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娟礽
Yeh, Jiuan-Reng
論文名稱: 傳統、流變與再生—從文化涵化視角論東亞當代箏樂創作
Tradition, Evolution, and Regeneration: The Study of East Asian Contemporary Zheng Compos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lturation
指導教授: 許瑞坤
Hsu, Jui- Ku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1
中文關鍵詞: 音樂創作記譜法涵化徐曉林王建民潘皇龍李志純三木稔
英文關鍵詞: Zheng, Music composition, Notation, Acculturation, Xiao-Ling Xu, Jian-Min Wang, Hwang-Long Pan, Chihchun Chi-sun Lee, Minoru Miki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3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研究主體為「東亞當代箏樂創作」,以中國作曲家徐曉林(1943-)、王建民(1956- )、臺灣作曲家潘皇龍(1945- )、李志純(1970- )、日本作曲家三木稔(Minoru Miki,1930- 2011)等五位專業作曲家的箏樂創作為研究範圍。他們秉持創新求變的使命,在不同的地域、時空背景下,建立起個人獨特的創作語言,為古箏器樂表現開創新的篇章,音樂風格與前期箏樂創作階段迥然不同。

    本文從文化涵化的視角進行研究,依序探討傳統、流變、與再生三個縱向性的發展過程。在第二章「東亞箏樂的傳統形貌」中,聚焦探討尚未與西方音樂涵化前的箏樂形貌,包括尚存的箏藝流派、樂器型制與記譜,以期與涵化結果做鮮明對照。除此之外,延伸說明近現代創作的發展概要,辨清研究主題所處的歷史定位。

    第三章「當代箏樂創作的涵化過程」,分別對五位作曲家所處的社會環境、接受的教育背景進行觀察,陳述與歸納個人的創作理念與手法,並實際分析箏樂作品。第四章「當代箏樂創作語法的擴充」,進一步對變化加以解釋,探討箏樂傳統與異文化之間,「橫向性」的融合程度和創作語法擴充的作法。

    在第五章「現代箏樂記譜符號之建構」中,將箏樂演奏指法融入西歐器樂記譜法的分類概念中,以本文研究的五位作曲家箏曲作為分析與舉例,期望重整與建構適用的箏樂記譜符號,供未來創作者、演奏者與研究者參考與應用。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East Asian Contemporary Zheng Composition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covers zheng compositions of five professional composers: Xiao-Ling Xu (1943-) and Jian-Min Wang (1956- ) of China; Hwang-Long Pan (1945- ) and Chihchun Chi-sun Lee (1970- ) of Taiwan; and Minoru Miki (1930-2011) of Japan.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periods, they upheld creative faith and established personal, unique composing language. They initiated new features for zheng music, and their music style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earlier era.

    This study procee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lturation to discuss three vertical developments successively: tradition, evolu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Chapter Ⅱ “East Asian traditional characters”, the study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zheng music style before it acculturated with western music, covering factions of zheng art still alive and structures of instrumentation and notations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with results of acculturation. The study then proceeds to interpre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positions and to distinguish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is research subject.

    Chapter Ⅲ ”Acculturation process of contemporary zheng compositions ” discusses the five composers’ social backgrounds and educational processes, summarizes their personal composing ideas and techniques, and analyzes their zheng compositions. Chapter Ⅳ “Expanding syntax of contemporary zheng compositions” further explains the variation and discusses the horizontal integration between zheng tradition and different cultures.

    Chapter Ⅴ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zheng music notation” places zheng performing techniques into western instrumental notation concepts, and gives composition examples of the five composers. This construction and reintegration of contemporary zheng music notation is trusted to be useful for future zheng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主題與範圍 2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1 第四節 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14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章 東亞箏樂的傳統形貌 21 第一節 中華箏樂傳統與發展 23 第二節 日本箏樂傳統與發展 43 第三節 伽倻琴樂傳統與發展 55 第三章 當代箏樂創作的涵化過程 61 第一節 復古與革新的先鋒作曲家—徐曉林與其箏樂作品 63 第二節 突破調性侷限的實踐者—王建民與其箏樂作品 75 第三節 東西交融、古今並蓄的作曲家—潘皇龍與其箏樂作品 91 第四節 挑戰節奏張力與多聲織度的極限作曲家—李志純與其箏樂作品 121 第五節 七聲絃制新箏的開創者—三木稔與其箏樂作品 133 第四章 當代箏樂創作語法的擴充 145 第一節 傳統的繼承與延展 147 第二節 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會 151 第三節 與歐美音樂文化的融合與反饋 153 第五章 現代箏樂記譜符號之建構 161 第一節 基本符號 165 第二節 箏樂記譜符號 171 第三節 實音與絃位演奏譜 183 第六章 結論 191 參考資料 203 附錄一 王建民訪談記錄 213 附錄二 李志純訪談記錄 217

    一、書籍

    Erhard Karkoschka. Natation in New Music: A Critical Guide to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sation.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2.

    Kurt Stone. Music Not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80.

    Tuan Hung Le, Đàn Tranh Music of Vietnam: Traditions and Innovations. (Melbourne : Australia Asia Foundation, 1998).

    三木稔。《オペラ「源氏物語」ができるまで》,中央アート出版,2001。

    三木稔。《日本樂器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三谷陽子。《東アジア琴•箏の研究》,東京:全音樂譜出版社,1980。

    王雲五。《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十冊人類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伊庭孝。《日本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

    吉崎克彥。《箏入門の為の小品集》,福岡:家庭音樂會出版部,2007。

    西耕一。《三木稔、新箏との道行き35年》,日本:邦楽ジャーナルまたはBCA,2004。

    坂本正彥、吉崎克彥、水野利彥。《箏のためのハソドブツク》,福岡:家庭音樂會出版部,1993。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

    居其宏。《新中國音樂史(1949-2000)》,長沙:湖南美術出版,2002。

    林謙三。《東亞樂器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

    俞人豪、陳自明。《東方音樂文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星旭。《日本音樂簡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徐曉林。《美妙的曲式》,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徐曉林。《旋律寫作基礎》,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秦箏編輯部。《秦箏(1983-1997)合訂本》,陜西:陜西秦箏學會,1998。

    張前。《中日音樂交流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張儷瓊。《箏路瑣記》,臺北:學藝出版社,2003。

    釣谷真弓。《おもしろ日本音樂史》,東京:株式会社東京堂出版,2000。

    馮文慈主編。《中外音樂交流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臺北:美樂出版社,2001。

    趙維平。《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東流日本的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趙璞。《中國樂器學古箏萹》,嘉義,1985。

    潘皇龍。《現代音樂的焦點》,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3。

    潘皇龍。《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7。

    蔡子民。《臺灣文化思潮與兩岸情節》,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

    鄭德淵。《中國箏樂現代化其沿革及變革之研究》,臺北:大卷出版社,1991。

    鄭德淵。《箏樂理論及演奏上冊》。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0。

    鄭德淵。《樂器學研究–樂器分類體系之探討》,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3。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謝俊逢。《日本傳統音樂與藝能》,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

    羅基敏。《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臺北:時報文化出版,2005。

    二、期刊與研討會論文

    三木稔。〈亞洲能對世界音樂文化作出貢獻嗎〉,《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5/04。

    三木稔。〈聽「龍音杯」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國際比賽〉,《人民音樂》,2002/04。

    工凡海蒂。〈1991~2002中日音樂比較研究綜敘〉,《中國音樂》第1期。頁83-88。

    王小平。〈近年古箏左手技術的發展與箏曲音樂風格〉,《人民音樂》第12期(總第428期), 2001。頁34-36。

    王建民。〈追尋理想的彼岸〉,《人民音樂》第2期(總第441期),2003。頁16-19。

    王建民。〈從古箏的定弦談箏曲創新〉,《中國音樂》第4期,1999。頁62- 63、75。

    王建民。〈源於民間、根繫傳統-《第二二胡狂想曲》創作札記〉,《人民音樂》第9期(總第449期),2003。頁2-5。

    王嵐嵐。〈論古箏表現手法在《幻想曲》中的突破〉,《歌海》,2009/04。

    王運。〈近十年來古箏左手演奏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研究〉,《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4。頁90-96。

    王曉紅。〈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流變〉,《吉林藝術學院學報》第3、4期(總第38、39期),1996。頁12-14。

    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編輯組。《中國古箏學術交流會文集》,1998。

    成群、呂殿生。〈關於箏樂創作的思索〉,《新疆藝術》第6期,1996。頁22-24。

    莊永平。〈日本雅樂溯源〉,《星海音樂學院報》第2期,2004。頁26- 29。

    李利颯。〈王建民箏曲創作中調式音階的創新〉,《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李利颯。〈試析古箏曲《戲韻》的創作特點〉,《大眾文藝(理論)》,2008/10。

    李慶豐。〈古箏演奏藝術規範化問題的思考〉,《淮北煤師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第21卷,2000。頁147-149。

    李晗。〈談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器樂藝術》第4期,1999。頁60-61。

    蕭巧玲。〈日本箏樂的歷史與發展〉, 《中國音樂》第4期,1996。頁20-22。

    林蘋。〈括八音之精要,超眾器之表示-談古箏的表現力〉,《淮南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第4卷,2002。頁104-106。

    姚寧馨。〈評析箏曲《西域隨想》的繼承與創新〉,《音樂天地》,2008/07。

    唐朴林。〈俄國人•日本箏和歌謠〉,《天津音樂學報-天籟》第4期,2003。頁73-76。

    孫學武。〈植根大和土 盛開扶桑花——現代邦樂與作曲家三木稔〉,《人民音樂》,1986/06。

    徐元勇。〈日本盲人音樂家宮城道雄〉,《樂府新聲》,第2期,2004。頁24-29。

    徐曉林。〈民族傳統樂曲旋律裝飾及音樂思維〉,《中國音樂》第1期,1990。

    徐曉林。〈聆聽與創造課程設計與實踐〉,《中國音樂》第4期,2006。

    徐曉林。〈筝曲《劍令》的創作思維及音樂語言特點〉,《中國音樂》第2期,1999。

    涂永梅。〈箏樂創作中調式的傳統與創新問題〉,《藝苑》音樂版(季刊)第2期,1996。頁42-47。

    崔文玉。〈「韻」-創作技法的運用與思考〉,《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第1期第17卷,2003。頁17-24。

    張彤。〈從新時期古箏創作看箏樂發展〉,《西安音樂學報》第4期,1994。

    張珊。〈王建民箏曲不同風格成因透析〉,《中國音樂》,2003/01。

    張萌。〈悲玄之音-論日本邦樂的特徴〉,《中國音樂學(季刊)》第4期,2003。頁96-105。

    野坂惠子著、程天建譯。〈日本箏樂器介紹〉,《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1996。頁16-17。

    閆妍。〈箏曲《蓮花謠》及其演奏論析〉,《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陳裕剛編。《臺灣箏樂創作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4。

    喬建中,〈門外談箏-《徐曉林箏曲集》代序〉,《中國音樂》第1期。頁33-34。

    喬蕎。〈當代古箏演奏左手新技法一瞥〉,《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第4期,2002。頁50-51。

    黃慧玲。〈風起雲湧話「箏」情(下)-「臺灣箏樂創作之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後之幾項思維〉,《北市國樂》第42期,2004。頁27-28。

    楊萍。〈從左手彈奏技巧的運用看箏樂的發展〉,《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第1期第18卷。頁70-75。

    楊臻。〈亞洲如何對世界音樂文化做出貢獻——三木稔先生在中國音樂學院的演說〉,《人民音樂》,2002/06。

    楊麗莉。〈從三首箏曲看王建民的箏樂創作特色〉,《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06。

    葉娟礽。〈文革時期創編箏曲之曲式與風格研究〉,《音樂研究》第17 期,2012。頁51-74。

    葛雪婷。〈王建民《幻想曲》之「旋律力」傾向與動態探析〉,《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08。

    雷蕾。〈中國當代箏曲的反叛與回歸〉,《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演奏版)》第1期,2005。頁49-51。

    趙曼琴。〈當前影響箏藝術發展的幾個極待解決的問題〉,《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第23卷,2004。頁107-110。

    劉燕。〈管見中國古箏發展之軌跡〉,《中國音樂》第4期,2003。頁69-70。

    樊慰慈編。《2012箏人箏曲-近代箏樂創作兩岸學術論壇論文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2013。

    樊藝鳯。〈審美變化與中國現代箏樂的創作和發展〉,《中國音樂學(季刊)》第1期,2002。頁117-125。

    潘皇龍。〈音響意境音樂創作的理念〉,《藝術評論》第6期,臺北:國立藝術學院,1995。

    閻林紅。〈中、日傳統箏曲演奏技巧之比較研究〉,《中國音樂》第1期,1996。頁17- 20。

    閻愛華。〈古箏音色與演奏風格剖析〉,《音樂學刊》第2期,1999 。頁28-29。

    閻愛華。〈當代古箏藝術發展之軌跡〉,《藝術百家》,第3期,2002。頁107-111。

    閻愛華。〈簡論古箏的模擬音響效果及演奏手法〉,《人民音樂》第4期(總第366期),1996。頁28-29。

    韓國鐄,〈半桶與箱體,平分東西方-箏的世界〉,《表演藝術》第49期,1996。頁28-32。

    韓新安。〈充盈民族意韻——日本作曲家三木稔先生的現代音樂〉,《人民音樂》,1999/12。

    韓新安。〈追尋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訪談錄〉,《人民音樂》,2003/02。

    羅傳開。〈三木稔《春琴抄》〉,《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4/01。

    三、博、碩士論文

    于明潔。〈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現代箏組曲《箏譚詩集》音樂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尤雅玲。〈現代箏曲特殊定絃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07。

    王靖玟。〈以古典文學為題材之創作箏曲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0。

    王燕。〈當代箏樂的發展及其表現特點〉,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8。

    江雅齡。〈王建民箏樂作品的藝術特點及演奏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3。

    吳旻靜。〈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箏樂創作的風格與發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吳雅蓉。〈從箏曲《黔中賦》和《情景三章》淺析徐曉林箏樂作品的幾個特徵〉,廈門大學碩士論文,2008。

    吳徽靈。〈越南南部箏樂與潮箏文化關係之探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施懿珊。〈王建民三首二胡狂想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幗貞。〈從文化認知現象解讀臺灣當代嚴肅音樂創作(1980-200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2009。

    施懿珊。〈王建民三首二胡狂想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胡菁。〈徐曉林箏樂作品研究〉,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9。

    范冉。〈當代古箏形制改革述評〉,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8。

    徐宿玶。〈近現代日本箏月發展探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翁芳瑜。〈王建民與三木稔箏樂創作之比較〉,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張思媛。〈論中國傳統箏樂藝術的傳播與嬗變〉,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張家綺。〈左手獨立性彈法在現代箏曲中之運用〉,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符麗琴。〈論中日兩國箏流派的差異及其文化變遷原因〉,上海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6。

    陳幸惠。〈韓國伽倻琴散調研究—兼論”崔玉山流”的形成與風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9。

    陳若宸。〈當代跨文化音樂融合下的多元合作與展演策略—以樂團「ⅢZ+」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雅虹。〈李志純箏樂作品《凝》、《點、線、面》、《蚌鶴相爭、棒焃相箏》之分析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4。

    陳禧華。〈臺灣近現代管弦樂作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陳麗華。〈現代箏樂美學流變之探索〉,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程璐璐。〈當代箏曲的創新意識及其表現手法〉,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4。

    黃伊清。〈鋼琴音樂在臺灣的發展與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1992。

    黃俊錫。〈從現代箏曲創作看箏樂的發展〉,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楊凡。〈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與發展〉,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楊怡。〈王建民的古箏作品研究〉,上海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9。

    楊紅。〈對古箏藝術發展的思考〉,天津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2。

    葉娟礽。〈臺灣現代箏樂作品分析研究-以六首非傳統五聲音階定弦的獨奏作品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廖泰群。〈古箏於絃序排列之科學研究-以三木稔之『風‧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廖珠岑。〈臺灣近十五年來箏曲發展趨勢之探討─以國家音樂廳1992-2006年音樂會古箏曲目為例〉,佛光大學經濟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鄧玲。〈論古箏演奏技法的發展與創新〉,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

    鄧婷。〈從箏曲《幻想曲》、《林泉》看現代箏樂中的「新音樂」因素〉,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9。

    賴宜絜。〈論德國作曲家史蒂芬‧哈根貝爾格之東亞箏樂印象—以《三箏譜翦》為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譚文琳。〈1950年代以來的「箏改良」現象研究〉,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8。

    蘇凡凌。〈支聲複音概念在我的音樂創作中的實踐〉,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蘇美諭。〈當代琵琶樂曲《迷宮˙逍遙遊Ⅳ》、《玉》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蘇渼雯。〈李志純箏樂作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蘇筠涵。〈三木稔琵琶作品之分析與詮釋—以《時之彩Ⅰ》、《東之弧》、《琵琶協奏曲》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

    四、樂譜

    三木稔。《三木稔古箏作品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上海音樂出版社編。《中國古箏名曲薈萃(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

    王建民。《王建民古箏曲集》,臺北:音樂中國出版社,1998。

    何松編。《何育齋箏譜遺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李萌編。《中國現代箏曲集粹(一)》,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

    李萌編。《廣東客家‧粵樂箏曲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

    林東河、黃好吟。《箏曲彈奏集(一)》,臺北:學藝出版社,1990。

    邱大成。《箏藝指南》,北京:華樂出版社,2000。

    徐曉林。《蜀賴-徐曉林箏作品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徐曉林。《箏曲集第一集》,香港:文響古箏團出版,1994。

    梁在平。《古箏獨奏曲集箏路歷程(上冊)》,臺北:琴韻箏聲總社,1979(第九版)。

    陶一陌。《現代古箏曲精選—層層水瀾》,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9。

    葉娟礽編。《臺灣現代箏樂作品集Ⅰ》,臺北:采風國際文化,2004。

    五、網路資料(2015年4月查詢瀏覽)

    三木稔。http://www.m-miki.com/

    王建民。http://www.shcmusic.edu.cn/view_22.aspx?cid=78&ppid=29&id=7&navindex=0

    李志純。http://chihchunlee.com/index.html

    徐曉林。http://baike.baidu.com/subview/957687/6036356.htm。

    潘皇龍。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p=M065&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