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顏志翔
Chih-Hsiang Yen
論文名稱: 從書面到台面:從綠光《開心鬼》談戲劇的三度翻譯
From Page to Stage: The Three-Phase Translation of Blithe Spirit
指導教授: 賴慈芸
Lai, Tzu-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翻譯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3
中文關鍵詞: 戲劇翻譯改編演出可表演性可說性《開心鬼》綠光劇團
英文關鍵詞: drama translation, adaptation, stage performance, performability, speakability, Blithe Spirit, Greenray Theatre Compan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6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翻譯劇作一直以來是台灣劇場發展的一股甘泉。以往研究戲劇翻譯,多半是憑藉不同譯本,進行文本比對分析,並以譯本是否具可表演性做為評斷優劣標準。然而一齣戲劇製作,是一個把紙本搬上舞台的過程,其中不僅涉及最初的全譯本,還有劇團因地制宜的刪改本,以及最終呈現的演出本,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次翻譯;劇本從譯界跨到劇界,經過多雙手操弄,從平面文字變為立體演出時,發生不少轉變,因此翻譯劇本是否適合演出,並非只是譯者個人的責任,也並非單就書面譯本便能評價。但至今尚無人研究台灣翻譯劇作從頭到尾的搬演情況。

      本研究擬以筆者參與綠光劇團《開心鬼》製作為研究個案,實際觀察從文本到舞台的翻譯過程。筆者將戲劇翻譯過程分為「三度翻譯」,每個階段都會產生一個新的文本——譯者本、導演本與演員本。譯者本處理語言問題,導演本處理文化改編,演員本處理口語及動作。筆者在排練場以譯者身分和劇團對話,體驗譯者、導演與演員在劇本操作上的互動關係。期望此研究能以實務角度,描摹出台灣戲劇翻譯製作的全貌,並提供翻譯建議,供劇本譯者參考。

    Translated plays have long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ater in Taiwan. Previous drama translation studies mostly focus on tex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stress the perform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A production of a translated play, however, is a page-to-stage process which involves not just the primitive translated text, but the adapted version under considerations of the theater troupes and the finalized performance text on stage. Since the original play undergoes the manipulation of many hands and is greatly transformed from words into performance, whether it is performable cannot be determined solely by the translator or the translated text.

    The writer participated in the Greenray Theatre Company’s production of Blithe Spirit for an observ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xt and the actual theatrical production. The writer divides the whole process into three phases, in each of which a new text is formed—the translator’s text, the director’s text and the actor’s text. In the first phase, the translator solves the linguistic problems. In the second phase, the director deals with the cultural adaptation. In the third phase, the actors put the words into speech and action. The writer also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ranslator, the director and the actors in terms of their manipulation of the text. The goal of the research is to provide a clearer idea of how a translated text is put into performance in Taiwan’s theater productions, and offer translating suggestion for future translators.

    摘要 i 謝辭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  一、翻譯劇作:《開心鬼》 3  二、合作劇團:綠光劇團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1  一、實地觀察 11  二、文本分析 12  三、劇後訪談 12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Susan Bassnett的戲劇翻譯觀 15  一、一九八五年以前 15  二、一九八五年以後 16 第二節 台灣戲劇翻譯研究 18  一、譯本評析 18  二、歷史書寫 22  三、改編與演出研究 24 第三節 綜合討論 26 第三章 一度翻譯:譯者本 30 第一節 流程:從原文到譯文 31  一、翻譯:師大翻譯所 31  二、校對:劉微明 32 第二節 師大版分析 33  一、文化詞 34  二、詞語與句構 37  三、文字遊戲 43  四、角色口吻 46 第三節 劉譯版分析 50  一、版本整合 50  二、劉譯者評價 51  三、校對修訂 53 第四節 小結 58 第四章 二度翻譯:導演本 61 第一節 流程:從譯文到改編 63 第二節 文本刪除 65  一、大刪 66  二、小刪 74  三、增補 76 第三節 文化改編 79  一、文化移植:時空與文化 79  二、導演創念:女性的聲音 91 第四節 小結 93 第五章 三度翻譯:演員本 95 第一節 流程:從文本到演出 96  一、排演 97  二、整排 98  三、劇場週 99 第二節 演員的口語表現 99  一、朱宏章:梁詩平 100  二、姚坤君:官嘉萱 103  三、楊麗音:咪咪阿姨 105 四、口語合理化錯誤 107 第三節 演員的動作表現 111  一、角色氣質 112  二、夫妻關係 112  三、鬼魂特質 113 第四節 導/演/譯的「詮」力拉鋸 115 第五節 舞台演出評論 118  一、演員的喜劇表現 119  二、台詞的口語表現 121  三、文化的移植表現 124 第六節 小結 125 第六章 結論 128 參考文獻 133 附錄一:綠光劇團世界劇場系列作品列表 139 附錄二:《開心鬼》導演與演員訪談記錄 140 附錄三:全國碩士「翻譯戲劇」相關論文 181

    英文部分:
    1. Aaltonen, Sirkku. Time-Sharing on Stage—Drama Translation in Theatre and Society.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0.
    2. Bassnett, Susan. “Ways through the Labyrinth: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ranslating Theatre Texts”.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Ed. Theo Hermans. London: Croom Helm, 1985. 87-103.
    3. ---. “Translating for the Theatre: The Case against Performability”. Traduction, Terminologie, Rédaction 4.1 (1991): 99-111.
    4. ---. “Still Trapped in the Labyrinth: Further Reflections on Translation and Theatre”.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90-108.
    5. ---. “Theatre and Opera”. The Oxford Guide to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 Ed. P. Fr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6-103.
    6. ---. “Translating Dramatic Texts”. Translation Studies. 3rd ed. London: Routledge, 2002. 119-131.
    7. Coward, Noël. Plays: Four. London: Methuen, 1979.
    8. ---. Three Plays. New York: Grove Weidenfeld, 1999.
    9. Espasa, Eva. “Performability in Translation—Speakability? Playability? Or just Saleability?” Moving Target—Theatre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Relocation. Ed. C. A. Upton. Manchester: St. Jerome, 2000. 49-62.
    10. Gostand, Reba.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Drama as Translation”. The Language of Theater: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 Transposition of Drama. Ed. Ortrun Zuber.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1-9.
    11. Klosi, Iri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atrical Translation”. Elta Conference Newsletter. March 2011. Web. 2 January 2013.
    12. Link, Franz H. “Translation, Adap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ramatic texts”. The Language of Theatre. Ed. Ortrun Zuber.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24-50.
    13. Nilolarea, Ekatarini. “Performability Versus Readability”. Translator Journal 6.4 (2002). December 2010. Web. 2 January 2013.
    14. Pavis, Patrice.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for the Stage: Interculturalism and Post-Modern Theatre”. Trans L. Kruger. The Play Out of Context—Transferring Play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Ed. H. Scolnico & P. Holla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1989. 25-44.
    15. Snell-Hornby, Mary. “‘Is this a dagger which I see before me?’ The Non-Verbal Language of Drama”.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New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in Literatur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Media. Ed. F. Poyatos. Amsterdam: Benjamins: 1997. 187-201.

    中文部分:
    1. 〈專業劇場座談會記錄〉,收於《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專業劇場》。台北:文建會,1999。頁153-178。
    2. 王宏志,〈評價「翻譯」的「標準」:簡談〈哈姆雷特〉的幾個中文譯本〉,收於孔慧怡,朱國藩編《各師各法談翻譯》。香港:中文大學,1993。頁93-137。
    3. 王瑋廉,〈《他媽的,哈姆的,悲劇》表演製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2004。
    4. 王莞茹,〈從文本到表演—以《婚姻場景》與《紀念碑》的演員功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藝術大學,2012。
    5. 方尹綸,〈台灣當代劇場跨文化改編研究(2000-2009)〉。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藝術大學,2009。
    6. 呂季青,〈《慾望街車》的中譯與評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2004。
    7. 林文婷,〈評王爾德《理想丈夫》二中譯本〉。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2000。
    8. 吳宣恩,〈雷蒙‧葛諾戲劇《路過》中譯及評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2004。
    9. 李奭學,《中西文學因緣》。台北:聯經,1991。
    10. 李國修,《莎姆雷特》。台北:印刻,2006。
    11. 李怡婷,〈莎士比亞《馴悍記》與果陀劇場《吻我吧娜娜》的「場面」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2007。
    12. 周文萍,〈英語戲劇在台灣的翻譯史: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四年〉。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1995。
    13. 周兆祥,〈莎劇翻譯是怎麼一回事〉,收於鄭樹森、周英雄、袁鶴翔合編《中西比較文學論集》。台北:時報出版,1980。頁333-358。
    14. ——,《漢譯〈哈姆雷特〉研究》。香港:中文大學,1981。
    15. 冷蜀懿,〈余光中之《理想丈夫》〉。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淡江大學,1998。
    16. 邱坤良,《台灣戲劇現場:抗爭與認同》。台北:玉山社出版,1997。
    17. ——主編,《導演手冊》。台北:文建會,1998。
    18. ——主編,《台灣戲劇發展概說》。台北:文建會,1998。
    19. 邱慧玲,〈桑頓‧懷爾德之《吾鎮》與中文改編之《淡水小鎮》:一個普遍性主題之呈現〉。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1997。
    20. 胡志祥,〈田納西‧威廉斯著《玻璃動物園》:中譯與評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1990。
    21. 姜龍昭,《戲劇評論探討》。台北:文史哲出版,1998。
    22. 紀蔚然,〈肢解「哈姆雷特」:評李國修的「莎姆雷特」〉,收於《當代》74(1992):頁86-96。
    23. ——,〈跨文化之正解與誤讀:台灣劇場改編西方正典之實驗意義〉,收於林鶴宜、紀蔚然編《眾聲喧嘩之後——台灣現代戲劇論集》。台北:書林,2008。頁52-72。
    24. 馬森,《當代戲劇》。台北:時報文化,1991。
    25. ——,《中國現代戲劇的兩度西潮》。台北:聯合文學,2006。
    26. 馬祖毅,《中國翻譯簡史——五四以前部分》。北京:中國對外,1984。
    27. 高若珊,〈音樂劇與布雷希特的戲劇手段在《春醒》中的運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2。
    28. 陳南妤,〈哈武德劇作《另一時》評論附中譯〉。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1997。
    29. 陳俊斌,〈台灣戰後中譯圖書出版事業發展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2002 。
    30. 陸愛玲,《天馬行空——編導天地》。台北:藝術館,2000。
    31. 郭錦秀,〈馬婁《浮士德博士悲慘史》之翻譯及其內文暨當代重要演出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1996。
    32. 華慧瑩,〈果陀劇場演出及《淡水小鎮》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文化大學,1997。
    33. 曹新宇,〈論戲劇翻譯動態表演性原則〉,收於《中國翻譯》4(2007):頁73-76。
    34. 張逸帆,〈台灣專業劇場的西洋戲劇挪用個案〉,收於《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專業劇場》。台北:文建會,1999。頁75-106。
    35. 張瓊文,〈當莎士比亞的凱瑟琳遇見果陀劇場的娜娜:一種跨文化的詮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淡江大學,2000。
    36. 張佳棻,〈論翻譯劇之精神分裂症——以《淡水小鎮》、《莎姆雷特》、《等待狗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04。
    37. 張桐恩,〈音步譯趨/趣:方平之《羅密歐與朱麗葉》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10。
    38. 張婉君,〈翻譯:轉換的歷程——以高行健《八月雪》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10。
    39. 張家琪,〈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戲劇語言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1。
    40. 莊星來,〈戲劇語言與翻譯——《羅密歐與茱麗葉》兩個譯本的比較研究〉,收於吳錫德主編《翻譯文學&文學翻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頁44-59。
    41. 曾惟,〈論《李爾王》之版本與其中文翻譯〉。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2003。
    42. 單德興,〈冷戰時代的美國中譯——今日世界出版社之文學翻譯與文化政治〉,《翻譯與脈絡》。臺北:書林出版社,2009。頁118-157。
    43. 黃美序,〈台灣當代劇場中的他山之石〉,收於《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專業劇場》。台北:文建會,1999。頁23-36。
    44. 黃英霈,〈表演為目的之劇本翻譯:以《賣花女》為例〉。未出版碩博士論文。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11。
    45. 彭鏡禧,《摸象:文學翻譯評論集》。台北:書林,1997。
    46. ——譯注,莎士比亞著,《哈姆雷》(Hamlet)。台北:聯經,2001。
    47. 傅奕鈞,〈戲劇中肢體動作的翻譯:以《等待果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12。
    48. 楊任淑,〈果陀劇場歌舞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2004。
    49. 楊茲婷,〈《仲夏夜之夢》中譯本評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2006。
    50. 楊景翔,〈安蒂岡妮——改編與導演〉。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08。
    51. 詹惟婷,〈從《Proof》看寫實戲劇翻譯〉。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10。
    52. 詹馥瑄,〈《Proof 求證》之表演創作報告〉。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10。
    53. 熊賢關,〈跨文化多重視角下的戲劇翻譯:《西廂記》情色之語境轉換及舞台呈現〉,收於《編譯論叢》5.2(2012):頁31-60。
    54. 黎翠珍,〈談西方戲劇漢語演出本的翻譯〉,收於孔慧怡,朱國藩編《各師各法談翻譯》。香港:中文大學,1993。頁123-137。
    55. 鄭立中,〈《雅克和他的主人——向狄德羅致敬的三幕劇》法文劇本中譯暨評注〉。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輔仁大學,2000。
    56. 鄭傑文,〈慾望現代與混血表演:1986-2006當代傳奇劇場作品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2008。
    57. 蔡慈皙,〈展演導向之戲劇翻譯評析方法探究—以認知科學為基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07。
    58. 蔡驥立,〈莎士比亞的馬克白:當代的四個中譯本〉。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東吳大學,2007。
    59. 鍾明德,《繼續前衛——尋找整體藝術和當代台北文化》。台北:書林,1996。
    60. 鍾麗芬,〈王爾德戲劇中譯本之比較研究:余光中的《不可兒戲》和張南峰的《認真為上》〉。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2007。
    61. 鴻鴻,《跳舞之後‧天亮以前——台灣劇場筆記(1987-1996)》。台北:萬象圖書,1996。
    62. 簡秀芬,〈「改編」莎士比亞在臺灣——以李國修和紀蔚然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藝術大學,2008。
    訪談資料
    朱宏章,2012年5月13日,國家戲劇院怡客咖啡。
    姚坤君,2012年6月14日,大坪林捷運站古典玫瑰園。
    傅裕惠,2012年5月24日,國家音樂廳春水堂。
    劉微明,2012年12月5日,電子郵件。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