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紀廷
Kuo, Chi-Ting
論文名稱: 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教師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關係模型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Students' Creativity i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in Technological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宋修德
Sung, Hsiu-Te
口試委員: 林騰蛟
Lin, Teng-Jiao
李懿芳
Li, Yi-Fang
口試日期: 2021/06/2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專題實作課程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創造力
英文關鍵詞: Thematic practical course,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Creativity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02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7下載:5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教師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及學生創造力之現況,並建構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教師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關係模型。
    本研究以大台北地區技術型高中之工業、商業、農業、家事、海事水產、藝術及設計等七大類科專題實作課程授課教師,以及該授課教師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出34份教師問卷及1230份學生問卷,回收後有效教師問卷計34份,學生問卷計940份,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單一樣本t檢定、階層多元迴歸,以了解學生背景變項、教師創意教學信念、教師創意教學行為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並以AMOS統計軟體檢驗三者間之直接關係及間接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性別、就讀類科、專題每組學生人數、專題主要討論形式及專題是否與其他科學生同組可以預測學生創造力;教師在創意教學信念之創意教材與活動設計構面,對學生創造力之想像力構面具有預測性;教師創意教學行為對學生創造力具有正向預測性,而教師創意教學信念透過教師創意教學行為,對學生創造力產生正向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 and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and students’ creativity i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s, and build a relational model of these by employing the survey research method.
    The study objective covered teacher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and their students in seven programs in technical high schools located in the greater Taipei area. 34 questionnaires for the teachers and 1,230 for the students were distributed, and 34 and 940 valid ones, respectively, were received back. One-sample t-tests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hrough the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students’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 and behavior on students’ creativity. The AMOS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also used to test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Background variables predictive of students’ creativity include gender, enrolled program,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group, format of the workshop and discussion, and whether students of different programs are in the same thematic practical course. The creative materials and activity design construct in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 is predictive of the imagination construct in students’ creativity. Teachers’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is predictive of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their creative teaching belief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creativity through their creative teaching behavior.

    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目次 vi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六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 11 第二節 創意教學信念與行為 17 第三節 創造力 22 第四節 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步驟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7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統計 51 第一節 研究樣本個人基本資料分析 51 第二節 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現況分析 55 第三節 驗證性因素分析 62 第四節 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現況分析 68 第五節 學生背景資料、教師創意教學信念與教師創意教學行為對學生創造力之預測情形 73 第六節 教師創意教學信念、創意教學行為與學生創造力之結構方程分析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綜合討論 95 第二節 結論 105 第三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1 中文部分 111 英文部分 123 附件 127 附件一 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教師創意教學信念調查(初稿) 127 附件二 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創意教學行為及學生創造力調查表(初稿) 129 附件三 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教師創意教學信念調查表 133 附件四 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課程創意教學行為及學生創造力調查表 135 附件五 創意教學行為量表使用授權 139 附件六 教師創意教學信念量表使用授權 140 附件七 創造力量表使用授權 14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瑋、邱發忠(2009)。軍事組織創造傾向量表的發展。復興崗學報,95,173-204。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佩雯(2014)。創意角色認定、工作動機及創造力教學技巧與創意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金國(2000)。簡介小組討論教學法。教育研究,8,137-147。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7-98。
    王泰裕(2018)。工業4.0時代來臨。科學發展,(544),4-5。
    王雅馨(2016)。新北市國小教師的視力保健信念與相關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王韻雯(2019)。「DFC創意行動挑戰教學方案」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精文、黃琬婷、李建道(2016)。運用抽象概念結合思考模式對管院學生想像力的激發。教育心理學報,47(3),373-390。
    市立新北高工(2018)。107 學年課程計畫書。新北市:新北高工。
    任靜篁(2015)。童詩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江玉萱(2016)。運用創意教學策略對國中生網路素養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吳佳蓉(無日期)。淺談創造力融入教學。取自
    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95/A14.doc
    吳宗立、徐久雅(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快樂感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2,29-61。
    吳宛臻(2017)。動手做課程對高中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智高機器人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10),47-60。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家碧(2012)。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工作動機與創意教學影響因素及現況之研究—以中區高中職為例。育達科大學報,33,191-206。
    吳雅容(2015)。國小資優生對普通班導師教學行為與師生關係、同儕關係知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吳鳳姝(2019)。遊戲式創意地理教學對國中生地理學習表現、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昆樺(2019)。實作教學對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淑玲(2015)。閱讀策略教學對學童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市。
    李宜芳(2017)。國小自造者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俋萱(2010)。臺北地區國小教師幽默風格、衝突風格與創意教學行為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美儀(2013)。高職商業群專題製作之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李偉清(2012)。「國小資優生創造傾向量表」之編製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1),79-102。
    李錦雯(2010)。基層鋼琴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探討。藝術教育研究,19,149-181。
    沈育莉(2019)。探討不同同儕分組方式搭配數位教材應用於操作型課程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沈咨吟(2018)。探討「圖像學習日記」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與創造力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
    私立成功工商(2018)。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桃園縣:私立成功工商。
    周保男、林信廷(2012)。不同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導入Wiki網頁編輯以輔助國中生理化科學習之研究。科技與工程教育學刊,45(2),55-75。
    周建智(2011)。運動促進學童之創造力。學校體育,123,31-36。
    周燦德(2008)。技職教育政策規劃與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明德(2006)。我國高職資訊科「專題製作」教材發展及其對創造力影響之研究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林紜希(2018)。國中生設計思考特性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凱玲(2011)。臺北市高職英文科教師文法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意珊(2015)。媽寶行為覺知對技術型高中設計群學生想像力與創造力之相關與差異性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碧芳(2004)。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式之檢驗(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版)。臺北市:五南。
    侯世強(2019)。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版信效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佩蓉(2019)。創造思考技法融入輔導活動課程自我發展主題軸對國中生創造力及自我概念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久賢、洪榮昭、林麗娟、蔡長艷(2007)。影響教師創意教學因素之研究-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2(2),49-71。
    洪哲倫、張志宏、林宛儒(2019)。工業 4.0 與智慧製造的關鍵技術:工業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科儀新知,221,19-25。
    洪詩涵(2012)。合作學習中異質分組方式對高職學生創造力及繪圖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洪榮典(2015)。融入創造思考之情境式數位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創造力培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范瑞翎(2011)。開放空間學校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徐紘宸(2017)。棋如人生~一位象棋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袁宇熙(2012)。高職機械科學生個人創造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奈米科技概念知識學習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立基隆商工(2018)。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基隆市,基隆商工。
    國立臺中家商(2018)。群科課程綱要總體課程計畫書。臺中市,臺中家商。
    張如莉、陳淑美(2011)。創意教師的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教師為例。學校行政,75,83-103。
    張芳瑜(2016)。於高中實施工程設計專題製作活動課程設計之探討。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3(1),5-11。
    張雨霖(2016)。從「教創意.適性學」到「適性教.學創意」。中等教育,67(1),36-55。
    張容蘋(2015)。國小五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意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張維珊(2014)。雲林縣國民小學績優合唱團指導教師教學信念與組訓方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慧媛(2010)。中小學課業補習班從業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基本法,2013年12月11日。
    教育部(2008)。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暨設備基準-一般科目。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民國108年11月10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26571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群科課程綱要電機與電子群(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107年專題及創意製作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梁鳳珠(2012)。教師教學信念之影響因素分析。教育研究論壇,3(2),157-172。
    許信德(2007)。異質分組之合作學習對高職學生技術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許雅惠(2020)。教師知識分享、創意教學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煜偉(2019)。不同國籍新住民子女之開放性與封閉性創造力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晉銘(2010)。以內容分析法比較高職資料處理科「專題製作」課程內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玉樹、郭銘茜(2013)。四向度成就目標對教師創意教學表現之影響:創意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果與團隊學習行為的跨層級調節效果檢定。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8(3),85-120。
    陳立楀、黃文定(2016)。跨國線上課輔教師教學行為之研究:以 [韓國僑鄉線上課輔服務計畫]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30(2),1-24。
    陳佩怡(2020)。心智圖法教學方案對國中美術班學生繪畫表現及創造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怡伶(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與正向管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治宇(2019)。大學體育相關科系學生之情緒智力、創造力傾向與運動表現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姿羽(2009)。高職藝術與設計群學生人格特質與創造力關係之研究-以復興商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家敏(2017)。技術型高中室內設計類科學生空間能力對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資訊科技接受度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崇彥(2002)。高職機械類科「機械力學」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淑娟(2015)。探究無字圖畫書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詠芯(2016)。高雄市幼兒園教師對實施品格教育知覺、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聰文、鍾舒萍(2009)。臺中市國中教師教學動機、學校組織文化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東海教育評論,3,1-42。
    傅冠蓉(2013)。高職餐旅群「專題製作課程」績優教師教學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單文經、張碧玲(2001)。國中英語教師對溝通式教學觀之教學信念研究。教育研究月刊,84,37-48。
    彭國勝(2012)。高職機械群學生專題製作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曾雅慧(2017)。國小教師學校支持與復原力在玩興與創意教學關係間的調節效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温玲玉、吳秀蓮、粘季為、粘庭為(2015)。高中職「專題製作」 在學習歷程中對工作基本能力、專業知能應用之學習成效研究-以「第九屆全國高中職小論文獎」競賽為例。商業職業教育,136,7-17。
    程美芳(2018)。「六頂思考帽創意思考策略」融入英語多元文化教學對國中生創造性潛能、創造性傾向及情緒複雜度的提升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月嬋(2005)。體育教學創新與師資培育。學校體育,86,34-38。
    黃秀香(2019)。素養導向教學對學生創造力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技術型高中語文領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黃美瑤(2017)。專題導向學習促進體育師資培育學生的創意教學行為與創造力。大專體育學刊,19(3),212-228。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佐藤學(著):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天下雜誌。
    黃御嵐(201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惠君、葉玉珠(2008)。國中教師教學玩興、教學動機、教學快樂感受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31(2),85-118。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綺筠、吳善揮(2018)。創意教學在融合班中文閱讀課之初探與實務分享。雲嘉特教期刊,27,31-48。
    楊坤原(2001)。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 科學教育月刊,239,3-12。
    楊芬林、黃清雲(2010)。舞蹈創意教學課程設計及實施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2),155-166。
    楊紅珍(2019)。國小高年級學童嘲笑風格與校園霸凌經驗的關係-以創造力傾向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翊方(2016)。技術型高中電機科專題製作課程應用探究式教學對學生創意思考能力與探究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楊瑞明、鄭博元(2019)。我國中等技職教育應有的變革與進化。台灣教育,715,21-31。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心理。
    董奕呈(2017)。國中生創造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臺南市。
    詹雅婷(2013)。創造性問題解決融入科學遊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廖信、蔡雅竹、林律嘉(2014)。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想像力與專題製作學習成就相關之探討。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68-482。
    趙志揚、劉丙燈、張彩珠、邱紹一(2010)。高職「專題製作」課程融入技術創造力教學成效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9,51-71。
    劉丙燈(2003)。高職機械科「專題製作」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奕禎、盧瑞山、侯堂盛(2013)。國高中體育教師心理資本與創意教學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2),15-25。
    劉威德(2002)。教師教學信念系統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中州學報,15,164-178。
    劉華鈴(2012)。幼稚園教師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知覺、知識分享行為與創新教學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幼稚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潘朝昱(2008)。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編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吉郎(2010)。高職「專題製作」實施機制之研發-以一所農工類科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蔡宜庭(2019)。專題導向教學應用於技術型高中專題製作課程提升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果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明哲(2014)。以個案研究法介入高職餐旅群專題製作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鄧富源(2011)。創異思考.思考創意-專題製作。臺北:全華。
    鄭英耀、李育嘉、劉昆夏(2008)。科展績優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童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之關係。教育與心理研究,31(1),1-30。
    鄭慶民(2009)。專題製作原理暨實施策略。98年度職業學校「專題製作推動策略」研討會研習手冊,8-22。
    盧瑞珍(2013)。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以2005至2012年之學位論為與期刊為範圍(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佳純(2007)。教師內在動機以及知識分享合作對創意教學行為關聯性之階層線性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5,57-92。
    蕭佳純(2011)。學生創造力影響因素之研究:三層次分析架構。特殊教育學報,33,151-177。
    蕭佳純(2015a)。初任教師創意教學行為之縱貫性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1),37-69。
    蕭佳純(2015b)。國小教師參與創意教學研習成效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4(2),135-157。
    蕭佳純(2018)。教師創意教學信念量表之發展。科學教育學刊, 26(1) ,29-50.
    蕭佳純(2020)。創意教學信念與創意教學行為關聯之研究:以參與專業學習社群的動機與情形為中介變項。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8(1),1-37。
    謝幸吟、張正平、郭俊麟(2017)。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知識分享、創意教學與社群召集人轉型領導關係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0(2),139-166。
    謝華雲(2011)。高職混成式創意專案學習之研究─以包裝設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謝傳崇、陳詩喬、謝宜君(2017)。國民小學教師正向領導、學校ICT運用與學生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1),1-27。
    鍾濟謙、劉旨峰、林芳薪、蔡元隆(2017)。三種教學策略下國小學童創造力表現之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8,141-186。
    嚴中華、林昭文(2003)。高職教育合作學習實徵研究。職教論壇,12,16-17。
    蘇月霞(2007)。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素慧、詹勳國(2005)。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行為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0(1),27-51。


    英文部分
    Anyanwu, E. G. (2014). Anatomy Adventure: A Board Game for Enhancing Understanding of Anatomy. 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7(2), 153-160.
    Baron, R., & Kenny, D.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org, S. (2001). Self-perception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grammar. ELT Journal, 55, 21-29.
    Brinkman, D. J. (2010). Teaching creatively and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11(2), 48-50.
    Carlile, O., & Jordan, A. (2012). Approaches to creativity: A guide for teachers. Berkshire: Open University Press.
    Chan, D. W. (2007). Creative teaching in Hong Kong schools: Constraint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2(1), 1-12.
    Fischer, B., & Golden, J. (2018). Modelling and fostering creativity: Two post- secondary EAL teachers’ journey.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1(1), 98-123.
    Fornell, C., & Larcker, D.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Goodwin, A. L. (1987). Teaching images: Unlocking preservice student teaching beliefs and connecting teaching beliefs to teaching behavior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Gozen, G. (2017). Being creative for teaching creativity: Teachers’ and instructors’ self-assessments regarding creativity. Egitim Bilimleri Fakultesi Dergisi, 50(2), 225-253.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Hocevar, D., & Bachelor, P. (1989). A Taxonomy and Critique of Measurements Used in the Study of Creativity. Handbook of Creativity, 53-75.
    Johnson, D.W. & Johnson, R.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5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Kadriu, L. L., Ceka, A., & Bajrami, T. J. (2016). Assessment of teachers in terms of encouraging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creativity in creativie teaching.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7(33), 199-206.
    Kiili, K., Kiili, C., Ott, M., & Jonkkari, T. (2012). Towards creative pedagogy: Empowering students to develop games. Reading: Academic Conferenc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Kiss, T., & Lin, C. (2016). Beliefs,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grammar pedagogy: Teaching dyslexic learners. Malaysian Journal of ELT Research, 12(1), 37-59.
    Lin, Y-S. (2011) Fostering creativity through education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reative pedagogy. Creative Education, 2(3), 149-155.
    Liu, E. Z. F., Lin, C. H., Lioua, P. Y., Feng, H. C.,Hou, H. T. (2013). An analysi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a Robotics course for kindergarten children: a pilot study. Tojet,12(1), 9-18.
    Maruyama, G. M. (1988). Basic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Murphy, P. K., Greene, J. A., Firetto, C. M., Hendrick, B. D., Li, M., Montalbano, C., & Wei, L. (2018). Quality talk: Developing students’ discourse to promote high-level comprehension.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55(5), 1113-1160.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Pearson, A. T. (2016). The teacher: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 Routledge.
    Petrowski, M. J. (2000). Creativity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8(4), 304–312.
    Ravid, D., & Berman, R. A. (2010). Developing noun phrase complexity at school age: A text-embedded cross-linguistic analysis. First Language, 30(1), 3-26.
    Rogers, J. (1989). Adults Learning. Milton Keynss,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Shrout, P. E., & Bolger, N. (2002). Media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nonexperimental studies: New proced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Psychological Methods, 7, 422–445.
    Sobel, M. E. (1982).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S. Leinhardt (Ed.),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pp. 290-312. Washington DC: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Vesisennaho, M., Valtonen, T., Kukkonen, J., Havu-Nuutinen, S., Hartikainen, A. &Karkkainen, S. (2010). Blend learning with everyday technologies to activate student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1(4), 272-283.
    Williams, F. E. (1972). A total creativity program for individualizing and humaniz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tional Testing Service.
    Williams, F. E. (1980).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Manual. Buffalo, NY: D.O.K Publisher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