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珮安 Wu-Pei-An |
---|---|
論文名稱: |
我國立委選制改變對候選人選舉策略的影響─以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台北市第六選區為例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Change on Legislator’s Campaigning Strategies–A caused of the 7th Election of Legislator in 6th District in Taipei City . |
指導教授: |
曲兆祥
Chu, Chao-Hsi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5 |
中文關鍵詞: | 單一選區兩票制 、競選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The Single Member District and Two-Vote System, Campaign Strate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09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2008年的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開始,我國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即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碑。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會有三項重要的改變:
第一, 立法委員席次將原有的225席次減為113席(區域立委73人、平地和山地原住民立委各為3人、不分區立委34人);
第二, 區域立法委員選區重新劃分,將直轄縣市、縣市共劃分成73個選舉區;
第三, 原來所施行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under Multi-Member-District;SNTV-MMD),改為單一選區兩票(Single-Member District and Two-Vote System;SMD-TVS)並立制(Separated Two-Vote System)。
新選舉制度的實施可能會影響選舉的過程及結果,諸如各政黨候選人提名策略與宣傳方式等,更甚影響至各政黨之內部紀律。由於選重劃足以造成各政黨勢力變化,影響各候選人之競選策略,進而可能造成民主政治上重大變化,故本研究將針對我國選舉制度改變之後,立法委員候選人競選策略是否有所改變作探討。
Since 2008, the time of beginning of the 7th legislator election, our election system of the Legislator would change into the new milestone. There are three critical changes in election system of the Legislator:
First, the members of Legislative Yuan would were cut from 225 seats to 113 seats (73 seats for the electoral districts, 6 seats for theindigenaus peoples, and 34 seats for the party lists).
Second, the new rule reorganized the electoral district of District Legislators. It dividesed the special municipalities, counties, and provincial cities in Taiwan into totally 73 electoral districts.
Third,the new rule changed the way from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under Multi-Member-District (SNTV-MMD) to the Single-Member District and Two-Vote System (SMD-TVS), and also established the Separated Two-Vote System.
The implement of the new election system may affect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election such as the strategies for each party to nominate their candidates and the way of propaganda. Moreover, the implement of the new election system would affect the internal discipline of each party. Reorganization of the electoral district may cause the change of one party’s power comparing to other parties, affect the campaigning strategies of the candidates of Legislator, and moreover, lead to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democracy politic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ould focus on the issue whether the candidates of legislator would change their campaigning strategies after the electoral system change in Taiwan.
中文專書
王業立(2001),〈未來立委選制調整的幾個方向及其利弊分析〉,收錄於《國會改 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出版。
王業立(2006),《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江大樹(1992),《當前民主國家選舉制度評介》,收於林嘉誠等著,《民主制度設計》,台北:業強出版社。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周育仁(2002),《政治學新論》,台北:翰蘆出版社。
張文生、王茹(2006),《民進黨選舉策略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張世熒(2005),《選舉制度-制度與行為途徑》,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張永誠(1992),《選戰造勢:造勢是選戰成功的不二法門》,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慧芝譯 (2003),Arend Lijphart著,《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Electoral System and Party Systems: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台北:桂冠出版社。
梁世武(2008),《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坤森譯(1999),《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出版社。
彭懷恩(2000),《政治學Q&A》,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5),《競選傳播》,台北:風雲論壇。
楊泰順(1991),《選舉》,台北:永然出版社。
雷競璇(1989),《選舉制度》,台北:洞察雜誌社。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蕭展正、林秀俐(1993),《選戰策略》,台北:書泉。
Marsh, D& G.Stoker(1998)。《政治學方法論》,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
蔡啟清(1975),《投票行為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出版社。
鄭自隆(1994):《競選文宣策略—廣告、傳播與政治行銷》,台北:遠流。
鄭自隆(1995):《競選廣告—理論、策略、研究案例》,台北:正中書局。
林文斌、劉兆隆譯 (1998),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Politics),台北:韋伯。
林尚立(1994),《選舉政治》,新竹:理藝出版社。
中文期刊
王振寰(1988),〈地方派系的過去,現在和未〉,《國策專刊:縣市長選舉》,第1期。
王業立(1996),〈我國政黨提名政策之研究〉,《政治學報》,第27期。
王業立(1999),〈立委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理論與政策》第 50 期。
吳宜侃(2005),〈立法委員連任預測模型分析:以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12卷第1期。
胡佛、陳德禹、朱雲漢、洪永泰、張侑宗(2001),《投票行為與選舉實務的評估: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倪達仁譯(1995),Austin Ranny原著,《政治學》(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 Science),台北:雙葉出版社。
徐火炎(1991),〈政黨認同與投票抉擇:台灣地區選民對政黨的印象及偏好與黨派的投票行為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4 卷第 1 期。
徐火炎(2005),〈認知動員、文化動員與台灣 2004 年總統大選的選民投票行為— 選舉動員類型的初步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 2 卷第 4 期。
徐永明(2002),〈落實立委選制改革之策略〉,陳健民與周育仁編,《國會改革與憲政發展》,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張世熒(2002),「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與過渡-2001年立委選舉結果的省思」,《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4期。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
莊勝榮(1996),〈單一選區與兩票制的探討〉,《國策期刊》,第141期。
莊伯仲(2005),〈2004 年總統大選國民黨網路選戰策略-行動研究法之觀點〉,《選舉研究》,第十二卷,第二期。
陳宏銘(1996):〈競選策略與競選效能︰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三黨候選人競選行為研究〉,《東吳政治學報》。
陳陸輝,(2002),「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第9卷,第2期。
陳陸輝(2006),「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
游盈隆(1984),〈投票行為研究的原起與發展〉,《東吳政治社會學報》,第8期。
黃俊英、范揚松等(1993):《選戰贏家-選舉行銷理念與實戰智慧》,台北:管
理科學學會。
黃秀端(1996),《候選人因素與總統選舉》,選舉制度、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學術研討會。
黃秀端(2001),〈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下的選民策略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13期。
趙永茂(2001),〈民進黨內部的黑金及派系政治〉,《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4期。
學位論文
王金壽(1994),國民黨候選人選舉機器的建立與運作。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朱曉玉(2004),《我國獨立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0年與2004年總統選舉之分析與比較》,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周怡倫(1993)。電視政治廣告之研究–第二屆國大代表競選期間政黨電視廣告之內容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任宜誠(1989):《選舉行銷策略規劃理論、實務與應用—以國內主要政黨及增額立委為例》,台北:中興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容(1993)。選民投票取向與選舉行銷之研究- 以高雄市選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呂成發(2004),《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4年總統選舉個案分析》,銘傳大學國家發展與兩岸關係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坤隆(1996)。競選策略決策過程之研究-高雄市第四屆市議員選舉候選人個案之解析。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徐隆盛(2003),《高雄市選民投票行為和候選人選舉策略之分析研究─以高雄市第六屆議員選舉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照芬(1997)。1996年總統選舉四組候選人電視競選廣告策略研究:定位與廣告表現。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美慧(1994):《國內主要政黨政治傳播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坤隆(1996):《競選策略決策過程之研究-高雄市第四屆市議員候選人個案 之解析》,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剛強(2007),《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桃園縣單一選區劃分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蔡佳洹(1999),〈候選人競選策略之研究:以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馬英九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棟榮(2004),《選民投票行為的演變因素研究-以第二~五屆立法委員的選舉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報章雜誌
王業立,〈單一選區兩票制具內閣制精神?〉,《聯合報》,2004.8.31。
楊泰順,〈配票 選民多一個制衡籌碼〉,《聯合報》,2004.12.07。
李光儀、林宜靜(2004),〈告急 林郁方李慶安同室操戈〉,《聯合報》,2004.11.22。
董智森(2004),〈正藍軍配票 北市四季紅〉,《聯合報》,2004.12.08。
TVBS記者〈市長接班前哨戰!國親立委較勁〉,《TVBS》,2004.05.23。
李欣芳、林南谷,〈被指「中國琴」 蕭泣訴不平〉,《自由電子報》,2007.05.09。
郭羿婕,〈綠初選/中國琴發酵,敗給王世堅..蕭美琴:不再選舉〉,《今日新聞網》,2007.05.17。
劉映蘭,〈單一選區兩票制 要四成以上選票才有機會當選〉,《中廣新聞》,2007.02.08。
蕭旭岑,〈M型立委選區 戰模式兩極化〉,《聯合報》,2008.01.13。
楊鎮全,〈臨危受命!羅文嘉力拚李慶安〉,《YAM天空》,2007.11.13。
石文南,〈夜市兵家必爭之地〉,《聯合報》,2008.01.05。
自由時報記者,〈第六選區(大安)/羅文嘉 徒步拉票 李慶安 力衝高票〉,《自由時報》,2008.01.04。
網路資料
周育仁(2007),〈立委新選制政黨席次如何分配?〉,【線上資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copy/3762。【瀏覽日期】,2009.09.27。
謝相慶(2008),〈我國第7屆立法委員新選舉制度及其可能效應〉,【線上資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3887,【瀏覽日期】,2009.09.27。
謝相慶(2001),〈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各選區應選名額分配之計算內〉,【線上資料】國家政策論壇http://tw.myblog.yahoo.com/jw!_2II1pOfGx9uYSizA_uQ_ng-/article?mid=2717【瀏覽日期】2010.8.30。
謝相慶(2001),《選舉配票策略面面觀》,【線上資料】,國家政策論壇,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0/IA-R-090-071.htm,2010/6/19。【檢索日期】2010/04/15。
王順民(2008),〈2008年立委選舉社福政見的初步考察--以選舉公報政見為例〉,【線上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jw!Mpyt1gWFGBJWge3YqAmfng--/article?mid=2842,2010.03.04。
洪榮志、許文媛、林秀麗、邱順(2004)〈選前最後衝刺 一片「告急」聲〉,《中時電子報》,2004.12.11.。
林重謨(2006),〈刮別人鬍子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線上資料】林重謨部落格,http://blog.udn.com/ChungMo/579472 ,【瀏覽日期】2010.02.06。
李光儀、林宜靜《聯合報》。線上資料http://mag.udn.com/mag/vote2004/storypage.jsp?f_ART_ID=4552,【瀏覽日期】2010.04.24。
陳怡如(2007),〈國父的民權思想新詮與當代的民權問題探討:國會改革問題〉,【線上資料】陳怡如教學網站,http://blog.xuite.net/jyfd/blog/11549292,【瀏覽日期】2010.07.12。
TVBS記者,《 TVBS民意調查中心》,【線上資料】【http://www.tvbs.com.tw/news/poll_center/index.html?dd=2010/6/20%20】,【瀏覽日期】2010.04.20。
英文文獻
Baker, Andy, and Ethan Scheiner (2004), “Adaptive Parties: Party Strategic Capacity under Japanese SNTV”, Electoral Studies, Vol.23, No.2, pp.251-278.
Berelson, Bernard, P. F. Lazarsfeld and W. N. McPhee (1954), Voting,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one, Hugh A. and Austin Ranney (1971), Politics and Voters (3rd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Cain, Bruce E. (1978) “Strategic Voting in Britain”,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2 (August), pp. 639-655.
Carstairs, Andrew McLaren(1980), A Short History of Electoral System in Western Europ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Catt, H. (1989) “Tactical Voting in Britain.” Parliamentary Affairs, 42, pp. 548-559.
Chapin, F S, (1992), ‘Variability of the Vote and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18, No. 2, pp. 224-240.
Commager, Henry Steele (1958), Majority Rule and Minority Rights, Gloucester, MA: Peter Smith.
Cox, Gary W, and Frances Rosenbluth (1993), “The Electoral Fortunes of Legislative Factions in Japan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7 pp.577-589.
Cox, Gary W., and Emerson M. Niou (1994), “Seat Bonuses under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ystem: Evidence From Japan and Taiwan”,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26, No.2, pp.221-235.
Curtis, Geraid L. (1992), “Japan”, in David Butter, and Austin Ranney, eds., Electioneering, Oxford: Clarendon Press.
Dahl. Robert A. (1956), 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Eldersveld, Samuel J.
Duverger, Maurice (1966),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New York: Wiley.
Duverger, Maurice (1986), “Duverger’s Law: Forty Years Later”, 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t, 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s, New York: Agathon Press, pp.69-84.
Farrell, David M.(1997), Comparing Electoral Systems, New York: Prentice-Hill.
Galbraith, John W., and Nicol C. Rae (1989) “A Test of the Importance of Tactical Voting: Great Britain, 1987” ,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19, pp.126-136.
Golder, Matt (2005), “Democratic Electoral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1946-2000”, Electoral Studies, Vol.24, No.1, pp.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