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宋容姍 Sung,Jung-Shan |
---|---|
論文名稱: |
圖地反轉圖像應用於剪紙藝術創作中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figure and ground reversible picture applying in paper cutting art creation |
指導教授: |
施令紅
Shih, Ling-Hung 林文彥 Lin, Wen-Y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圖地反轉 、剪紙藝術 、知覺 、視知覺 、陰陽 |
英文關鍵詞: | figure and ground reversible, paper cutting art, perception, visual perceptio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1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圖地反轉圖像應用於剪紙藝術中之研究,從認知心理學的範疇瞭解心理學影響人類的認知心理,及視覺心理學中明白視覺轉化成認知的心理過程,再從完形心理學的理論中,更深入探討知覺與視覺認知間的種種關係,以如此的理論基礎,才得以建構出造形圖像的原理原則。
從近幾年的平面設計中,往往可發現一些利用錯視手法產生具有弦外之音的作品,讓觀賞者在順從自己直覺的解讀外,卻發現另有畫中畫的驚豔感受,此種讓觀者時而看見明顯的「圖像/圖」(figure),時而「圖像」隱沒,卻浮現出「背景/地」(ground)的圖地置換能在視覺感受上增添趣味性,往往也因人而異的圖形經驗也會產生第一瞬間不同的知覺反應。
而剪紙藝術,是中國古老哲學中強調陰陽概念的傳統藝術,憑著紅紙、利剪的折疊、刻劃,以一虛一實交替出現的藝術,體現陰陽相依的中國哲學觀,即為剪紙藝術中最精要的地方。此陰陽刻劃的特色,正好是運用「圖」與「地」相互襯托輝映的最好詮釋。
因此,在各方資料與文獻蒐集後,就廣泛的剪紙領域中之婚俗禮儀剪紙部分做深入探討,並以之為創作主題–「婚頭轉像」。由於剪紙藝術在婚禮習俗中的使用甚多,以此為創作主題並作為研究的創作方向。在此將傳統的剪紙技巧賦予現代思維,不論平面或立體的剪紙藝術,都將成為研究者實驗創作的目標,期望能將傳統藝術呈現新的視覺感動。
結合諸多元素與概念在實際創作中其實是有相當難度的,實驗過程中面臨許多問題與限制,但卻也是本研究從理論化為實踐最富挑戰的地方,最後的作品呈現雖不夠完整,但也從中整理出此概念結合所應掌握的各項要點:需克服兼顧兩個概念時的取捨、「連結」概念的使用、兼顧美觀與實用性的困難,加上文字圖像在此概念使用中的考量。
The goal in researching is the figure and ground reversible picture applying in paper cutting art creation. Conducting from the Cognition psychology, the Visual psychology, and the Gestalt psychology theory, thus thorough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perception and visual cognition. With this basis, the rationale and principle of modeling and image thereafter has been constructed.
Works with overtones through the use of illusion techniques have often seen in recent graphic design. In obedience to explain observers’ intuitive reading, they found another stunning picture-in-picture of the feelings of such observers from time to time to see clearly the figure, and sometimes the figure hides, but come to ground of the replacement plans to add in the visual experience on the interesting,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instant response perception often varies on individual graphic experiences.
Paper-cut, a traditional art in the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emphasized the masculine and feminine elements, by reason of the red paper, the advantage cuts folds, and the portray, appears art in turn by an empty reality, manifests Chinese philosophy view which the masculine and feminine elements relies on one another, namely the merits of paper-cut art. This characteristic of engraving the elements of the masculine and feminine, happens to serve as the best annotation in“figure”and“ground”.
Therefore, after in-depth study of paper cutting in the area of Marriage rituals among collected papers and literature, and take it as theme - “marriage image rotation”
As paper-cut art in the wedding customs of the use of many, thus take it as a creative theme for research and creative direction. Entrusts with the modern thought in this the traditional paper-cut skill, whether flat or three-dimensional art of paper cutting, all of which will be the target of creation for researchers, expecting a new moving of vision in traditional art.
Unifying many elements and concepts has the suitable difficulty in the actual creation, question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which is also the most challenging part in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Incompleteness the work might be, but also sorted out the main points from this integrated concept which should be grasped ; the need to overcome the balance when the two concepts, the use of the concept “link”, the balance of aesthetic and practicability, and the use of text images in this concept
中文參考資料:
人民網(2003)。山東民間剪紙藝術欣賞。2008年6月1日,取自: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9886/908260.html
王秀雄(1975)。美術心理學。高雄:三信。
王樹村(1989)。剪紙藝術史提要。載於曹振峰(主編),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12民間玩具剪紙皮影,頁10-21。台北:錦繡出版社。
王樹村(1992)。〈序言〉。載於潘魯生(主編),中國民俗剪紙圖集,頁5-7。北京:工藝美術。
王娟娟譯(2004)。克列帕迪(Gabriele Crepaldi)著。野獸派大師馬諦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仉鳳皋(1997)。外國剪紙集。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
丘永福(1988)。造形原理(第二版)。台北:藝風堂。
石守謙(2003)。巫師的自我反省。載於呂勝中(主編),降吉祥 : 呂勝中個展 : Lu Shengzhong solo,頁4-5。臺北:誠品。
江玉祥(2007)。吐魯番出土剪紙研究。載於陳竟(主編),中國民間剪紙研究,頁49-55。北京:中國輕工業。
朱炳樹、洪嘉永和林品章譯(1994)。朝倉直巳著。藝術、設計的立體構成。台北:龍溪國際圖書。
任紅燕(2007)。民間剪紙創作觀念探析。載於陳竟(主編),中國民間剪紙研究,頁149-152。北京:中國輕工業。
李長俊譯(1982)。安海姆(Rudolf Arnheim)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
李薦宏、賴一輝(1983)。造形原理。台北:大聖。
李新富(2003)。福田繁雄的設計世界。設計印象,6,頁56-64。
李振球(2007)。剪、刻、貼與剪紙藝術。載於陳竟(主編),中國民間剪紙研究,頁170-179。北京:中國輕工業。
辛華泉譯(1981)。山口正城、塚田敢著。設計基礎。北京:中國工業美術協會。吳盛木(1986)。心理學。台北:三民。
沙興亞譯(1988)。今井省吾著。錯視圖形。台北:遠流。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呂勝中(1993)。民間剪紙精品鑑賞。北京:中國電影。
呂勝中(1996)。中國民間剪紙(上卷)。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
呂勝中(2002)。造型原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呂勝中(2003)。久違。載於呂勝中(主編),降吉祥 : 呂勝中個展 : Lu Shengzhong solo,頁6-7。台北:誠品。
呂勝中的BLOG-新浪博客(2007a)。紮西德勒-006 壯觀天降吉祥。2008年6月2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b5af701000ag3.html
呂勝中的BLOG-新浪博客(2007b)。小紅人的故事-1994。2008年6月2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b5af701000bap.html
呂勝中的BLOG-新浪博客(2007c)。小紅人的故事-1989.1。2008年6月2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b5af701000bay.html
呂勝中的BLOG-新浪博客(2007d)。1988年—彳亍 開花與落花。2008年6月2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b5af7010008gn.html
呂勝中的BLOG-新浪博客(2007e)。1987年—生命-瞬間與永恆。2008年6月2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b5af7010008gp.html
呂勝中VS小紅人(2008)。2008年6月2日,取自:
http://hi.baidu.com/xiaocui0000/blog/item/4cc996237a59e040ad34dec3.html
林品章(1995)。最新平面設計基礎。台北:星狐出版社。
林品章(1996)。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
林品章、陳慶彰譯(1999)。朝倉直巳著。藝術、設計的色彩構成。台北:龍溪國際圖書。
林大川(1998)。色彩學。台北:全華圖書。
林文彥、曾華惠(2008)。行者百變 千顏萬相。成長與蛻變—音F的創意:福田繁雄大師海報連作展。台南:台南科技大學圖書館。
林磐聳(2002)。福田繁雄海報展。設計印象,5 ,頁98-101。
林 樺(2005a)。安徒生剪紙。台北:左岸文化。
林 樺(2005b)。安徒生剪影。台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
金崇華(2000)。小兒弱視保健手冊(初版)。台北:書泉。
袁之琦、游恒山(1990)。心理學名詞辭典(第三版)。台北:五南。
段改芳(1993)。民間剪紙藝術的美學特色。載於鄧福星(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10)裝飾編、剪紙卷,頁283-289。山東:山東教育。
胡至宜(2008)。Rob Ryan—手工的力量剪出名牌設計師的創意靈魂(2008年4月)。PPaper,66,頁26-49。
徐筱嵐(2005)。國寶級剪紙藝師 李煥章。中華文化雙周報,3, 頁30-33。
華藝世界美術資訊網-藝訊(無日期)。降吉祥 Descending Luck——呂勝中作品展。2008年5月31日,取自:http://adb.airiti.com/airiti_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72
神龍剪紙藝術網(無日期)。民俗系列。2008年6月2日,取自:http://www.sl-jz.com.cn/xinshang.asp?lm=3
班納迪克.塔森(1995)。艾薛爾(Escher, M. C.)著,艾薛爾的幻覺藝術。德國科倫:塔森。
高思聖(2003)。剪紙物件在視覺設計上的實驗研究-以台灣原住民之美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剪紙小狀元(2007)。剪紙大師李煥章。2008年5月28日,取自:http://www.bhes.tpc.edu.tw/~bhesnet5/
許麗雯(1994)。巨匠美術週刊-達利。台北:錦繡出版社
深圳網(2006)。中西剪紙比拼 交流異國特色風情。2008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sz5.cn/yiguofengqing/RelatedNews33183.html
國畫網(2007)。評「降吉祥—呂勝中作品展」。2008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guo-hua.com/2007-10/17/11175310414.html
陳 竟(1993)。概述。載於鄧福星(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10)裝飾編、剪紙卷,頁269-276。山東:山東教育。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
陳瀚凱、林品章(2004)。視覺動勢之視覺原則與其在視覺傳達設計上的應用探討。台灣藝術學報,74,頁81-98。
陳一姍(2007)。前刀糸氏 80歲工號藝師與柏拉圖學生。中國時報。2008年6月4日,取自:http://blog.chinatimes.com/senior/archive/2007/04/05/157213.html
張惠如(1998)。創意精選─標誌設計篇。台北:藝風堂。
張碧芬(2006)。台灣剪紙藝術之傳習危機與藝術再造。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子強(2007)。傳統剪紙吉祥文字圖案之構成設計研究-以福、祿、壽、喜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寶鳳(1980)。西洋剪影圖案集。台北:藝術圖書。
黃堤煉、陳信良、杜婉婷(無日期)。圖地的表現原理。2008年5月9日,取自:http://0rz.tw/954hB
黃麗秋(2007)。日本平面設計協會會長福田繁雄:設計是一場幽默的即興演出。能力雜誌,611,56-63。
裁紙+人--嶺東科技大學(2008)。快樂網路頻道。2008年6月1日,取自:http://tw.mydpi.com/ma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14&Itemid=51
楊 陽(1991)。中國民間藝術—剪紙。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楊清田(1992a)。反轉錯視原理與圖形設計:錯視造形的原理。台北:藝風堂。
楊清田(1992b)。造形藝術的圖、地關係研究。藝術學報,50,頁48。
楊清田(1996)。造形原理導論。台北:藝風堂。
趙茂生(1999)。中國民間教育大系。中國:美術學院。
裴小旗 (2007)。剪紙與民俗。載於陳竟(主編),中國民間剪紙研究,頁134-139。北京:中國輕工業。
圖騰帝國(1989)。剪紙藝術。2008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china56n.com/papercut/index.php
維基百科(2008)。太極。2008年6月8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6%A5%B5
鄭伯壎、洪光遠、張東峰譯(1990)。Rita L. Atkinson等著。心理學。台北:桂冠。
潘魯生(1992)。中國民俗剪紙圖集。北京:工藝美術。
鄧福星(1993)。概述。載於鄧福星(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10)裝飾編、剪紙卷,頁1-7。山東:山東教育。
劉驍純(1991)。神路—兼論傳統文化的現代蛻變。載於呂勝中(作者),呂勝中作品(第一版),頁1-14。長沙:湖南美術。
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
賴一輝(1993)。色彩計劃。台北:北星圖書。
賴素鈴(2004)。剪紙寄情--訪藝師李煥章。傳統藝術, 39 ,頁31-33。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謝文富(1986)。剪紙藝術。台北:陽明書局。
FUNction設計.同學會–前刀糸氏(2007)。前刀糸氏2007.04。2008年5月20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paper_cutting/archives/2961513.html
Flickr(2007)。圖地反轉。2008年5月28日,取自:www.flickr.com/photos/wowyt/455558656/
英文參考文獻:
Ann Kay (2003). Magic in ART. London: Chrysalis Children’s Boobs.
Gestalt Principles (1996). Gestalt Principles. Retrieved June, 28, 2008,from:http://facweb.cs.depaul.edu/sgrais/gestalt_principles.htm
István Orosz (2007). Vision of design - István Orosz. Singapore: Page One.
Mister Rob Ryan (2006). Rob Ryan. Retrieved May, 28, 2008, from:http://www.misterrob.co.uk/
SUCK UK. (n.d.) Come in / Go away Doormat. Retrieved June, 1, 2008,
From: http://www.suck.uk.com/product.php?rangeID=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