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欣玲
論文名稱: 普普風格之海報設計創作與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Pop Art in Poster Design and Research
指導教授: 張柏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嬰兒潮普普藝術海報
英文關鍵詞: Baby room, Pop art, Post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西方社會,充滿各種矛盾與衝突,一九六○年代正處於戰後嬰兒潮交替的世代,這批新的輕年思想注入社會,掀起了一波全新的藝術風潮,普普藝術受到當代社會變遷的影響,在思想上與傳統藝術相較之下有很大的改變,普普形成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卻可以迅速的影響整個社會,從電影、文學、繪畫、服飾與各類商品等都可以看到普普的蹤影,這股藝術潮流由歐洲跨海來到美國,在美國發展為一種具有強烈美式文化氣息的藝術風格,因為它的大眾特質,因此可以容易的與群眾相互結合,六○年代的普普藝術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影響藝術;藝術影響社會的重要藝術時期。
    普普藝術因為與大眾密切結合,更能顯示出藝術家對於當代社會的觀感, 它的創作手法與風格至今仍隨處可見,本研究希望透過探討與分析整理後,了解普普藝術的始末與表現形式,進而以筆者自己的生活觀點出發,用普普的精神透過海報設計傳達出在不同時空下的感官。

    In the la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western society was engulfed by ambiguity and conflict. The 1960s marke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post war baby boom era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ideals advocated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talents extended into the society and created a revolutionary artistic trend – Pop Art. This art movement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changes of the time and its ideals differed greatly from conventional art. Despite its formation within a short period, its influence disseminated rapidly throughout society and was evident in film production, literature, art, fashion and a diverse range of commercial products. This art trend from Europe spread into America and developed into a style distinctive of strong American culture. Its mass appeal qualities allowed Pop Art to integrate with the public. Pop Art in the 60s can be described as a significant period in art history in which the society influenced the arts of the time; and the art had great impact on society.

    The close ties between Pop Art and the public shows artists’ views of the society. The artistic methods of creation and style are still evident today. This research aim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history of Pop Art as well as its methods of expression in hop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Furthermore, the author will proceed from a personal perspective and employ the spirit of Pop Art to convey the sentimental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dimensions through poster desig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IX 1.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設計創作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設計創作研究方法與架構 4 2. 文獻探討 5 2.1普普藝術的時代背景 5 2.1.1變遷中的社會 5 2.1.2當代流行文化 10 2.1.3具象藝術的更新 11 2.1.4反文化特質 18 2.2普普藝術的內涵與起源 21 2.2.1普普藝術的起源 21 2.2.2普普藝術的內涵 25 2.2.3商業取向的藝術 28 2.3海報概說 30 2.3.1海報的發展 30 2.3.2海報的種類與構成 32 3. 普普風格案例分析 38 3.1 普普藝術家平面作品作品表現分析 38 3.1.1英國普普 38 3.1.2 美國普普 41 3.2 普普藝術作品特質分析 44 4. 設計創作表現方法 48 4.1 設計創作理念 48 4.2設計創作流程 49 4.3設計創作作品說明 51 5. 結論與後續研究 63 結論 63 後續研究 65 參考書目 66

    書籍
    Eric J. Hobsbawm,極端的年代(上)。台北市:麥田,1996。
    李玉龍、張建成 譯,新設計史。台北市:六合出版,1995。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台北市:藝術家,1997。
    Sister Wendy Beckett,繪畫的故事。台北市:臺灣麥克,2004。
    鄧元忠,西洋現代文化史。台北市:五南出版,1995。
    張鐵志,聲音與憤怒:搖滾越可能改變世界嗎?。台北市:商周出版,2004。
    露西.利帕,普普藝術。台北市:遠流,1991。
    李家祺,普普藝術的超級明星-李奇登斯坦。台北市:藝術家,2008。
    徐芬蘭,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台北市: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2009。
    何政廣,歐美現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2006。
    楊裕富、林萬福,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市:田園城市,2004。
    徐洵蔚、鄭湛 譯,後普普藝術。台北市:遠流,1996。
    盧慈穎 譯,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台北市:三言社,2006。
    魏朝宏,文字造型。台北市:眾文圖書,1992。
    林品章,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商周出版,2004。
    袁曼麗,淺說海報設計,海報設計概論。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993。

    期刊
    潘襎,新藝術的美神—慕夏〔Alphonse Mucha〕的生涯與新藝術。藝術家 328,212-233。
    陶曉清,地下音樂與普普藝術。世界電影,頁120,1989.6。
    林千琪,叛逆巨響:普普藝術在英國,藝術家,頁320,2006.2。
    姚克洪,現代美術56,頁15,1994.10。
    陳永賢,普普藝術大師─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in特展。藝術家348,頁142,2004.5。
    席德進,美國的普普藝術。文星75,頁50,1964.1。
    王受之,新普普主義。藝術家,頁352,1998.6。
    丘彥明,新寫實主義和普普藝術。藝術家363,頁410,2005.8。
    梅丁衍,美國普普藝術─大眾文化狂歡後的反思。現代美術56,頁18,1994。

    論文
    張婕妤,嬉皮文化中迷幻藝術風格運用於海報創作與研究,2008。
    楊佳峰,嬉皮文化的影像風格於視覺傳達設計之研究與應用,2005。
    林嘉鈺,探討墨韻在海報設計之表現,2008。
    呂靜修,普普風格的諷刺及隱喻手法應用在視覺傳達設計的創作研究,2001。

    網路資料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091309985
    http://culture.edu.tw/pioneer/subject_list.php?subjectid=59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4110046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01400630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嬉皮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古斯塔夫•克林姆#_note-5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4025.html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阿爾豐斯•慕夏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