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孫錫忠
論文名稱: 民族主義的功能與國家現代化初探-以孫中山先生主張為張本
指導教授: 趙玲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民族主義現代化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以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為張本,探討民族主義的功能與國家現代化關係,並進一步分析台灣當前政治主張中有關民族主義論述。本文並試以當代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提出「學習型組織」中有關「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及「建立共同願景」的概念,應用於國家社會組織之中,以期能針對具有政治學意涵的民族主義,進一步瞭解民族主義所具有影響社國家社會的社會學意涵功能。本文要研究的問題如下:
    一、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興起與發展過程中,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扮演的功能為何?
    二、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對中國現代化所產生的功能為何?
    三、民族主義對於台灣當代政治發展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透過討論及歸納,本文研究發現如下:
    一、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民族主義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順應時代潮流之外,主要是透過各種可能的宣傳管道,逐漸改變一般社會大眾的國家觀念,由人民心智模式的改變,最後終能使國民革命成功。所以民族主義具有改變人民心智模式的功能。透過心智模式的改變,國家將更容易產生一股排山到海的革命力量。
    二、民族主義對於國家現代化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出三項功能:首先,具有「自我超越」功能,它推動人民去改革現有的政治體系,以達成政治現代化的目標;其次,具有「改變心智模式」功能。孫中山先生國民革命的成功即是透過不斷革命的宣傳,以改變人民對體制內改革的失望,增加體制外改革的希望,最後終能獲得一般社會大眾的支持,成功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最後,具有「建立共同願景」功能。民族主義口號提出,也就是對中國的未來提出了希望,強調推翻滿清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國民革命成功之後,孫中山先生更以三民主義來做為國家發展的藍圖,以「世界大同」作為建國最後的理想境界。孫中山先生所提出的共同願景,在當時大環境之下,成功地將個人的願景轉化成為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最後能在大家形成共識之後,共同努力實現國家現代化的目標。
    三、當代台灣政治發展過程中,由於島內台獨意識逐漸抬頭,分析台獨主張可以發現,台獨論述雖然強調血緣、文化等因素做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的支持論證,這與民族主義主張相同。事實上,台獨論述與民族主義所具有「改善心智模式」與「建立共同願景」相同,強調台灣族群基於相同血緣、文化、歷史,應朝向獨立建國的目標前進。透過各種選舉、電視辯論等等節目,將不同於過去的政治主張得以傳播開來,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改變人民原有的態度各種選舉宣傳來改變人民政治主張(改善心智模式)的功能。其次,面對中國大陸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的威脅下,原先主張統一中國的大陸政策似乎並不能給予台灣人民政治上的確定感。而台灣民族主義的台獨主張,雖不能有效解決兩岸僵持的情形,但在面對中共的威脅之下,透過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台灣國(建立共同願景),以轉移台灣未來國家發展,在面對中共時的不確定感。
    四、民族主義是個人對生於斯、長於斯民族的認同感。它追求一個民族榮譽及聲望。國家榮譽受到挑戰就是個人的恥辱。反之,國家榮譽的增加給個人帶來莫大的幸福和滿足感。儘管國家榮譽實質上是形而上學的東西,但它表現或顯現在種種的情況和事件上,諸如國家面積、獨立主權、軍隊的有效性、經濟地位等等。民族國家榮譽感即是人民對國家發展的「願景」,在民族主義思潮及運動中,能提供組織全體成員對未來美好的展望。所以透過民族主義具有「建立共同願景」,將能產生出強大的力量,得以改造社會及國家。
    關鍵字:民族主義、現代化、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

    民族主義的功能與國家現代化初探 —以孫中山先生主張為張本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民族主義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章 民族主義的功能:國家現代化 第四章 對台灣當前政治主張中有關民族主義論述之省思 第五章 結論 第六章 參考書目

    一、西文專書
    1.Anthony D.Smith,<Nationalism in a Global Era>,Cambridge:Blackwell Inc.,1995。
    2.Carlton J.H. Hayes,<Essays on Nationalism>,New York:The Macmillian Co.,1928。
    3.Carlton J.H.hayes,<Nationalism>,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1960)
    4.Carlton J.H.Hayes,<The History Evolution of modern Nationalism>,New York:The Macmillian company,1931。
    5.Elie Kedourie,<Nationalism>,,London:Hatchinson University Library,1961。
    6.Esman,Milton J.,<Ethnic Politics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4。
    7.Gilmer,<Nations and Nationalis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3。
    8.Hans Kohn,<Nationalism,It’s Meaning and history>,New York:D.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55。
    9.Hans Kohn,<Prophets and People>,New York:Collier Books,1961。
    10.Hans Kohn,<The ideal of Nationalism>,New York:The Macmillian company,1944。
    11.James O’connell,<The concept of Modernization >,New York:Comparative modernization Free Press,1976。
    12.Liah Greerfeld,<Nationalism:Five Road to Moderit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3.Louis L.snyder,<Varities of Nationalism:A comparative study>,New York:Rinehart & Winston,1976。
    14.M.Weiner,<Political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in Clude E.Welch,Jr. ed.,Political Modernization:A Reader in Comparative Political Change,Cal.:Wadsworth Pub. Co.,1967。
    15.M.J.LevyJr.,<Modern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societies>,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0。
    16.N.J.Smelser,<Sociology>,.J.:Prentice-Hall,1981。
    17.Margaret W Mathir,<Cognition>,Harcourt Brace Publishers,1983。
    18.Max Weber,<Economy and Society>,G.Roth and C.Wittich.eds.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

    二、中文專書、論文
    1.王世塗,<民族主義與世界和平>,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頁2。
    2.王甫昌,<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收錄於<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1993年。
    3.王逸舟,<國際關係析論>,臺北:五南圖書,民國86年。
    4.王鋒,<秦漢的民族政策>,收錄於<中國民族政策史鑑>,廣西:廣西人民出版,1992年。
    5.王曉秋,<論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思想體系>,收錄於<海峽兩岸中山先生思想學術研討會輯要>,財團法人逸仙文教基金會,民國84年。
    6.方豪,<中西交通史第四冊>,臺北:文化大學,民國72年。
    7.尹大貽,<基督教哲學>,四川省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8.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San Jose.CA:,蓬島文化,民國69年。
    9.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民國87年。
    10.朱諶,<近代民族主義思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民國84年。
    11.李雲漢,<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民國83年。
    12.李國祁,<近代中國政治思想論文集>,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
    13.李國祈,<中國早期的鐵路經營>,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65年12月。
    14.李國祁,<滿清的認同與否定-中國近代漢民族主義思想的演變>,收錄於李國祁,<近代中國政治思想論文集>,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
    15.李國祁,<清季自強運動前期國人對西方的認識與其改革思想>,收錄於李國祁,<近代中國政治思想論文集>,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8年。
    16.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臺北:麥田出版,民國86年,頁21。
    17.吳學燕,<多元民族國家解決民族衝突的途徑析論>,收錄於<民族主義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民國82年。
    18.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臺北:時報文化,76年11月。
    19.林孟和,<中共的民族主義與香港回歸政策>,臺北:水牛出版,民國88年。
    20.杭廷頓,黃裕美憶,<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重建>,臺北:聯經,1998年。
    21.吳滄海,<孫中山思想與德國統一與柬埔寨復興>,臺北:今古文化,民國88年11月初版。
    22.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郭進隆譯,<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臺北:天下文化,1994年。
    23.胡福明,<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24.胡適,<個人自由與社會進步>,收錄於<獨立運動>,第150期,轉引自耿雲志,<胡適年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459。
    25.迦納,<政治科學與政府>,孫寒冰譯,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26.孫中山,國父全集,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78年。
    27.徐杰舜,<元王朝的民族政策>,收錄於<中國民族政策史鑑>,廣西:廣西人民出版,1992年。
    28.韋政通,<巨變與傳統>,台北:牧童出版,民國67年。
    29.栗國成,<三民主義與中國現代化>,臺北:國立編譯館,民國84年。
    30.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臺北:正中書局,民國68年。
    31.陳儀深,<近代中國政治思潮-從鴉片戰爭到中共建國>,臺北:稻香出版,1997年。
    32.陳秉璋、陳信木合著,<邁向現代化—當代社會問題與現代人的煩惱>,臺北:桂冠圖書,1998年。
    33.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臺北:五南圖書,民國80年。
    34.許信良,<新興民族>,臺北:遠流出版,民國84年。
    35.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臺北:曉園出版,1994年。
    36.<族群與文化政策綱領>,政策白皮書(綱領篇),臺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1993年。
    37.游盈隆,<民意與台灣政治變遷:1990年代台灣民意與選舉政治的解析>,臺北:月旦出版,1996年。
    38.游盈隆主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北:月旦出版,1997年。
    39.賀淩虛,<孫中山民族主義的對內政策的演變-從排滿覆清而五族共和而中華民族>收錄於<海峽兩岸中山先生思想學術研討會輯要>,財團法人逸仙文教基金會,民國八十四年。
    40.喬健,<多元族群、多元文化與文化諮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院研究所集刊,民國89年。
    41.張明貴編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臺北:冠桂圖書公司,民國70年。
    42.張玉法,<中國近代現代史>,臺北:東華書局,民國78年。
    43.張正明,<和親論>,收錄於<中國古代邊疆政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44.張茂桂主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民國82年。
    45.張淑勤,<從帝國主義成因中看中、法、越南糾紛>,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年。
    46.楊逢泰,<民族自決的理論和實際>,臺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
    47.楊國樞,<現代化與民族主義>,臺北:聯經書局,民國69年。
    48.費景漢,<三民主義思想與台灣經濟之發展>,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會,第四冊,民國73年。
    49.蔡文輝,<比較社會學>,臺北:東大圖書,民國78年
    50.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5年。
    51.蔡孟熹,<台灣民眾族群認同、統獨立場與政黨偏好變遷之研究-1991~1996年之分析>,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6年。
    52.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53.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香港:中美書局,民國53年。
    54.鄭永年,<中國民族主義的復興-民族國家向何處去?>,香港:三聯書局,1998年。
    55.鄭學稼,<第三國際史>上冊,臺北:商務,民國66年。
    56.邁先編,<西洋近代史(二)>,臺北:幼獅文化,民國58年。
    57.錢乘旦主編,<歐洲文明:民族的融合與衝突>,大陸: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8.錢宗范,<先秦的民族政策>,收錄於<中國民族政策史鑑>,1992年,廣西:廣西人民出版
    59.謝高橋,<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6年。
    60.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三民書局,民國66年。
    61.蕭功秦,<歷史拒絕浪漫-新保守主義與中國現代化>,臺北:致良出版社,1998年。
    62.蕭新煌編,<低度發展與發展>,臺北:巨流圖書,民國76年。
    63.羅志田,<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臺北:東大圖書,民國87年。
    64.龐建國,<台灣經驗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幼獅出版,1993年。
    65.嚴伯英、江勇振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8年。

    三、中文期刊論文
    1.張蔭麟,<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原載於清華學報第1卷第1期,民國13年6月,北京清華學校出版。
    2.江炳倫,<國父思想與政治發展理論比較>,東方雜誌復刊第15卷第1期,民國70年7月1日。
    3.傅彥餘,<民族主義與中國現代化初探>,<政治文化>,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75年6月。
    4.陳秀容,<國家現代化與民族主義>,政治文化第6期,民國76年。
    5.張炎憲,<三家評台灣人四百年始>座談會,收錄於台灣史月刊第31卷第10期,民國80年8月。
    6.陳竹奇,<社會形構、民族主義與意識型態-評台灣史四百年史>,收錄於中國論壇月刊,第31卷12期,民國80年9月。
    7.吳乃德,<省籍、族群與國家認同>,<國家政策雙月刊>,第32期,民國81年。
    8.張茂桂、<二二八、省籍問題與紀念碑>,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8期,民國81年2月。
    9.董玉洪,<台灣政黨政治的運作及其發展趨勢>,中國論壇,第32卷第6期,民國81年3月。
    10.謝信堯,<論民族主義與國家現代化>,黃埔學報24輯,民國81年12月。
    11.王農,<國父在興中會時期的革命宣傳工作>,復興崗學報,49卷,民國82年。
    12.李亦園,<從民間文化看文化中國>,中國文化第9期,民國83年2月
    13.王甫昌,<族群同化與動員>,中央研究院民族學院研究所季刊第77期,民國83年。
    14.侯坤宏,<二二八事件有關史料與研究之分析>,國史館館刊,第16期,民國83年6月
    15.湯承業,<由集會窺述中山先生「喚起民眾」之革命宣傳>,國史館館刊,第17期,民國83年12月。
    16.孫立平,<現代化研究、理論與批判>,<現代化研究>第三卷,1995年4月。
    17.賀淩虛,<孫中山民族主義的對內政策的演變-從排滿覆清而五族共和而中華民族>,收錄於<海峽兩岸中山先生思想學術研討會輯要>,財團法人逸仙文教基金會,民國84年。
    18.李華興,<孫中山論建設民生主義的指導原則>,收錄於<海峽兩岸中山先生思想學術研討會輯要>,孫逸仙文教基金會,民國84年。
    19.張佑宗,<族群衝突與民主鞏固>,選舉研究半年刊第3卷第1期,民國85年。
    20.張淑勤,<從帝國主義成因中看中、法、越南糾紛>,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年。
    21.江宜樺,,<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5期,1997年。
    22.王湧泉,<現代化與台灣發展:對現代化理論本質的 一些反省>,高雄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第27期,民國86年。
    23.江宜樺,<當前臺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9期,1998年。
    24.齊光裕,<台獨理論之研究>,收錄於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19卷,第二期,民國87年。
    25.余英時,<中國知識份子的邊緣化>,<廿一世紀>第6期,1998年8月。
    26.施正鋒,<台灣的族群關係與國家定位>,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期,1999年。
    27.林國章,<三民主義民族平等政策與台灣的族群融合>,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盟訊,第98期,民國88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