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如芬
論文名稱: 社教機構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關係之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Employe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Term Paper Oral Report Summary
指導教授: 楊國賜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社會教育教育訓練員工績效
英文關鍵詞: Soci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training, staffs effectivenes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48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為因應社會的急速變遷,提高組織效率,非營利社教機構的轉型日趨激烈與白熱化。教育訓練為員工績效最寶貴的資產,也是提昇組織效能的策略之一。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了解社教機構教育訓練的現況。二、探討社教機構員工對教育訓練的認知情形。三、探討社教機構員工對教育訓練提升工作績效的看法。四、分析社教機構員工對教育訓練的認知情形及提升員工績效的看法之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而樣本的抽取乃是以立意抽樣,運用套裝軟體SPSS進行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表、獨立樣本t檢定、Pearson 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信度與效度分析,藉以了解員工對教育訓練認知、員工績效、個人背景變項等三者之間的關係。以期了解個人背景變項與社教機構教育訓練認知與看法的差異及教育訓練的認知和其提升工作績效的相關。
    透過本研究發現:社教機構員工對教育訓練認知與提升工作績效,會因「個人因素」之不同而有顯著影響;性別在教育訓練的認知有顯著差異,年齡和服務年資在工作績效上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探討目前社教機構的教育訓練認知對員工績效的影響,藉以提升員工的涵養與素質,加強服務效能,並提出人力培訓的參考性建議,使教育訓練由量的重視轉為質的提昇,發揮教育訓練應有的功效。
    關鍵字:社會教育、教育訓練、員工績效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society’s high-paced changes and increase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ransformation becomes obviously and intensively. Educational training is the most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staffs’ efficiency,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strategie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of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1.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Educational Training.
    2. Discuss the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taffs’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3. Discuss the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taffs’ thoughts 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increasing efficiency.
    4.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staff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the staffs’ thoughts 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increasing the staffs’ efficiency.
    This research used surveying method and the samples were chosen randomly. Using the software ‘SPSS’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umber distribution chart, independent-sample t-testing,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ne-way ANOV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long with credibility and efficiency analysis, this research was abl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taff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staffs’ efficiency and individual background factors. All in the hope of understanding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staff’s understanding and thoughts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how all that relate to increasing work efficiency.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following were observed: ‘personal factors’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staff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the increase in their efficiency; moreover, gend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understanding for the Educational Training while age and period of servic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taffs’ efficiency.
    This research discussed the current impact that the understanding for Soci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Educational Training had on the staffs’ efficiency, so as to increase the virtue and quality of the staffs and to strengthen service ability,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referral suggestion of manpower training. Thus, this study is hopefully to result in elevating the focus of Educational Training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ultimately, bringing Educational Training to its full effect.

    Keywords: Soci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Training, Staff Efficienc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社會教育機構之起源與發展………………………………… 11 第二節 教育訓練的意義、功能與影響……………………………… 18 第三節 訓練計畫的實施方式………………………………………… 34 第四節 員工績效與受訓動機…………………………………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9 第三節 研究假設……………………………………………………… 7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5 第五節 實施程序……………………………………………………… 85 第六節 資料處理……………………………………………………… 8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9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 …………………………………………89 第二節 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內容分析……………………………… 93 第三節 背景變項與員工教育訓練的內涵…………………………… 99 第四節 教育訓練認知背景與提升工作績效的相關…………………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09 第二節 結 論 …………………………………………………………113 第二節 建 議 …………………………………………………………115 參考文獻……………………………………………………118 中文參考書目……………………………………………………… 118 英文參考書目……………………………………………………… 122 附錄……………………………………………………… 124 表 次 表2-1 Miller與Nadler對訓練、教育與發展的不同看法…… 20 表2-2 教育、訓練與發展三者之異同…………………………… 21 表2-3 教育、訓練、發展之異同.………………………………… 23 表2-4 各學者對教育訓練的定義………………………………… 25 表2-5 教育訓練功能表……… …………………………………… 31 表2-6 需求評估的方法………………………………………………… 39 表2-7 教育訓練實施之比較 ……………………………………… 42 表2-8 教育方式優缺點一覽表 ……………………………………44 表2-9 訓練評估模型………………………………………………… 47 表2-10 績效評估的定義彙總表 …………………………………… 50 表2-11 績效評估目的總表 ………………………………………… 51 表2-12 美國大企業之績效評估目的表………………………………… 53 表2-13 評估來源與其權重分配表……………………………………… 55 表 3-1 社教機構數與員工抽樣人數一覽表 ………………… 71 表3-2 不同規模社教機構數問卷發放數……………………………… 72 表 3-3 預試社教機構、問卷發放數與實際回收之有效問卷… 77 表3-4 各題鑑別度…… ……………………………………………… 78 表3-5 各題鑑別度………………………………………………… 79 表3-6 各題信度統計量 …………………………………………………80 表3-7 總量表信度統計……………………………………………… 82 表 3-8 KMO與Bartlett檢定 ……………………………………… 82 表3-9 員工對於教育訓練的認知及看法因素結構摘要表 …………… 83 表 3-10 KMO與Bartlett檢定…………………………………………83表3-11 員工對於教育訓練提高工作績效的看法因素結構摘要表 …84 表4-1 受試對象基本資料 ……………………………………………91 表4-2 單位辦理教育訓練與否………………………………………93 表 4-3 機構的教育訓練方式…………………………………………… 93 表4-4 教育訓練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95 表4-5 員工對教育訓練的認知 ……………………………………… 96 表4-6 員工對教育訓練提昇工作績效的看法………………………… 97 表4-7 性別和社教機構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 100 表4-8 年齡和社教機構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 101 表4-9 婚姻和社教機構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 102 表4-10教育程度和社教機構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103 表4-11 服務年資和社教機構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104 表4-12 受訓經驗和社教機構員工教育訓練與工作績效 ………………105 表4-13 教育訓練認知情形與提升工作績效之相關分析……… 106 圖 次 圖1-1 研究流程圖………………………………………………………… 7 圖2-1 Martin & Jackson 培訓循環模式…………………………… 35 圖2-2 教育訓練模式… …………………………………………………… 36 圖2-3 教育訓練之體系…………………………………………………… 40 圖2-4 行為之基本模式…………………………………………………… 61 圖3-1 研究架構圖 ……………………………………………………… 6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2007〉。全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2007年7月26日擷取自http://www.csptc.gov.tw/UpLoad/EBOOK/2407/95統計表20.pdf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3〉。社會教育法。2007年7月26日擷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80001
    王本正〈2005〉。中小企業管理訓練需求分析結果報告書。載於東海大學管理學院中區中小企業研訓中心頁8 ,台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王乙如〈2004〉。投資員工企業獲利最佳法門。商業周刊,876,122-123。
    王保進(2000)。視窗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方昭明(2000)。淺談員工教育訓練,就業與訓練,18(3), 8-9。
    余朝權〈2003〉。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秉恩〈2002〉。管理學:本質、演化與新趨勢。台北:翰蘆。
    吳瓊治〈2002〉。知識獲取、知識整合與教育訓練關聯性之研究-摩托羅拉(Motorola)公司之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
    吳明隆(2000)。 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呂碧茹〈1999〉。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展及組織績效之關連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
    宋明賢〈1996〉。製造業勞資雙方對企業教育訓練成效之態度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
    李建興〈1994〉。社會教育新論。台北:三民。
    李嵩賢〈 2001〉。人力資源的訓練與發展。台北:商鼎。
    李聲吼〈2001〉。人力資源發展(二版)。台北:五南。
    李漢雄(2001)。人力訓練與發展。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清江〈1998〉。邁向學習社會:未來教育的希望。成人教育,42,2-3。
    林勝義〈1993〉。社會教育多元論。台北:五南。
    林勝義〈1995〉。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俊毅、吳美連(2002)。 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
    林珮瑛(2003)。論檢察官之在職訓練。人事月刊,36(6),12-26。
    林坤盟〈2006〉。從人力資源管理淺談台灣中小企業員工之教育與訓練。網路社會學通訊,59,8-9。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洪淑葵〈2001〉。我國多國籍企業總部支援、派外人員績效評估與人力資源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台南。
    洪榮昭〈1991〉。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紀茂嬌(2002)。公立大學行政人員訓練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嘉義。
    袁芳煌〈2002〉。工作評價、績效評估與薪酬管理之關係應用於實務之研究—以國內製造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1996)。社教機構營運問題與對策。台北:編者。
    張玉山〈1992〉。對員工訓練之分析。就業與訓練,10(6),72-75。
    張培新〈2001〉。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之研究-以辦理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之全國性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
    郭崑謨(2000)。人事管理,第二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郭蘭(2002)。中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灣中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
    許宏明〈1995〉。高科技產業的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中壢。
    許雅隸(2001)。主管領導型態、員工人格特質、組織激勵制度與員工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花蓮。
    陳姿妤〈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
    陳建光〈2000〉。企業教育訓練與員工生涯發展之關係研究:以IC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五南。
    陳國嘉〈1991〉。如何做好員工教育訓練:企業人手冊。台北:遠流書局。
    程德貞〈2000〉。訓練模式與其成效之關係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黃光男〈1998〉。社教機構的經營與管理。載於編者(編),非營利社教機構終身學習研討會,14,11~1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黃英宗〈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黃英忠〈1993〉。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黃富順等〈1994〉。我國社會教育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台北:編者。
    楊國賜〈1995〉。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楊朝祥〈199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
    廖麗佳〈1998〉。人力資源策略、教育訓練政策與人力資源績效的關係─以台灣500大服務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台北。
    劉世勳、李然堯〈1995〉。情境式學習在企業員工教育訓練之應用。就業與訓練,15,44-48。
    劉昌博〈1999〉。社教機構發展的趨向。社會教育年刊,47,37。
    蔡易霖〈2006〉。客服人員教育訓練對員工績效與組織績效的影響-以金控公司銀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
    鄭志凱〈2002〉。人壽保險業務人員績效與教育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某壽險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高雄。
    蕭盈潔〈2002〉。非營利組織之事業化:以社會福利機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台北。
    簡建中〈1997〉。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圖書。
    職業訓練法〈2002〉。2007年7月26日擷取自http://www.evta.gov.tw/lawevta/law01.html
    羅大涵(1988)。企業辦理員工進修訓練的策略與途徑。就業與訓練,6,92-96。

    二、英文部分
    Allen,Michael(2003). Michael Allen’s Guide to E-Learning.NJ:jw & Sons
    Churchill Jr., G, A., Ford, N. M., Hartley, S. W., & Walker Jr., O. C. (1985). The determinants of salesperson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2, 103-118.

    Dessler, G.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Grove, D. A., & Ostroff, C. (1990). Program evaluation. In K.Wexley & Hinrichs(Eds.),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114~117. Washingon, DC: BNA Books.

    Gareth, R. J., Jennifer, M.G., & Charles, W. L.(2000).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Kirkpatrick, D. L. (1998).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he Four Levels(2nd ed.),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iet.

    Landy, F. J. & Farr, J. L. (1980). Performance ration. Psychological Bulletin,87, 94.

    Lawire, J. (1990). Difference Between Trai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Journal, 69, 44.

    Martin, M. & Jackson, T. (2000).“ Personnel Practice ”, 2nd ed.,UK: Beekman,80.

    McGehee, W. and Thayer, P.W.,(1973), Training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New York: Wiley & Sons。

    Noe, R. A. (1999). Employee training &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Schuler, R. S. & Jackson, S. (1987). Linking competitive strategies wit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3), 207-219.

    Schuler, R.S., & Jackson, S.E. (199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ositio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6th ed.), NY: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Wexley, K.N. & G.A.Yuke (198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ersonnel psychology. Homewood, Illionis: Richard D. Irwi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