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科妤
Ke-Yu LIU
論文名稱: 我國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職場實習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美容科為例
The Study of the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s’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Cosmetology Department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wan-Take Cosmetology Development for Examples
指導教授: 徐昊杲
Hsu, How-G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2
中文關鍵詞: 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課程發展職場實習專業能力
英文關鍵詞: Alternat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5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發展我國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課程,透過文獻分析與相關理論,奠定研究架構的基礎,再經由DACUM能力分析,發展出我國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之專業能力,並據以分析與討論,擬定美髮職業職場實習Ⅰ~Ⅵ之課程單元主題、內容綱要及教學目標,建構我國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課程。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分析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專業能力
    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之學生所需具備專業能力,包含9項工作項目,18項職責及95項任務。
    二、擬定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教學綱要
    職場實習Ⅰ之單元主題有7項,內容綱要有17項,教學目標有4項;職場實習Ⅱ之單元主題有6項,內容綱要有20項,教學目標有3項;職場實習Ⅲ之單元主題有4項,內容綱要有8項,教學目標有4項;職場實習Ⅳ之單元主題有3項,內容綱要有8項,教學目標有3項;職場實習Ⅴ之單元主題有5項,內容綱要有12項,教學目標有3項;職場實習Ⅵ之單元主題有4項,內容綱要有5項,教學目標有3項。
    最後,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辦理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之高職學校作為參考,並供後續研究者參酌。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s’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cosmetology department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wan.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lative literature which wa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study and DACUM competency analysis, gradually formed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afterward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content to complete the topical subjects, outlines and the teaching goals of curriculumⅠ~Ⅵ in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s’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cosmetology department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 three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as below:
    1.To analyz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there were 9 working items, 18 duties and 95 tasks that student in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in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cosmetology department were required.
    2.To set up the teaching outline of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in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cosmetology department. In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 Ⅰ, there were 7 topical subjects, 17 outlines and 4 teaching goals. In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Ⅱ, there were 6 topical subjects, 20 outlines and 3 teaching goals. In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 Ⅲ, there were 4 topical subjects, 8 outlines and 4 teaching goals. In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 Ⅳ, there were 3 topical subjects, 8 outlines and 3 teaching goals. In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 Ⅴ, there were 5 topical subjects, 12 outlines and 3 teaching goals. In vocational field practice Ⅵ, there were 4 topical subjects, 5 outlines and 3 teaching goals.
    Finally this study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to serve as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ose schools charging in alternative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students’ occupational field practice curriculum of cosmetology department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the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the domain.

    表目錄VI 圖目錄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建教合作教育理論11 第二節 課程發展之探討51 第三節 能力分析理論與發展91 第四節 課程與能力轉化探析10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1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127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129 第四節 研究對象133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134 第一節 美髮職業職場實習之專業能力整理與討論134 第二節 美髮職業職場實習課程之學習內容分析與討論160 第三節 美髮職業職場實習課程教學綱要分析與討論17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99 第一節 結論199 第二節 建議203 參考書目206 壹、中文部分206 貳、英文部分216 附錄一 我國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之專業能力表217 附錄二 我國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美髮職業職場實習之教學綱要表220 附錄三 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專業科目內容轉換職場學習對照表224

    壹、中文部分
    丁履準(1984)。台灣省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辦理輪調式建教合作之概況。收錄於「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訓練)專論輯」,頁28-31。
    內政部職業訓練局(1982)。研商七十一會計年度高級職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技能訓練工作檢討會會議紀錄。71.12.11職公字第3457號函。
    方德隆(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王廷二(1989)。「輪調式建教合作班」與「建教訓合作班」-寫於輪調式建教合作班二十週年。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頁251-255。
    台灣省立沙鹿高工等(1961)。沙鹿高工建教合作實驗班實施計畫。
    台灣省政府(1979)。六十八學年度台灣省公私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申辦輪調式建教合作班暨該班技術生基礎訓練注意事項。省公報,夏字30期,頁13-15。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0)。學校辦理建教合作時應要求合作工廠拋棄詐取廉價勞力的不正確觀念,要聘請專人統一管理在廠技術生生活。69.1.20.六九教三字第00550號函。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7)。台灣省八十五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訪視報告。作者:台中。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8)。台灣省加強建教合作實施計畫。77.8.31七七教三字第07944號函。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5)。專科及職業學校推行建教合作補充規定。收錄於職業學校教育法令彙編。頁762。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6)。八十五學年度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概況手冊。作者:台中。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6)。八十五學年度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概況手冊。作者:台中。
    田振榮(1999)。技職校院建教合作改進規劃。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案研究。
    田振榮(2002)。建立技專校院提升教學品質指標之研究。教育部技職司委託研究計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田振榮(2006)。家政群群專業能力分析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田振榮、吳育昇(2000)。職業分析在技職教育類科調整之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60,37-43。
    江文雄(1999)。技術與職業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江文雄、田振榮、林炎旦(1999)。技職校院學生能力標準建構與能力分析模式之規劃研究。教育部技職司。
    江文雄、施溪泉(2000)。職業類科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江文雄、戴建耘、林世良(1994)。使資訊教學更有系統與效率— 資訊行業教學訓練的工作分析法。資訊與電腦,162,60-65。
    羊憶蓉、成露茜(1997)。從澳洲關鍵能力檢討台灣的能力本位教育,社教雙月刊,第78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7)。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簡報資料。未出版。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新世紀國家建設計畫-民國90至93年四年計畫暨民國100年展望。台北:作者。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挑戰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7?12 月10 日,取自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1539&ex=1&ic=0000015。
    吳局振(1997)。大專畢業生工作能力發展之研究----以電機電子類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大偉、王昭明(1989)。技職教育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芳美(1999)。人力資源發展人員專業能力及專業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建興(1972)。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教育革新途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4 輯。
    李隆盛(1995)。技職教材設計與教學法舉隅。技職教育雙月刊,26,頁40-45。
    李隆盛、侯世光、許全守、張良德、林坤誼、王慧萍(2004),技職教育體系職業學校課程綱要的理念。教育部:技職體系課程規劃綜合規劃組。
    李隆盛、侯世光、許全守、張良德、林坤誼、王慧萍(2004),技職教育體系職業學校課程綱要的理念。教育部:技職體系課程規劃綜合規劃組。
    李啟塤、陳秀枝(1988)。教育心理學名詞彙編。台北市:千華。
    李隆盛(1999)。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展望。臺北:師大書苑。
    李隆盛(1999)。科技與職業教育的展望。臺北:師大書苑。
    沈華海、李然堯(2000)。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實施學年學分制面臨問題之探討。第十五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
    育部中部辦公室(2001b)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如因經濟不景氣訂定安置輔導計畫案。90.10.11.九O教中(三)字第90516156號函。
    林孟宗(1979)。特殊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分析研究。新竹師專學報,第1期,125-209。
    林幸台、蕭文(1993)。大專院校就業輔導單位輔導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臺北市:青輔會。
    林俊彥(2004)。高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簡報。載於民國93年11月16日,臺北市九十三年度技職體系高職課程綱要學校本位課程領導與發展研習活動。
    林俊彥(2004)。高職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簡報。載於民國93年11月16日,臺北市九十三年度技職體系高職課程綱要學校本位課程領導與發展研習活動。
    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理論與制度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地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7,頁61-96。
    林琴珠(2002)。高職美容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改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琴珠(2007)。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與改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福安(2000)。能力本位教育理論探討與運用。內湖高工學報,第11期,1-10。
    法務部(2008),全國法規資料庫。民國97年3月2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
    姜吉甫(1989)。ㄧ個制度的誕生。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頁11-16。
    唐 智(1986)。建教合作新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夏征農(1992)。辭海。台北市:東華書局。
    孫仲山(1999)。職業教育論。高雄:復文。
    徐昊杲、鄭慶民、彭婉欣、施慧玲(2007)。我國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學分採計之研究。2007技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385-399。
    朗文出版集團(1996)。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詞典。香港:朗文出版。
    高新建(2000)。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課程統整與教學。臺北:揚智。
    康自立(1982)。如何建立「能力目錄」。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第三卷第4期,頁10-16。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原理。台北:全友書局。
    康自立(1988)。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評鑑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專案研究。
    康自立(1991)。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訓練評估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專案研究。
    康自立(1982)。工業職業教育能力本位課程發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中國工業職業教育學會。
    康自立(1989)。工業職業專業教師能力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張天津(1991)。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台北:三民書局。
    張添洲(1991)。理論實務兩者兼備-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技職雙月刊,第4期:30。
    張嘉育(2000)。職業教育學術課程及職業課程之統整模式。課程與教學,3(4),101-120。
    張罄伊(2005)。1987-2004年台灣職業教育政策發展與回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書局。
    教育部 (2007)。職業學校法。2007年11月1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040006&FL=。
    教育部(1996)。修訂建教合作實施辦法。86.6.5.台(86)參字第85504410號令。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建教合作實施辦法。88年12月10日台(八八)參字第88155110號令。未出版。
    教育部(2004)。高級職業學校建教合作實施辦法。95年3月5日台參字第 0930029110A令。
    教育部(2006)。即時新聞-對報載教育文化版所載高職課綱實習課減半技能特色消失之說明。2007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publicFun/
    教育部(2007)。技職校院課程資源網。2007年5月25日,取自http://course.tvc.ntnu.edu.tw/
    教育部(2007)。技職校院課程資源網。民國96年5月25日,取自http://course.tvc.ntnu.edu.tw/。
    教育部(2008)。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推動工作圈。民國97年3月15日,取自http://vtedu98.ntust.edu.tw/。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1999)。台灣省八十八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概況手冊錄。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1)。台灣省九十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建教合作教育檢討會會議記錄。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2a)。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九十一學年度工業暨農業類科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訪視報告。作者: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2b)。職業學校建教合作教育規劃及研修專案小組第一次會議紀錄。91.7.12.九一教中(三)字第0910556637之1號函。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2c)。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九十一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輔導人員研習手冊。作者:台中。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5a)。台灣省九十四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建教合作教育檢討會紀錄,94.11.1. 教中(三)字第0940517507號函。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5b)。台灣省九十四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建教合作教育檢討會紀錄,94.11.1. 教中(三)字第0940517507號函。
    教育部中辦公室(2006)。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95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訪視報告。台中:作者。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a)。96學年度輪調式建教合作廠校座談會實施計畫與五場會議記錄,未出版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b)。高級職業學校建教合作實施辦法。2007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tpde.edu.tw/web/law/317.htm。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c)。台灣省九十六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建教合作概況手冊。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7b)。高級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作業規範。2007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tpde.edu.tw/web/law/320.htm。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8)。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機構評估書表。2008年2月13日取自http://tpde.tchcvs.tc.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07)。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統計。2007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2.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7)。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統計。2007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2.htm。
    莊明貞 (1999)。「兩性教育」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規畫。教育研究資訊,7(4),28-47。
    莊謙本、張吉成(1997),Delphi,DACUM,V -TECS 行業分析效能之比較研究。第十三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
    許美美(1983)。國民中學家政教師專業能力需求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至和 (2000)。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轉化之個案研究。課程與教學,3(3),49-72。
    陳大龍譯(1994)。進行職業分析。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子煌(1989)。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現況與探討。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頁174-179。
    陳玉蓉(1997)。服務業技術養成之控制機制及其對勞動者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冠民(2008)。從95年高職暫行課程綱要談學校本位課程評鑑。2008年5月30日取自http://aca4.saihs.edu.tw/pps/download/%E8%A1%8C%E5%8B%95%E7%A0%94%E7%A9%B6%E6%88%90%E6%9E%9C%E9%9B%86/9602/8220.doc。
    陳聰勝(2002)。人力資源開發運用的理念與實施-提供國家競爭力的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陶百川等(1992)。職業訓練法。六法全書。台中:三民書局。
    彭台臨(1989)。我國建教合有關法規與辦法檢討分析。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頁134-131。
    彭錦淵(1979)。任務分析(Task Analysis) 種類、程序與要領。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1(8),6。
    湯仁燕 (2000)。多元文化的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4,91-115。
    陽 琪(2003)。能力分析之效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丹白(1994)。建教合作。載於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主辦:台灣省82年度高級中等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研討。40-50。
    黃文振(2007)。析論我國高職課程學校本位化之發展。2007年12月5日取自http://lisc.wfsh.tp.edu.tw/local/edu/析論我國高職課程學校本位化之發展.pdf。
    黃宜純(2003)。美容與美髮沙龍店長專業能力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1985)。教育與進步。台北:文景。
    黃政傑(2000)。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3)。學校課程評鑑的概念與方法。課程與教學,6(3),1-20。
    黃政傑、李隆盛(1996)。技職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禹昌(1989)。輪調式建教合作技能訓練之檢討與改進。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頁142-148。
    楊思偉(2000)。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資訊,8(4),17-32。
    楊啟棟(1989)。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發展經緯。輪調式建教合作二十年專輯,頁195-199。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頁34,台北︰三民。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期,49-63。
    歐用生(1994)。兩性平等的道德課程設計。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潘慧玲(2002)。發刊辭。技職教育一般科目課程發展中心簡訊,創刊號,1-2。
    滕春興(1973)。我國教育計畫中建教合作制度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蕭錫錡(1994)。我國工業較預建教合作教育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19,頁161-177。
    聯合新聞網(2007)。高職拚升學 產業:不缺訂單 缺員工。2007年11月19日取自http://data.udn.com/。
    鍾瑞國(1996)。建教合作。載於江文雄主編,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羅大涵(1986)。高工輪調式建教合作實施與檢討。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4(1)頁32-33。
    羅大涵(1990)。我國技術及職業教育推展建教合作的回顧與檢討。技術學刊,5 (4),頁321-330。
    饒達欽等(1999)。廿一世紀我國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興革芻議,邁向新世紀技職教育。中國工業職業學會八十八年度學術論文輯。臺北,頁31-73。

    貳、英文部分
    Drake,S.M. (1998). 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Evans, Peter(1979).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 Alliance of Multi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Capital in Brazil.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ood, C.(Ed.).(1973).Dictionary of education (3rdDed.). New York:McGraw-Hill.
    Harns, D.E. & Carr, J.F. (1996). How to Use Standards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irginia ASCD.
    Hopper, J. R., & Nielsen. (1991). Recycling as altruistic behavior:Normative and behavioral strategies to expand participation in a community recycling program.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3(2), 195-220.
    Mager, R., & Beach,, K. (1967). Developing vocational instrruction. Belmont, California: Pitman Learning.
    Mitchell, E.F.(1977). Coopera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inciple, Methods and Problem. Boston:Allan & Bocon.
    Super, D. E., & Savickas, M. L., & Super, C. M.(1996). The life-span, life-span approach to careers. In D. Brown, L. Brooks, & Associate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3red ed.). San.
    Trotter, A., & Ellison, L. (1997). Understanding competence and competency. In B. Davies, & L. Ellison (Eds.), School lead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A competency and knowledge approach (pp.36-53). New York, NY: Routledge.
    Zais, R. S. (1976). Curriculum: 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s. New York: Harper & Row.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