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宋思慧
SUNG, Sz-Huei
論文名稱: 心境探尋-宋思慧繪畫創作研究
Exploration of Mind - Oil Painting Study of SUNG,Sz-Huei
指導教授: 蘇憲法
Su, Hsien-F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2
中文關鍵詞: 身心靈平衡內在靈性意識層次心境轉化
英文關鍵詞: balance among the body, mind and soul, inner spirituality, conscious level, core transform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5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身、心、靈平衡一直是現代人所嚮往的生活方向,在人生的境遇中難免會因外在環境讓內心隨之起伏,無法讓心安處當下,對於如何轉化內在情緒波動將是一門新課題,筆者藉由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斷與自我對話,用繪畫創造一個「心境地」,跳脫現實環境讓紛亂的思維沉澱,從中再去思考所面對的困境,以及自我與宇宙間的意識層面問題,探究生命之意義與內在靈性的開啟。

    本研究目的主要藉由繪畫的方式探討人在不同境遇時所產生的不同心境,如何從中讓情緒獲得安定,真實的面對所壓抑的情緒,以換種思維的方式再加以觀照自我,以更智慧與豁達的心態去處理每個當下,讓身心靈更趨於平衡,才能真正做自己內在的主人。藉由畫作讓內在許多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情緒有個另種出口,更能在作畫的同時沉澱與反思自我的生命經驗,透過畫面的呈現,期望能讓觀者在觀看時,跳脫奔忙的現實生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觸動觀者的感知啟發。

    A delicate balance among the body, mind and soul has been an ultimate pursuit of all mankind. People have struggled to calm down with outward interference, therefore, how to properly transform the ripple of our inner core into a peace would be certainly a great issue to us. The author constructed a “mind place” in paintings through a profound talk with herself. It makes the train of thinking roam on the sideline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ward difficulties, furthermore helps us pick u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universe in conscious level, to open up our inner spirituality after a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lif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cquire the inner peace under various emotions and face the mood originally suppressed by ourselves, via the paintings showing how we react the lif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t drives us to see ourselves in other point of view with more magnanimous attitude then to handle every presence. The more the inside balance ball becomes tranquil, the better we master ourselves. The paintings provide another outlet of dispersing her emotion that cannot be expressed by words, especially that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itself is a best time of settling herself and ruminating life experience. By means ofthe display of the pictures, the author expects that people are able to escape their bustling life and listen to their own inner voice, giving rise to trigger a further enlightenmen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創作研究之範圍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創作思想及理論基礎 6 第一節 心靈與客觀世界之遇合 6 第二節 自我意識與宇宙精神層面 9 第三節 象徵主義之探討 15 一、 起源與背景 15 二、 象徵主義的內容與形式 17 三、 象徵主義藝術家 18 第四節 超現實主義之影響 22 一、 起源與背景 22 二、 超現實主義風格 22 三、 超現實主義畫家 24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2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27 一、 如實面對內在感受 28 二、 認識本體的自己 29 三、 宇宙的度向 29 第二節 繪畫上之直覺探究 30 第四章 創作構成要素之探討 34 第一節 創作內容與表現形式 34 一、 創作內容 34 二、 表現形式 39 第二節 媒材運用與技法分析 42 一、 媒材運用 42 二、 技法分析 43 第五章 創作作品解析 46 作品一 《心的國度》46 作品二 《森林覓境》48 作品三 《更替輪轉》50 作品四 《心靈寄託》52 作品五 《心靈燭火》54 作品六 《童年‧童話》56 作品七 《察覺‧感受》58 作品八 《愛麗絲夢遊仙境》61 作品九 《塵封暗櫃》63 作品十 《陰影釋放》65 作品十一《心之旅程》67 作品十二《簡姿》69 第六章 結論 71 參考書目 73 圖版目錄 75

    一、中英文書目

    1.Deepak Chopra,Debbie Ford,Marianne Williamsona著;
    謝明憲譯 (2011)《陰影效應》,台北,天下遠見。

    2.Ken Wilber 著;若水譯 (1991)。《事事本無礙》。
    台北:光啟出版社。

    3.Ken Willber著,廖世德譯 (2005)。《萬法簡史》。
    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4.Meredith Etherington-Smith著;林淑琴譯 (2000)。
    《記憶的堅持:達利》。台北:城邦文化。

    5.朱伯雄 著,《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2003)。
    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6.余秋雨 著,《藝術創造工程》(1990)。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7.李長俊 著,《西洋美術史綱要》(2001)。
    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8.陳瓊花 著,《藝術概論》(2005)。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9.陳景容著,《油畫的材料研究與實際應用》(2002),台北:大陸書店。

    10.孫旗著,《藝術概論》(1991),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1.張汝倫著《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2012)。台北:谷風出版社。

    12.莫詒謀著,《形上學導論》(2001),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3.潘東波著,《古代西洋美術全覽》(2007),台北:相對論出版社。

    14.潘東波著,《20世紀美術全覽》(2002),台北:相對論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1.陳東和(民87年)《象徵主義的空間意涵-一個照Correspondances 面向的探索》《台灣藝術史研究專題期刊》(1998/10):55。

    三、網路文獻

    1.維基百科-心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F%83%E7%81%B5
    《檢索日期2015/2/2》

    2.中環美術館-藝術漫步
    http://www.cmcart.com/ramble/artinfo.asp?ID=8
    《檢索日期2015/2/7》

    3.全人教育百寶箱-西洋繪畫
    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199
    《檢索日期2015/3/1》

    4.MBA智庫百科-直覺思維
    http://wiki.mbalib.com/zhtw/%E7%9B%B4%E8%A7%89%E6%80%9D%E7%BB%B4《檢索日期2015/2/7》

    5.國家教育研究院-直覺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678/?index=10
    《檢索日期2015/5/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