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菊鳳
LEE, CHUFENG
論文名稱: 中級華語寫作教材探究: 以應用文求職自傳為例
Practical Writing in Intermediate TCSL: Using resume autobiographie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蕭惠貞
Hsiao, Hui-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求職自傳中級寫作教材應用文任務式教學合作學習
英文關鍵詞: Resume autobiography, Teaching materials for intermediate writing courses, Practical writing, Task-based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針對在台灣或台資企業求職的華語學習者的需求,探究出中級應用文寫作教材的理念目標和編寫原則,藉由文獻探討、市場和現有教材、寫作難點等的分析,考察應用文體的特點,輔以多方面的問卷調查,以學習者為主,編寫一套適合中級學習者在台工作、生活的寫作教材。盼望藉此改善目前華語教學市場對寫作教學不夠重視,以及寫作教材短少的困境。
      本文從寫作本質出發,以Rohman(1965)的寫作過程發現階段為本,循Flower和Hayes(1981,1996)、Nystrand(1989)、Grabe和Kaplan(1996)等學者的寫作認知模型,結合東西方學者如Silva(1993)、羅青松(2002)對寫作教學方法的看法與分析,和Cunningsworth(1995)、趙金銘(1998)、劉珣(2000)、周小兵、張念(2001)對教材編寫的評估與原則屬性,融入Dewey(1916)提出的合作學習、Prabhu(1987)的以任務為中心、廖曉青(2002)對課堂教學的看法,編寫出教材範例,然後對14位中級學習者進行教學實驗的實證研究。
      實驗結果發現:(1)在教學實驗後,後測表現比前測顯著進步,且達群體穩定趨近的成績。(2)在寫作項目上,寫作任務是學習者最弱的一環。(3)自傳寫作的篇幅與字數,會影響讀者評定自傳好壞的觀感。(4)在學習者本身具有相近的詞彙、語法程度下,西方學習者的自傳文本寫作能力較東方學習者強。(5)任務型教學配合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能提高對寫作及寫作教學的興趣。證明本研究所編寫之教材範例,可幫助學習者提昇寫作能力,並供後續研究參考。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examine the goals and guiding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CSL intermediate writing co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writing resume autobiographies for employment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writing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alysis of job market requirements, existing teaching materials,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students, as well as observations from various kinds of surveys. It is hoped that a more systematic and learner-centered set of teaching materials could be developed to satisfy intermediate level students living and working in Taiwan.
    A sample lesson to teach practical writing at the intermediate level is developed using the discovery stage in Rohman’s (1965) writing model process as the central concept, along with cognitive writing models (Flower & Hayes, 1981, 1996; Nystrand, 1989; Grabe & Kaplan, 1996), analysis and views about pedagogies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skills (Silva, 1993; Luo, 2002), and evaluation and guiding principles for desig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unningsworth, 1995; Zhao, 1998; Liu, 2000); Zhou & Zhang, 2001). Learning theories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Dewey, 1916) and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Prahbu, 1987), together with views on classroom teaching by Liao (2002), are also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eedbacks and analysis are obtained from the teaching of the sample lesson to fourteen students.
    Results from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show that: (1) The test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post-test than the pre-test after the sample lesson. Results from the group also tend to show less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scores, with scores that reflect well-written autobiographies as perceived by native speakers. (2) Task-based writ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skill for learners out of all writing skills. (3) The length of the autobiography will affect the readers’ perception on its quality. (4) Western students perform better in writing autobiography than Asian students if they have similar standards i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5) Task-based learning used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increases interest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writing skills. The findings prove that the sample lesson designed in this dissertation can improve the learners’ writing skills and may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 future researches.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動機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一、 中級 4 二、 中級寫作能力 5 三、 求職自傳 5 四、 「語篇」和「篇章」 6 第四節 本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寫作教學 7 一、 寫作心理 7 二、 教學方法 13 三、 課程編排 17 第二節 應用文類 21 一、 「應用」意涵 21 二、 自傳文體 21 三、 應用文寫作之教學 26 第三節 教材編寫 27 一、 教材評估 27 二、 原則內容 28 三、 教材功能 31 四、 學習問題 33 第四節 本章小結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設計概念 37 第二節 採取之研究方法 37 一、 內容分析法 37 二、 問卷調查法 37 三、 實驗法 38 第三節 研究步驟及工具 38 第四節 小結 42 第四章 需求分析與教材評估 43 第一節 市場需求分析 43 一、 人力資源網站 43 二、 相關媒體建議 47 三、 分析小結 50 第二節 現有教材分析 50 一、 分析問題 50 二、 分析樣本 51 三、 詞彙語法問題 60 四、 結果與啟示 62 第三節 寫作難點分析 64 一、 受試者背景資料 65 二、 受試結果 65 三、 自傳寫作難點 67 第四節 本章小結 68 第五章 求職自傳寫作教材設計與範例 69 第一節 教材設計大綱 69 一、 教學設計理念 69 二、 編寫原則 70 第二節 教材內容設計 71 一、 全書單元設計 71 二、 教材體例說明 73 三、 內容設計小結 78 第三節 範文撰寫方法 80 一、 撰寫步驟 80 二、 選拔統計 80 三、 理由歸納 81 四、 小結 82 第四節 教材設計範例 82 第六章 教材實驗 99 第一節 教材範例試教實驗過程 99 一、 實驗對象 99 二、 實驗材料 100 三、 實驗流程 100 第二節 試教實驗後的文本評閱 102 一、 評閱教師 102 二、 評閱標準 103 第三節 實驗結果與討論 108 一、 評分項目對比 108 二、 總分表現 111 三、 寫作任務 113 四、 詞彙用字 114 五、 語法組織 116 六、 受試者個別結果 119 七、 教材範例試教回饋問卷 120 八、 評閱教師意見 12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2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7 一、 回應研究問題 127 二、 實驗研究發現 129 三、 研究問題與實驗發現比較 129 第二節 本文啟示 130 一、 課堂教學模式 130 二、 四技均衡發展 130 三、 注重篇章能力 130 四、 反覆強化學習 130 第三節 實驗省思 130 一、 詞彙用字方面的問題 131 二、 語法組織項目的問題 131 三、 範例選文數量的問題 131 四、 寫作涵蓋區域的問題 131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31 一、 教師手冊及練習冊的編寫 131 二、 分析樣本不足 132 三、 量化樣本不足 132 四、 研究時間不足 132 第五節 本文建議 132 參考文獻 135 附件 144

    于飛、張慧芬(1996)。簡評三種寫作教學法的利弊。山東外語教學,1,78-80。
    王文科(2004)。教育研究法。台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立非、文秋芳(2004)。母語水平對二語寫作的遷移:跨語言的理據與路徑。外語教學與研究,3,205-212+241。
    王俊菊(2006)。二語寫作認知心理策略研究。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61-66。
    王曉平(2008)。論寫作模型的發展及其教學含義。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76-79。
    王海虹(2011)。開設小組合作學習,創建高效英語課堂。當代教育論壇,10,108-109。
    王芳(2012)。小組合作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英語教師,12,17-21。
    任金妮(2009)。淺析互動教學法在漢語寫作教學課中的運用。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2,130-131。
    朱曉斌(2007)。寫作教學心理學。中國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朱萍(2010)。應用文寫作應融入參與式教學。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6,64-65。
    朱瑩瑩、張紅霞(2012a)。二語寫作焦慮的因素與對策。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7,123-125。
    呂必松(1996)。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中國北京:教育部漢語做為外語教學能力認定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國家漢辦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考試參考用書──內部資料)
    何立榮(1999)。淺析留學生漢語寫作中的篇章失誤。漢語學習,1,44-47。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中偉、郭鵬(2009)。對外漢語任務型教學。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偉凡(2009)。任務情景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教育導刊,6,60-61。
    吳育紅、顧衛星(2011)。合作學習降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的實證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6,51-55。
    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台灣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新惠(2009)。淺談留學生寫作中的語篇銜接錯誤。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77-78。
    車紅霞(2008)。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科教文匯,18,66+85。
    邢洪軍、李海燕(2011)。Hayes—Flower寫作模型及教學干預研究新進展。文教資料,27,111-112。
    祁玲、張春梅(2008)。漢語寫作課互動教學模式探析。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1,89-90。
    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香港 : 牛津大學出版社。
    林羽(2008)。漢語中高級階段寫作學習動機誘導。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6,140-143。
    林玲英、藍珮君 (2011,6月)。華語文聽讀能力測驗改版歷程。華語文能力測驗成果發表會。台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周忠海、劉玉學、賈蘊青(1996)。實用文書寫作手冊。中國北京:學苑出版社。
    周小兵、張念(2001)。新型漢語寫作教材的編寫原則,《對外漢語教學與教材研究論文集》。中國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周紅(2007)。第二語言寫作教學理論研究動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6,27-32。
    周子衡(2009a)。關於對外漢語寫作課程的幾個基本問題。語文學刊,20,68-69。
    周子衡(2009b)。對外漢語寫作課的課程理解。語文學刊,22,148-150。
    俞理明(2004)。語言遷移與二語習得——回顧、反思和研究。中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紀曉慧(2006)。西方二語寫作教學方法的發展與變化。決策探索,5,82-83。
    信世昌、舒兆民、陳懷萱、林金錫、林巧婷(2007)。現代應用文。台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姜菲(2007)。第二語言寫作教學方法研究綜述。教學研究,5,451-455。
    胡曉慧(2008)。試析留學生漢語寫作中的口語體傾向。華僑大學學報,3,119-124。
    徐振宗、李保初、桂青山(1995)。漢語寫作學。中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徐子亮、吳仁甫(2005)。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雲鵬(200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國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馬金科(2007)。系列《漢語寫作教程》給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的啟示。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22-24。
    高定國、章睿健、吳門吉、潘偉(2006)外國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研究。載於周小兵、朱其智(主編)。對外漢語教學習得研究 (pp. 198-221)。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燕(2008)。對外漢語詞彙教學。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芳(2009)。西方寫作過程模式研究綜述。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3,53-55。
    康世統(2002)。中文應用文。台灣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曜薇(2003)。華語為寫作歷程研究—以高級華語學習者敘述體寫作為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莉萍 (2011,6月)。華語文能力指標研究。華語文能力測驗成果發表會。台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2)。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附件)。中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2)。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中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2)。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附件二)。中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7)。國際漢語能力標準。中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編)(2008)。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北中國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2010)。《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1級)(附光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2011)。《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2級)(附光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2009)。《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3級)(附光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2010)。《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4級)(附光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2010)。《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5級)(附光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編)(2010)。《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6級)(附光盤)》。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陸建佳(2010)。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問題。青年文學家,2,116。
    陳堅林(2004)。現代外語教學研究——理論與方法。中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陳晟(2008a)。構建科學合理的對外漢語寫作教材編寫新模式。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S3,65-66。
    陳晟(2008b)。論對外漢語教學寫作教材編寫與使用模式。福建師範大學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論文,中國福建。
    陳晟(2011)。使用對外漢語寫作教材的原則和策略。龍岩學院學報,1,78-80。
    郭利霞(2010)。二語作文教學法給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的啟示。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7,139-140。
    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中國四川:重慶出版社。
    黃伯榮、廖序東(1991)。現代漢語(增訂三版)‧上冊。中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黃小斌(2004)。關於自傳、小傳、自薦信的寫作。作文大王(中學版),4,43-44。
    黃強(2010)。論起承轉合。晉陽學刊,3,124-129。
    馮晟(2009)。寫作教學法在對外漢語寫作課中的具體應用。新西部(下半月),
    11,215-216。
    馮燕(2010)。對外漢語寫作教材研究——以兩部對外漢語中級寫作教材為例。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中國陝西。
    葉斐聲、徐通鏘(1993)。語言學綱要。台灣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楊德明(2000)。對漢語寫作教學的認識與漢語寫作教材的編寫。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66-67。
    楊俐(2007)。《外國人漢語過程寫作》的編寫理念。語言教學與研究,6,63-66。
    賈雪睿、李曉石(2001)。漢英語篇邏輯模式對比分析。外語學刊,4,94-99。
    劉雨(1995)。寫作心理學。台灣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盛云(2003)。自傳、小傳與自薦信。語文教學通訊,Z3,46-48。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中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珣(2003)。為新世紀編寫的《新實用漢語課本》。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3,1-5。
    劉駿、傅榮主譯,歐洲理事會文化合作教育委員彙編(2008)。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教學、評估。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劉晉、劉婧(2011)。談應用文寫作中的有效教學。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77-179。
    楊樂(2011)。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S2,4-19。
    廖曉青(2002)。英語教學法。台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3,4-19。
    趙金銘(2004a)。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趙金銘(2004b)。跨越與會通——論對外漢語教材研究與開發。語言文字應用,2,109-118。
    趙東明(2010)。以項目為導向的行動導向應用文寫作教學。文教資料,5,77-79。
    閻敏敏(2007)。國內近十年來外語寫作教學法研究回顧。雙語學習,10,4-6+8。
    鄭園園(2011)。對外漢語高級寫作教材編寫及教法研究——以《發展漢語——高級漢語寫作》為例。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6,125-127。
    鄭潔(2012)。對應用寫作教材例文的幾點思考。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0,114-115。
    簡恩定、許應華(2002)。現代應用文。台灣蘆洲:國立空中大學。
    羅青松(2002)。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研究。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顧志娟(2010)。淺論應用文寫作教學。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論叢,4,23-25。

    Brown, H. Douglas. (1987).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heng, Y. S., (2004). A measure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anxiety: Scale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3, 313-335.
    Cook, V. J. & Bassetti, Benedetta. (2005).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ystems. Clevedon ; Buffalo : Multilingual Matters.
    Council of Europe. Council for Cultural Co-operation. Education Committee. Modern Languages Division, Strasbourg. (c2001, 2009 printing).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unningsworth, Alan. (1995).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Oxford, UK: Macmillan Education.
    Daly, John A. & Miller, Michael D. (1975). Apprehension of writing as a predictor of message intensity. Journal of Psychology, 89, 175-177.
    Daly, John A. (1978). Writing apprehension and writing competen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72, 1-14.
    Dewey, John.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Flower, Linda S. and Hayes, John R. (1977).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the Writing Process. College English,39, 449-461.
    Flower, Linda S. and Hayes, John 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32, 365-387.
    Grabe, William & Kaplan, Robert B. (1996).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riting : an applied linguistic perspective. Harlow, England ; New York : Longman.
    Halliday, M. A. K. (2011). Text,Discourse and Information: A Systemic - functional Overview.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1, 137-146.
    Hayes, John R. (1996). A new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gnition and affect in writing. In Levy, C. Michael & Ransdell, Sarah (Eds.), The science of writing : theories, metho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application(pp. 1-27). 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ess, Peter M. (2007). Career success : right here, right now! Clifton Park, NY: Thomson Delmar Learning.
    Hubert, Michael D. & Bonso, Joshua D. (2010). Does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Research Impact U.S.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pplied Linguistics,38, 517-528.
    Krashen, Stephen 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Lock, Robert D. (1988). Job search : career planning guidebook, book II. Pacific Grove, Calif.: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Nisbett, Richard E. (2003). 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 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and why. New York: Free Press.
    Nystrand, Martin. (1989). A Social-Interactive Model of Writing. Written Communication,66, 66-85.
    Prabhu, N. S. (1987).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ovenzano, Steven. (2004). The guide to basic cover letter writing, second edition / The Public Library Associatiom and the editors of VGM Career Books. Chicago: VGM Career Books.
    Raimes, Ann. (1983). Techniques in Teaching Wri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hman, D. Gorden. (1965). Pre-Writing the Stage of Discovery in the Writing Process.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6, 106-112.
    Ryan, Daniel J. (2004). Job search handbook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cond Edition. Indianapolis, IN: JIST Works.
    Silva, Tony. (199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nature of L2 writing: The ESL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TESOL Quarterly, 27, 657-675.
    Vipond, Douglas. (1993). Writing and Psychology: Understanding Writing and Its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osition Studies. USA: Praeger.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