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衡寶龍 |
---|---|
論文名稱: |
澎湖縣西嶼鄉的漁撈活動與村落海域領域的變遷 |
指導教授: | 吳進喜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7 |
中文關鍵詞: | 海域領域 、領域性 、漁撈活動 、島嶼 、澎湖縣 、西嶼鄉 |
英文關鍵詞: | sea territory, territoriality, fishing activity, island, Peng-hu County, Xi-yu Township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9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澎湖縣西嶼鄉位於澎湖群島的西部,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下,自古以來島民便以陸域旱作農業及海域漁撈活動兼營的型態為其主要的維生方式,在依海維生的島民生活中,漁撈活動象徵著人的生活空間與生產空間分離的狀態;因此,由海域漁撈活動所建構出的領域及領域性,勢必將呈現出另一種風貌。在「漁撈活動的特性對村落海域領域的變遷有何影響?」的問題意識下,本文以領域性為研究核心,試圖以各時期漁撈活動的特性,透過方志及官方統計資料的印證與田野調查等方式,探討自清領時期以來,經過日治時期及光復後本區海域領域制訂的內涵及其時空變遷的意義,並據此建構島嶼村落海域的領域。具體的研究成果如下:
一、清領時期國家消極的管理,限制漁撈活動的發展,村落海域領域較小。
清領時期國家行政體系,在地區軍事佈防及海防的需求下,採取消極性限制的漁業管理政策,一昧的限制沿海地區的居民出海從事漁撈活動,避免民眾成為劫掠的盜匪,而增加治安的問題,故於沿海地區並未全力的發展漁撈活動。在國家並未積極的制訂海域領域管理政策下,村落海域領域的形成,是建構在聚落開發的基礎上,以先佔先贏的方式,佔有海域領域並進行開發,並透過各種沿岸漁撈活動的經營維持其領域性;同時,為了有效阻止其他聚落居民進入,必須將聚落內各血緣團體結合在一起,而使地緣社會的特性日益顯著。
二、日治時期國家積極的開發,帶動漁撈活動的成長,村落海域領域擴大。
日本殖民政府為了達到殖產興業的目標,透過各項調查工作的推行,確認研究區內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後,在國家力量的帶動下,一方面引入新式的設備及技術,促進漁撈活動及水產加工業朝向現代化的發展,二方面更透過相關漁業法規條文的頒訂,以成文法保障了村落海域領域,將清領時期透過沿岸漁撈活動的經營所維持之領域性,具體的提升至法律位階的層次,使聚落間的領域衝突得以獲得實質的解決。
三、光復後國家政策的引導,帶動漁撈活動積極的轉型,村落海域領域逐漸被忽略。
光復後,沿岸漁撈活動受戰事影響較小,適時的彌補了產量低迷的近海漁業,日治時期具有法律效力的海域領域,在沿岸漁撈活動仍受重視的情況下,得以繼續維持。民國50年代中期以後,國家為了振興漁村經濟,提升漁村生活水準,以各項政策引導漁船動力化、漁具機械化、漁撈技術科學化,這一連串的過程,使得近海漁業得以迅速復甦;相對的,在勞動力缺乏,以及漁產量及產值無法提高的狀態下,沿岸漁撈呈現明顯的衰退,再加上維生資源日益多樣化,依附於沿岸漁撈活動所建構之海域領域及其領域性亦隨之被忽略。
Xi-yu township, Peng-hu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of Penghu archipelago.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main living activities of people who live on the island are dry farming and fishing activities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those who live from the sea, fishing activities symblolize that living space and producing space are separated. Therefore, the territory and territoriality which are based on fishing activities in the sea will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based on dry farming on the land. With the concept regarding “what is the influence on changes in the sea territory of village in the characteristic of fishing activities”, “territoriality” will be the core issu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teristics of fishing activities during three periods covering from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to the present day and throughing the local records, official statistical data and fieldwork,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investigating the meaning of change with time and space of sea territory in Xi-yu township, and accordingly constucting the sea torritoy of villages on the island.
一、臺灣文獻叢刊*
施琅(清人,1958),《靖海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13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丁曰健(清人,1959),《治臺必告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7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李元春(清人,1958),《臺灣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8節,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朱景英(清人,1958),《海東札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唐贊袞(清人,1958),《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清人,1999),《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高拱乾(清人,1960),《臺灣府治》,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劉良璧(清人,1977),《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周凱(清人,1960),《內自訟齋文選》,臺灣文獻叢刊第82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陳壽祺(清人,1960),《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文獻叢刊第8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周凱(清人,1960),《廈門志》,臺灣文獻叢刊第95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陳文達(清人,1961),《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林謙光(清人,1961),《澎湖臺灣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0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范咸(清人,1961),《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胡建偉(清人,1961),《澎湖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09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王必昌(清人,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蔣鏞(清人,1961),《澎湖續編》,臺灣文獻叢刊第115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余文儀(清人,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1),《臺灣通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2),《臺灣府賦役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39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文獻叢刊第150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林豪(清人,1963),《澎湖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64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4),《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4)《清德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93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連橫(民初,1964),《雅堂文集》,臺灣文獻叢刊第208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8),《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47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二、澎湖地方志
顏尚文2005a,《續修澎湖縣志—地理志》,續修澎湖縣志卷二。
顏尚文2005b,《續修澎湖縣志—人民志、政事志》,續修澎湖縣志卷三、卷四。
林文鎮2005,《續修澎湖縣志—物產志》,續修澎湖縣志卷五。
余光弘、黃有興2005,《續修澎湖縣志—宗教志》,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
杜奉賢2005,《西嶼鄉志》,澎湖:西嶼鄉公所。
三、專書
內藤春吉、許冀武1957,《臺灣漁業史》,臺灣研究叢刊第42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汪大淵(出版年不詳),《島夷誌略》,收錄於王雲五主編1973,《四庫全書珍本.十集》,V.105,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余光弘1994,《媽宮的寺廟》,中研究民族所專刊第19號,臺北:中研院民族所。
余光弘1998,《清代的班兵與移民:澎湖的個案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何權浤等1991a,《漁具漁法(上)》,臺北:國立編譯館。
何權浤等1991b,《漁具漁法(中)》,臺北:國立編譯館。
何權浤等1991c,《漁具漁法(下)》,臺北:國立編譯館。
周耀烋、蘇偉成2002,《臺灣漁具漁法》,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吳建興1999,《澎湖舊網垵社聚落的領域層次》,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吳培暉1998,《金門澎湖聚落》,臺北:稻田出版社。
林文鎮、吳旭峰2003,《澎湖的傳統產業建築》,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林長興1992,《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朝棨1957,《臺灣地形》,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洪國雄1990,《澎湖的石滬》,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洪國雄1999b,《澎湖的石滬》,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施添福2002,《臺灣地名辭書卷六—澎湖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胡興華1998,《臺灣漁會譜》,臺北:臺灣省農漁局。
胡興華2002,《海洋臺灣》,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高怡萍1998,《澎湖群島的聚落、村廟尋犒軍儀式》,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曹恕中等1999,《臺灣地質圖說明書—澎湖群島》,台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許劍英1993,《海洋法與漁業權》,臺北:龍文出版社。
許毓良2003,《清代臺灣的海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子英1934,《福建省漁業調查報告》,福建:廈門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
陳同白等1974,《臺灣漁業之研究》,臺灣研究叢刊第112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陳憲明、林文鎮2003,《澎湖的農漁產業文化—西嶼鄉與白沙鄉離島篇》,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楊萬全1993,《水文學》,臺北:臺灣師大地理系。
臺灣省文獻會1995,《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第六輯》,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漁業技術顧問社1994,《澎湖縣沿岸海域漁業利用規劃》,澎湖:澎湖縣政府。
鄭政誠2005,《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澎湖縣政府1985,《澎湖海洋漁業現況調查研究》,澎湖: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澎湖分所。
澎湖縣政府1997a,《澎湖縣綜合發展計畫—漁業部門發展計畫》,澎湖:澎湖縣政府。
澎湖縣政府1997b,《澎湖縣綜合發展計畫—西嶼鄉發展綱要計畫》,澎湖:澎湖縣政府。
戴炎輝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
蘇益田1998,《生態條件對澎湖傳統聚落型態之影響》,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羅吉甫2004,《日本帝國在台灣—日本經略台灣的策謀剖析》,臺北:遠流出版社。
四、學位論文
王俊昌2005,《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博論。
林佩欣2002,《日治前期臺灣總督府之舊慣宗教之調查與理解》,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
洪有隆2007,《臺灣東北、西南及澎湖海域火誘網漁業性能之比較研究》,國立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碩論。
翁安雄2003,《虎井:一個澎湖離島社里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
張燦穩1991,《蘭嶼椰油村雅美族人漁場利用的形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陳秀娟1997,《澎湖望安島與將軍維生方式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陳建宏2003,《GIS在沿岸漁業海域區劃之應用》,國立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碩論。
葉進雄2007,《我國漁業權管理法制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所碩論。
鄭永裕2007,《3S技術於臺灣海域區劃漁業權漁業規劃與管理應用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與工程學系碩論。
顏秀玲1992,《澎湖群島吉貝村和赤崁村漁撈活動的空間組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所碩論
蔡文騰2004,《軍事佈防的變遷—以澎湖為探討中心(1945年)以前》,國立中央大學碩論。
蔡秉德1997,《澎湖澎南聚落之空間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論。
五、期刊文章
余光弘1996,〈澎湖的移民與開發〉,《西瀛風物》,創刊號:45-61,澎湖:采風學會。
林會承1994,〈澎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上)〉,《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4:1-36。
林會承1995,〈澎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下)〉,《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5:1-44。
林會承1996,〈澎湖的聚落單元: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53-132。
林會承1999,〈澎湖社里的領域〉,《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41-96。
洪富文、程煒兒1993,〈澎湖造林環境調查—土壤調查〉,《林業試驗所研究報告季刊》,8(2):109-127。
洪國雄1996,〈銀帶灰海躍浮金,卸網起網入金銀〉,《西瀛風物》,創刊號:76-90。
洪國雄1999a,〈澎湖石滬產業與漁村社會生活〉,《西瀛風物》,6:24-30。
施添福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師大地理研究報告》,6:203-242。
胡興華2001a,〈澎湖漁業的古往成來(一)〉,《漁業推廣》,174:16-23。
胡興華2001b,〈澎湖漁業的古往今來(二)〉,《漁業推廣》,175:15-23。
胡興華2001c,〈澎湖漁業的古往今來(三)〉,《漁業推廣》,176:12-20。
胡興華2001d,〈澎湖漁業的古往今來(四)〉,《漁業推廣》,177:12-21。
高芷琳1998,〈澎湖漁諺初探〉,《臺灣文獻》,49(1):217-247。
許雪姬1988,〈澎湖的人口遷移—以白沙鄉瓦硐村為例〉,《中國海洋發展論文集(三)》,pp.61-93。
陳憲明1991a,〈澎湖北海一帶無人島紫菜採集的領域管理〉,《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7:69-84。
陳憲明1991b,〈澎湖沿岸漁場之領域管理〉,《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0:41-45。
陳憲明1992,〈一個珊瑚礁漁村的生態:澎湖鳥嶼的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8:109-158。
陳憲明1995,〈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523-542。
陳憲明1996a,〈澎湖群島石滬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5:117-139。
陳憲明1996b,〈澎湖鼎灣、許家兩村合鎮安營的儀式:村落社會秩序與象徵秩序的彰顯〉,《西瀛風物》,創刊號:62-75。
陳憲明、顏秀玲1991,〈澎湖漁村人口遷移及生活調適—望安鄉個案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57-70
歐陽鍾鈴1990,〈談領域和領域性〉,《地理教育》,16:75-69。
劉建隆、鄭廣輝、林瑤坤1973,〈澎湖縣鰆漁業機械化試驗及推廣成果報告〉,《中國水產》,244:2-8。
關麗文1987,〈澎湖傳統聚落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3(1):57-85。
六、日文資料
〈澎湖島水產調查同廳長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301冊:4號。
〈水產事項調查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4612冊:1號。
〈府報第九十三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5174冊:4號,pp.141~157。
〈薛漢外漁業免許狀交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424冊:4號。
〈蔡祥外漁業免許狀交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425冊:1號。
〈顏柱外漁業免許狀交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426冊:1號。
〈許而外漁業免許狀交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6427冊:1號。
不著撰人1908,〈澎湖廳下水產試驗概況〉,《臺灣史料稿本》,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
不著撰人1925,《臺灣水產要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不著撰人1935,《水產業調查書(上)》,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水產課。
平田咸1912,〈澎湖島通信—鹹雨再降〉,《臺灣日日新報》,1912-10-22。
平田咸1918,〈西灜紀事—鹹雨又見〉,《臺灣日日新報》,1918-11-5。
古閑義康1917a,〈澎湖廳漁村調查一〉,《臺灣水產雜誌》,13:34-51,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古閑義康1917b,〈澎湖廳漁村調查二〉,《臺灣水產雜誌》,14:46-66,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古閑義康1917c,〈澎湖廳漁村調查三〉,《臺灣水產雜誌》,15:84-118,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古閑義康1917d,〈澎湖廳漁村調查六〉,《臺灣水產雜誌》,18:38-55,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古閑義康1918a,〈澎湖廳漁村調查一一〉,《臺灣水產雜誌》,25:22-48,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古閑義康1918b,〈澎湖廳漁村調查一二〉,《臺灣水產雜誌》,26:23-49,臺北:臺灣水產協會。
澎湖廳1898,〈澎湖列島水產業〉,《殖產部報文》,1(2):1-46,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澎湖廳水產會1937,《澎湖廳水產要覽》,澎湖:澎湖廳水產會。
澎湖廳水產會1940,《澎湖廳水產要覽》,澎湖:澎湖廳水產會。
鏑木余三男1896,〈澎湖島漁業〉,《殖產部報文》,1(1):53-88,臺北:大日本水產會。
七、英文資料
Acheson, J. M. & Gardner, R. J. 2004, Strategies, Coflict, and the Emergence of Territoriality: The Case of the Maine Lobster Industry,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06(2):296-307.
Akimichi, T.(秋道智彌)1984, Territorial Regulation in the Small-Scale Fisheries of Itoman, Okinawa,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 17:89-119.
Akimichi, T. & Ruddle, K.1984,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erritorial Right and Fishery Regulations in Okinawan Inshore Waters,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 17:37-88.
Harvey, D 2003, Territoriality, paroch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lace of ‘community’ in later medieval Cornwall,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29(2):151-165.
Johnston, R. J. 2000,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Morgan, W.1993, The Wine Appellation as Territory in France and California,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 83(4):694-717.
Palsson, G 1982, Territoriality among Icelandic Fishermen, Acta Sociologica, 25Supplement: 5-13.
Sack, R. D. 1983, Human Territoriality: A Theory, Annals of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 73(1):55-74.
Sack, R. D. 1986, Human Territoriality:Its theory and history, ch1-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八、網路及電子資料庫
「臺灣史料集成資料庫」,網址:http://edba.ncl.edu.tw/mingching3/main.aspx?kind=d
蔣毓英(1685),《臺灣府志》。
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網路化」資料庫,網址: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
林向愷,《我國預算之編製》,臺灣研究網路化資料庫(http://twstudy.sinica.edu.tw/~ngo/TRACE/4step/budget1.htm)。
臺灣史料集成資料庫(http://edba.ncl.edu.tw/mingching3/main.aspx?kind=d)
臺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chi/home.php)
臺灣大型甲殼類資料庫(http://crust.biodiv.tw/home.htm)
海流資料庫,網址:http://ncor.odb.ntu.edu.tw/ODBS/Physics/adcp/
臺灣歷史文化地圖資料庫,「臺灣堡圖影像檢索系統」,網址:(http://webgis.sinica.edu.tw/website/htwn/viewer.htm)
FAO Corporate Document Repository (site: http://www.fao.org/documents/en/docrep.jsp)
K. L. Cochrance2002, A Fishery Manager's Guidebook -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AO Fishery Department.( http://www.fao.org/docrep/005/y3427e/y3427e00.htm )
大眾教育基金會書籍資料庫,網址:http://www.fic.org.tw/books.html
蔡文輝1997,《日據時代臺灣社會與農民運動》(http://www.fic.org.tw/books/eb/39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