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佳琦 |
---|---|
論文名稱: |
排球不同發球型態下對接發球表現之影響 |
指導教授: | 劉錦璋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0 |
中文關鍵詞: | 排球 、接發球 、不同發球型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6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就是在探討排球選手所謂的低手接發球的細微技術,利用一台Redlake高速攝影機,以每秒500張的速度來拍攝接發球球動作,藉由動作分析軟體silicon coach分析球的速度與身體肢段的變化,探討與闡述接發球技術的細微動作表現。
以接發球的目的而言,不管對手的發球型態為何,接發球者皆要將球接到適當的舉球位置,也就是經接出的球,球速必須固定在一個範圍內才能接出Chance球,若來球的速度不同、旋轉不同,則在身體、手部、腳部所產生的動作便會有所差異,而這其中的差異便是接發球選手的細微技術表現。從研究中發現,不同發球型態下,選手在身體上以及手臂的動作上都有很大的改變,本研究主要探討目的就是在了解不同發球型態下對接發球的表現及動作上的差異
余清芳、黎玉東(2002):自由球員對排球運動影響之研究。大專體育,
62 卷,64-68 頁。
福明、王宗騰(2002):2002 男子世界排球錦標自由球員接發球與防
守表現之研究。大專體 163-168 頁。
林竹茂(2002)當金牌球季戰術主要特徵與展望研析。大專排球研究論
張榮祥(1999)排球運動各種手法運用之技術探討。台灣體育,103 期,
38-43。204-206。
新制之得球得分至實施後的影響與對策。大專體育,
陳麗萍(1997)排球運動技術之接發球與接扣球探析。台灣省學校體育,
林竹茂(2000)新規則實施對排球比賽與訓練影響探討。論文集,
許瀾(2000)排球規則的演變與排球技戰術發展之間關係探討。湖北體育
科技,13
蔡崇濱(2000)運動科學在排球訓練上的應用。成大體育,34期,7
張榮祥(2000)排球
47卷,84-87。
7卷5期 ,38-42。
朽屈伸二(1997)排球學習指導。東京。不昧堂。40
林華隆(1997)從排球規則修訂探討防守技術的未來趨勢。台灣學校體
伯叡(2002)論排球比賽的發球策略。大專體育,62 卷,50-56,
育,7卷1期 ,42-48。,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