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佳穎
JIA-YING YANG
論文名稱: 鹿橋《人子》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Yan, Rui-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人子鹿橋寓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子》中的故事引人入勝,寄意幽邈遙深,足以讓人細細品讀,領悟其中深意。本文以「鹿橋《人子》寓言研究」為題,針對鹿橋及其文學觀、《人子》思想基礎、《人子》寓意要旨與角色形象等方面進行研究。
      鹿橋情豐易感、保有童心,篤信人性的真善美,且受中式思想的薰陶甚深,亦將哲思融匯於作品之中,寄託個人對人生問題的思想。《人子》全書脈絡可視為完整的人生歷程,坎伯所提出英雄歷險之旅的概念,以及榮格所強調靈魂冶煉之路的鍊金術,皆與《人子》各則寓言構築的生命歷程密切相關;老莊要人跳脫既有框架和偏執,拋開對是非、外相、生死、文字等的執著,與《人子》寓意不謀而合。中西方思想縱橫織就全書,可視作《人子》整體的思想基礎。
      本文也針對人子故事所呈現之不同寓意,進行歸納與剖析。鹿橋透過有限的故事篇幅,傳遞無窮的人生哲理:人生需要不斷面臨抉擇或考驗,或要超越執著、擺脫束縛、或要找出婚姻的真正精髓和教育的真諦,甚或要發覺不假外求的幸福與智慧,在此過程中漸能開悟,進而追求永恆的境界。在享受瑰麗奇幻的故事之餘,也應落實人間,反思自身的生命,或將寓意實踐在人生中。
      最後論及《人子》中的多樣角色,有洋溢新希望的新生、尋求美好理想的少年、引人成長的智叟、具有智慧的女性,更有具有人性的動植物與精怪。這些鹿橋精心營造的人物與非人角色,皆以其豐富多元的形象凸顯寓意並躍然紙上。
      經由深入研究《人子》一書,得悉其中寓意反映人生、底蘊深厚,鹿橋思想結晶亦體現於內,可見此書彌足珍貴的價值。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一、寓言定義 5 二、《人子》其書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2 一、文本分析法 12 二、文獻分析法 13 三、讀者反應理論 14 第四節 文獻探討 15 一、學術與期刊論文 15 二、學位論文 18 三、報刊文章 20 第二章 鹿橋及其文學觀 21 第一節 鹿橋生平 21 一、家世背景 21 二、筆耕墨耘 23 三、離鄉赴美 27 四、人生尾聲 29 第二節 生命情懷 30 一、情感至上 30 二、赤子之心 32 三、處世態度 33 第三節 鹿橋的文學觀 35 一、寫作必須真誠 36 二、宣揚人性美好 37 三、文學就是目的 38 四、寄託哲學思想 39 第三章 鹿橋《人子》的思想基礎 40 第一節 融匯西方學說 40 一、坎伯「英雄之旅」 40 二、榮格「鍊金術」 45 第二節 寄寓東方哲理 52 一、老子「道」的體現 52 二、莊子「遊」的精神 60 第四章 鹿橋《人子》的寓意分析 68 第一節 人與自己:無所拘執,跨越限制 68 一、要超越相對 68 二、接受不完美 73 三、須洞澈表象 76 第二節 人與婚姻:婚姻的精髓 79 一、情感的融洽 79 二、天性的保存 83 第三節 人與教育:教育的真諦 86 一、自我價值的實現 86 二、為而不恃的態度 88 第四節 人與生活:幸福智慧,不假外求 90 一、幸福寓於平凡 90 二、智慧寓於生活 91 第五節 人與自然:追求永恆,始終合圓 94 一、毫無機心,與萬物齊一 94 二、人生多變,有無限可能 96 三、虛幻寓言,落實人間世 98 第五章 鹿橋《人子》的角色形象 101 第一節 人物形象 101 一、充滿希望的新生 101 二、追尋理想的少年 103 三、洞悉真理的老叟 104 四、具有智慧的女性 106 第二節 非人物形象 107 一、具有人性的動植物 108 二、落實人間的精靈魍魎 110 第六章 結論 114 附錄1:鹿橋(吳訥孫)大事年表 117 附錄2:《人子》寓言一覽表 121 參考書目 128

    壹、專著
    一、鹿橋著作
    鹿橋:《未央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鹿橋:《人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鹿橋:《懺情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鹿橋:《市廛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
    二、鹿橋與《人子》相關著作
    邱秀文:《智者群像》,臺北:時報出版社,1977年。
    項青主編:《見仁見智談人子》,臺北:廣城出版社,1975年。
    樸月編:《鹿橋歌未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應平書:《學人風範》,臺北:中華日報出版社,1980年。
    三、寓言選集與作品集
    (一)中國古代寓言
    朱培庚:《寓言新話》,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李奕定選輯:《中國歷代寓言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李逸宏:《中國寓言故事》,臺北:國家出版社,1996年。
    陳蒲清編著:《中國經典寓言》,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管家琪改寫:《寓言‧古人的智慧》,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顏瑞芳編著:《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魏金枝:《中國古代寓言》,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78年。
    (二)西方寓言
    伊索著,吳憶帆譯:《伊索寓言》,臺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
    拉封登著,吳憶帆譯:《拉‧封登寓言故事》,臺北:志文出版社,2004年。
    萊辛著,王燕生、周佳音譯:《萊辛寓言》,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顏瑞芳編著:《清代伊索寓言漢譯三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三)臺灣當代寓言
    杏林子:《現代寓言》,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
    李奕定:《今日寓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東方白:《東方寓言》,臺北:爾雅出版社,1979年。
    四、理論專書
    (一)寓言研究
    吳秋林:《世界寓言史》,瀋陽: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志一出版社,1998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臺北: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二)研究方法與文學理論
    Forster,E.M.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Vogler,Christopher著,蔡鵑如譯:《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臺北:開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李正治主編:《政府遷臺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沙特著、劉大悲譯:《沙特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91年。
    周慶華、王萬象、董恕明:《閱讀文學經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周慶華:《文學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程光煒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編,1917-1937年》,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0年。
    華諾文學編譯組編:《文學理論資料彙編》中冊,臺北:華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鍾宗憲:〈「鄉土」其實是一種認同〉,《中國現當代鄉土文學研究(上下)》,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1年。
    瞿吟禎:《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三)心理學與教育
    Fordham,Frieda著,陳大中譯:《榮格心理學》,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Hopcke,Robert著,蔣韜譯:《導讀榮格》,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Raff,Jeffrey著,廖世德譯:《榮格與鍊金術》,臺北: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文生‧梵谷著,雨云譯:《梵谷普羅旺斯信札》,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10年。
    吳靜吉:《人生的自我追尋》,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
    林玉體:《西洋教育史》,臺北:文景出版社,1997年。
    張春興:《成長中自我的探索》,臺北:東華書局,1992年。
    張春興:《希望的追尋與挫折》,臺北:東華書局,1986年。
    馮 川:《重返精神家園─關於榮格》,臺北:笙易出版社,2001年。
    黃堅厚:《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2007年。
    劉耀中:《榮格》,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四)神話學
    Campbell, Joseph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王孝廉:《花與花神》,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0年。
    (五)哲學思想
    王邦雄:《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王邦雄:《老子道》,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王邦雄:《莊子道》,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余培林:《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生命的大智慧︰老子》,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8年。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李霞:《生死智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周裕鍇:《禪宗語言》,臺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2002年。
    倪愫襄:《善惡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1966年。
    袁了凡著,王麗民整理:《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本》,臺北:了凡四訓文教基金會,1995年。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傅佩榮:《向莊子請益──傅佩榮說莊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傅佩榮:《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莊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曾昭旭:《老子的生命智慧》,臺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劉貴傑:《佛學與人生》,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蔣錫昌:《老子校詁》,臺北:東昇出版社,1980年。
    鄭吉雄:《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年。
    蕭振士編譯:《楞嚴經全譯》,臺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顏崑陽:《人生是無題的寓言──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躍昇文化出版,1994年。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9年。
    五、古代典籍(依朝代排列)
    ﹝東周﹞莊周著、﹝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89年。
    ﹝東周﹞老子著、﹝晉﹞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注》,臺北:世界書局,1996年。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收入〔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卷一,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文心雕龍讀本(上、下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宋〕朱熹:《四書集註》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群玉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貳、期刊論文(依發表時間排列)
    一、《人子》相關評論
    安大略:〈人子愛吃糖─評《人子》〉,《書評書目》,第19期,1974年11月,頁5-6。
    薛齊嘉:〈從平凡中見奇偉〉,《書評書目》,第24期,1974年11月,頁6-7。
    蕭毅虹:〈評人子〉,《書評書目》,第30期,1975年,頁88-95。
    王文進:〈《人子》鹿橋這本書〉,《明日世界》,第2期,1975年,頁77-79。
    張克和:〈《人子》讀後感〉,《明日世界》,第2期,1975年,頁79。
    邊疆:〈森林與樹─談《人子》〉,《書評書目》,第24期,1975年4月,頁107-109。
    莊秀珍:〈人子〉,《年青人》,第15卷,1977年,頁126-136。
    戴麗珠:〈從未央歌、人子展望中國未來的小說世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0卷第9期,1977年,頁72-73。
    羊子喬:〈神秘的觸鬚─論《小王子》與《人子》的寓言象徵〉,《書評書目》,第76期,1979年8月,頁90-95。
    周夢蝶:〈鹿橋《人子》二十年後重讀〉,《臺灣詩學季刊》,第14期,1996年3月,頁142-145。
    周靜琬:〈《人子》情意世界探索〉,《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七屆所友學討論會論文集》,1998年,頁177-196。
    二、鹿橋相關評論
    桂文亞:〈鹿橋印象記〉,《皇冠》,第44卷第1期,1975年9月,頁84-87。
    冷步梅:〈鹿橋終身追求美〉,《綜合月刊》,第82期,1975年9月,頁46-53。
    徐蘊康:〈自由的靈魂關不住〉,《今周刊》,第109期,1998年12月,頁116-118。
    張鳯:〈《未央歌》歌未央──懷念鹿橋先生〉,《聯合文學》,第211期,2002年5月,頁168-174。
    吳啟銘:〈滿足想像及追尋的欲望─試論鹿橋和其作品〉,《文訊》,第219期,2004年1月,頁13-15。
    三、寓言研究
    朱靖華:〈論即將進入21世紀的當今寓言〉,《棗莊師專學報》,第1期,1999年,頁33-37。
    吳春山:〈寓言的基本手法與情節的虛實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9卷第2期,2006年9月,頁1-24。
    洪志明:〈談寓言〉,《語文教育通訊》,第16期,1996年6月,頁89-92。
    陳蒲清:〈用故事啟迪智慧──試談寓言教學〉,《國文天地》,第16卷12期,2001年5月,頁4-12。
    鄭明娳:〈論中國現代寓言文學〉,《中外文學》,第16卷第6期,1987年11月,頁118-142。
    魏金枝:〈談談我國寓言〉,《人民文學》,第4期,1957年4月,頁122-126。
    四、文學理論與哲學思想研究
    夏春祥:〈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54集,1997年1月,頁141-166。
    賴錫三:〈〈桃花源記并詩〉的神話、心理學詮釋──陶淵明的道家式「樂園」新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2期,2008年3月,頁1-40。
    謝明陽:〈〈齊物論〉「成心」舊注詮評〉,《東華漢學》,第3期,2005年5月,頁23-49。
    參、學位論文
    一、鹿橋相關研究
    宋孟津:《鹿橋《未央歌》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2007年。
    洪潔芳:《真善美的追尋──鹿橋文學作品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胡德蕙:《鹿橋《未央歌》美學研究》,臺北: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馬琇芬:《鹿橋小說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常秀珍:《鹿橋《人子》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二、寓言研究
    林英傑:《劉克襄「豆鼠三部曲」中的族群寓言》,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林雅惠:《杏林子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9年。
    許雅淇:《《莊子》寓言幽默特質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1年。
    蔡佩玲:《《聊齋誌異》孤憤意識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2年。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90年。
    肆、報紙專文(依刊載日期排列)
    陳銘慶:〈《人子》的探討〉,《青年戰士報》,第8版,1974年11月22日。
    胡有瑞報導:〈鹿橋回來了〉,《中央日報》,第3版,1975年7月24日。
    何懷碩:〈笑談「人子」〉,《中央日報》,第12版,1976年10月8日。
    齊邦媛:〈與時代若即若離的《未央歌》〉,《聯合報》,第8版,1987年7月5日。
    聯合報編輯:〈校園知識份子的時代使命〉,《聯合報》,第15版,1987年7月7日。
    王文進:〈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談鹿橋及其「人子」〉,《中央日報》,第16版,1990年1月2-3日。
    周腓力:〈歷盡滄桑一奇書1~4〉,《中央日報》,第16.17版,1990年1月6-9日。
    樸月:〈永遠的「小童」〉,《青年日報》,第15版,1995年10月14日。
    周密:〈鹿橋談中國人的文化(上)(下)〉,《聯合報》,第41版,1997年12月19-20日。
    江中明:〈鹿橋,回臺自喻無軌電車〉,《聯合報》,第14版,1998年12月11日。
    陳文芬:〈鹿橋笑展天真容顏 侃談《市廛居》〉,《中國時報》,第11版,1998年12月11日。
    林淑蘭報導:〈龍的傳人 立心立名〉,《中央日報》,第9版,1998年12月20日。
    張素貞:〈君子儒的靈修內省─鹿橋的散文集《市廛居》〉,《中央日報》,第22版,1999年2月24-26日。
    周芬伶:〈未央的童歌〉,《中國時報》,第39版,2002年4月1日。
    龔鵬程:〈漂流的世界華文文學〉,《聯合報》,第39版,2002年9月11日。
    張鳯:〈鹿橋與張愛玲─感念《未央歌》作者鹿橋先生辭世十年〉,《聯合報》,D3版,2012年3月31日。
    許悔之:〈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作家巡迴高中校園講座:景美女中場〉,《聯合報》,D3版,2012年5月5日。
    伍、網路資源(依站名首字筆畫排序)
    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2/3/22/c7728.htm
    (檢索日期:2013.02.15)
    月華清--樸月的詩歌、文史、生活天地:http://blog.xuite.net/mingyi36/twblog
    (檢索日期:2013.12.20)
    清蔚園「與鹿橋有約」:http://vm.nthu.edu.tw/arts/shows/endless/index.html
    (檢索日期:2013.04.17)
    臺北市文化局 華文文學資訊平臺:
    http://163.29.37.206/System/main/home/chronology_list.php?writer_name=%E9%B9%BF%E6%A9%8B (檢索日期:2012.12.08)
    臺灣文學網:http://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2.aspx?nm=鹿橋
    (檢索日期:2013.03.2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