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佳怡 CHANG, Chia-Yi |
---|---|
論文名稱: |
護理學生實習壓力及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Perceived stress and health status of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clinical practice |
指導教授: | 胡益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9 |
中文關鍵詞: | 護理學生 、實習壓力 、身心健康 |
英文關鍵詞: | nursing students, practice stress, health status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8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1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瞭解科大日四技護生實習壓力及身心健康的現況,並且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實習壓力及身心健康上的差異情形,進而探討實習壓力及身心健康之間的相關情形,以及背景變項和實習壓力對於身心健康的預測力。採觀察性研究,針對某科技大學母群體310位二到四年級實習護生以隨機集束抽樣方法獲得有效樣本172位,以問卷收集資料,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表」、「人格特質量表」、「實習壓力量表」、「身心健康量表」等研究工具。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複迴歸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實習壓力總分最高116分,最低8分,顯示個別差異甚大。六個分量表中,以「實際護理病人之壓力」得分最高,各細項中以「課室教學內容與臨床實習現況有差距」的平均得分最高。
二、研究對象身心健康趨向負向,總分最高126分,最低29分,個別差異甚大。四個分量表中,以「焦慮和失眠」得分最高,各細項中以「最近一個月來我覺得自己無法充分利用時間」的平均得分最高。
三、整體實習壓力會因實習科別、實習場所屬性、對護理的興趣、人格特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分量表也會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差異。
四、整體身心健康會因實習科別、實習場所屬性、人格特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分量表也會因不同背景變項而有差異。
五、整體實習壓力和整體身心健康呈現顯著負相關。整體實習壓力及其分量表與身心健康及其分量表則呈現顯著正相關。
六、「年級」、「性別」、「實習科別」、「實習場所屬性」、「對護理的興趣」、「宗教信仰」、「家庭社經地位」、「人格特質」及「實習壓力」等九個預測變項,可以聯合預測解釋「身心健康」總變異量的44.1%。而「實習壓力」、「年級」、「實習科別」及「人格特質」為顯著的預測變項,更以「實習壓力」為最主要的預測因子。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nursing students’ practice stress and health status.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practice stress and health status between individuals of differing backgro- unds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actice stress and health status, as well as whether it was the ability to predict a student’s health status with information on their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practice stres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design was used. A random cluster sample was recruited from nursing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subjects were 310 two to four-year nursing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needed for this study. 172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he instruments include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m”, “the personality trait scale”, “the clinical practice stress scale”, and “the general health sca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for windows 22.0,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1. Perceived stress varied greatly among individuals (ranging from 8 to 116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stress scale).Practice stress was divided into six level categories: stress from taking care of patients was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score. The it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was the highest average score.
2. Health status of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tended to be negative. Health status varied greatly among individuals (ranging from 29 to 126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stress scale). Health status wa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 categories: anxiety and insomnia was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score. The item “I feel unabl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time last month" was the highest average score.
3. Overall practice stress of participa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ractice divisions, Practice unit, interesting in nurs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ts subscale significantly differs o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4. Overall health status of participa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ractice divisions, Practice unit, Interesting in nursing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ts subscale significantly differs o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5. Over all practice stres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alth status. "Overall practice stress" and its subscal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verall health status " and its subscale.
6."Grade","gender","practice divisions", "practice unit", "interesting in nursing", "religion",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of family", "personality traits "and " practice stress " predicated 44.1% of the total variances in health status. "Practice stress ","grade ","practice divisions "and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the significant variables to the prediction of health status. “Practice stress" was the major predictor.
中文文獻
王靜琳、李小璐、呂桂雲(2010)。影響護專學生初次實習憂鬱 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6(1), 65-75。
王珮玲、楊里巧(2011,10月)。幼教老師在職進修碩士壓力 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反思心理學家的社會關懷」臺灣心 理學會會議論文,臺中。
石芳萌、吳麗娟、林世華(2010)。高中職學生親職化、自我分 化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1(1), 823-846。
向肇英、李介至、李韻雯、鄭素月(2012)。乳癌婦女的不確定 感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14(2),23-31。
朱慶朝(2011)。探討唾液中可體松濃度與護專生實習壓力相關 健康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臺 南。
何茉如、林世華(2000)。國中生幽默感對於生活壓力、身心健康之調節作用。教育心理學報,32(1),123-156。
何雪珍(2007)。護理科應屆畢業生憂鬱傾向及其與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自殺傾向之相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
何慧菁、張淑惠、曹瑞雲、張梅芳、陳永煌、楊燦( 2010)。醫院員工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17(4),239-252。
吳英璋(1994)。從健康、壓力與因應談全方位的身心均衡,學生輔導雙月刊,34,16-29。
吳家楹(2005)。北部地區大學院校護理系學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宋尹寧(2007)。內外控人格特質、資訊素養、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行政人員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
李欣瑩、姜逸群(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 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5),115-132。
李美娟(2006)。護生實習壓力、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美和科技大學,屏東。
李坤龍(2009)。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因應策略對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李靜雯、葉秀珍(2010)。護生基護實習不同階段壓力改變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耕莘學報,(8),7-18。
李小萍(2011)。運用德菲層級法評估護生臨床實習方案之研究-以五專護理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義守大學,高雄。
邢慧芬(2013)。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以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
周鳳珍(2006)。護專學生實習壓力, 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林梅香、徐秀琹(2002)。某護專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與健 康狀況之探討。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2,67-80。
林秀珍、石惠美、蘇淑芳、陳美玉(2004)。臺灣企業外派駐大陸工作人員身心健康狀態之探討。長庚護理,15(4),403-415。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四版(頁48-50)。臺北:巨流。
林麗貞(2007)。臺越護生實習壓力與因應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美和科技大學,屏東。
林淑惠、黃瑋臻(2009)。臺灣中部地區大學生獨處能力、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6(1),33-61。
林學誠(2010)。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關連性研究--以宜蘭地區郵局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佛光大學,高雄。
林書勤(2011)。大學諮商心理師諮商自我效能、工作滿意與身心症狀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邱兆宏(2004)。壓力與健康:整合分析與模式驗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
侯明玉(2012)。大學生身心困擾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以師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洪智倫(2009)。探討“漸進式肌肉放鬆”技術對舒緩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壓力之成效。長庚科技學刊,(10),1-16。
胡雅玲(2008)。探討某護專學生的實習壓力與相關影響因素。耕莘學報,6,19-34。
范美華、黃娟娟(201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高應科大體育,11,65-75。
馬承逸(2010)。大學生自我分化, 壓力感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高毓秀、王曉萍、王淑慧(2011)。技職體系五年制護專生臨床實習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醫護科技期刊,3(12),101-113。
莊小玲、葉昭幸(2001)。加護病房中早產兒父母之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壓力感受與身心反應之相關研究。長庚護理,12(3),220-233。
張吉江(1985)。組織行為。臺北:順達。
張秋蘭(1999)。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吟慈(2007)。實習心理師的心智負荷、自我照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張釗監、莊禮如、蘇億玲、梁惠珍、王拔群、王榮添(2009)。Cilostazole對透析患者洗腎瘻管的預後分析-單一醫學中心經驗。輔仁醫學期刊,7(4),181-187。
張詠涵(2012)。實習壓力、休閒因應、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 以大專旅館實習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
張嘉怡(2012)。內外控人格特質、自我效能與角色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雙和分區在職進修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曹天怡(2011)。某護專精神科實習護生人格特質、實習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許淑蓮、林惠賢、黃秀梨、于博芮、胡文郁、羅美芳(1997)。護生實習壓力量表之發展與測試。護理研究,5(4),341-351。
許淑蓮、林惠賢、黃秀梨(2001)。護生初次實習壓力、身心社會狀態、因應行為與人格特質關系之探討。護理研究,9(3),233-246。
陳政友(199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一年級學生健康生活狀況調查與健康危險評估實驗研究。學校衛生,(32),47-76。
陳筱瑄(2002)。臺中縣某國中學生內外控人格特質、主觀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立軒(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制握信念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靜怡(2004)。大專生獨處狀態及其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陳羿潔(2007)。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之學習壓力與學習滿意度之初探-以某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亞洲大學,臺中。
陳淑芳、王緒中、李明憲(2008)。儲備國小教師面對教師甄試壓力的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1),27-50。
陳郁茜(2008)。不同國高中班級組織型態、人格特質、壓力因應方式與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陳建和、張詠涵(2012)。實習壓力、休閒因應、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以大專飯店實習生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7(2),41-57。
陳慧珊、吳麗娟(2013)。大學生親職化現象、個體化程度與身心健康指標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5(1),103-120。
曾巧芬(2000)。護理實習學生休閒、生活壓力及身心健康相關研究--以臺北護理學院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長發(2006)。大學生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1),25-41。
黃惠貞、姜逸群 (2005)。大專院校學生靈性健康, 知覺壓力與憂鬱之相關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3,121-144。
黃韞臻、林淑惠(2009)。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中部五所大學爲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8(1),41-56。
黃寶園、林世華(2010)。人格特質與社會支持對壓力反應歷程影響之研究: 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二計量方法。教育心理學報,39(2),263-294。
黃開義、戴伯芬、林昭銘(2011)。中區技職院校學生人格特質對身心健康之影響研究。修平人文社會學報,(16),57-88。
黃鈺雯、楊其璇、何淑儷、胡月娟(2011)。大學護理系學生實習壓力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7(1),14-25。
黃麗如、陳建和(2013)。孕期婦女壓力、休閒因應及身心健康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3(2),43-61。
葉雅婷(1999)。高中生知覺其父母教養方式、完美主義及身心健康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雷若莉、陳曉玫、林京芬、劉雪娥、許淑蓮(2000)。Y世代護生實習壓力源、學習幫助與因應行為。長庚護理,11(4),11-23。
歐陽儀、吳麗娟(2012)。父母自我分化對青少年子女身心健康影響模式探討。教育心理學報,43(3),567-589。
蔡佳純、黃靜鳳(2005)。護生兒科實習之壓力源及壓力探討。慈濟護理雜誌,4(4),50-57。
蔡照文、李維倫、蔡享翰、郭恆閔(2010)。四技護生產科護理實習壓力與身心健康相關性之探討。美和學報,29(1),63-75。
鄭夙芬、鄭期緯、陳武宗、黃洽鑽(2006)。高屏地區社區運動團體參與者健康信念、組織參與態度與身心健康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6),1-31。
蕭雅竹(2003)。護生靈性健康與實習壓力、憂鬱傾向及自覺健康狀態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賴清財、蘇俊賢(2009)。大專技職校院學生“內外控人格特質”在“動態生活”之差異比較。彰化師大體育學報,(8),84-96。
羅素蘭(2005)。臺灣地區護專學生生命意義感, 實習壓力與憂鬱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蘇麗智、郭憲文(1993)。某醫專護生實習壓力之評估-初期階段實習。護理研究,1(2),166-175。
蘇佳廷、蘇偉禎、許智瑋、李柏翰、胡靜欣、王鵬智、劉倩秀、江心瑜(2012)。職能治療實習生的壓力與壓力因應策略之初探。輔仁醫學期刊,10(4),193-203。
鐘淑英(2006)。中部兩專科學校護生實習壓力與臨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臺科技大學,臺中。
英文文獻
Beck , D. L. , Hackett , M. B. , Strivastava , R. ,McKim , E. , & Rockwell , B. (1997). Perceivedlevel 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schools.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 36(4) , 180-186.
Cannon,W.B.(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Chan, Christine K. L.,So, Winnie K. W., & Fong, Daniel Y. T.(2009). Hong Kong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stres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5(5), 307-313.
Holmes, T. H., & Rahe, R. H.(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1(2), 213-218.
Ivancevich, J. M.,Matteson, M. T., & Preston, C.(1982). Occupational stress, Type A behavior, and physical well be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5(2), 373-391.
Jimenez, C.,Navia-Osorio, P. M., & Diaz, C. V.(2010). Stress and health i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nursing student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66(2), 442-455.
Lazarus, R. S.,&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Nolan, G., & Ryan, D.(2008). Experience of stress in psychiatric nursing students in Ireland. Nursing Standard,22(43),35-43.
Selye, H.(1956). The stress of life.
Selye, H.(1983).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present, and fucture. In C. L. Cooper (Ed.), Stress research : Issues for the eighties. New York: Wiley,1-20.
Sarafino, E. P.(1998).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 Sons Inc.
Sheu Sheila,Lin Huey-Shyan,Hwang Shiow-Li(2002)。Perceived stress and physio-psycho-social status of nursing students during their initial period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effect of coping behavi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39(2), 16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