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承堯
Liu, Cheng-Yao
論文名稱: 唱寂寞的歌:論袁哲生〈沒有窗戶的房間〉及〈秀才的手錶〉之文化詞翻譯策略
Songs of Loneline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SI in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Yuan Zhe-Sheng's A Room without Windows and Xiucai's Watch
指導教授: 胡宗文
Hu, Daniel
口試委員: 陳彥豪
Chen, Yan-Hao
洪媽益
Tanangkingsing, Michael
胡宗文
Hu, Daniel
口試日期: 2023/07/2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翻譯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沒有窗戶的房間秀才的手錶後鄉土文學歸化及異化文化詞翻譯
英文關鍵詞: A Room without Windows, Xiucai's Watch, post-regional literature,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CSI translation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主題分析比較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95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9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袁哲生被譽為後鄉土文學開創者之一,其作品為台灣鄉土文學開拓一條嶄新的道路,雖仍描述市井小民之日常故事,卻揉雜了民間信仰及魔幻,並加入方言、地方口語及俚語。其〈送行〉於1994年榮獲第十七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旋即在文壇打開知名度。袁於2004年驟逝,截至2023年其作品中僅有五篇小說翻譯成英文,三本為強勇傑所譯,其餘兩本為范德培所執筆。
    袁作品之研究主要圍繞文學領域,多聚焦作品中所呈現之「死亡」、「消失感」、「憂鬱」,另也有以鄉土小說流變為主題的之研究,探討袁以及其他作家之作品在「鄉土文學」脈絡下的影響及地位,然而以翻譯角度探討袁之作品在學界仍屬荒蕪之境,仍無前人研究得以借鏡。
    本論文揀選強勇傑以及范德培所譯〈沒有窗戶的房間〉及〈秀才的手錶〉之英譯本,並選出文本中五大文化詞:人名、地名、宗教、粗話以及俗語,先以歸化及異化做初步分類,並分析譯者傾向使用之翻譯策略、方法及技巧,並評析譯文是否能夠有效構築原文中所刻劃中的世界。研究觀察後發現兩譯者在面對此五大類文化詞時,實則歸化與異化交互使用,但強偏向採取歸化,而范則傾向於異化,筆者另也提出在英譯上述文化詞時,譯文如何影響文化詞語意之建構,希冀為未來欲翻譯袁之作品或後鄉土文學之譯者提供參考。

    Yuan Zhe-Sheng, renowned as a pioneer of post-regional literature, blazed a trail
    for Taiwan nativist literature. Post-regional literature not only depicts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but also weaves together folk beliefs, the paranormal, dialects, local colloquialisms, and slang. Yuan's literary prowess earned him immediate recognition when he won first prize in the short fiction category at the 17th China Times Literary Award in 1994. Unfortunately, Yuan Zhe-Sheng passed away in 2004, and only five of his short stories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as of 2023, with three translated by Yung-chieh Chiang and two by David van der Peet.
    Existing research on Yuan Zhe-Sheng's works predominantly centers around
    themes of "death," "concept of disappearance," and "melancholy." Some scholarly
    works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is writings on the evolution of Taiwan nativist
    literature. However, research on Yuan's works from a translation studies perspective
    still remains unexplored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thesis primarily examin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ive categories of
    culture-specific items (CSI)—character names, place names, religious terminology,
    swearing, and saying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Room without Windows and
    Xiucai’s Watch, respectively by Yung-chieh Chiang and David van der Peet. This
    thesis first categorizes the aforementioned items into the domain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employed for each item.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translators employ strateg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with Yung-chieh Chiang leaning more toward domestication and David van der Peet displaying a general inclination toward foreignization.

    謝誌i 摘要ii 英文目錄iii 表次vi 第壹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作者與〈沒有窗戶的房間〉及〈秀才的手錶〉簡介3 一、作者袁哲生簡介3 二、〈沒有窗戶的房間〉及〈秀才的手錶〉簡介5 第三節後鄉土文學之流變7 第四節 名詞解釋8 第五節研究範圍12 第六節研究問題12 第七節研究章節編排12 第貳章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文化詞翻譯及相關文獻回顧14 一、文化詞定義14 二、文化詞分類16 三、文化詞之翻譯策略17 第二節 台灣文學英譯—翻譯策略相關研究20 第三節研究方法23 第參章 稱謂及宗教文化詞英譯策略24 第一節 人名英譯24 第二節 地名英譯27 第三節 宗教文化詞英譯32 第肆章通俗用語之英譯策略43 第一節 粗話英譯43 第二節 俗語英譯66 第伍章 結論及研究建議82 第一節 研究成果82 第二節 未來展望85 參考文獻87

    中文書目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1987)。台灣風俗志。台北市:眾文。
    王玉芳(2017)。《從文化詞看中國生肖羊的英譯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拓,〈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有關鄉土文學的史的分析〉,收入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景,1981 年),頁 115。
    王珩(2019)。〈華語教材《當代中文課程》文化詞語之編寫初探〉。《華文世界》,(123),22-41。
    王開平:〈散步到他方──訪小說家袁哲生〉,《聯合報》41版(讀書人周報),2000年8月28日。
    王德威,〈典律的生成──小說爾雅三十年〉,見氏編,《典律的生成──「年度 小說選」三十年精編》,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王聰威:〈秀才上網記〉,《聯合文學》,235期,2004年5月號,頁78。
    王儷蓉(2004)。《台灣鄉土小說翻譯---論黃春明與王禎和作品之可譯性及其英譯之等效問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幼獅文藝,〈袁哲生創作年表〉,《幼獅文藝》606 期 (2004.6)。,《幼獅文藝》第606期,2004年6月。
    田小琳(2016)。《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文集》。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周茂林(2009)。〈從「異化」「歸化」翻譯策略檢視我國國軍之視域走向〉。《編譯論叢》,2(2),37-63。10.29912/CTR.200909.0002
    奈達(Nida, E. A.)(2000)。〈形式對等與靈活對等〉。陳德鴻、張南峰主編,西方 翻譯理論精選(區劍龍翻譯)(頁39-52)。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續編。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年1月第1版。
    南方朔(1999)。《語言是我們的星圖》。台北:大田。
    洪毓徽(2018)。《閩南語混雜文本及其翻譯探析:以中華民國筆會季刊〈當代台灣文學英譯〉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范銘如 (2004年,5月10日)。輕.鄉土小說蔚然成形。中國時報.開卷版。
    范銘如(2007)。〈後鄉土小說初探〉,《台灣文學學報》,(11期,頁21-50)。
    紐馬克(Peter Newmark)(2005)。《翻譯教程:翻譯的原則與方法》(賴慈芸譯;初版)。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原著出版年:1988)
    袁哲生(1999)。《秀才的手錶》,台北:聯合文學,2000。
    袁哲生(1999)。《寂寞的遊戲》,台北:聯合文學,1999。
    袁哲生:《靜止在──最初與最終》,台北:寶瓶文化,2005。
    郝譽翔(2008)。〈關於告別、瓦解的,與正在誕生的……─二十一世紀初的臺灣小說〉,《大虛構時代》(頁 298)。台北市:聯合文學,
    常敬宇(2000) 。《漢語詞彙與文化》。臺北:文橋出版社
    張芬齡,〈編選緒言和導讀‧送行〉,見氏編,《八十三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張淑彩,2015,《當代臺灣文學英譯研究:一個文化政治的考察》。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芮瑜(2021)。吳明益《單車失竊記》中臺語文化詞英譯的翻譯策略探討(未出版碩 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市。
    陳克(1995)。《中國人說話的俗趣》。臺北:百觀。
    陳怡婷(2015)。《從功能學派角度探討台灣文學英譯— 以《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榮彬(2020)。〈異化與歸化之間:論〈最後的獵人〉的英譯〉。《編譯論叢》,13(2),37-72。10.29912/CTR.202009_13(2).0002
    彭鏡禧、歐茵西、梁欣榮、林黛嫚編《回首塵寰:二十世紀臺灣短篇小說精選 》,(台北: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2011)
    黃美娥(2017)。〈認識臺灣文學史與臺灣文學〉。文化部臺灣文化入口網。https://toolkit.culture.tw/content_15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 年 11 月 25 日。
    楊承淑(2000)。 口譯教學研究:理論與實踐。 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
    誠品好讀,〈袁哲生年表〉,《誠品好讀》43 期 ,2004年5月。
    賈淑華(2010)。〈文化詞的分類及其詞典釋義中的翻譯原則〉。《牡丹江大學學報》,19(6),46-48。10.15907/j.cnki.23-1450.2010.06.017
    雷芳昇(2016)。少年「法克」的煩惱─ 國中校園「髒話」文化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廖柏森(2011年2月1日)。翻譯功能學派。取自http://blog.udn.com/trjason/4845941
    廖柏森、林俊宏、陳湘陽、張忠安、張綺容、游懿萱、傅思可、李眉君(2018)。中英筆譯: 翻譯技巧與文體應用。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熊兵(2014) 。〈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 為例” 〉。《中國翻譯》,2014(3), 82-88。https://wenku.baidu.com/view/cece55d6c281e53a5902ff6e.html
    語言學名審定委員會(2011)。語言學名詞2011。北京:商務印書館。
    潘克棟、曾劍平(2009)。〈文化詞語的異化翻譯〉。《江西社會科學》,2009(9),237-240。
    鄭永康 (2012) <文學翻譯中的異國轉換:譯者自由度對翻譯策略、輸出與功能的影響>。《翻譯學研究集刊》。15, 127-157
    鄭雅怡 (2012)。客 語 及 台 語 與 性 相 關 的 髒 話 初 探。臺 灣 學 誌,5,51-83。
    盧郁佳:〈微小卻又用的逃避:訪袁哲生談《倪亞達fun暑假》〉,《聯合報.讀書人出版線上》2002年8月25日。
    賴素鈴:〈黃國峻和袁哲生 寫作出版結了緣;張大春、黃春明 力薦文壇新聲影〉,《民生報》A6版(文化新聞),2000年9月27日。
    嚴韻(譯)(2012)。髒話文化史(原作者:韋津利〔Wajnryb, R.〕)。麥田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8)
    英文書目
    Chesterman, A. (2005). Problems with strategies. In New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p. 17-28). Akadémiai Kiadó.
    Chiang, Yung-chieh. The Taipei Chinese Pen: A Quarterl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aiwan, Taipei Chinese Center, International PEN, 2017, pp. 66–79.
    Molina, L., & Hurtado Albir, A. (2004). Translation techniques revisited: A dynamic and functionalist approach. Meta, 47(4), 498–512. https://doi.org/10.7202/008033ar
    Munday, J. (2016).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NY: Routledge.
    Nida,Eugene (1945). 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in Translation-Problems, WORD, 1(2), 194-208, DOI: 10.1080/00437956.1945.11659254
    Schleiermacher, F. (2002)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 D. Robinson (trans.), in Robinson, 225-38.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NY: Routledge.
    網路資料與其他
    張大春:《縱橫書海》,第103集「尋找一位新作家──袁哲生」,電視錄影DVD,台北:廣電基金,199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