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佑仁
論文名稱: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沫之陣》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Chi, Hsiu-S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65
中文關鍵詞: 楚竹書上博四曹沫之陣兵書魯莊公楚簡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3下載:16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西元二○○四年十二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以下簡稱《上博(四)》)正式出版,其內容依舊精采流贍, 其字形令人不忍釋卷,讀其內容令人流連忘返。竹書內容一刊行公佈,研究者立刻於〈簡帛研究網〉發表心得,網站立即開闢「上博四」專欄,論文 出並作,學者們交相發明,互為駁議,一時之間蔚為大觀,戰國文字研究的蓬勃,可見一斑。

    《上博(四)》所收錄的篇章篇目,就筆者所見材料,最早是李朝遠於2004年4月23日至25日在美國聖橡山大學召開第三屆國際簡帛研討會時所公佈,邢文整理李朝遠的發言撰成〈郭店、上博楚簡整理研究的最新進展〉一文,發表於2004年8月的《國際簡帛研究通訊》 ,《上博(四)》的篇名及其內容概要,才始見於世人 。《上博(四)》所收錄的內容有《采風曲目》、《逸詩》、《昭王毀室、昭王與龔之 》、《柬大王泊旱》、《內豊》、《相邦之道》、《曹沫之陳》等七篇簡文,共125枚竹簡 ,對於古文字、詩學、禮制、軍事史、儒學、經學等領域等都占有者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早在《上博(四)》尚未刊行之前,即有部分上博簡的整理者曾透露這篇簡文的篇名,並據其相關內容得出若干研究成果 ,然限於未發表的材料不得公開、引用的原則,學術界對於《曹沫之陣》簡文實際內容的瞭解,依舊付之闕如。就篇名而言,《上博(四)》尚未正式發表之前,原考釋者李零將之稱作「曹沫之陳」 或「 蔑之陳」 ,上博簡整理者之一的濮茅左則稱之為「曹沫之陣」 ,可見無論在人名的使用上,以及「陳」與「陣」的釋讀,咸未有定名。2004年底《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出版,原考釋者李零才正式將此篇竹簡定名為「曹沫之陳」。「陳」字原簡作「 」,然而但今日「軍陣」之「陣」多用「陣」而不用「陳」,因此筆者本論文稱其為「曹沫之陣」一名為本論文之名稱。

    原考釋者李零將《曹沫之陣》分為65簡,佔《上博(四)》全書之半數,亦是目前所公佈之上博簡中簡數最多的一篇簡文 ,不過在經過學者的重新拼合、整理之後,將不少原本分為二簡之處,綴合成一完簡,因此簡數恐會較「65」之數要少。竹簡首尾平頭,篇名寫於第二簡之簡背,字形與內文明顯非出一人之手,每簡共有三道編線,天頭地尾各又預留一字的書寫空間,契口大多在右,亦有若干簡屬反契口的現象,殘簡多半斷於中道編聯下一至二字處,現存的字體中字形殘泐、模糊處甚少,配合彩色圖版閱讀,字體鮮明的程度令人手不忍釋。關於竹簡形制、編聯、排序、契口位置等相關問題,可參第三章〈《曹沫之陣》簡的形制與編聯〉將深入分析,此不贅述。

    另外,1972年4月山東省臨沂縣銀雀山西漢墓出土大量竹簡,其中發現《孫子兵法》(即吳孫子)、《孫臏兵法》(即齊孫子)、《六韜》、《尉繚子》等珍貴的兵書 ,廓清了長久以來對於《孫子兵法》的作者疑惑,對學術界造成很大的震撼,將目前所見兵書寫本推至漢代,但是二○○四年《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正式發表後,《曹沫之陣》已正式取代銀雀山簡所出土的兵書,成為現存最古老的兵書。

    本文共計565頁,提出考釋意見共238條,搜求《曹沫之陣》佚文8條,並列出個人的排序意見,全書共計四十萬言。

    目錄……………………………………………………………………………Ⅰ 凡例……………………………………………………………………………Ⅴ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前言………………………………………………………………002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005 第三節 研究方法步驟……………………………………………………007 第四節 對疑難字的態度…………………………………………………013 第五節 《曹沫之陣》研究回顧…………………………………………016 附「研究論文一覽表」 第六節 論文架構…………………………………………………………024 第二章 《曹沫之陣》佚文…………………………………………………025 第一節 廖名春的輯佚工作………………………………………………025 第二節 本論文的輯佚工作………………………………………………026 第三章 《曹沫之陣》簡的形制與編聯……………………………………031 第一節 竹簡形制編聯……………………………………………………031 第二節 契口與反契口的問題……………………………………………032 第三節 諸家學者及本文之排序…………………………………………033 附「《曹沫之陣》各家排序一覽表」、「本文排序一覽表」 第四章 《曹沫之陣》考釋…………………………………………………039 附「總釋文」 第一節 「莊公問修政」章………………………………………………051 第二節 論「問陣、守邊城」章…………………………………………139 第三節 論「三教」章……………………………………………………173 第四節 論「勿兵以克」章………………………………………………227 第五節 論「用兵之忌」章………………………………………………231 第六節 論「論復戰之道」章……………………………………………263 第七節 論「善攻、善守者」章…………………………………………379 第八節 論「為親、為和、為義」章……………………………………429 第九節 論「三代之所」章………………………………………………457 第五章 餘論…………………………………………………………………483 第一節 《曹沫之陣》標點符號分析……………………………………483 第二節 論《曹沫之陣》簡篇題與內文非同出一人之手………………487 第六章 參考書目……………………………………………………………491 附錄一 《曹沫之陣》文字索引……………………………………………517 附錄二 〈《曹沫之陣》「早」字考釋〉 ………………………………535 附錄三 〈《曹沫之陣》簡「沒身就世」釋讀〉…………………………545

    一、古籍類
    1.(漢)賈誼:《新書》十卷,據明正德吉藩刻本,收入《四部叢刊》初編子部57,(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2. (漢)劉向:《新序、說苑》,(台北市:世界出局,1958年)。
    3.(漢)劉向編:《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8月)。
    4.(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月)。
    5.(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經 樓藏版,(台北市:洪葉出版社,1999年11月)。
    6.(魏)何晏:《論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7.(魏)王肅:《論語王氏義說》,清同治辛未(十)年(1871)濟南皇華館書局補刻本,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經編˙論語類》。
    8.(梁)顧野王:《宋本玉篇》,(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年)。
    9.(唐)王梵志著、項楚校注:《王梵志詩校注》,(上海市:上海古籍社出版,1991年)。
    10.(唐)李延壽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南史附索引》第三冊,(台北市:鼎文書局,1980年)。
    11.(唐)杜佑撰、王文錦等點校:《通典》第四冊,(北京市:中華書局,1988年)。
    12.(唐)房玄齡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台北市:鼎文書局,1987年)。
    13.(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39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元月)。
    14.(宋)夏竦:《古文四聲韻》,(台北市:學海出版社,1978年5月)。
    15.(宋)司馬光:《類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
    16.(宋)司馬光撰、(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卷三百零五。
    17.(宋)夏竦集:《古文四聲韻》,(台北市:學海出版社,1978年)。
    18.(宋)陳彭年撰、李添富主編:《新校宋本廣韻》,(台北市:洪葉文化,2001年9月)。
    19.(宋)朱熹:《大學章句》,收入《叢書集成三編》(11),(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9年)。
    20.(宋)朱熹:《詩集傳》,(台北:藝文印書館,1950年)。
    21.(明)汪璦撰、董洪利點校:《楚辭集解》,(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22.(南宋)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收入《知不足哉齋叢書(八)》,(台北市:興中書局,1964年)。
    23.(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北京市:團結出版社,1993年)。
    24.(清)王先謙:《漢書補注》,(北京市:中華書局,1983年)。
    25.(清)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2月)。
    26.(清)王筠:《說文句讀》,(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據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王氏刻本影印。
    27.(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武漢市:武漢古籍書店,1983年)。
    28.(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收入楊家駱主編:《古書疑義舉例等七種》,(台北市:世界書局印行,1962年9月)。
    29.(清)孫詒讓遺書、樓學禮校點:《契文舉例》,(濟南市:齊魯書社,1993年)。
    30.(清)孫經世:《經傳釋詞補》,收入《叢書集成》續編語文學類第70冊,(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31.(清)郭慶藩:《校正莊子集釋》,(台北市:世界書局,1962年)。
    32.(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周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3.(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尚書》,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4.(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詩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5.(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周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6.(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儀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7.(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禮記》,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8.(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左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39.(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公羊》,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40.(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穀梁》,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41.(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孟子》,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42.(清)阮元《校勘十三經註疏˙論語》,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

    二、學位論文類
    甲、博士論文
    1.王穎:《包山楚簡詞匯研究》,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4月。
    2.張靜:〈郭店楚簡文字研究〉,安徽大學博士論文,2002年5月。
    3.劉釗:《古文字構形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1991年。
    4.劉國勝:《楚喪葬簡牘集釋》,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
    5.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6.朱疆:《古璽文字量化研究及相關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4月。
    7.林清源師:《楚國文字形構演變研究》,東海大學博士論文,1997年12月。
    8.張清俊:《上博楚簡文字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6月。

    乙、碩士論文
    1.房振三:《信陽楚簡文字研究》,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
    2.國一姝:《《古文四聲韻》異體字處理訛誤的考析》,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
    3.陳靖欣:《郭店楚簡˙教(成之聞之)》文字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4.陳嘉凌:《楚系簡帛字根研究》,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6月。
    5.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5月。
    6.董妍希:《金文字根研究》,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6月。
    7.鄒濬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6月。
    8.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9.鄧飛:《兩周金文軍事動詞研究》,西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10.羅凡晸:《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1.田何:《信陽長台關楚簡遣冊集釋》,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12.蔣莉:《楚秦漢簡標點符號初探》,四川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元月。

    三、論文類
    1.《漢印文字匯編》,(台北市:美術屋發行,1978年)。
    2.《簡帛書法選》編輯組:《郭店楚墓竹簡》,(北京市: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
    3.丁山遺著、歷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輯:《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4.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台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9月)。
    5.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2000年12月)。
    6.于省吾:〈「鄂君啟節」考釋〉,收入《考古》1963年第8期。
    7.于省吾:〈釋古文字中附劃因聲指事字的一例〉,《甲骨文字釋林》,(北京市:中華書局,1979年)。
    8.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9.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北京市: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
    10.于振波:〈說「縣令」確為秦制〉,簡帛研究網,(2005-7-30),網址: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list.asp?id=1411。
    11.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年)。
    12.大西克也:〈試論上博楚簡緇衣中的「 」字及相關諸字〉,第四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10月)。
    13.大西克也:〈論古文字資料中的「邦」和「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北京市:中華書局,2002年6月)。
    14.大通上孫家寨漢簡整理小組:〈大通上孫家寨漢簡釋文〉,《文物》1981年第二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15.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
    1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考古學專刊乙種第三十六號,(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18.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敦煌古文獻編輯委員會,英國國家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合編:《英藏敦煌文獻》(漢文佛經以外部份)第十卷,(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19.毛慶:〈《戰國楚竹書(二)•魯邦大旱》釋字釋句獻疑〉,《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9月。
    20.王冬珍、王讚源校注,《新編墨子》,(台北市:國立編譯館,2001年)。
    21.王冬珍等校注:《新編管子》,(台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社,2002年)。
    22.王更生:《晏子春秋今注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23.王叔岷:《史記斠證》,(台北市:中央研究院,1983年)。
    24.王叔岷:《莊子校詮》,(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年)。
    25.王煥鑣、朱淵等參釋:《墨子校釋》,(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
    26.王衛峰:〈郭店楚簡中的「教」字〉,收入《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27.王輝:《一粟集:王輝學術文存》,(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2年)。
    28.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93年4月)。
    29.王襄:《簠室殷契類纂正篇》,(台北縣板橋市:藝文印書館,1988年)。
    30.王蘭:〈「牪爾正○(從礻從工)」句試釋〉,武漢大學簡帛網,(2005/12/10)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8。
    31.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5月)。
    32.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33.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2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4.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3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35.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4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36.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5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37.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6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8.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7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39.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8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40.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9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41.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0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42.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1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43.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12冊,(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44.史黨社:〈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研究(二)〉,網址:http://nuhm.pccu.edu.tw/seminar2005/papers/02.htm。
    45.白於藍:〈上博簡《曹沫之陳》釋文新編〉,簡帛研究網,(2005/4/10),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baiyulan001.htm。
    46.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收入《皇清經解續編(三)》彙編叢刊第三冊,(台北市:漢京文化,,1980年)。
    47.朱守亮:《韓非子釋評》第三冊,(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2年)。
    48.朱歧祥:〈甲骨文一字異形研究〉,《甲骨學論叢》,(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49.朱歧祥:《甲骨學論叢》,(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
    50.朱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台北市:文史哲,1989年)。
    51.朱歧祥〈釋讀幾版子組卜辭―由花園莊東地甲骨的特殊行款說起〉,《中國文字》第二十七期。
    52.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72年8月)。
    53.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月)。
    54.竹田健二:〈「曹沫之陳」における竹簡の綴合と契口〉,《東洋古典學研究(19)》,廣島大學東洋古典學研究會,2005年5月。又發表於2005年12月2、3日政治大學中文系「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收入《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55.何有祖:〈上博五《弟子問》試讀三則〉,(2006/2/20),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9。
    56.何有祖:〈上博楚竹書(四)劄記〉,簡帛研究網,(2005/4/15),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heyouzu001.htm。何有祖:〈《季庚子問於孔子》與《姑成家父》試讀〉,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19),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2#_ftn3。
    57.何有祖:〈上博五楚竹書《競建內之》劄記五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年2月18日。
    58.何金松:〈漢字形義考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四期。
    59.何琳儀、程燕:〈郭店簡《老子》校記(甲篇)〉,《簡帛研究二○○二、二○○三》,(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60.何琳儀:〈郭店竹簡選釋〉,《簡帛研究2001》,(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又見《文物研究》,總第12輯,1999年12月。
    61.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簡帛研究網,(2003/01/14),網址:http://www.jianbo.org/Wssf/2003/helinyi01.htm。
    62.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63.何樂士:《古代漢語虛詞通釋》,(北京市:北京出版社,1985年)。
    64.余大維:《孫臏兵法校理》,(台北市:明文書局,1985年4月)。
    65.余培林師:《詩經正詁》,(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2月修定二版一刷)。
    66.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詁》,(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60年)。
    67.吳則虞編著:《晏子春秋集釋》,(北京市:中華書局,1961年)。
    68.吳振武:〈「 」〉字的形音義」〉,收入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發現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69.吳振武:〈新見西周爯簋銘文釋讀〉,收《史學集刊》2006年第2期。亦見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3/26),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99#_ftnref12。
    70.宋建華、曹錦炎:《新編甲骨文字形總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1年)。
    71.李天虹:〈釋楚簡文字 〉,《華學》第四輯,(北京:紫城出版社,2000年8月)。
    72.李生龍注譯、李振興校閱《新譯墨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1996年)。
    73.李守奎:〈《曹沫之陣》之隸定與古文字隸定方法初探〉,收入中國文字學會主編:《漢字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6月)。
    74.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75.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
    76.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八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77.李家浩:〈五六號墓竹簡釋文與考釋〉,《九店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78.李家浩:〈包山266號簡所記木器研究〉,《國學研究》第2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9.李家浩:〈讀郭店楚墓竹簡》瑣議〉,《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二十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80.李家浩:《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81.李振興、黃沛榮、賴明德師註釋:《新譯顏氏家訓》,(台北市:三民書局,1993年)。
    82.李零:〈中國歷史上的恐怖主義:刺殺和劫持(上)〉,《讀書》,第11期。
    83.李零:〈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簡帛研究網,(2000/8/8),網址:http://www.jianbo.org/Wssf/Liling2-01.htm#_ftn9。
    84.李零:〈為什麼說曹劌和曹沫是同一人——為讀者釋疑,兼談兵法與刺客的關係〉,《讀書》,第9期。
    85.李零:〈參加「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幾點感想〉,簡帛研究網,(2000/11/16),網址:http://www.jianbo.org/Wssf/Liling3-01.htm。
    86.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科學出版社,1999年)。
    87.李零:《吳孫子發微》,(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6月)。
    88.李零:《郭店楚簡三篇校讀記》,(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3月)。
    89.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道家文化研究》,第17輯,(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99年8月)。
    90.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91.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04年4月)。
    92.李夢生:《左傳譯注》,(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93.李漁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4月)。
    94.李增杰:《吳子注譯析》,(廣州市: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95.李銳:〈《曹劌之陣》重編釋文〉,簡帛研究網,(2005/5/27),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lirui003.htm。
    96.李銳:〈讀上博四劄記(一)〉,簡帛研究網,(2005/2/20),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lirui001.htm。
    97.李銳:〈讀上博四札記(二)〉,孔子2000,(2005/2/20),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18。
    98.李銳:〈讀上博四劄記(三)〉,孔子2000,(2005/2/21),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621
    99.李學勤:〈上博楚簡魯邦大旱解義〉,《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7月)。
    100.李學勤:〈試解郭店簡讀「文」之字〉,《孔子•儒學研究文叢(一)》,(齊魯書社,2001年)。
    101.李學勤:〈論包山簡中一楚先祖名〉,《文物》1988年第8期。
    102.李學勤:《中國古代文明十講˙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103.李興斌、楊玲:《孫子兵法新釋》,(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3月)。
    104.李鍌師、陳新雄師、李殿魁等編: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網路版,民國九十三年一月正式五版,網址:http://140.111.1.40/main.htm。
    105.沈培:〈周原甲骨文裡的「囟」和楚墓竹簡裡的「囟」或「思」〉,收入《漢字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
    106.邢文:〈郭店、上博楚簡整理研究的最新進展〉,《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四卷第二期,2004年8月。
    107.周法高等編:《金文詁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108.周鳳五:〈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新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3分,1999年10月。
    109.周鳳五:〈郭店楚簡識字雜記〉,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張以仁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110.周鳳五:〈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簡帛研究網,(2003/1/10),網址:http://www.jianbo.org/Wssf/2003/zhoufengwu01.htm#_ftnref2。
    111.孟蓬生:〈上博竹書(二)字詞劄記〉,簡帛研究網,(2003/2/14),網址:http://www.jianbo.org/Wssf/2003/mengpengsheng01.htm。
    112.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續)〉,簡帛研究網,(2005/3/6),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2.htm。
    113.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閒詁〉,簡帛研究網,(2005/2/15),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
    114.季旭昇師:〈上博五芻議(下)〉,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18),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
    115.季旭昇師:〈上博五芻議(上)〉,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18),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5。
    116.季旭昇師:〈上博四零拾〉,簡帛研究網,(2005/2/15),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jixusheng002.htm。
    117.季旭昇師:〈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肙的字〉,《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12月。論文亦見漢學研究中心網站,網址: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0_2/377_397.pdf。
    118.季旭昇師:〈說气〉,收入《中國文字》新26期,(台北:藝文印書館,2000年12月)。
    119.季旭昇師:〈說朱〉,見《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8年5月10日。
    120.季旭昇師:〈讀郭店、上博簡五題:舜、河滸、紳而易、牆有茨、宛丘〉,《中國文字》新廿七,(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2月)。
    121.季旭昇師:《甲骨文字根研究(修訂本)》,(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文史哲出版社印行,2002年)。
    122.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上冊)》,(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
    123.季旭昇師:《說文新證(下冊)》,(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
    124.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4年6月第二次印刷)。
    125.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7月)。
    126.季旭昇師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台北市: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
    127.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28.屈萬里:《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84年)。
    129.林志鵬:〈上博楚竹書《競建內之》重編新解〉,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年2月25日,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4。
    130.林素清:〈利用出土戰國楚竹書資料檢討《尚書》異文及相關問題〉,收入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龍宇純先生七秩晉五壽慶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131.林素清:〈簡牘符號試論-從楚簡上的符號談起〉,《第一屆簡帛學術討論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辦,1999年12月)。
    132.林澐:〈說飄風〉,《林澐學術文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12月)。
    13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134.邵丹:〈「宰予晝寢」正詁〉,《孔子研究》2003年第2期。
    135.邵增樺註釋:《韓非子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136.邱德修:《上博楚簡容成氏注譯考證》,(台北市:台灣古籍,2003年)。
    137.邴尚白:〈上博楚竹書《曹沫之陣》注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二十一期,2006年。
    138.俞志慧:〈讀上博四《昭王毀室》小劄:「訋寇」當釋為「召寇」〉,簡帛研究網,(2005/3/24),網址: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list.asp?id=1354。
    139.姚孝遂:〈古文字的符號問題〉,《古文字學論集.初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印行,1983年)。
    140.胡芬娜:〈郭店楚墓竹簡《老子》「大器曼成」釋讀獻疑〉,收入《語文學刊》,南京大學中文系,2002年第五期。
    141.范常喜:〈《上博五·弟子問》1、2號簡殘字補說〉,(2006年5月21),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9。
    142.范常喜:〈《上博四•曹沫之陳》「車輦皆栽(載)」補議〉,簡帛研究網,(2005/4/15),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fanchangxi003.htm。
    143.范常喜:〈《曹沫之陳》「君言無以異於臣之言君弗 」臆解〉,簡帛研究網,(2005/2/20),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fanchangxi001.htm。
    144.夏傳才、唐紹忠注:《曹丕集校注》,(鄭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145.孫啟明:〈《行氣銘》古文字研究〉,《醫古文知識》,2001年第四期。
    146.孫詒讓著、李笠校補:《校補定本墨子閒詁》,(台北市:藝文)。
    147.容庚編:《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
    14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2003年3月)。
    149.徐元誥、王樹民點校:《國語集解》,(上海:中華書局,2002年)。
    150.徐在國、黃德寬:〈郭店楚簡文字續考〉,《江漢考古》,1999年第二期。
    151.徐在國:〈說「咠」及其相關字〉,簡帛研究網,(2005/03/04),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xuzaiguo001.htm。
    152.徐在國:《隸定「古文」疏證》,(合肥市: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
    153.晏昌貴:〈《三德》四劄〉,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3/7),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2。
    154.秦志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第四冊出版情況〉,簡帛研究網,(2004/12/26),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284。
    155.荊門市博物館《簡帛書法選》編輯組:《郭店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
    156.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98年)。
    157.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市: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
    158.袁國華師:〈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字句考釋〉,大阪大學《中國研究集刊》第36號,(大阪:大阪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研究室,2004年)。
    159.袁國華師:〈上博楚竹書(四)〈昭王毀室〉新釋〉,《第三屆簡帛學術研討會─簡帛與歷史˙地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2005年5月)。或見網站:http://nuhm.pccu.edu.tw/seminar2005/papers/08.htm。
    160.袁國華師:〈包山楚簡文字考釋〉,《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三十周年校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3年)。
    161.袁國華師:〈江陵望山楚簡「青帝」考〉,原載《華學》第五輯,(廣州市:中山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亦收入張光裕編著、袁國華師合著:《望山楚簡校錄》,(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12月)。
    162.袁國華師:〈郭店楚墓竹簡从匕諸字以及與此相關的詞語考釋〉,《史語所集刊》第七十四本第一分,2003年3月。
    163.袁暉、管錫華、岳方遂:《漢語標點符號流變史》,(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4.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165.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166.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167.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168.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169.馬持盈《詩經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1971年)。
    170.馬敘倫:《讀金器刻詞》,(北京市:中華書局,1962年)。
    171.高亨:《詩經今注》,(台北市:里仁書局,1880年10月)。
    172.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
    173.高佑仁:〈《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校讀〉,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思辨集》第八集。
    174.高佑仁:〈《上博四》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網,(06/02/24),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8。
    175.高佑仁:〈《姑成家父》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24),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0。
    176.高佑仁:〈《曹沫之陣》「早」字考釋——從楚系「 」形的一種特殊寫法談起〉,(2005/11/27),武漢大學簡帛網,文章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9。
    177.高佑仁:〈《曹沫之陣》校讀九則〉,(2005/11/13),簡帛研究網,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gaoyouren004.htm。
    178.高佑仁:〈《曹沫之陣》簡「沒身就世」釋讀〉,《文字的俗寫現象及多元性-第十七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板橋市:聖環圖書公司,95年)。
    179.高佑仁:〈「君必不已則由其本乎」釋讀〉,(2005/9/4),簡帛研究網,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gaoyouren003.htm。
    180.高佑仁:〈談《唐虞之道》與《曹沫之陣》的「沒」字〉,武漢大學簡帛網,(2005/12/25),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5。
    181.高佑仁:〈談《曹沫之陣》「為和於陣」的編聯問題〉,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28),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48。
    182.高佑仁:〈談《曹沫之陣》的「沒身就世」〉,武漢大學簡帛網,(2005/2/20),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2。
    183.高佑仁:〈談戰國楚系「夜」字的一種特殊寫法〉,孔子2000,(2005/4/8),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923。
    184.高佑仁:〈論《曹沫之陣》簡17之「愛」字〉,簡帛研究網,(2005/8/23),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1923。
    185.高佑仁:〈論《魯邦大旱》、《曹沫之陣》之「飯」字〉,簡帛研究網,(2005/2/20),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gaoyouren001.htm。
    186.高佑仁:〈讀《上博四》劄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6/2/24),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8。
    187.高佑仁:〈讀《曹沫之陣》心得兩則:「幾」、「非山非澤,亡有不民」〉,簡帛研究網,(2005/4/3),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gaoyouren002.htm。
    188.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市:文物出版社,1987年4月)。
    189.高明:《古文字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11月)。
    190.高明註譯:《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
    191.高柏園等箸:《中國哲學史》,(台北縣:空中大學印行,2000年出版三刷)。
    192.高鴻縉:《中國字例》,(台北市:三民書局,1992年10月九版)。
    193.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94.張光裕:〈從簡帛所見「然后」看「句」、「后」、「 」誅字的關係〉,收入《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2005年12月2、2日,政治大學中文系。
    195.張光裕:〈新見宋君夫人鼎銘「為民父母」與經典詮釋〉,《第四屆國際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3年10月)。
    196.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師合著:《包山楚簡文字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92年,11月)。
    197.張光裕主編、袁國華師合著:《郭店楚簡研究》,(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99年,元月)。
    198.張光裕編著、袁國華師合著:《望山楚簡校錄》,(台北市:藝文印書館,2004年,12月)。
    199.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5月)。
    200.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2月)。
    201.張政烺《中山王 壺及鼎銘考釋》,收入《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
    202.張桂光:〈〈郭店楚墓竹簡〉釋注續商榷〉,《簡帛研究二OO一〠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