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佳吟
論文名稱: 若立維:《為長笛與弦樂團之協奏曲》詮釋探討
指導教授: 游雅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若立維長笛青年法蘭西
英文關鍵詞: Jolive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8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法國作曲家安德烈‧若立維(André Jolivet, 1905-1974)對自然世界的原貌,以及人類舞蹈中蘊含之情感,付出強烈的關注。若立維主張新音樂的人道主義,著力於在音樂中探索人類精神的根源。「回歸音樂本身起源,古代的意義,因為它是人類群體宗教信仰中,帶有魔術的、咒語的表達方式」幾乎是若立維貫徹一生的音樂觀。
    第一次到第二次大戰期間,若立維努力地想回復音樂那已失去的生命力及本能。就作風而言,初期的作品反映出對神秘原始、以及對異教徒宗教思想的關注,而後期作品,雖就精神上而言可以說是相同的起源,但卻更人性化,這個作風上的變化,可能是二次大戰時,巴黎被佔領所引起的。
    對若立維來說,長笛在其音樂觀與美學觀中,占了非比尋常的重要地位。若立維認為從遠古時期開始,長笛這樣樂器,就與宗教儀式具備密切關係,象徵神秘的、魔法的力量; 另外,一生中寫過十二首協奏曲的若立維,非常重視此一曲種,並且皆為了主奏樂器不同的性能,而設計不同的協奏樂團編制。《為長笛與弦樂團之協奏曲》(Concerto pour Flûte et Orchestre a Cordes)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
    此協奏曲中線性自由對位的寫作手法,動機素材的靈活運用,以及聲響上的力度變化,皆值得深入探討。
    在樂曲詮釋方面,基本上應以客觀冷靜的態度演奏,並謹守穩定速度,注意許多豐富對比性表情記號,來處理並適應此協奏曲中,高難度技巧的演奏。

    前言-------------------------------------------------------1 第一章 歷史背景 第一節 二十世紀法國音樂的發展---------------------------------3 第二節 法國六人組與青年法蘭西---------------------------------8 第二章 安德烈‧若立維的生平與創作簡介 第一節 若立維的生平簡介-------------------------------------11 第二節 音樂理念與創作風格分期--------------------------------18 第三節 若立維的長笛作品-------------------------------------25 第三章 為長笛與弦樂團的協奏曲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由來---------------------------------------32 第二節 樂曲分析--------------------------------------------34 第一部分 曲式結構-------------------------------------------37 第一部分 動機與素材之運用------------------------------------40 第一部分 力度變化-------------------------------------------49 第二部份 曲式結構-------------------------------------------51第二部份 動機與素材之運用------------------------------------65第二部份 力度變化-------------------------------------------78第三部份 曲式結構-------------------------------------------81第三部份 動機與素材之運用------------------------------------84第三部份 力度變化-------------------------------------------85第四部份 曲式結構-------------------------------------------86第四部份 動機與素材之運用-----------------------------------101第四部份 力度變化------------------------------------------119 第三節 演奏技巧之探討--------------------------------------125 結語-----------------------------------------------------138附錄----------------------------------------------------140 參考書目-------------------------------------------------142

    李忱潔。〈法國長笛學派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3。

    李哲洋。《最新名曲解說全集》。台北:大陸書店,1998。

    船山隆 著。林立乘 譯。〈二十世紀的法國音樂〉。《全音音樂文摘》(四月號,1985):92-96。

    陳友梅。〈分析與詮釋─若立維「里諾之歌」〉。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0。

    黃寤蘭主編。《西洋音樂百科全書:二十世紀音樂(下)》。台北市:台灣麥克,1996。

    A. Luce, Brian. “Performing Jolivet’s Concerto.” Flute talk, May/June 1995: 13-15.

    A. Sprout, Leslie. “Messiaen, Jolivét, and the Soldier-Composers of Wartime
    France.” The Musical Quarterly, Vol.87: 261-279.

    Jacobsson, Stig. Notes to A. Jolivet, The Kroumata Percussion Ensenble and Manuela Wiesler, flute play music by Jolivet, Harrison, Cage and Sandstrom (1984). CD (BIS 272, 1984), 2-3.

    Jolivet, André. Concerto pour Flûte and Orchestre a Cordes. Heugel, 1950.

    Marx Wolfgang. Notes to André Jolivét, Concertino for trumpet, piano and strings
    (1993).CD (Teldec, 4509-90846-2, 1993), 6.

    Maycock, Robert. Noted to André Jolivet, André Jolivet (1955). CD (DCA 918, 1995),
    1-2.

    Méfano, Paul. Notes to André Jolivet, Oeuvres pour Flute (1951-1988). CD
    (Adda 581055, 1988), 8-10.

    Michael Struck-Schloen. Notes to Andre Jolivet. Bassoon concertos (1993). CD
    (Capriccio 10 579, 1996 ), 13.

    Pellissier Jérôme. Notes to André Jolivet, Concerto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1978). CD
    (Erato 2292-45839-2, 1992), 9-10.

    Réby Anne-Marie. Notes to André Jolivet, 3eme symphonie /Concerto pour piano et
    orchestre/1er concerto pour violoncelle et orchestre (1968/1968/1966). CD (Solstice SOCD 81,1992),5-6.

    Sprout, Leslie A. “Messiaen, Jolivet, and the Soldier-Cpmposers of Wartime France.” The Music Quarterly (Nov. 2004): 261-305.

    Toff, Nancy. The Flute Book.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Wiesler, Manuela. Notes to Andre Jolivet. Concerto for flute & strings (1993). CD
    (BIS-CD-739 Bis, 1996), 7-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