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玉旻
Chang, Yu-Min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西洋畫家的收支與美術市場研究
A Study on th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and Art Market of Taiwanese Western Painters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指導教授: 蔡家丘
Tsai, Chia-Chiu
口試委員: 曾肅良
Tseng, Su-Liang
黃琪惠
Huang, Chi-hui
蔡家丘
Tsai, Chia-Chiu
口試日期: 2023/01/0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台灣西洋畫家贊助美術市場畫作訂價
英文關鍵詞: Japanese rule period, Taiwanese western-style painters, Patronage, Art market, Painting pric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36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2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台灣第一代西洋畫家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在日治時期學習繪畫到成為畫家之過程中的支出與收入,以及整體社會中西洋美術市場的形成。本文嘗試運用報章雜誌、檔案文書、日記資料、私人信件、畫家回憶錄等資料,針對台灣西洋畫家在求學時與工作後等經濟生活層面的收支情形,重構日治時期西洋畫學習、畫材購買、畫作販售、作品訂價等狀況。本文希望能探究日治時期的西洋畫家收支情形,與增進對當時美術市場的了解。
    經由本論文的研究,可得知1920年代,台灣有志學習西洋畫的青年,由於台灣美術資源缺乏,他們必須透過函授教材,或赴東京留學來學習。材料費、留學學費與生活費,均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 1930年代後的台灣西洋畫家,獲取收入的方式僅有在展覽會販售作品、接受贊助委託與從事正職工作這三種管道。展覽會作品販售狀況以個人展覽會販售情形較佳。官方展覽會的販售狀況,取決於價格與社會經濟環境影響。在作品贊助委託方面,贊助者則多在有紀念性的事件上邀請畫家繪畫。因畫作購買者僅限於少數的中上階層,使得畫家來自販售作品的收入十分不穩定。他們必須有一份穩定的正職工作,才能支撐起家庭支出與自身畫業。
    本論文認為,日治時期,因為近代化城市的興建,與新式教育的推行,西洋畫的受眾逐漸形成。由於此時畫家販售畫作的主要途徑為展覽會,畫家會根據不同的展覽會銷售場合而採取不同的畫作訂價,吸引觀眾的目光,來增加販售繪畫的機會。他們透過入選官方展覽會來取得名氣,藉此宣傳並表現自己的繪畫技巧,而後舉辦個人展覽會,吸引買家向他們訂購畫作。因此,他們必須在創作中迎合官展品味,也必須表現出個人特色,更要符合市場需求。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enditure and incom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aiwanese western-style painters from learning painting to becoming painters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painting art market in the overall socie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newspapers, magazines, archives, diaries, private letters, painters' memoirs and other materials to reconstruct western painting learning, painting material purchase, painting sales, works pricing and other conditions of economic life of Taiwanese western-style painter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paper hopes to explore th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of Taiwanese western-style painters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and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 market at that tim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we can know that in the 1920s, the young people in Taiwan who wanted to learn western painting had to learn through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or study abroad in Tokyo due to the lack of art resources in Taiwan. The cost of materials, tuition fees and living expenses have caused a considerable economic burden. After the 1930s, Taiwanese western-style painters had only three ways of earning income: selling works at exhibitions, accepting art commissions, and engaging in full-time jobs. The sales of exhibition works are better in personal exhibitions than in official exhibitions. The sales status of official exhibitions depends on the price and the impac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work art commissions, patrons often invite painters to paint on commemorative events. Because the buyers of paintings are limited to a small number of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the artist's income from selling works is unstable. They must have a stable full-time job in order to support their family expenses and their own painting business.
    This thesis believes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ies and promo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the audience of western paintings gradually formed. Because the main way for artists to sell paintings at this time is exhibitions, and painters will adopt different pri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xhibition sales occasion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and increase the chance of selling paintings. They gained fame by being included in official exhibitions to promote and showcase their painting skills, and then held solo exhibitions to attract buyers to order their paintings. Therefore, their creations must not only cater to the taste of official exhibits, but also show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market demand.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8 第二章 學習美術與創作的支出 10 第一節 美術啟蒙與學習支出 10 第二節 留日學費與生活支出 18 第三節 繪畫創作支出 23 第三章 來自創作與正職的收入 32 第一節 展覽會作品買賣狀況 32 第二節 贊助活動 41 第三節 畫家的正職工作 47 第四章 西洋畫美術市場的形成 53 第一節 西洋畫的需求與陳設空間 53 第二節 美術市場與價格 58 第五章 結論 67 參考書目 71 圖版來源 81 圖版 85 附錄 107 附表一:1897-1919年台灣美術教育沿革 107 附表二:1920-30年代公私立美術學校教學內容與學費 108 附表三:1920-30年代美術研究所教學內容與學費 110 附表四:1930年代單入油畫顏料價格(單位:圓) 111 附表五:1920-30年代日本美術雜誌費用 112 附表六:日治時期號數尺寸表(單位:公分) 113 附表七:台灣美術展覽會參考品/作品訂價 114

    一、專書
    (一)中文
    王偉光,《純粹‧精深‧陳德旺》,台北:藝術家,2011。
    王德育,《台灣美術全集8:李石樵》,台北:藝術家,1994。
    王慶台,《臺灣美術全集5:李梅樹》,台北:藝術家,1992。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編輯,《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6。
    白雪蘭,《李石樵繪畫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9。
    白適銘編著,《台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台北:遠流,1998。
    呂紹理編,《台灣史論叢社會生活篇:如何日常.怎樣生活》,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李文、陳郁秀,《百歲流金:陳慧坤100年人生行道》,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6。
    李美玲編《彩繪生命的油畫家 廖繼春》,台中: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2009。
    李欽賢,《台灣近代名人誌第四冊》,台北:自立晚報,1987。
    李欽賢,《色彩‧和諧‧廖繼春》,台北:雄獅,1997。
    李欽賢,《氣質‧獨造‧郭柏川》,台北:雄獅,1997。
    岡本真希子著,王敬翔譯,《殖民地官僚政治史:朝鮮、台灣總督府與日本帝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9。
    林育淳,《范洪甲九十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5。
    林育淳、李瑋芬,《台灣製造‧製造台灣: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
    林保堯,《台灣美術全集23:蔡蔭棠》,台北:藝術家,2002。
    林保堯,《台灣美術全集7:楊三郎》,台北:藝術家,1992。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台原,1993。
    林振莖,《探索與發掘─微觀台灣美術史》,台北:博揚文化,2014。
    林曼麗,《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2000。
    林曼麗總編輯,《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台北: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2020。
    涂瑛娥,《蘭嶼‧裝飾‧顏水龍》,台北:雄獅,1998。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藝鄉情真:李澤藩逝世十週年紀念畫集》,台北:史博館,1999。
    張秀蓉、劉清泉、呂俊逸,《兒科大師李慶雲:他的時代 他的故事》,台北:如是文化,2020。
    張厚基編,《長榮中學百年史 西元1885年-1985年》,台南: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91。
    許雪姬撰,《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8。
    陳文松,《殖民統治與「青年」──台灣總督府的「青年」教化政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
    陳柔縉,《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台北:麥田出版,2018。
    麥克爾‧諾斯著、朱平譯,《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與商業》,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
    黃冬富研究;屏東縣政府主辦,《屏東縣美術發展史》,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1995。
    黃紹恆,《台灣經濟史中的台灣總督府:施政權限、經濟學與史料》,台北:遠流,2010。
    黃舒屏主編,《進步時代:台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21。
    楊牧編《豐子愷文選,第4卷》,台北:洪範書店,1982。
    葉思芬,《台灣美術全集14:陳植棋》,台北:藝術家,1993。
    葉澤山總編輯,《澄海波瀾─陳澄波百二誕辰東亞巡迴大展 臺南首展》,台南:台南市政府,2014。
    廖瑾瑗,《小早川篤四郎〈日曉的熱蘭遮城〉》,台南:台南市政府,2012。
    蕭瓊瑞編,《陳澄波全集第七卷.個人史料(Ⅱ)》,台北:藝術家,2020。
    蕭瓊瑞編,《陳澄波全集第十七卷.修復報告(III)》,台北:藝術家,2018。
    賴傳鑑,《埋在沙漠裡的青春:台灣畫壇交友錄》,台北:藝術家,2002。
    龍瑛宗作;葉笛、陳千武、林至潔譯,《龍瑛宗全集 中文卷第一冊 小說集(1)》,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頁185。
    謝里法,《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1995。
    謝國興、王麗蕉編,《陳植棋畫作與文書選輯》,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17。
    顏娟英,《台灣美術全集1:陳澄波》,台北:藝術家,1992。
    顏娟英,《油彩.山脈.呂基正》,台北:雄獅美術,2009。
    顏娟英,蔡家丘,黃琪惠,楊淳嫻,魏竹君,邱函妮等撰,《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台北:春山出版,2022。
    顏娟英等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雄獅美術,2001。
    (二)日文
    大日本繪畫講習會,《洋画材料品日本画用品明細目録》,東京:同編者,1907。
    小林喬,《小学卒業立身案内》,東京:帝国教育会出版部,1934。
    小野寺清治,《独学受験苦学就職成功の指針》,東京:研究社,1926。
    中央職業紹介事務局編,《職業紹介公報:第28号》,東京:中央職業紹介事務局,1926。
    中原隆三,《入学試験問題入東京遊学苦学案内:大正14年度用》,東京:日刊第三通信社,1924。
    內藤素生編,《南國之人士》,台北:台灣人物社,1922。
    及川益夫,《大正のカルチャービジネス:絵画通信教育と広告イラスト》,東京:皓星社,2008。
    文房堂,《文房堂発売品目録》,東京:文房堂,1914。
    日本青年社編輯局編,《立身案内:職業相談》,東京:大興社,1926。
    日本洋畫商協同組合編,《日本洋畫商史》,東京:美術出版社,1985。
    北澤憲昭,《境界の美術史──「美術」形成史ノート》,東京:ブリュッケ,2000。
    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台灣教育會,1939。
    台灣總督府,《手工及圖畫科教授細目》,台北:台灣總督府,1914。
    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一覽》,台北:同編者,1920。
    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覽》,台北:同編者,1914。
    白瀧幾之助,《油繪講義》,東京:日本美術學院,年代不明。
    石川欽一郎,《水繪の第一步》,東京:アトリエ社,1932。
    吉田千鶴子,《近代東アジア美術留學生の研究──東京美術學校留學生史料》,東京:ゆまに書房,2009。
    吉村洋畫材料店,《吉村商店カタログ》,大阪:吉村洋畫材料店,1935。
    江間常吉,《圖畫教育新思潮の批判と 最新圖畫教授法》,台北:台灣子供世界社,1923。
    佐藤道信,《明治国家と近代美術──美の政治学》,東京:吉川弘文館,1999。
    和田博文編,《コレクション・台湾のモダニズム 復刻 2 日本・南支・南洋への航路》,東京:ゆまに書房,2020。
    宗川久四郎,《書生と苦学:就職の秘訣と案内》,東京:書生と苦学出版社,1933。
    東京市役所,《東都学校案内》,東京:三省堂,1926。
    東京美術学校編,《東京美術学校一覧:従大正11年至12年》,東京:同編者,1923。
    東京美術俱樂部編,《美術商の百年:東京美術倶楽部百年史》,東京:同編者,2006。
    牧野克次,《天平堂画集》,京都:便利堂,1915。
    金子一夫,《近代日本美術教育の研究:明治‧大正時代》,東京:中央公論美術,1999。
    金子一夫,《近代日本美術教育の研究:明治時代》,東京:中央公論美術,1999。
    門脇厚司,《東京教員生活史研究》,東京:學文社,2004。
    阿部洋編,《日本植民地教育政策史料集成(台灣篇)第111卷》,東京:龍溪書舍,2017。
    紀旭峰,《大正期台湾人の「日本留学」研究》,東京:龍溪書舍,2012。
    美術日報社出版部編,《日本工芸名鑑. 上編》,東京:美術日報社,1929。
    校隣隠士編,《どうするか》,東京:特種資料通信社出版部,1928。
    財団法人芸術研究振興財団、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刊行委員會編,《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 東京美術学校篇》第二卷,東京:ぎょうせい,1992。
    財団法人芸術研究振興財団、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刊行委員會編,《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 東京美術学校篇》第三卷,東京:ぎょうせい,1997。
    婦人職業指導会編,《最新婦人職業案内:昭和8年版》,東京:丸ノ内出版社,1933。
    婦人職業研究会編,《婦人職業うらおもて》,東京:新人社,1926。
    教育史編纂会編,《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発達史第3巻》,東京:竜吟社,1938。
    教育史編纂会編,《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発達史第4巻》,東京:竜吟社,1939。
    教育史編纂会編,《明治以降教育制度発達史第5巻》,東京:竜吟社,1939。
    創立六〇年史編集委員会編,《武蔵野美術大学六〇年史:1929-1990》,東京:武蔵野美術大学,1991。
    森山正雄,《東京自活勉学法:苦学生と独学者の為めに》,東京:啓文社,1925。
    箕輪香村,《男女東京遊学指針:苦学と就職の秘訣》,東京:文憲堂書店,1927。
    鎌田長江,《現代立身策と苦学案内:附・利殖研究》,東京:博信舎,1923。
    瀬木慎一,《名画の値段:もう一つの日本美術史》,東京:新潮社,1998。
    瀬木慎一,《江戶・明治・大正・昭和の美術番付集成:書画の価格変遷二〇〇年》,東京:里文出版,2000。
    瀬木慎一/桂木紫穂編著,《日本美術の社会史:縄文期から近代の市場へ》,東京:里文出版,2003。
    瀬木慎一編,《東京美術市場史》,東京:東京美術俱樂部,1979。
    (三)西文
    Patrizia Cavazzini. Painting as business in early seventeenth-century Rom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8.
    Richard E. Spearet al.. Painting for Profit: The Economic Lives of Seventeenth-Century Italian Painter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0.
    二、史料檔案
    《台灣日日新報》
    《台灣教育》
    「〔台中州立台中高等普通學校教諭〕田村美壽(任府師範學校助教授)」(1921-11-01),〈大正十年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判)第十一卷秘書〉,《台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213001。
    「阿緱廳屬高橋精一國語學校助教授ニ任用ノ件」(1906-12-25),〈明治三十九年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進退第十八卷秘書〉,《台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239052。
    「嘉義廳廳令第二號公學校授業料徵收ノ件」(1907-05-28),〈明治四十年台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永久保存第二十二卷地方〉,《台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1292002。
    三、期刊論文
    吳瀛濤,〈江山樓.台灣菜.藝妲〉,《台北文物》7:2,1958,頁88-92。
    山本真紗子,〈北村鈴菜と三越百貨店大阪支店美術部の初期の活動〉,《コア・エシックス》7,2011,頁323-333。
    朱德蘭,〈日治時期台灣花柳業問題(1895-1945)〉,《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人文學報》27,2003,頁99-174。
    方林,〈日據時期台北師範學校的美術教育(1900s~1920s)(上)〉,《美育》59,1995,頁34-38。
    白雪蘭,〈由倪蔣懷與葉火城學生時代作品淺談國語學校與台北師範之圖畫教育〉,《藝術家》42:5,台北:1996.5,頁294-298。
    江川佳秀,〈川端畫學校沿革〉,《近代畫說》13,2004,頁41-62。
    李石樵,〈酸苦辣〉,《臺北文藝季刊》3:4,1955,頁84-88。
    李鎧揚,〈日治前期台灣公學校的經費籌措與財務運作(1898-1920)〉,《台灣文獻》64:1,2013,頁41-78。
    神野由紀,〈消費における趣味の大衆化〉,《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197,2016,頁9-48。
    國本学史,〈日本近代の絵具製造と販売〉,《日本色彩学会誌》37,2013,頁284-285。
    淺野智子,〈川端画学校について-画塾から画学校へ〉,《芸術学研究》8,2004,頁113-120。
    陳正哲,〈20世紀初台灣公益性住宅公司的誕生: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之性格考察〉,《環境與藝術學刊》19,2018,頁65-84。
    陳玉箴,〈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台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20:3,2013.03,頁79-125。
    黃琪惠,〈再現與改造歷史-1935年博覽會中的「台灣歷史畫」〉,《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0,2006,頁109-149+151-173+178。
    黃琪惠,〈陳澄波三幅畫作與藝術贊助〉,《故宮文物月刊》381,2014,頁40-51。
    種倉紀昭,〈大正期・昭和初期(1912-1930)の我国に於ける油彩画材料についての一考察〉,《岩手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年報》46:2,1987,頁15-37。
    廣田孝,〈明治期の百貨店主催の美術展覧会について三越と高島屋を比較して〉,《デザイン理論》48,2006,頁47-60。
    蔡佩蓉,〈壽山,誰的臺灣八景?〉,《高雄文獻》2:3,2012,頁16-49。
    蔡幸伶,〈日治時期台灣官辦美展之行政探討〉,《博物館學季刊》30:2,2016,頁5-29+31。
    賴明珠,〈陳植棋「鄉土殉情」意識溯源〉,《台灣美術》86,2011,頁52-75。
    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台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2,1993,頁469-609。
    四、學位論文
    王慧瑜,〈日治時期台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
    李京屏,《日治時期的「島都」臺北意象與「近代化」論述》,台北: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2019。
    李婉甄,〈藝術潮流的衝擊與交會:日治時期魏清德的論述與收藏〉,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林育淳,〈進入世界藝壇的先驅─日據時期留法畫家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91。
    張育華,〈黃土水藝術成就之養成與社會支援網絡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陳以凡,〈生活美術的教育家:顏水龍的臺灣工藝活動研究 1930–50年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陳皇志,〈臺北水道建設與近代殖民都市發展(1895-1945)〉,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陳錫獻,〈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官舍標準化形成之研究(1896至1922)〉,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黃琪惠,〈日治時期台灣傳統繪畫與近代美術潮流的衝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
    廖怡錚,〈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劉錡豫,〈臺灣神社美術收藏的建立、展示與戰後流轉〉,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
    蔡家丘,〈草枕:日治前期日本來台書畫家的創作與遊歷(1908-1927)〉,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鄭文棟,〈日治時期公學校台籍教師薪資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
    鍾明佑,〈日治時期臺灣百貨公司研究-以菊元、林與吉井為中心(1932-1945)〉,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羅淑慧,〈日治時期的台灣留日美術家-以東京美術學校為研究中心〉,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
    五、電子資源
    (一)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日記知識庫: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E9%A6%96%E9%A0%81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s://who.ith.sinica.edu.tw/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數位典藏:https://tai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index.jsp
    台展資料庫: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台灣人物誌資料庫: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ervlet/whois?simplegenso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https://dl.ndl.go.jp/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典藏管理系統: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
    國立台灣圖書館台灣學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https://1pc216.ntl.edu.tw/ntlhyint/home.jsp
    (二)網路資料
    〈1924.6.12曾生致陳澄波之明信片〉,檢自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上網日期:2022年06月20日。https://reurl.cc/Erl6YK
    〈1927.10.14周元助致陳澄波之明信片〉,檢自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上網日期:2022年06月20日。https://reurl.cc/q5AvoN
    〈ホルベイン油繪具、進化の歷史〉,出自Holbein官方網站。上網日期:2022年05月05日。https://www.holbein.co.jp/company/history/history.html
    〈自尊自重的文學心靈-巫永福專訪〉。上網日期:2022年11月15日,檢自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https://reurl.cc/rZRV4k
    〈我朋友的另一面——張星建先生/張文環〉。上網日期:2022年11月15日,檢自手完成的話——時局下的李石樵人物畫/附錄資料:https://228.org.tw/228museum_exhibition-view.php?ID=548
    〈第一回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參展作品相關資料彙整〉,檢自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上網日期:2021年12月07日。https://reurl.cc/g0ArLb
    〈寧靜的村落〉,檢自李梅樹紀念館。上網日期:2023年02月01日。https://www.limeishu.org.tw/intro/museum/5b8e97c049454bae17185ccd。
    小出楢重,〈近代洋画家の生活断片〉《めでたき風景》。上網日期:2022年08月05日,檢自青空文庫: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0259/files/3553_8140.html#midashi5130
    不明,〈臺陽美術協會 五月開第一回展覽 發表出品規定〉,檢自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上網日期:2021年03月18日:https://reurl.cc/W1zqRL
    不明,〈熱蘭遮城(熱蘭遮城遺址在安平)〉,檢自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上網日期:2022年12月17日。https://chengpo.org/portfolio/%e7%86%b1%e8%98%ad%e9%81%ae%e5%9f%8e/
    吉村洋畫材料店,《吉村商店カタログ》,大阪:吉村洋畫材料店,1935,檢自HOLBEIN官方網站。上網日期:2022年02月21日。https://holbein.actibookone.com/content/detail?param=eyJjb250ZW50TnVtIjoyNjgxMiwiY2F0ZWdvcnlOdW0iOjI1NTZ9&pNo=1
    吳聰敏,〈1895年前後台灣的產出、工資率與物價〉,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未刊稿),1999。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wp1895.pdf
    陳文添,〈「次高山」的命名經過〉。上網日期:2022年12月07日,檢自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電子報26期。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26/284
    劉錡豫,〈台灣油畫家也愛用英國溫莎牛頓水彩?陳澄波與神保町文房堂的郵購往來〉。上網日期:2022年03月01日,檢自漫遊藝術史:https://reurl.cc/Y9r1VO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