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姚毅 |
---|---|
論文名稱: |
使用日間照顧服務之主要照顧者需求滿足初探 |
指導教授: |
王永慈
Wang, Yeong-Tsyr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主要照顧者 、老人日間照顧服務 、需求滿足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90 下載:8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目前使用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之主要照顧者的需求滿足,研究者欲藉由日間照顧服務類型探討對於主要照顧者的需求滿足之影響。
本研究採用自編量表進行蒐集資料,以便利取樣台北市五間日間照顧中心之主要照顧者進行資料蒐集,並且依據研究目的以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多元迴歸等方式加以檢驗。
壹、老人使用日間照顧中心服務狀況以「工具性服務」、「情緒性服務」最常使用。
貳、老人主要照顧者使用日間照顧中心服務狀況偏向「偶而使用」,其中「工具
性服務」最少使用。
參、使用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的主要照顧者的「需求滿足」以「生理層面需求滿足」、
「心理層面需求滿足」最佳。
肆、生理層面需求滿足會受「婚姻狀況」、「領取老人日照服務的收托補助」影響。
伍、心理層面需求滿足會受到「使用日照中心服務多久」、「參與照顧者權益倡活
動」、「對主要照顧者的訊息性服務」、「對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性服務」影響。
陸、經濟層面需求滿足會受到「和老人的關係」「領取老人日照服務的收托補助」、
「對主要照顧者的訊息性服務」、「對主要照顧者的情緒性服務」影響。
柒、社會層面需求滿足會受到「婚姻狀況」、「領取老人日照服務的收托補助」、
「參與照顧者權益倡導活動」、「對主要照顧者的訊息性服務」影響。
捌、照顧資訊層面需求滿足會受到「簡單健康評估(如量血壓等)」「對主要照顧
者的情緒性服務」影響。
玖、需求滿足(五個因子)會受到「和老人的關係」、「使用日照中心服務多久」、「領
取老人日照服務的收托補助」、「參與照顧者權益倡導活動」、「對主要照顧者
的訊息性服務」、「對主要照顧者情緒性服務」影響。
關鍵字:主要照顧者、老人日間照顧服務、需求滿足
參考文獻
壹、網路資料
內政部社會司(2005) 。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計畫。
2012/12/30取自:http://sowf.moi.gov.tw/04/02/02.htm
內政社會局(2008)。失能老人接受長期照顧服務補助辦法。
2012/12/30取自:http://sowf.moi.gov.tw/04/02/970125.htm
內政部(2011)。友善關懷老人方案執行情形調查。
2012/12/30取自: http://sowf.moi.gov.tw/04/17.htm
內政部社會司(2008)。老人福利服務提供準則草案。
2013/08/10取自:http://www.moi.gov.tw/dsa
內政部統計處(2012)。人口年齡分配。
2013/08/10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中山老人住宅暨服務中心(2012)。日間照顧服務項目。
2013/08/10取自:http://zselder02.blogspot.tw/2010/09/blog-post.html
台北市政府(2012)。台北市政府社會局100年業務執行。
2013/08/10取自:http://www.dosw.tcg.gov.tw/e/e0202.asp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2)。老人福利法。2013/08/10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_print.aspx?PCode=D0050037
行政院主計處(2012)。2011年人口靜態統計。2013/08/10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8&CtNode=4594
行政院經建會(2012)。人力資源與社會福利。
2013/08/10取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2631
行政院(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13/08/10取自:http://sowf.moi.gov.tw/newpage/tenyearsplan.htm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2011)。失智症人口知多少。
2013/08/10取自: http://www.tada2002.org.tw/tada_know_02.html#01
南港老人服務中心(2012)。日間照顧服務。2013/08/10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nkelder/ri-jian-zhao-gu-fu-wu
臺北市衛生局長期照顧資訊網(2012)。日間照顧。2013/08/10取自:
http://subweb.health.gov.tw/longterm_care_web/04/04-2.asp
臺北市松山老人日間照顧中心(2012)。日間照顧服務項目。2013/08/10取自: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oldman804&b=7&f=1806220303.jpg&p=20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附設仁鶴軒失智日間病房(2012)。失智日間病房。
2013/08/10取自:http://www.tpech.gov.tw/ct.asp?xItem=1059229&CtNode=27678&mp=109151
臺北市士林老人服務中心(2012)。日間照顧。
2013/08/10取自: http://www.slsc.org.tw/daycare/daycare_02.html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2012)。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1年度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個案收託費用補助實施計畫。2013/08/10取自:
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4
龍山老人服務中心(2012)。日間照顧。2013/08/10取自:
http://www.lishin.org.tw/29
衛生署(2008)。身心障礙等級。2013/08/10取自:
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1364
OECD(2012)。Involuntary part-time workers。2013/08/10取自:
Http://www.oecd.org/employment/employmentpoliciesanddata/lfs-jobdurationandworkingtime.htm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期照顧資訊網(2012)。日間照顧。2013/08/10取自:
http://subweb.health.gov.tw/longterm_care_web/04/04-2.asp
台北市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2012)。日間照顧。2013/08/10取自:
http://www.hangan.org.tw/about04.aspx#03
台北市文山老人養護中心(2012)。服務內容。2013/08/10取自:
http://www.vol.org.tw/resource1/resource.asp?acttype=show&class=1&chapter=6&sec=1&id=0009
台北市信義老人服務中心(2012)。服務內容。2013/08/10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xinyitw/253795
台北市西湖老人日間照顧中心(2012)。服務內容。2013/08/10取自:
http://xihu-demo.blogspot.tw/p/blog-page_2443.html
周月清(2005)。〈台灣日間照顧服務發展經驗與未來發展方向〉,中華救助總會
線上論壇:銀色歲用歡喜尊嚴-老人照顧與服務。2012/12/30取自:
http://www.cares.org.tw/Workshop/Community%20Care/Contents.htm
貳、中文文獻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譯(2003)。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台北:學富文化。
王冠今(2010)。台灣社區老人的社會支持改變、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參與之縱
貫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王思淳(2012)。發展遲緩兒童家長的社會支持、充權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
以臺北市及新北市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家長為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珍(2011)。呼吸照護病房與居家照護長期呼吸器依賴病患主要照顧者的負
荷與需求之比較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立中山大學醫務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
論文。
王淳盈(2005)。社會支持與控制信念對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與漢族老人
之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王潔媛(2003)。老人使用日間照顧服務適應過程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萍(2005)。嘉義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 -以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
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伍碧濤(2006)。愛的樂章----以一個失智老人家庭個案家屬長期照顧角色之探
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瓊芳(2000)。探討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正向經驗。長庚大學護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邱啟潤(2002)。主要照顧者負荷、壓力與因應之國內研究文獻回顧。醫護科技
學刊,4 卷 4 期。
邱啟潤、許淑敏、吳瓊滿(2002)。主要照顧者負荷、壓力與因應之國內研究
文獻回顧。醫護科技學刊。4(4):273-290。
邱啟潤、許淑敏、吳淑如(2003)。居家照護病患之主要照顧者綜合性需求調
查。醫護科技學刊,5(1),12-25。
邱銘章、湯麗玉(2006)。失智症照護指南。台北:原水文化。
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台北:五南。
吳老德(2010)。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台北:新文京。
吳尚柔(2011)。失能老人居家服務品質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婉莉(2005)。失能老人代間照顧經驗之分析-照顧者之觀點。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慧如(2010)。血液透析(洗腎)病患家庭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荷、社會支持及
因應方式之相關研究。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10),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
例分析。臺北市:洪業文化。
李伊珊(2010)。失智老人家屬因應、照顧與福利服務使用狀況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佩君(2008)。「愛的勞務」-以失能老人之家庭照顧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
學系碩士論文。
李勉鎮(2009)。老人自由需求符合程度、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娟娟(2004)。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之關注主題與成效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健
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金、林鑫柔(2008)。從當前全球老齡核心議題探討我國老人福利法。社區
發展季刊,123:59-70。
李鳳美(2007)。探討青少年精神病患主要照顧者生活壓力、社會支持
對照顧負荷之影響。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慧玲(2002)。高雄失能老人自費使用居家服務品質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
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余月嬌(2004)。退休老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與生活調適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和桃
園地區。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車慧蓮(2001)。主要照顧者參與照顧過程中自我充能之初探—以失智症為例。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寶靜(2000)。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
(2),43-90 頁。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台北:
五南。
林秀蓉、蘇瑞勇、廖敏娟、邱啟潤(2004)。住院失能病患之主要照顧者長期照
顧需求及其相關因素探討。長期照護雜誌,8(2),236-250。
林敬程(2000)。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之負荷與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討 。高雄醫
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敏(2003)。社區榮民與非榮民老人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以台
中縣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錦、白明奇(2006)。 失智症病患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以家庭生態觀點論之。
長期照顧雜誌,10(4),頁417。
林歐貴英、郭鐘隆譯(2003)。老人社會學,原著Nancy R. Hooyman,H.Asuman,
Social Genrontology :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6th ed.
林萬億(2006)。〈高齡社會計畫簡介〉。發表於「2005~6 年高齡社會研究規劃
成果發表會-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為 2025 年台灣社會規劃之整合研究」期
末成果發表會。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
林靜薇(2009)。社區失能老人照顧方式的選擇及其相關因子之探討。國立台北
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珍(2009)。失智症主要照顧者協助老年個案就醫意向相關因素之探討。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碩士論文。
林麗玲(1988)。智障者母親社會支持與心理調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洪百薰(1995)。台灣省社區殘障老人主要照顧者之壓力與需求之調查研究 。
一九九五老人學術研究年鑑, 351-362。
姚建安(2002)。緩和醫療住院癌末病人主要家屬照顧者的需求重要性與滿意
度的初探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俏玲(2005)。台北居家失能老人自覺長期照護需求與實際使用服務間差異性
的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國強(2010)。失能老人日間照顧服務的使用對於家庭適應影響之探討。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懿真(2009)。喪偶老人社會支持與寂寞感之關係及其調節變項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 , 24~32 。
秦燕(1994)。住院老年病患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需求研究。台中榮民總醫院 。
秦燕、游育蕙、黃笑鏘。(1999)。台中市老年人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需求。中華
醫務社會工作學刊。第7期。75-103。
詹鼎正(2007)。你應該知道的老年醫學。台北:臺灣商務。
張美淑(2009)。中風後長期失能老人居家照顧歷程—以輕中度失能為例。慈濟
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善文、胡海國、葉英堃(2007)。生活事件、社會支持與精神疾病。當代醫學,
第三十四卷,第九期,21,頁697-706。
張筱姃(2008)。口腔癌、喉癌病人術前與術後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負荷及相關因素。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敬俐、蘇以青、黃美蓉(2009)。協助一位失智症病患及其主要照顧者之居家
護理經驗。精神衛生護理雜誌,4卷1期,頁47-頁55。
張菀珍、蘇慧芬(2009)。嘉義塗溝社區日間照顧中心對高齡者在地老化功能之
研究。明新學報35卷,第2期,pp.155-173。
萬育維(2007)。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楊麗玉(2011)。臺南市曾文區失能老人照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楊倩華(2009)。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顧者之需求研究-以屏東縣接受居家服務者為
例。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2004)。多變量分析方法(四版)。臺北:五
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玉娟(2006)。失能老人主要照顧者的生活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
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蘭(2010)。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家庭支持與兒童適應行為之相關性研
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芳宜(2008)。探討長期照顧病患家庭照顧者使用支持性服務之情形。 淡江大
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思潔(2004)。台南市失能老人家庭照顧的投入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
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昱名(2004)。社會福利資源與需求的落差:以老年失智症患者家庭照顧者之
照顧負荷、需求與困難為例。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凱琳(2000)。影響發展遲緩幼兒家庭社會支持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陳燕禎(2005)。 社區老人照顧支持體系及政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
刊,110,158-175。
陳麗娜(2008)。老人日間照顧服務對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影響。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黃志玲、徐亞瑛、陳明岐、陳獻宗、林麗嬋(2003)。照顧者訓練方案對改善失
智症照顧者照顧準備度成效之探討。長庚護理雜誌,14卷,1期,頁1-10
黃秀明(2003)。血液透析患者及家屬之壓力與需求之探討-以嘉義某區域教學醫
院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婷(2008)。日間照顧對老人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研究
-以財團法人愚人之友基金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學系碩士論文。
黃斯聖(2008)。老年失智症之照顧者的負荷及憂鬱的相關因素探討。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惠玲、徐亞瑛(2003)。照顧者訓練方案對改善失智症照顧者能力之探討。長
期照護雜誌,Vol.7 ,No.2,頁121-134 。
黃惠璣、杜敏世、陳麗華、陳翠芳、許佩蓉、胡月娟、陳世堅、何瓊芳、葉淑
惠、蔡淑鳳、徐麗娟、吳麗芬、郭淑珍、賴添福、胡中宜(2010)長期照顧第2
版。台北:新文京。
黃蓉(2008)。高齡者照顧失能老人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
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
程少筱(2005)。二間失智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服務方式之觀察與分析。國立中正
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雯睿(2005)。以使用者觀點探討社區型日間照顧的服務。慈濟大學公共
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趙善如、趙仁愛(譯)(2001)。Enid O. Cox‧Ruth J. Parsons 著。老人社會
工作-權能激發取向。台北:揚智。
曾思瑜(2010)。日間照顧中心中高齡者行為特徵與活動規模之研究--「混合收
托型」日照中心空間規劃與設計之探討。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
72 期,45~64 頁。
曾雯婷(2007)。探討失智者睡眠障礙與家庭照顧者睡眠品質相關性。國立臺灣
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春年(1996)。住院中風病人主要照顧者負荷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山醫學
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錦螢(2006)。失智症家庭照顧者相依關係與照顧活動之角色緊張的相關性
探討。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枝(2007)。由倫理觀點看阿茲海默症。老年醫學院會刊,52 期,頁 4-7。
劉雅文(2004)。探討失能老人家庭選擇長期照護福利服務之決策過程-老人自
主權之分析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劉懿慧(2006)。個人層次與地區層次因素對失能老人未滿足需求的影響。輔仁
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溫婉伶(2006)。影響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其自覺準備度與生活品質因素之探討。
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美文(2004)。癌症兒童主要照顧者資訊需求量表之發展與測試。高雄醫學大
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雷琇惠(2010)。慢性阻塞肺疾病病患女性配偶的照顧負荷、社會支持與生活品
質探討。長榮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婦女健康組碩士論文。
詹鼎正(2007)。你應該知道的老年醫學。台北:台灣商務。
廖淑英、孫宗慧、邱金菊(2009)。協助一位失智症主要照顧者之居家照護經驗。
長期照護雜誌,13(2),頁255-267。
裘麗嵐、唐勇智(2008)。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思民工荒現象。河北科技大
學學報,29(4):347-352。
簡乃卉、徐亞瑛(2000)。住院失能老人之家庭照顧者出院需求的探討。護理
研究,8(4),410-422。
簡春安、鄒平儀(2007)。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龍祥燕(2008)。爸媽,我在這裡!照顧失智雙親心路歷程。台中:白象文化。
鄭秀容(2004)。居家失智老人照顧者照顧負荷及照顧需求。中山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喜文(2005)。獨居老人休閒活動與社會關係對其心理狀況影響之研究---以宜
蘭縣列冊之獨居老人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秀容(2008)。居家失智老人家屬照顧者照顧需求及需求被滿足情形之研究
榮總護理,第二十五卷,第四期。
賴聖鵬(2002)。家庭照顧者就業狀況與其照顧負荷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衛生
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謝美娥(2005)。失智症日間照顧服務使用狀況與其評估—以嘉義聖馬爾定與三
鶯地區健順失智症日間照顧中心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十八卷(2005)
第三期,頁39-69。
謝雅萍(2008)。日間照顧中心經營模式之探討。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鍾雨恩(2010)。失能老人使用雙重照顧資源之探討-以機構式照顧與聘僱外籍看
護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蕭金菊。(1995)。家屬長期照顧慢性病老人對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究。東海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蕭佳莉、邱啟潤(2011)。居家照護病患之主要照顧者正負向照顧經驗及其相關
因素之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7(2),127-139。
顏雯君(2012)。失能老人主要照顧者照顧壓力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韌力的調
節作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中孚(2008)。台灣失智症患者照護成本與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慧芬(2008)。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與高齡者在地老化之探討-以水上鄉塗溝村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心田(2010)。老人失智症之心理諮商。諮商與輔導,第297期,頁 24-27。
參、英文文獻
Anesbensel, C.S., Pearlin, L. I., Mullan, J.T., Zarit, S.H.,
& Whitlatch, C. J. (1995). Profiles in Caregiving:The
Unexpected Career. California: Academic
Berkman, L. F., Glass, T., Brissette, I., & Seeman, T. E. (2000). From
social integration to health: Durkheim in the new millennium.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1, 843-857.
Borden,W.&Berlin,S.(1990).Gender,coping,and physical well-being
In spouses of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dementia .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60(4) :603-609.
Caplan, G. (1974). 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New York: Behavioral.
Cantor, M. H. (1980). The informal support system: Its relevance in
the lives of the elderly.In McClusky and Borgatta (eds.),. Aging and
society, Research and policy perspectives. CA.
Chou, K. R., LaMontagne, L. L., & Hepworth, J. T. (1999). Burden
experienced by caregivers of relatives with dementia in
Taiwan. Nursing Research,48,214-216.
Cleak, H. and Howe, J. L. (2003).‘Social networks and use of social
supports of minority elders in East Harlem’,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38(1), pp. 19–38.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x, C., & Monk, A. (1993). Hispanic culture and family care of
Alzheimer’s patients. Health & Social Work, 18(2), 92-100.
Christensen, M. D., White, H. K. Dementia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J Am Med Dir Assoc 2007;8:E.89-E.98.
DiMatteo, M. R., & Hays, R. (1981). Social support and serious illness.
In B. H. Gottlieb (Ed.), Social netwrks and social support
(pp 117-148). Beverly Hills, CA: Sage.
Donaldson, C., Tarrier, N., & Burns, A. (1997). The impact of thesymptoms
of dementia on caregivers.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70, 62-68.
Duakin, J. J., & Anderson-Hanley, C. (1998). Dementia caregiver burd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guideline for assessment andintervention.
Neurology, 51 (Suppl 1), S53-S60.
Ellis, Rehema(2006.1.24)The” Sandwich Generation” Boomers Are in
a Squeeze-Caring for Elderly Parents While Raising Children.
Chou Kuei-Ru (1998). Caregiver burde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Nursing Research, 6(5), 358-370(new).
Guralnik JM,Simonsick EM(1993).Physical disability in older Americans.J
Gerontol,48,3-10.
Gwyther, L. P. (1998). Social issues of the Alzheimer’s patient and
famil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04(4A), 17S-21S.
Haley, W. E. (1997). The family caregiver’s role in Alzheimer’s
disease.Neurology, 48(Suppl 6), S25-S29.
Harder, W. P., Gornick, J.C., & Burt, M.R.(1986). Adult day care :
substitute or supplement ? Milbank Quarterly,64,414-441.
Iliffe, S., Tai, S. S., Haines, A., Gallivan, S., Goldenberg, E., Booroff,
A., &Morgan, P. (1992). Are 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 an at risk group? BMJ,305(24),1001-1004.
Jensen,B. A. (1999). Family stres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Nursing Diagnosis, 10(4), 134-135.
Katz S,Gotf AB,Moskowitz RW(1963).Studies of illness in the aged: The
index of ADLs.JAMA,185,914-919.
Krach, B. P., & Brooks, J. A. (1995). Identify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 needs of working adults who are primary caregivers. 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ing, 21(10), 41-50.
Lawton MP,Brody EM(1969).Assessmeat of older people:Self-maintaining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Gerontologist,9,179-186.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ongman,A.J.,Atwood,J.R.,Sherman,J.B.,Benedict,J.,& Shang,T.C.
(1992). Care needs of home-based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Cancer Nursing, 15(3), 182-189.
McNally,S.,Ben-Shlomo,Y.,& Newman,S. (1999). The effects of
respite care on informal cares well-being: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21(1), 1-14.
Philp,I.(1995).Community care for demented and non-demented elderly
people: a comparison study of financial burden, service use, and unmet
needs in familysupport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0, 1503-1506.
Rathbone-McCuan, E.(1990). Respite and Adult Day Service . In A. Monk
(Eds.) Handbook of Geronotological Services(2nd ed.,546-567).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bims, P. V., Lyketsos, C. G., Steele, C. D. Practical Dementia
Care, 2 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Saunders, J. C. (2003). Families living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a literature review,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24(2),
175~198.
Santrock ,J.W(1995).Life –Span development (5th .ed).Madison , WI&
Dubuque , LA: Brown & Benchmark.
Stone, R. I. and C. M. Murtaugh(1990),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Functional Dis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the Home Care Eligibility. The
Gerontologist, 30(4), pp.491-496.
Tolsdorf, C.C.(1976). Social networks, support, and
cop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Family press, 15(4), 407-417.
Ullah, P., Banks, M., & Warr, P. (1985). Social support, social pressur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uring un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5(2), 283-295.
Weissert W. G., Elston J. M., Bolda E. J., Cready C. M., Zelman W. N.,
Sloane P. D., et al. (1989). Models of Adult Day Care: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The Gerontologist. 29(5), 64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