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冠伶
Chen, Kuan-Ling
論文名稱: 馬祖地區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Study on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Matsu
指導教授: 胡益進
Hu, Yih-J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活動參與態度
英文關鍵詞: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lifestyles,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ttitud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17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06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馬祖地區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以馬祖四鄉五島 45(含 )歲以上之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共計 361份 ,以 IBM SPSS Statistics 23.0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統計方法 分為描述性統計與 推 論性統計 。研究結果摘要 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分數為 30.75(總分 40分 ),介於沒意見和同意之間的中等程度 ;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在性別 (p<.001)、 現在居住的地點 (p<.01)與最高教育程度(p<.05)有顯著差異。
    二、 研究對象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平均 得 分在中等之上, 營養行為與人際關係得分最高,其餘 分量表平均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自我實現、壓力處理、健康責任、運動行為。
    三、 研究對象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會因為 最高教育程度 (p<.05)、婚姻狀況 (p<.05)、 宗教信仰 (p<.05)及 目前被 診斷出疾病 的有無 (p<.05)的不同而有 顯著差異。
    四、 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 現 正相關。
    五、 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變項、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變項、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可以有效預測其可以有效預測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能,能解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解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變異量的25.5%,,其中顯著的預測變項共有其中顯著的預測變項共有5項,分別為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年項,分別為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年齡、最高教育程度、宗教信仰齡、最高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及及目前被診目前被診斷斷出的疾病出的疾病的的有無。有無。
    根據研究結果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馬祖地區本研究建議馬祖地區衛生與衛生與健康促進相關單位健康促進相關單位宜宜在馬祖各鄉多開設健康促進相關課程與活動,加強在馬祖各鄉多開設健康促進相關課程與活動,加強民眾民眾健康促進及健康促進及健康責任之觀念,期望促進馬祖地區中老年人的健健康責任之觀念,期望促進馬祖地區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及提升其康狀況及提升其生活品質。生活品質。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explore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Matsu.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over 45years old in Matsu. It’s a cross-sectional questionnaire study. 36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Use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for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divided into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theoretical statistic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
    1. The scores of participants’ attitudes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are above average,the score is 30.75(total score 40 points). Gender(p<.001), Place of residence(p<.01) and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p<.05)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 The scores of participants’ attitudes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profile are above average. Nutrition and interpersonal support are the highest, the other sort from high to low is: self-actualization, stress management, health responsibility, exercise.
    3.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Religious belief ,and Whether the disease is diagnosed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profile.
    4. participants’ attitudes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profil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5. sociodemographic and attitudes toward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predict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It can explain 25.5% of the total vari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Among them, there are 5 significant predictive variables, namely attitude to participate in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ag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religious belief, and Whether the disease is diagnose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the Matsu can organize more courses and activities related to health promo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responsibility, hop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Matsu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中老年人健康問題 9 第二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意涵與測量 15 第三節 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因素探討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個人背景變項分布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 48 第三節 對象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 60 第四節 個人背景變項及健康促進活動參與態度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預測因子 74 第五節 討論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90 附錄 100

    中文文獻
    王秀紅(2000)。自我照顧的概念及其在國內護理研究應用之評析。護理雜誌,47(2),64-70。
    內政部(2018)。107年第 15週內政統計通報,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ews_detail.aspx?sn=13742
    尹祚芊(2000)。學校衛生護理。台灣醫學,4(2),215-222。
    世界衛生組織(1948)。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取自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zh/index.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2007)。老人福利法。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37
    江文慈(2009)。「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
    朱珮綺(2017)。獨居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俊哲(2019)。肌少症。長庚醫訊,40(4)。
    何思儀(2007)。高齡化社會變遷下,台灣老人如何活躍老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吳宜宸(2010)。銀髮族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休閒時間身體活動的關係:社會支持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DOI:10.6825/NKUHT.2010.00040
    吳雅汝、周怡君、詹鼎正(2014)。文獻回顧-肌少症與衰弱症。內科學誌,(25),131-136。
    吳淑菁(2013)。台灣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吳肖琪(2016)。完善高齡者健康促進與生活品質提升之整合性照顧服務。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4(1),43-52。
    李雨庭(2013)。臺北市社區獨居老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李翠蓉(2019)。獨居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 -以臺北市大同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DOI:10.6345/THE.NTNU.DHPHE.018.2019.F02
    李宗育、陸鳳屏、詹鼎正(2014)。老年人跌倒之危險因子、評估、及預防。內科學誌,(25),137-142。
    林健得、陳德宗、丁春枝(2002)。師院生健康概念、健康促進生活型
    態、情緒穩定與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以國立屏東師院學生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6,435-474。
    洪乙禎(2018)。台灣老年人口飲食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洪大川(2017)。健康促進介紹。馬偕院刊,(347)。
    馬懿慈(2003)。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嘉義縣民雄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高淑芬、蕭如冰、蔡秀敏、邱祟氶(2000)。老年促進生活型態與衛生教育 。護理雜誌,47(1),13-17。
    高藝玲(2012)。社區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因素-以台南佳里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科技大學,臺中市。 DOI:10.6822/CTUST.2012.00076
    梁容方、鄺健濤、張慈桂(2018)。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疾病與自覺健康狀況關聯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4(2),17-26。
    曾月霞(2004)。中年人健康行為之探討。護理雜誌,51(1),20-24。DOI 10.6224/JN.51.1.20
    曾華兒、陳美芳(2016)。高齡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15),29-37。
    曾煥裕、李孟芬、劉曉春、石泱、李淑華、林筱倩、李明芝(2012)。社會老年學。臺北市。
    張李淑女、張育嘉、林慧美、蒙美津、邱駿紘、蘇完女、林秀珍、鄭秀敏、陳怡如、汪在莒、林承鋒(2013)。健康與生活:開創樂活幸福人生。臺灣:新文京。
    張益誌(2016)。中老年人蔬果攝取量的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南市。
    張聖如(2002)。更年期婦女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張彩秀、黃乾全(2002)。中老年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自覺健康狀態之關係。衛生教育學報,(17),15-30。
    許峰源 (2019)。內心的太陽一直都在。臺灣:方智。
    許雅雯等(2015)。健康促進。臺灣:新文京。
    連江縣政府民政處(2020)。連江縣各鄉現住人口數按性別及年齡分布109年 1月底。2020年2月取自
    https://www.matsu.gov.tw/chhtml/downloadclass/371030000A0001/661。
    郭卜瑄等(2013)。中老年人骨骼肌減少症盛行率與相關危險因子之流行病學調查。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8(1),28-46。DOI:10.29461/TGG.201302_8(1).0003
    陳美燕、周傳姜 、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張京棣(1997)。長庚護理。 8(1),14-24。
    陳桂嬌(2019)。中高齡者擷取健康資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DOI:10.6345/NTNU201900090
    傅憶珍(2008)。臺東地區老年人自覺健康狀況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東大學,臺東市。
    湯雅雯(2018)。忘齡之島:馬祖躍居台灣平均壽命第一的祕密。臺北:天下文化。
    黃筱珮(2017)。跌倒傷害大,掌握居家防跌5大招。長春月刊,410。
    黃郁婷、楊雅筠(2006)。老年人友誼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北市老人服務中心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3)。
    黃偉銘(2014)。社區中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認知功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DOI:10.6343/ISU.2014.00395
    黃惠理(2015)。在地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以臺南市安定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毓華、邱啟潤(19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效度之評估。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9),529-537。DOI:10.6452/KJMS.199609.0529
    楊心怡、曾慧雯、陳俊辰(2016)。健康老化,從中年就要開始準備。康健雜誌,(217)。
    楊婕妤(2006)。影響台灣中老年女性生活適應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台中市。
    鄭夙芬(2006)。高屏地區社區運動團體參與者健康信念、運動組織參與
    與態度與身心健康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6),1-31。
    潘寶霞、戎瑾如、吳書儀(2013)。中年人健康問題、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對心理健康狀況之影響。精神衛生護理雜誌,8(1),12-22。DOI:10.6847/TJPMHN.201310_8(1).000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6)。民國九十二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成果報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老人研究叢刊,(10)。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2006)。銀髮族十大健康危機。2020年4月取自: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6&menu_id=168&webdata_i d=142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a)。民國九十六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
    況長期追蹤調查成果報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老人研究叢刊,(1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4b)。民國一百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成果報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老人研究叢刊,(1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吞嚥沒問題,營養有保障,長者「吃得下」,身心快活。2020年4月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806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取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08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a)。民國一百零四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成果報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臺灣老人研究叢刊,(1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b)。更年期與骨質疏鬆。2020年5月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4&pid=1197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c)。「活躍老化健康論壇」面對高齡化社會,全民動起來。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05&pid=10219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d)。更年期與骨質疏鬆。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6&pid=1204
    衛福部統計處(2019)。108年度死因統計。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lp-4927-113.html。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19)。骨質疏鬆。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16
    鄢如平(2011)。探討成人健康檢查族群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因
    素研究-以台北市某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正全(2014)。探討運動訓練與骨質密度之關係。交大體育學刊,(8),50-60。
    謝文彬(2009)。健康促進生活方式與生活品質之關係-以花蓮縣老人日托據點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鍾佳芳(2013)。中高齡慢性精神病患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的預測因素。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DOI:10.6831/TMU.2013.00153
    魏米秀、呂昌明 (200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4),25-46。
    羅淑美(2008)。六堆地區銀髮族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大學,臺東市。DOI:10.6836/NTTU.2008.00120

    英文文獻
    Andreasen,A.R.(1967). Leisure, mobility & lifestyle patterns. Proceedings of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onference, Chicago, USA,55-62.
    Brehm, B. A. (2000). Maximizing the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csm’s Health and Fitness Journal, 4(6), 7-11.
    Chien M.Y,Huang TY,Wu YT(2008). Prevalence of Sarcopenia Estimated Using 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Prediction Equa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J Am Geriatr Soc, 56(9).
    Daryle W. Morgan, Robert V. Krejcie(1970). Determ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Engel, J.F., Kollat, D.T. & Blackwell, R.D. (1984). Consumer Behavior(4th ed.). New York: Dryden Press.
    Gülbahar Korkmaz Aslan(201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and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s in older adul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3(6).
    Hakan Nazik(2015). Effect of parity on healthy promotion lifestyle behavior in women. Contemporary Nurse.50(2-3).
    Leavell, H. R., & Clark, E. G. (1965). Preventive medicine for the doctor in his community; an epidemiologic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Hill.
    Loojkinland, S., & Harms, J. (1996). Comparison of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s among senior: Exercisers versus nonexercisers. Social Sciences in Health, 2(3), 147-161.
    Pender, N. J. (1987).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2nd-ed.). Norwalk. CT:Appleton & Lange.
    Pender. N. J. (1996).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3rd ed.).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
    Phelan EA, Williams B, Penninx BW, LoGerfo JP, Leveille SG. (2004).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function and disability in older adults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Health Enhancement Program.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59, 838–843.
    Rosenberg, M. J., Hovland, C. I., McGuire, W. J., Abelson, R. P., & Brehm, J. W. (1960).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 Yale Univer. Press.
    Smith-Philips, D. L., Yee, D., Yee, B. W. K., & Fleishman, R.(1992). Health promotion and older adults: Developing guidelines for senior centers. Southwestern, 8(1), 18-27.
    Walker,S.N,Sechrist,KR.&Pender,N.J.(1987). The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Nursing Research, 36(2),76-81.
    Wells, William D. (1975,), "Comment on the Meaning of LifeStyle," i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ed. Beverlee B. Anderson, Ann Arbor, MI: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49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8).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WHO,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 Men, ageing and health : achieving health across the life span. WHO,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Madrid, Spain: Ageing and Life Course Program,Second United Nations World Assembly on Ageing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