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富雄
Chen Fu Hsiung
論文名稱: 國小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議題探索學習之研究
A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issue inquiry in elementary school homeland study program
指導教授: 張子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1999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0
中文關鍵詞: 環境意育環境議題探究
英文關鍵詞: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inqui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環境教育在我國國中、小並未單獨設科,而從85學年度起,國小三到六年級將增設「鄉土教學活動」乙科,為環境教育的推行,帶來新的契機。而環境教育與鄉土教育在目的、目標、教材、教法上都有相似的特質,且重視環境問題的思考、探究與解決以及價值澄清,因此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典範,嘗試結合學生家長等資源,共同規劃、進行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內容包括鄉土環境探索與環境議題探索兩部份,使學生對鄉土環境有初步認識與認同之後,再根據鄉土主題發展出相關環境議題,使學生參與環境議題的調查、價值澄清以及採取環境行動等環境議題探索之學習活動,以培養學生民主的態度、蒐集、分析資料的自學能力,以及價值澄清與解決問題的行動能力與經驗。
    本研究主要關切的問題為:(1)在鄉土教學活動中,學生進行環境議題探索的學習之歷程為何?(2)在歷經環境議題探索的學習歷程之後,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對課程的看法、意見為何?(3)在研究的歷程中,參與成員的學習經驗及其對課程的看法與意見為何?。本研究在過程中,採用參與觀察、深入訪談與文件收集等多重方法來收集資料,並將不同時間與來源的資料相互檢核驗證與整理分析,期能完整呈現學生的探索學習歷程以及本研究對學生和參與人員的影響。
    經過一學期的鄉土教學活動之後,發現學生在環境覺知、知識、態度、技能與行動經驗等環境教育目標,都有正面的成長與轉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學習、體驗到民主、團隊合作的態度,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互動與感情,對於課程都有正面的看法。而參與人員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也歷經課程規劃的學習、對鄉土教學活動看法的轉變、鄉土文史的學習歷程、鄉土環境的認識與體驗、親師與親子的互動學習、與專家學者的互動學習等等,對課程也表示肯定的看法。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知本研究所提之環境議題探索在鄉土教育上是一個可行、成效良好的教學方式,而為了因應未來課程統整的趨勢,教師在課程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因此結合學生家長等資源將可獲得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三贏。最後對後續的研究建議為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能力,更深入地進行議題的探索學習活動,重視學生學習互動的過程,加強議題探索學習科際整合的特性,並建議結合網際網路的功能,成立學校或社區的環境鄉土資源中心,對這些鄉土文史資料以及教材教具予以保存和推廣。
    關鍵詞:環境教育、環境議題探索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has not become a separate subject yet in elementary and senior high school. But there would be a new subject called homeland study program in 1996 semester year from the third grade to sixth grade in elementary school, bringing new ch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homeland study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 in their objectives, goals,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and methods, emphasizing the inquiry, value clarific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esearch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and tried to combine the resources of community parent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homeland study program together. The contend of curricula included homeland inquiring and environmental issue inquiring, trying to let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investigation, value clarification and action of environmental issue deriving from homeland topic after they have primary appreciation and concern for their homeland environment. The whole learning activities of environmental issue inquiry tried to cultivated students’ democratic attitude, self-learning abilities to gather and analyze data, ability and experience in problem-solving and value clarification.
    The primary concer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 (1) what’s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homeland and environmental issue inquiry? (2)What ar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perspective for this research after the homeland study program? (3) what are teacher’s and par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perspective for this research after the whole process of designing, implementing the homeland study program? The researcher employe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depth interview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techniques to gather data, then check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time and sources to display students’ inquiry process and the effect of research on students and research staff.
    The research found students have positive achievement i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knowledge, attitude, skill and action experience after the homeland study program. Students also appreciated the democratic and cooperative attitude, enhanced mutual interaction and peer sentiment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research staff also experienced designing curricula, perspectives shifting of homeland study program, the learning of homeland history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ve learning between teacher and parents, parents and students, the interactive learning process with experts. While the research staff also had positive perspective toward the curricula.
    Environmental issue inquiry is really a feasible instructional module in homeland study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For the trend of curricula integration and teachers have more flexibility over curricula in the future, combing community resources like voluntary parents can get the tri-win among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At last the research suggest that teachers may get students involved in issue inquiry future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ies, enhance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interactive learning, emphasize the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 of issue inquiry, set up school or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homeland resources center combing the function of www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these homeland resources and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內容目次 誌謝………………………………………………………………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內容目次…………………………………………………………Ⅳ 圖目錄……………………………………………………………Ⅴ 表目錄……………………………………………………………Ⅵ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用語界定……………………………………….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教育與鄉土教育的關係………………….6 第二節 環境議題調查教學模式……………………….9 第三節 鄉土教育的內涵………………………………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 第一節 質化研究典範………………………………….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背景資料………………………….54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61 第四章 鄉土探索學習歷程與發現 第一節 探索鄉土環境,認同鄉土階段……………….69 第二節 環境議題探索階段……………………………..89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本研究之課程對學生的影響………………….109 第二節 本研究對參與人員的影響…………………….12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0 第二節 對後需研究之建議……………………………144 參考文獻………………………………………………….146 附錄 附錄一 訪談教師資料……………………………………………….151 附錄二 訪談家長資料……………………………………………….163 附錄三 訪談學生資料……………………………………………….184 附錄四 省思札記 ……………………………………………………192 附錄五 學生資料……………………………………………………..196 附錄六 教學活動單…………………………………………………..206 圖目錄 圖2-1 環境教育領域概略圖…………………………………..7 圖2-2 環境議題產生的原因………………………………….10 圖2-3 環境議題調查模式…………………………………….14 圖2-4 問題解決五步驟……………………………………….15 圖2-5 環境素養模式………………………………………….26 圖2-6 鄉土教育的理論架構………………………………….32 圖2-7 經驗塔—有效的學習方式…………………………….36 圖3-1 質化研究流程………………………………………….45 圖3-2 研究流程圖…………………………………………….54 圖3-3 教室配置圖…………………………………………….60 圖3-4 觀察取向變異表……………………………………….64 表目錄 表2-1 議題教學之教學目標………………………………..12 表2-2 Hungerford等的環境議題價值取向分析………….18 表2-3 環境行動分析基準……………………………………21 表3-1 科學典範與自然典範有關信賴問題之解答.……….48 表3-2 建立信賴度之技術摘要……………………………..49 表3-3 自然探究者提高信賴性的作法………………………49 表3-4 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簡表………………………………56 表3-5 研究行程重要記事表…………………………………61 表3-6 本研究各階段收集資料之內容及方法………………63 表4-1 課程各階段內容大綱…………………………………69 表4-2 各小組探討之主題……………………………………9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毛連塭、陳燕鶴、馬家祉(1995):《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之意見調查》。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2.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王順美(1994):〈解決環境問題教學模式之探討〉。《環境教育季刊》。22期,38-45。
    4.王鑫(1997):〈鄉土教學概說〉。《台灣的自然生態與鄉土教學》。1-7。
    5.王鑫(1998):〈我國環境教育發展簡史〉。《全國環境教育計畫整合及推行計畫報告(二):推行環境教育重要文獻彙編》。台北:教育部環保小組,1-4。
    6.朱慶昇(1992):〈戶外教育的範疇〉。《戶外環境教育參考手冊「自然中心推動計畫」》。教育部環保小組。
    7.吳文財(1990):《國小六年級兒童的環境行動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M.Q.著)(1995):《質的研究與評鑑》。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9.巫有鎰(1997):〈鄉土教學活動設計的模式與實例〉。《國教之聲》。30卷,4期,31-37。
    10.林瑞榮(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實施與發展〉。《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118-141。
    11.姚誠(1997):〈解讀鄉土教育〉。《台灣的自然生態與鄉土教學》。8-13。
    12.胡秀芳(1996):《探索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初創時期推展環境教育工作的狀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夏黎明(1994):〈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引言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
    14.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鄉土教育》。3-10。
    15.耿志華(199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的觀察和討論〉。《國民教育》。36卷1 期,22-30。
    16.高明智(1996):〈芝山岩的鄉土資源調查與鄉土教育〉。《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87-111。
    17.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8.張素貞(1997):〈台北縣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規劃與設計〉。《北縣教育》。18期,63-65。
    19.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20.莊壽民(1995):〈台灣本土文化之理念建構〉。《北縣教育》。7期,15-21。
    21.陳伯璋(1988):《行動研究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0103-11-77A-F-215。
    22.陳佩正(1995)::〈鄉土教學的迷失〉。《國民教育》。36卷,1期,42-47。
    23.陳忠照(1995):〈談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施力點〉。《國民教育》。台北:36卷1期,48-52。
    24.陳其南(1996):〈鄉土學習與社區的發展〉。《國小鄉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台北師院。
    25.陳懿鈴(1998).《環境議題探索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黃政傑(1994):〈國民小學鄉土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展望〉。《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引言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辦。
    27.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324期,9-12。
    28.黃桂蘭(1997):〈我的鄉土教育觀〉。《北縣教育》。第6期,10-11。
    29.黃朝恩(1995):〈環境議題分析與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7期,20-33。
    30.黃新發(199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第五期,2-7。
    31.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32.黃靖惠(1993):《台北地區成人環境議題涉入程度與擔任環境義工意願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33.黃鼎松(1994):〈鄉土教育的時代意義〉。《師友》,324期,6-8。
    34.黃薇樺(1998):《以社區鄉土資源結合環境教育理念進行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5.楊冠政(1994):〈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台北,19期,3-15。
    36.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37.溫明麗(1997):〈鄉土教育也需要批判性思考〉。《北縣教育》。第6期,2-5。
    38.葉雲翔(1996):〈多元文化教育及其課程設計之理念〉。《國教輔導》。35卷,4期,13-16。
    39.熊召弟(1995):〈鄉土教育之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36卷,1 期,12-21。
    40.管志明(1996):〈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有效方法及觀念〉。《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223-240。
    41.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42.歐用生(199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資料(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7-17。
    43.歐用生(199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和特色》。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44.歐用生(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及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八十五年度教育部專案研究報告。
    45.歐用生(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及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46.歐用生(1997):〈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教育研究資訊》。5卷6期,1-8。
    47.蔡志展(1995):〈鄉土資料與鄉土資料之商榷〉。《教育資料與研究》。第五期,17-21。
    48.鄧天德(1991):《苗栗縣環境教育資源之調查與推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49.鄧天德(1993):〈怎樣培養學生喜歡鄉土教學〉。見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鄉土教材教法》。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52-160。
    50.鄧天德(1996):〈國小鄉土教學之策略〉。《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87-111。
    51.鄧天德(1997):〈國小鄉土教學活動單設計概說〉。《國教月刊》。44卷,3.4期,49-54。
    52.鄧國雄(1997):〈鄉土情、世界觀----台灣鄉土地理教育的發展〉。《國教月刊》。44卷,3.4期,43-48。
    53.盧美貴(1998):《共築希望大工程》。〈天下雜誌〉。特刊(23),14-19。
    54.賴雅芬(1997):《國小教師利用鄉土教學活動進行環境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5.蘇永明(1997):〈英國校外鄉土教學經驗談〉。《北縣教育》。第6期,6-9。
    56.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物》。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