之分析,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62。
    郭廷謙(2002)從王國到產業:台灣蝴蝶蘭產業轉型發展策略之探討,清華大學
    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台北:揚智出版社,頁179-180。
    郭彥叡(2001)台灣東海岸賞鯨豚業經營管理原則之研究,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
    工程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頁163。
    陳水源(1986)遊憩體驗實證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引自陳信甫
    (1995)遊憩效益評估法之應用與比較----以綠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論
    文,頁25。
    陳炤華(2003)彰化縣鹿港鎮地區性觀光市鎮的發展機制與策略建議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頁145。
    陳坤宏(1996)台灣農村發展規劃在國土規劃中的地位與角色:從過去到未來,
    屏東技術學院學報第五卷第二期,頁42-43。
    陳俐伶(1999)由生態經濟觀點探討農地永續利用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
    為個案,中興大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頁138。
    陳炳輝(2001)遊客環境態度對生態旅遊之影響---以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例,朝
    陽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頁140。
    陳威仁(1989)台灣地區區域空間發展差距及均衡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實業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陳昭郎、董時叡(1987)現階段觀光農園之問題與未來發展之途徑,農業金融
    論叢,頁191。
    陳南君(1995)台灣酪農業的區域型態---以苗栗、彰化及柳營專業區為例,台灣
    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頁11-15。
    陳秋玫譯,休閒與運動經濟學(1999)(原著:Andrew Cooke, The Economics of
    Leisure and Sport),台北:五南出版社,頁128。
    陳信甫(1995)遊憩效益評估法之應用與比較—以綠島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
    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25。
    陳清春、王金利(1993)我國沿近海漁業經濟與政策之探討,我國漁業問題研討
    會紀錄,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頁75。
    陳美芬(2002)休閒農業遊憩發展的地方資源要素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
    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頁207。
    陳連勝(1993)台灣森林聯合經營成本分攤之研究—以大甲溪集水區國有林經營
    為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博士論文,台中市。
    陳能敏編(2000)永續農業過去、現在、未來,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頁25。
    陳朝金(2002)金門漁業經營調整策略研究,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系在職專班碩
    士論文,基隆市,頁139。
    陸大道(2001)論區域的最佳結構與最佳發展,地理學報,56 卷第2 期,頁128。
    游文志(2000)花蓮縣石梯海域賞鯨船對鯨豚行為之影響,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頁59。
    孫文宏(2000)台灣北海岸的娛樂漁業之經營分析,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
    士論文,基隆市,頁104。
    曾永平(1999)花蓮港賞鯨活動解說之研究,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花蓮縣,頁94。
    湯幸芬(2001)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對當地居民的知覺與態度影響之分析,
    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賀天俊(2002)深澳漁港之娛樂漁業經營與遊憩效益分析,海洋大學應用經濟
    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頁43。
    馮祥勇(1997)網際網路在休閒農業發展策略的應用,台灣農業,頁139。
    黃子彬(1996)台灣農林漁牧產業特色,交通部觀光局,頁8。
    黃文姍(2003)生態標章制度建構之探討—以賞鯨事業為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
    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頁105。
    黃佩玲(1997)國有森林遊樂區之遊憩效益評估—以奧萬大森林遊樂區為例,中
    興大學森林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頁46。
    黃聲威(2001)解析休閒漁業,漁業推廣,172 期,頁14。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02)花蓮賞鯨地圖,台中:晨星出版,頁108。
    楊正寬(1997)觀光政策行政與法規,台北市:揚智文化,頁7。
    楊錦坤(1998)研究森林生態系經營理念導入推動模式之探討—以林務局台東林
    區管理處為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經建會(1983)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
    路允怡(2002)鄉村地區休閒性形象商圈發展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台北市,頁238。
    農委會(2001)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頁12,頁18,頁32。
    農委會(2003)加入WTO 對農業之影響及其因應對策,頁8。
    廖秀梅(2000)生態旅遊的地方認知—以台南七股為例,台灣大學城鄉與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頁130。
    劉瑋婷、劉啟祥(2001)金針鮮蕾產銷與展望,花蓮農業專訊35 期,頁5~8。
    劉興台(2002)傳統產業轉型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台灣鹽業為例,中華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7。
    蔡耀中(2002)農業概論總整理,台南市:復文,頁470。
    鄭仲(1999)花蓮地區文但產銷規劃,花蓮農業專訊27 期,頁22-23。
    鄭詩華(1996)休閒農業發展地區制度之研究,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3 卷,
    第二期,頁4,頁11-12。
    鄭詩華、郭秀岩(1991)台灣山胞保留地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行政院農委會,
    頁27、頁44。
    鄭勝華、林登秋(2004),生態旅遊資源地旅遊活動與資源永續維護之雙贏策略
    —以福山植物園及蘭嶼島為例,臺北: 中國地理學會年會,頁1-38。
    鄭勝華(2003),生態旅遊的教育價值及實踐途徑— 以生態旅遊教學網站建構模
    式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舉辦「第七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
    會」,頁136-142。
    盧雲亭(1993)旅遊地理學,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5。
    謝佳慧(2000)台灣的休閒牧場,雜糧與畜產,頁13。
    謝俊雄(1997)農企業管理,台北:華泰文化,頁30、頁511。
    羅惠斌(1995)觀光遊憩區規劃與管理,中國文化大學觀光叢書,頁27。
    蘇芳基(1996)最新觀光學概要,台北:自版,頁50。
    顧志遠(1998)服務業系統設計與作業管理,台北:華泰文化,頁4。
    參考地圖:
    上河文化(2001)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北島冊及南島冊。
    內政部地政司及聯勤總部測量署繪編(1981),中華民國台灣區地圖集,台北:幼
    獅文化。
    戶外生活圖書公司(2001)台灣全圖百科事典(增修版),台北市:戶外生活。
    外文文獻:
    Barlowe, R.(1986), Land Resource Economics,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USA, p.30.
    Bibeault, D.B.(1982) How Managers Turn Losers intoWinner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50.
    Bull, A.(1995)The Economics of Travel and Tourism. Australia:Longman
    Pty Ltd, p.174.
    Burns, P.M., Sancho, M.(2003)Local Perceptions of Tourism Planning : the case of
    Cuéllar, Spain ,Tourism Management 24, p.336
    Cooper, C., Gilbert,D., Fletcher, J.,Wanhill, S., and Shepherd, R.(1998)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NY:AddisonWesley Longman, p.56.
    Christie, M.R., Morrison, A.M.(1992)The Tourism Syste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p.314.
    Damian, K. E. and Becker, B.(2000) Community Planning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Plan,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p.44.
    Edgell, D. L. (1990)International Tourism Policy,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p.79.
    Fridgen, J.D. (1991) Dimensions of Tourism,USA: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American Hotel& Motel Association,p.98.
    Hall, M. C. and Page, S. J.(2002)The Geography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
    Environment, Place and Space, New York: Routledge, p.118.
    Heath, E.,Wall, G.(1992)Marketing Tourism Destinations A Strategic
    PlanningApproach, JohnWiley & Sons, Inc.p.69.
    Kyung, H. L., & Charles, B. H.(2001)Willingness to Pay for Information : an
    Analyst’s Guide,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35, pp.120-140.
    Lavy, A.& Merry, U.(1988)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Revitalizing
    Organization for a CompetitiveWorld, Jessey-Bass Inc., p.50
    Mill, R.C.,& Morrision, A.M.(1985) The Tourism System: An Introductory Text.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p.248.
    Mitchell, L.S., Murphy, P.E. (1991) Geography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1), p55.
    Oh, H.(2001)Revisit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ourism
    Management 22, p.617.
    Page, S.(1997)Urban Tourism:Analysising and Evaluating the Tourist
    Experience,The Tourist Experience, Edited by Chris Ryan, UK, p.124.
    Shaheen,G. T.(1994)Approach to Transformation, Chief Executive, pp.2-5.
    Swarbrooke, J.(1995) The Development&Management of Visitor Attractions,
    Oxford:Butterworth-Heinemann Ltd, p15.
    Tatoglu, E., Erdal, F., Ozgur, H., Azakli, S.(2002)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The Case of Kusadasi in Turk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TourismAdministration, Vol.3(3), p.91.
    Turner, R.K.Ed.(1993)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lsted Press, p.121.
    Walsh, R.G.(1986) Recreation Economic Decision: Comparing Benefits and Costs,
    America:Venture Publishing, Inc. p.197.
    Woods-Ballard, A.J., Parsons, E.C.M., Hughes, A.J., Velander, K.A. and Ladle, R.J.,
    Warburton ,C.A.(2003)The Sustainability ofWhale-Watching in Scotland,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Vol.11, No.1, pp.40-41.
    日文文獻
    山村順次(1994)新観光地理學,東京:大明堂,頁1-2。
    山村順次、権純(2000)新しい観光と地域社會,東京:古今書院,頁45。
    鈴木忠義編(1993)現代觀光論,東京都:有斐閣雙書,頁105-110。
    天間征(1976)農村再開発の地域計畫,東京:明文書房,頁18。
    溝尾良隆(1992)観光事業の経營たのしみ列島の創造,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
    頁14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