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郁婷
Hung, Yu-Ting
論文名稱: 孔子仁智觀在國中國文教學之體現
指導教授: 蔡宗陽
Tsai, Tsung-Yang
陳滿銘
Chen, Man-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孔子仁智觀國中國文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孔子將「仁智兼具」奉為最高理想,此為「聖人」之境;而仁與智不只是成聖之道路,也是學習國文的標竿。本論文便將孔子仁智觀做「仁智分立、仁智互動、仁智融合」三階段的梳理;故仁與智互動成螺旋結構,可延伸至各方面來探討。以國中國文教學為例,用字遣詞與造句、情意與章法、感性與知性等層面都會牽扯到仁與智;本論文便將理論化為具體,從國中國文教學當中體現孔子的仁智觀,並設計國中國文之仁智教學加以實施,以供國文教師參考。

    第一章 緒論 06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6 一、研究動機 06 二、研究目的 07 第二節 文獻探討 09 一、孔子仁智觀的研究大要 09 二、國中國文教學的研究大要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9 一、文本分析法 19 二、文獻分析法 20 三、參與觀察法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0 一、研究範圍 20 二、研究限制 21 第二章 孔子仁智觀之精義 22 第一節 仁智分立 23 一、孔子對仁的詮釋 23 二、孔子對智的詮釋 29 三、仁智分立的結果 33 第二節 仁智互動 35 一、由仁而智的互動 35 二、由智而仁的互動 37 三、仁智互動的結果 39 第三節 仁智融合 41 一、牟宗三的自我坎陷 41 二、唐君毅的以仁主智 43 三、仁智融合的結果 44 第三章 國中國文仁智教學之相關現況 47 第一節 國中國文情意教學 48 一、目標 48 二、功能 51 三、策略 55 第二節 國中國文認知教學 58 一、目標 58 二、功能 61 三、策略 65 第三節 國中國文技能教學 70 一、目標 70 二、功能 71 三、策略 74 第四章 國中國文仁智教學之開展 79 第一節 仁智觀與用字、遣詞、造句 80 一、仁智觀與用字 80 二、仁智觀與遣詞 83 三、仁智觀與造句 90 第二節 仁智觀與情意、章法 94 一、情意鑑賞與因果法 95 二、情意鑑賞與正反法 96 三、情意鑑賞與凡目法 98 第三節 仁智觀與感性、知性 101 一、王之渙〈登鸛雀樓〉 101 二、李煜〈虞美人〉 103 三、吳晟〈土〉 104 四、周敦頤〈愛蓮說〉 106 五、沈三白〈兒時記趣〉 107 六、胡適〈母親的教誨〉 108 七、徐仁修〈森林最優美的一天〉 108 八、瓦歷斯‧諾幹〈來到部落的文明〉 110 九、羅貫中〈空城計〉 111 十、論語〈論語選〉 112 第五章 國中國文仁智教學之設計與實施 114 第一節 教學設計 115 一、教材研究 115 二、教學活動設計 119 三、心智圖 122 第二節 教學實施 123 一、觀察 123 二、訪談 131 三、問卷 136 第三節 研究結果 142 一、學生回饋 142 二、教師檢討 145 三、仁智體現 148 第六章 結論 151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52 一、仁與智為相互循環不已之結構 152 二、感性與知性為國文教學之依歸 153 三、仁智教學可提升國文學習效果 153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54 一、將仁智教學結合國中國文每一課 155 二、設計多元智能評量檢視教學成果 155 三、靈活運用仁智教學於國中各學科 156 引用文獻 157 一、古籍文獻 157 二、近人著作—專書 157 三、期刊論文 161 四、學位論文 161 五、網頁資料 165

    說明:本書目分為「古籍文獻」、「近人著作—專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網頁資料」等五部分。除古籍文獻依朝代為序條列之;其他部分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同一作者有兩筆以上資料時,則依出版年月先後順序排列之。

    一、古籍文獻:
    (漢)《說文解字》,(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宋)《四書集註》,(宋)朱熹,臺南:大孚書局影印《四書集註》本,2000年。

    二、近人著作—專書:
    王文科:1996年,《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更生:2001年,《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明通:1989年,《中學國文教學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恩來:2005年,《人性的尋找——孔子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王開府:1995年,《四書的智慧》,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仇小屏:1998年,《文章章法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仇小屏:2000年,《篇章結構類型論(上)》,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仇小屏:2000年,《篇章結構類型論(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仇小屏:2001年,《深入課文的一把鑰匙‧章法教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仇小屏等著:2007年,《陳滿銘與詞章章法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牟宗三:1971年,《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牟宗三:1975年,《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學生書局。
    牟宗三:2003年,《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朱榮智:1999年,《孔子管理哲學》,臺北:師大書苑。
    何三本:1997年,《說話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何家齊:2005年,《高效閱讀的八個絕招‧科普閱讀——人類的明天》,臺北:旭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余家菊:1976年,《孔學漫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林安梧:1995年,《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臺北:明文書局。
    林安梧:1995年,《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學生書局。
    林安梧:2006年,《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學生書局。
    林淑英:2004年,《高效閱讀的八個絕招‧安徒生篇I》,臺北:旭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義正:1987年,《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吳武雄:2008年,《孔子智慧實證—論語言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季旭昇:2004年,《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竺家寧:1991年,《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邱鎮京:1992年,《論語思想體系》,臺北:文津出版社。
    胡信田:1990年,《孔子論證》,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洪順隆:1979年,《文學與鑑賞.序言》,臺北:志文出版社。
    南懷瑾:1976年,《論語別裁(上)》,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懷瑾:1976年,《論語別裁(下)》,臺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大威:2006年,《孔子德性視域探索》,臺北:樂學書局。
    夏乃儒主編:2008年,《孔子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唐圭璋選釋:1982年,《唐宋詞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唐君毅:1982年,《哲學概論(上)》,臺北:學生書局。
    唐君毅:1982年,《哲學概論(下)》,臺北:學生書局。
    唐君毅:1985 年,《道德自我之建立》,臺北:學生書局。
    唐君毅:1988年,《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學生書局。
    唐華:1977年,《孔子哲學思想源流》,臺北:正中書局。
    張春榮:2005年,《國中國文修辭教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張學波:1998年,《中學國文教學理論研究》,臺北:明文書局。
    陳大齊:1958年,《孔子學說論集》,臺北:正中書局。
    陳大齊:1964年,《孔子學說》,臺北:正中書局。
    陳大齊:1967年,《與青年朋友們談孔子思想》,臺北:三民書局。
    陳大齊:1968年,《論語臆解》,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陳滿銘:1989年,《中庸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陳滿銘:1991年,《國文教學論叢》,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陳滿銘:1998年,《國文教學論叢‧續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等著‧傅武光主編:1998年,《名家論國中國文續編(上)》,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等著‧傅武光主編:1998年,《名家論國中國文續編(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1999年,《文章結構分析—以中學國文課文為例》,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2000年,《詞林散步 : 唐宋詞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2002年,《學庸義理別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2003年,《章法學綜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2003年,《論孟義理別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陳滿銘:2005年,《篇章辭章學(上)》,福建:海風出版社。
    陳滿銘:2005年,《篇章辭章學(下)》,福建:海風出版社。
    陳滿銘:2006年,《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1年,《國文科教學輔導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如何進行國文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1982年,《國音學》,臺北:正中書局。
    許錟輝:1999年,《文字學簡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黃光雄主編:1990年,《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黃春貴:1999年,《中學國文教學實務精講》,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黃慶萱:2002年,《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黃錦鋐:1984年,《中學國文教材教法》,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黃錦鋐:1997年,《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書局。
    黃麗貞:2000年,《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
    越光賢:1992年,《孔學新論》,成都:巴蜀書社。
    傅佩榮:1993年,《論語的智慧》,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傅佩榮:1993年,《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
    曾肅良:2006年,《藝術欣賞》,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程漢傑、姚裕強:1995年,《中學生讀寫技巧》,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董季棠:1967年,《論語論仁新述》,臺北:益智書局。
    溫明麗:2000年,《教育理念與實踐Q&A》,臺北:師大書苑。
    楊文鶴:1976年,《儒家仁本思想》,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如雪:1998年,《文法ABC》,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楊亮功:1983年,《孔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楊慧傑:1975年,《仁的涵意與仁的哲學——中國古代仁的研究》,臺北:牧童出版社。
    楊鴻銘:1986年,《國中國文課文析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經觀榮:2007年,《仁 以人為本及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
    趙逢玉:2003年,《仁學探微》,徐州:中國礦業大學。
    甄曉蘭:2001年,《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鄭明娳:2001年,《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
    鄭圓鈴:2004年,《國中國文教學評量》,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鄭鐵生:2000年,《三國演義敘事藝術》,北京:新華出版社。
    蔡宗陽:2001年,《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蔡宗陽:2001年,《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潘麗珠:1999年,《臺灣現代詩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錢穆:1974年,《孔子與論語》,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錢穆:2000年,《孔子與論語》(1895-1990作),臺北:素書樓基金會。
    蘿拉‧羅伯著/趙永芬譯:2003年,《中學生閱讀策略》,臺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Patti Drapeau著/方淑貞編譯:2008年,《用圖把作文課變創意了》,臺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期刊論文
    方浩范、束景南:2008年,〈丁若鏞實學中“仁”學思想體系的建構——孔孟仁學思想體系的複歸與繼承〉,《孔子研究》01期,頁23-31,濟南,中國孔子基金會。
    林安梧:2005年八月,〈牟宗三的康德學及中國哲學之前瞻——格義、融通、轉化與創造〉,《鵝湖》第三十一卷第二期(總號﹕362),台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陳滿銘:2008年三月,〈層次邏輯系統與多、二、一(0)螺旋結構〉,《中國學術年刊》30-1期,頁255-276,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陳滿銘:2008年九月,〈論三一理論與作文評改〉,《中等教育季刊》第59卷第三期,頁42-62,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地方教育輔導組。
    陳滿銘:2008年十一月,〈從偏離理論看孔子之仁智觀(上)〉,《孔孟月刊》553~554,臺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
    陳滿銘:2008年十二月,〈從偏離理論看孔子之仁智觀(下)〉,《孔孟月刊》555~556,臺北:中華民國孔孟學會。
    張美宏:2007年,〈切“己”與“盡己”——孔子“仁”學詮釋的內在進路〉,《孔子研究》03期,頁25-30,濟南,中國孔子基金會。

    四、學位論文
    仇小屏:2000年,《古典詩詞時空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
    方柔雅:2004年,《國中詩與文修辭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文須琢:2007年,《國中國文科語體範文之複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王詠:2002年,《國民中學國文科專家教師 文言文教學專業知識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王慧茹:2005年,《孟子"談辯語言"的哲學省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王慧敏:2004年,《章法在國小三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以並列、凡目、今昔三種章法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所碩士論文。
    白麗娜:2000年,《國小低年級國語教材句型教學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余友良:2008年,《空間、文化、情感──臺灣當代原住民文學中的原鄉書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學敏:2003年,《國民中學國文科專家教師語體文教學專業知識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李玉華:2004年,《台灣原住民文學的發展歷程與主體意識的建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李孟毓:2008年,《辭章篇章結構教學研究—以現行高中九八課綱四十篇文言課文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周世欽:2001年,《孔子仁學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
    邱玉霞:2005年,《國中國文讀寫互動教學之研究─以因果、正反、凡目三種章法切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林怡佩:2008年,《辭章意象「質形同構」類型論——以國中國文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林淑媛:2007年,《國中國文教師設計讀寫課程慎思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吳幸純:2009年,《國小高年級國語教科書句型修辭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吳冠儀:2005年,《孔子教育思想與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吳薇儀:2004年,《兩岸當代報導文學比較研究(1976-200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侯玉芳:2006年,《國民中學實施「看圖作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涂碧霞:2002年,《凡目章法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高慶文:2003年,《國中國文科範文修辭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文彬:2002年,《從《吾鄉印象》到〈再見吾鄉〉─以台灣農村社會發展論吳晟詩寫作》,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月貴:2006年,《孔子的「因材施教」與多元智能教學的對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宇詮:2000年,《引導兒童作文教學之探究~自修辭的角度切入》,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
    陳怡吟:2006年,《九年一貫國語文第三階段教科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怡芬:2002年,《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教學析論—以高中一綱多本國文課文為研究範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秀琴:2001年,《吳晟詩研究及教學實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恬伶:2008年,《劉大櫆「神氣說」在國語文教學之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陳淑雲:2000年,《孔子仁的思想形成與應用》,靜宜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陳靖婷:2006年,《辭章篇旨教學研究─以高中一綱多本散文小說選文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郭芯慧:2002年,《國中國文教學與輔導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所碩士論文。
    莊凱如:2003年,《國中國文科說話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張淑貴:2006年,《近十年來的高中國文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張蕙蘭:2002年,《國民中學國文科課程統整實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黃春滿:2003年,《實施臨床視導對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彭菊英:2003年,《現代詩聲情藝術探究--以朗誦為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彭繼中:2003年,《《論語》仁概念的研究──以文質論觀點的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所博士論文。
    游新欣:2007年,《高職朗讀教學研究--以台北縣某私立高職一個班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曾艷華:2006年,《學校本位課程融入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葉淑宜:2002年,《從「語言風格學」賞析《三國演義》中所引詩詞─以有題目的作品為範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君:2002年,《詩歌義旨教學之研究——以國中國文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劉紹廷:2003年,《一位小學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歷程之研究 以修辭、句型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毅鳴:2004年,《唐君毅的修養工夫論──以「人生之路」為核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劉寶珠:2002年,《作文運材教學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鄭芳郁:2002年,《二十五史中聲情觀念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鄭美玲:2006年,《現代詩團體朗誦教學研究與實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潘致惠:1996年,《國中國文的品格典範教育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所碩士論文。
    鄧萃文:2007年,《當前國中古典散文鑑賞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所碩士論文。
    蔣聖安:2002年,《《三國演義》的敘事認知與文本建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韶珊:2003年,《高中國文科教師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以實「仁」的意涵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賴秋樺:2005年,《國中小教學用修辭系統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蕭千金:2006年,《國中作文教學的設計與實作--以「立意取材」與「謀篇布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謝永珍:2008年,《詩歌意象教學析論──以現行高中國文課文為考察範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謝明芳:2002年,《當代台灣報導文學的興起與發展》,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金龍:2002年,《中學國文情意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所碩士論文。

    五、網頁資料
    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discuss/discuss5.php
    臺北縣國教輔導團:教師悅讀網:http://blog.huayuworld.org/reader
    師大國文系王開府教授部落格:「wken’s思考與閱讀」:http://blog.yam.com/user/wkeny.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