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江麗英 JIANG,LI-YING |
---|---|
論文名稱: |
彰化縣沿海地區養殖漁業的發展過程 |
指導教授: |
陳憲明
Chen, Hsien-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畢業學年度: | 7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9 |
中文關鍵詞: | 彰化縣 、沿海地區 、養殖漁業 、人文生態學 、人地關係 、淺海養殖 、鹼水養殖 、淡水魚塭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透過人文生態學的觀點,探討彰化縣沿海地區從事水產養殖的人群,如何依其位
置、地點的特性,對環境作有效的適應。就靜態而言,本研究之重點在探討養殖漁業
的人地關係,而動態方面,則著重其變化的過程。
研究結果顯示,本區養殖漁業空間分布特性為:
1.淺海養殖:潮埔的低窪地、潮溝旁宜於養蚵;而較高處(如汕頂)宜於養蛤蜊。
2.間鹹養殖:距海岸四百公尺以內的地區,鹹水養殖佔優勢,鹹水魚塭成條狀分布
於沿海。
3.淡水魚塭:成點狀分布於內陸各地。
而本區養殖漁類發展的過程,說明如下:
1.淺海養殖:蚵場的命名,起初由村中的頭人看好地形,再邀集親朋,平分蚵場,
共同經營,如罟仔分;日據時期,將蚵場畫分界限,以減少糾紛;而今機器馬達車打
破了空間限制,蚵寮、崙尾、北頭、芳苑的養蚵漁民,多已轉行,僅王功養蚵不衰,
並向鹿港、芳苑購買蚵場,養蚵有區域專業化的趨勢。至於蛤蜊養殖,則是近四十年
來的事,養殖場圍占,列牽涉到開放空間領域的使用與管理問題,不容忽視。
2.鹹水養殖:雖雍正年間即有初始養殖紀錄,但普遍迅速擴展,卻是民國七十年以
來的事;養殖集中在海埔新生地,以草蝦、斑節蝦、文蛤為主。
3.淡水養殖:沿海地區,挖土以填高地基,印製土埆磚或圍築堤岸,均係就地取材
,而形成的窪地,可蓄水養魚,兼作洗滌、防火之用,一舉數得,因此聚落旁,魚塭
較多。而今,聚落旁的村莊止水池,僅能放養吳郭魚;鰻魚養殖在民國七十六年以前
,利潤優厚,魚塭以鹿港為中心,擴展迅速;蜆養殖雖利潤不豐,但因初始成本不高
,仍為西港村民所採納,作為風頭、水尾、鹽鹼土不利耕作環境下的適應對策。
本區魚塭發展的初期係一靜止狀態,在養殖技術的突破、市場需求的拉力、交通運輸
的方便等因素衝擊下而失卻平衡,進入不穩定的狀態,而影響人口組成,改造環境,
人群也組織起來,以適應環境,凡此種種,均可作為鄧肯生態複合體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