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盧翠英 lucuiying |
---|---|
論文名稱: |
華語文同步遠距教學與短期密集課程之整合-以日籍初級學者為對象之課程設計- Integration of long-distance synchronous approach and short-term comprehensive courses in the Mandarin language -a curriculum designed for Japanese beginners- |
指導教授: |
信世昌
Hsin, Shih-C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2 |
中文關鍵詞: | 華語文教學 、同步遠距教學 、短期密集課程 、初級學習者 |
英文關鍵詞: |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ong-distance synchronous approach, short-term comprehensive cours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2 下載:9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整合華語文同步遠距教學與短期密集課程之設計原則,且以日籍學習者為對象,並且試著從理論與實際兩大方向中,發展出合理的研究結果。
華語是現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數最多的語言,華語文學習者更是遍布全世界。然而並不是每位學習者都有機會來到目標語國學習華語,或是在目標語國長時間學習華語,因此同步遠距教學的無遠弗屆與短期密集課程的短時性,正好提供了學習者「多元性」學習的管道,此乃本研究產生的背景,希望能全面性、多方位地滿不同類型華語文學習者的需求。
本研發的研究方法採質化研究法來進行,並透過台師大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合作的教學模式為樣本,訪談授課教師、學生、觀摩人員,以其瞭解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上實際面臨的問題及難點。且實地觀察上課情形,並輔以研究者親身教學經驗,期能設計出適切的教學活動。
結果顯示:1.學習者口語表達能力的深度與難度,有待加強。2.教材內容得滿足學習者的要求。3.教材內容要有連慣性。4.教學策略需要更靈活多樣。最後基於語言教學理論。以及整理歸納訪談觀察結果,在教學分析、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教學評鑑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且提出華語文同步遠距教學與短期密集課程整合之後課程設計原則,根據此原則提出教學建議,並且設計整合後之教學活動與過程。盼能提供華語教學界於未來設計相關的課程之參考。
This research was designed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beginner Japanese students by integrating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s behind long-distance synchronous approach and short-term comprehensive courses in the study of the Mandarin language. It attempts to reach a reasonable result based on both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nd practical designs.
Mandarin is arguably the most frequent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modern world. While there are non-native speakers in almost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that wish to study Mandarin, many of these individuals do not have the means to go abroad for long-term language study in a native speaking country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fore, the creation of a long-distance synchronous Mandarin approach coupled with short-term comprehensive course curriculum could potentially provide these individuals with a study venue that satisfies their Mandarin study needs.
This research used the descriptive qualitative method. Beginner Japanese exchange students betwee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Japanese Waseda University acted as the sample. Teaching staff, students, and observing third parties were interviewed in order to evaluate any questions or difficulties pertaining to the methods or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at may have been encounter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period. Investigators observed the clas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a more appropriate design of teaching method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strategies were don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the review of interviews with the learners and instructors, and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observations made by investiga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1) The course’s ability to improve learners’ oral competency in Mandarin needs to be improved; (2)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should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learners; (3)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needs to be coherent; (4) The teaching style of the courses must be dynamic.
It is the hope of the author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be utilized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curriculum design.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1995)。系統化教學設計。台北:師大書苑。
戶田昌幸、黃國彥(1982)。日語語音學入門。台北:鴻儒堂。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珊(1997)。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感知結構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52-62。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王廣新、白成杰(2001)。教學設計模型在遠程學習環境中的解讀。現代遠距離教育,4,36-39。中國:黑龍江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距離教育編輯部。
史有為(1997)。會話教學之要素及其相關實踐。語言教學與研究,3,10。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田秀芳(1999)。翻譯對比在基礎對日漢語教學中坐用。漢日語言研究文集,240-241。中國:北京出版社。
朱子儀(1997)。課程研究與短期漢語教學的教學系統。漢語速成教學研究,56-66。中國:北京大學。
朱純(1994)。外語教學心理學。中國:上海外語教育。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
呂必松(1997)。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呂念慈(2004)。透過視訊會議進行華語遠距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李大偉(1997)。遠距教學先導系統效益之評估,八十六年度成果報告。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李海燕(2001)。從教學法看初級口語教材的語料編寫。對外漢語教學與教材研究論文集,428-440。中國:華語教學。
李楊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李德鈞、翟艷(1997)。對速成漢語教學原則及其特點的再認識。漢語速成教學研究,一,34-41。中國:北京大學。
李鴻儀(1998)。影響成人外語學習的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華文世界,85,50-61。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村松惠子、董紅俊著(1997)。China Today。日本:白帝社。
山下輝彥著(1997)。中國生活便り。日本:白水社。
沈明德(1997)。短期外語強化教學的特點和原則。短期外語強化教學論文選,2-14。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孟子敏(2002)。日本學生的華語語音偏誤成因及教學對策。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論文集,五,52-60。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季羨林(1992)。面對一個新的世紀。中國:人民日報。
岳修平(2002)。遠距教學成效評估與問題探討。2001年兩岸開放及遠距教育研討會,222-233。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均民、趙騰海(2002)。基層電大遠距教育發展方略。2001年兩岸開放及遠距教育研討會,303-30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雪芳(1999)。商業華語短期密集課程設計。台北: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信世昌(1999)。使用視訊會議系統做為遠距教學之探討。第三屆國際電腦多媒體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387-394。台北:文鶴。
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信世昌(2002)。基於社會互動語言觀的遠距教學原則。漢語國際遠程教育的實踐與前景,1-6。日本:早稻田大學CCDL中國語部會。
保阪律子(1998)。日本大學生漢語學習情況調查。世界漢語教學,4,106-110。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施仲謀(2000)。普通話教材發展探索。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14-219。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砂岡和子(2002b)。聯結亞洲的六所大學的國際聯合漢語教學的實踐報告─漢語遠程教學所產生的新研究課題。漢語國際遠程教育的實踐與前景,1-4。日本:早稻田大學CCDL中國語部會。
砂岡和子、李利津、王玉和劉敬華(2004)。Tutorial 漢語課本。日本:東方書店。
胡隆騰等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anjit Kumar(2000).Research Methodology: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孫杰遠(200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國:北京大學。
孫德坤(1992)。關於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一些構想。世界漢語教學,2,125。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徐照麗(1996)。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圖書。
馬箭飛(1997)。漢語速成教學的最優化策略。漢語速成教學研究,一,24-33。中國:北京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1982)。國音學。台北:正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4-2005)。BULIETIN,9-2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2005)。立命館大學語言文化研習班課表。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崔永華(1997)。略論漢語速成教學的設計。漢語速成教學研究,一,16-23。中國:北京大學。
常玉鐘(1991)。用〝結構─功能法〞進行聽力口語教學。世界漢語教學,4,240。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張占一(1984)。漢語個別教學及其教材。語言教學與研究,3,57-67。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張正東(1999)。外語教學技巧新論。中國:科學
張朋朋(1997)。對日本和韓國學生進行的一次短期速成教學實驗。漢語速成教學研究,一,68-80。中國:北京大學。
張瓊穗、陳宜欣(2003)。大學同步遠距課程互動問題之探討:以淡江大學為例。525-531。台北: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教育部(2004)。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梁霞(1994)。日本人性格的若干特點對其漢語學習的影響。世界漢語教學,2,42-45。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郭志良、楊惠元和高彥德(1997)。速成漢語初級教程,綜合課本的總體構想及編寫原則。漢語速成教學研究,一,50-55。中國:北京大學。
陳正昌等譯(1996)。教學設計原理。R.M.Gagne,L.J.Briggs, w.w.Wager(1994)。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陳光磊(2002)。從文化測試說到文化大綱。對外漢語教學研究,102-107。中國:山西人民。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陳夜寧、王淑美和盧翠英(1997)。實用視聽華語(一)。 台北:正中書局。
陳姚真(1999)。中美視訊會議學環境中互動性距離、滿意與結果之關係。教學科技與媒體,40-53。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陳雅芬(1991)。增進中文會話能力的技巧:讓學生告訴我們如何把中文說好。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教學與應用(上),61。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陳雅芬(2000)。中文遠距教學:威斯康辛大學經驗。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論文集第五冊,334-340。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陳謙臣(2000)。對日本學生華語教學的問題初探。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論文集第五冊,52-62。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黃光雄(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文化。Robert C. Bogdan, Sari Knopp Biklen.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ALLYN & BACO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惠元(1996)。漢語聽力說話教學法。中國:北京語言學院。
董菊初(1995)。語言教育研究方法學。中國:語文。
趙美聲、陳姚真編譯(2002)。遠距教育─系統觀。台北:麗文文化Michael G. Moore Greg Kearsley:Distance Education---A Systems View。
趙賢州(1989)。文化差異和文化導入論略。語言教學與研究,一,76-83。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劉天成(1999)。現代遠距教學研究。高雄:復文圖書。
劉咪咪、潘蓮丹、陳惠玲和林千惠(1999)。遠東生活華語。Book1.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劉珣(1994)。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一,58-67。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學引論。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劉珣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明輝(2001)。香港公開大學中文網上教學的實踐與評鑑。2001年兩岸開放及遠距教育研討會,182-196。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鄭小芳(2003)。外國人漢語學習者交際過程中的調整策略分析─傳統會話課教學與採用電視會議的遠程教學之比較。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學研討會─論文及摘要。
鄭麗雲(1997)。日本大學漢語教學一瞥。世界漢語教學,1,107-110。中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盧翠英、孟慶明(印刷中)。華語簡易通─入門篇。
盧翠英、孟慶明(印刷中)。華語簡易通─初級篇。
盧翠英、魏福寧(印刷中)。華語簡易通─中級篇。
盧曉義、朱子逸(1997)。短期對外漢語教學的新趨勢及我們對教學特點的再認識。漢語速成教學研究,一,1-15。中國:北京大學。
謝臥龍、駱慧文和趙雅音(1990)。為什麼用同步遠距教學─由大學性別教育通識課程談起。性別研究與通識教育,45-65。
譚立堅(1997)。交際及習得理論在口語教學上的運用。國外外語教學,2,5。中國:華東師範大學。
西文部份
Devon Woods.(1996). Teacher Cogni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ilsam Eileen W.,K.P.Dudt,M.S. Howe.(1998).Teaching Spanish Throug-h Distance Education:Implications of a pilot study foreign language annals,31,1.48-66.
Kinginger,Celeste.(1999).Videoconferencing as Access to Spoken French. EBSCOHOST Research Databases 3671599.
Littlewood,William.(1984).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Moore Greg Kearsley.(1996).Distance Education-A Systems View.
Motamedi, Vahid.(2001).A RITICAL LOOK AT THE USE OF VIDEOCONFERENCING IN UNITED STATES DISTANCE EDUCATION.EBSCOHOST Research Databases 6352666
Ranjit Kumar.Research.(2001).Methology: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台北市:學富文化.
Richard,Jack C.& 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blyer,M.D.,Edwards,J.,& Havriluk,M.A.(1997).Integrating education techonology into teaching. Upper Saddle River,N J:Merrill.
網頁部分
美國明德大學中文學校(2005)。Language School,Chinese。2005年4月6日,取自http://www.middlebury.edu/~ls/chinese/welcome.htmal
美國各大學聯合漢語中心(2005)。Associated Colleges in China。2005年4月6日,取自http://www.hamilton.edu/academics/eal/Abroad_Link.html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能力測驗研發小組(2005)。華語文能力測驗是什麼? 2005年4月10日,取自http://cpt.mtc.ntnu.edu.tw
淡江時報489期(2001)。下學期將播兩場同步遠距教學研討討。2004年10月10日,取自http://tkutimes.tku.edu.tw/newsl/90/489/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