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千雅
Chien-Ya Weng
論文名稱: 文化認同概念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for Integrated Culture Identity into Teaching Visual Art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趙惠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文化認同台客文化當代藝術創作課程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6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全球化風潮席捲下,「文化」已非直線式溫和傳遞,台灣因特殊歷史與地理環境,文化認同感更顯複雜,本研究探討以「文化認同」概念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採行動研究實踐於國中教學場域,課程以重要概念「文化認同的建構過程及審美標準之關係」發展「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藝術創作教學課程。課程議題以台客文化為發展主軸,選擇族群、性別、次文化認同之當代藝術為鑑賞內容,並以複合式媒材創作表達個人文化認同。
    本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之學生,課程經過九週共18堂課,由「文化認同概念」前後測問卷、「學習單」分析、「文化認同記憶箱創作」評量、「學習意見調查表」等作為課程評量依據,以推論出本課程之可行性。
    歸納出結論入下:
    一、「文化認同」概念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議題選擇,應以學生為中心。
    二、依據「文化認同」概念,能發展具體可行之「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課程。
    三、「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課程之實施,確實具有教學成效。
    四、學生對「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課程之實施,具有正向回饋反應。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對以「文化認同」為議題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學之建議、藝術創作教學課程實施之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Under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Culture” is no more passing down in a straight and gentle way.For the special history and geography environment in Taiwan, culture identity has been shown more complicated. The research is about “Integrating culture identity” into visual art teaching which use action research in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This creative art lesson has the Big idea “The connecting betwee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luture identity and the aesthetic standards” which delevop “the memory box of MADE IN TAIWAN culture identity”.The topic issue in the course is talking about “Tike culture”,which chooses contemporary art,such as Ethnic、Gender、Subculture Identity as the content of appreciation ,trying to express personal culture identification by mixed media creations.
    The object of the reserch is about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in Taipei who took 18 classes in 9 weeks.Through the survey of “culture identity concept”、analize worksheets、”cluture identification memory box” assessment and “investigation list of learninng suggestion”etc.These can be the basis of judging the couse,and infer the feasibility as well.

    To sum up as bellow :
    1.When Choosing the issue of intergrating Culture identity concept into teaching visual art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2.To develope concrete course of “Made in Taiwan culture identity box” should on the basis of “culture identity” concept .
    3.It was teuly effective to put “Made in Taiwan culture identity box” course in practice when teaching.
    4.Students had positive feedback toward“Made in Taiwan culture identity box” course.

    At last,to give the sugges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arry out the course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rch that integrate the issue of “Culture Identity” in teaching visual art in Junior high schooland art making curriculum.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文化認同之教育意涵 9 第二節 文化認同與視覺文化藝術教育 18 第三節 視覺影像解讀 23 第四節 相關研究與教學範例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1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44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課程研發歷程 48 第二節「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課程內容與實施 73 第三節「MADE in TAIWAN文化認同記憶箱」課程實施成果與分析 92 第四節 研究省思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 論 132 第二節 建 議 139 第三節 研究省思 14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48 二、英文部分 151 附錄 153

    一、中文部份
    尤傳莉(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政治‧權力。台北:藝術家。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田培林著,賈馥茗編(1976)。教育與文化 : 田培林先生的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李維菁(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商品‧消費。台北:藝術家。
    吳淡如 (1990)。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台北:遠流。
    吳翠珍(2002)。媒體教育與流行文化。媒體see see看,14,頁1~3。
    杜聲鋒(1998)。三版。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遠流。
    周德禎(2001)。二版。教育人類學導讀—文化觀點。台北:五南。
    邱誌勇/呂欣儒(2006)。世俗遊戲於重神國度—論楊茂林「請眾仙—封神前戲」系列雕塑之文化現象。當代,232期。頁118-133。
    洗懿穎 編輯(2005)。Call Me台客。台北:Net and book。
    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臺北當代藝術館(2005)。平行輸入 : 前駭客藝術。臺北市文化局。
    高震峰(2002)。從媽祖「繞境」之旅談台灣視覺文化的全球化與殖民化。現代教育論壇---全球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西方與東方的對話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頁59~66。
    張世平(1994)。行動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頁341~372。
    張春興(1983)。青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東華書局。頁40~50。
    張德銳、李俊達、李建民、李惠芬、林芳如、高敏麗、張淑娟、鄒小蘭、蔡美錦、簡賢昌(2004)。發展性教學行動研究研習手冊。台北:作者。
    張繼文(2004)。文化、認同與創新: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視覺文化教學析論。高雄:復文圖書,頁8。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要。
    教育部(2000)。藝術教育白皮書。
    教育部(2002)。影像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郭洪紀(1997)。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期。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頁1~9。
    郭禎祥、趙惠玲(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台北:桂冠圖書。頁325~366。
    游君如(2001)多元文化與藝術教育-以藝術品中的文化多元議題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陳香君(200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台北:典藏雜誌社。
    陳朝平(2000)。台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的思維。2000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189~215。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
    揚州松(2004)。當代文化與教育---文化研究學派與批判教學論的取向。台北:紅葉文化。
    馮淑芬(2005)。青少年線上遊戲人物角色扮演認同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海鳴(1995)。本土意識、文化認同及台灣當代藝術之脈動。藝術家,238期。台北。頁227~234。
    廖敦如(2004)。解構、思考、批判、再建構---從解構主義探討全球化下視覺文化的藝術教學。人文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頁。
    趙惠玲(2005)。二版。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劉仲嚴(2004)。藝術教育學新論:後現代藝術教育。香港:香港藝術教育局。
    歐用生 (1999)。新世紀的學校。台北:台灣書店。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曜先(2004)。公共生活的踰越與再造:台客文化。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凱同 (2003)。什是台?台灣文化圖像中的模糊地帶。當代,195期。頁61-79。
    謝里法(1998)。從台灣美術探討文化認同問題。文學台灣,87期。頁47-55。
    謝鴻均(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陰性‧酷語。台北:藝術家。
    羅秀芝(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台北:藝術家。
    蘇芳瑜(2005)。游移不猶疑---論楊茂林MADE IN TAIWAN—文化篇中台灣文化主體認同展現。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
    Edmund Burke Feldman著,劉美玲譯(2003)。藝術教育的本質。台北:五觀。
    Geoffrey E.Mills著,蔡美華譯(2003)。行動研究法。台北:學富文化。
    James Lull著,陳芸芸譯(2002)。媒介、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
    John Fiske著,張錦華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
    Nicholas Mirzoeff著,陳芸芸譯.(2003)。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伯文化。
    Edward W. Said王志弘等譯(1999)。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
    Peter Brooker著,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第二版。文化理論詞彙。台北:巨流。
    Raymond Williams著,劉建基譯(2003)。關鍵詞 : 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台北:巨流。

    報紙資料
    黃智豪、黃尚智、曹明正、陳靜怡(2003/2/17)現代台客錄正名篇 聳字擺一邊本土掛中間。星報,15版。

    網路資料
    〈台客論〉
    http://www.ntupoet.idv.tw/seiku/club/epaper/2003/030406.html。2006/11/28瀏覽。

    文化研究月報三角公園第五十五期,台客文化論壇http://www.cc.ncu.edu.tw/~csa/journal/55/journal_forumtaike.htm,2006/12/1瀏覽。

    二、英文部分
    Duncun,P.(1999). A case for an education of evseryday aesthetic experience.Studies in Art Education,40(4),295~311.
    Krug,D.H.(1997).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Student of Cultural Indentity,Arts and Culture Indentity—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51~58, Taipei:Taipei Museum of Art.,Taipei:Taipei Museum of Art.
    Wilson,B.(2000).Of diagrams and rhizomes:Disrupting the content of art education.2000 International Visual Arts Conference.Art Education and Visual Culture,25~40.Taipei:Taipei Municipal Teachers Colleg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