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珍慈 Hsu, Chen-Tzu, |
---|---|
論文名稱: |
台灣司法審查導向的憲政主義─
兼論對中國大陸建構憲政主義的政策意涵 Taiwan’s Constitutionalism Enforced by Judicial Review- An Episodic Discussion on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Rooting Constitutionalism in China. |
指導教授: |
陳文政
Chen, Wen-Che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64 |
中文關鍵詞: | 憲政主義 、司法審查 、有限政府原則 、法律主治原則 、保障人民權利 |
英文關鍵詞: | Constitutionalism, Judicial Review, Limiting government, Rule of Law,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9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憲政主義的概念從西方影響至亞洲國家如南韓和台灣,一個具有憲法法典的國家並不直接代表其符合憲政主義。學術界認為一個具有憲政主義的民主國家應該至少符合三個條件:第一,一部提供政府執行公權力的規範性憲法,以符合有限政府原則;第二、遵循法律主治原則;第三、保障人民的權利。本論文將釋字號以此三面向作為分析,試圖理解台灣大法官對憲政主義的實踐程度。
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地理位置上相近,並且擁有一部相近的歷史,在文化上皆遵循儒家文化,在政治、經濟、社會皆相互影響。或許台灣司法審查導向的憲政主義經驗,可成為中國大陸面對民主轉型時的學習對象。
Tom Ginsberg認為司法審查可做為民主化的促進者,因此中國大陸在未來的民主轉型階段,或許可建立司法審查制度。而台灣司法審查導向的憲政主義經驗可以提供中國大陸在未來進行民主轉型時的參考範本。
本文共有七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介紹憲政主義興起的背景與台灣司法審查制度,並分析憲政主義與司法審查間的關係。第三章將針對台灣大法官宣告的解釋文進行限制政府權力面向的分析,了解大法官對於權力制衡的態度與影響。第四章透過三個釋字號,以法律主治原則的角度切入,分析大法官在法律主治上的成果。第五章採保障人權的面向,進行相關的探究,並試圖分析大法官的貢獻程度。第六章針對於中國大陸目前的政治體制,剖析其憲政主義三面向的實踐成果,並且試著以憲政主義觀點進行分析,說明台灣經驗對中國大陸在未來建構憲政主義的意涵。最後,第七章以研究發現與研究建議作為本文的結論。
As constitutionalism has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Asia countries like South Korea and Taiwan during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A formal constitution is not enough for a sound constitutional state.
A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western thoughts, entails a normative constitution by which some principl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enforced for limiting government powers,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and adhering to the rule of law. These principles are widely accepted by many scholars as the basic elements of constitutionalism.
Taiwan and China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imilar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 both are abided the Confucius culture. Apparentl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are common i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The experiences of Taiwan’s constitutionalism is driven by judicial review which will help China to face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Ginsberg’s studies, judicial power may act as a facilitator of democratization, China has potential to undergo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by initiating judicial reform.
The thesis will be unfolded by seven parts. Part I begins with the author’s motiv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opic. Part II will focus on the models of constitutionalism and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itutionalism and judicial review system. In part III,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research how the interpretations limit the government power. In part IV, the thesis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achievement of adhering by Interpretation. Part V will analyze three interpretations of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part VI, this thesis will make an overview on the State-Party model of political regime in China. In last part VII, the author will make some concluding remarks.
一、中文部分
中共研究資料室(2012),〈最新術語導讀─土地腐敗〉,《中共研究》,第46卷,第3期,頁136-137。
孔傑榮著,林錦芳譯(2006),〈中國司法改革面臨重大的抉擇〉,《司法周刊》,No.1291,頁1-2。
王貴秀(1999),〈推進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民主化〉,劉智峰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報告》,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頁1-90。
石之瑜(1996),《中共法治理論解析》,台北:三民。
任冀平(2011),〈法院與政治:美國司法政治初探,Courts and Politics: A Visit to American Judicial Politics〉,《全球政治評論》,第33期,頁73-95。
任冀平、謝秉憲(2005),〈司法與政治-我國違憲審查權的政治限制〉,《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頁461-521。
朱立元(2001),《西方政治學名著提要》,台北:昭明。
朱雲漢(2005),〈憲政主義的毀壞與重建〉,憲改論壇─法政對話之《憲政回顧與憲法發展》圓桌討論會,台北:中央研究院,頁1-18。。
江迅(2003),〈中國司法突破,海關扣書敗訴〉,《亞洲週刊》,第17卷,第38期,頁1-25。
何啟仁(2012),〈國計、民生〉,《中共研究》,第46期,第1期,頁3-17。
何啟仁(2011),〈經濟的巨人,文化的侏儒〉,《中共研究》,第45卷,第12期,頁14-18。
何賴傑(2004),〈正當法律程序─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4卷,第25期,頁1-34。
吳庚(2001),〈違憲審查制度之功能及發展〉,《法官協會雜誌》,第3卷,第2期,頁1-10。
吳庚(2008),《行政法之理論於實用》,台北,三民。
吳庚(2003),《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三民。
李酉潭(2007),〈台灣民主化經驗與中國未來的民主化─以杭亭頓的理論架構分析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八卷,第四期,頁1-46。
李念祖(2002),〈基本人權導論〉,《憲法原理與基本人權概論》,台北,三民,頁294-301。
李念祖(2001),《司法者的憲法》,台北,五南,東吳大學法學叢書。
李念祖(2007),《案例憲法III(上)─人權保障的內容》,台北,三民。
李建良(2008),〈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兼評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憲法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102期,頁71-157。
李建良(2000),〈論立法裁量之憲法理論基礎〉,《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學林,頁299-414。
李建良(1999),〈行政上即時強制之研究〉,《1998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實錄》,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頁232-282。
李建良(1999),《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
李惠宗(2008),〈裁判書上網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權的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154期,頁21-34。
李惠宗(2004),《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震山(2005),〈新興人權入憲之芻議─以資訊權、程序權、集體權為例〉,《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憲法實踐與憲改議題圓桌討論會》,頁1-22。
李震山(2000),〈論人民要求政府資訊公開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頁35-46。
李震山(2004),〈憲法意義下的家庭權〉,《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6期,頁61-104。
李鴻禧(1991),〈保障基本人權思想之本質與變異的研究〉,《憲法與人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頁8-19。
汪子錫(2012),〈箝制言論下中國特色的民主模式探析〉,《中共研究》,第46卷,第10期,頁81-98。
周繼祥(2012),〈2012年中國大陸情勢回顧與展望》,《中共研究》,第46卷,第12期,頁120-131。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林子傑(2007),《人之圖像與憲法解釋─納稅人基本權系列之十三》,,台北,翰盧。
林子儀(2008),《憲法─權力分立》,台北,新學林。
林子儀等(2003),〈司法違憲審查制度〉,收於林子儀等著,《憲法─權力分立》,台北,學林。
林世宗(2001),〈隱私權〉,《全國律師》,第5卷,第4期,頁33-51。
林明鏘(2001),〈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字第一八三三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77期,頁162-170。
林明鏘(1997),《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元照。
林超駿(1997),〈從法制史與憲法解釋之觀點評析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法學叢刊》,第42卷,第1期,頁62-76。
林鈺雄(2001),《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編》,台北,著書。
法治斌(2003),〈政教分離、出版自由與公共論壇〉,《法治國家表意自由》,台北,正典。
法治斌、董保城(2003),《憲法新論》,台北,元照。
邱大昕(2009),〈被忽略的歷史事實:從視障者工作演變看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3卷,第2期,頁55-86。
邱基峻、邱銘堂(1997),〈論行政法上之平等原則〉,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台北,三民。
城仲模(1994),《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
施世駿(2001),〈2011年中國大陸情勢總結〉,《中共研究》,第45卷,第12期,頁102-118。
胡博硯(2013),〈環境權之司法發展─寫在環境基本法施行十年之後〉,《法務部司法訓練所─司法新聲》,第105期,頁16-25,。
孫國祥(2014),〈2014年中國大陸改革關鍵年─內外挑戰嚴峻〉,《中共研究》,第48卷,第1期,頁6-7。
徐斯儉(2007),〈軟紀律約束─中共強化監督之政改的內在限制〉,《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2期,頁1-60。
翁岳生(2001),〈序〉,《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擇》,(第一輯),台北,司法院。
翁岳生(1998),〈我國釋憲制度之特徵與展望〉,收於司法院編《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台北,司法院,頁285-323。
翁岳生(2009),〈憲法之維護者-省思與期許〉,《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法學專書系列之八,第6輯。
荊知仁(1993),《美國憲法與憲政》,台北,三民。
寇建文(2000),〈邁向權力核心之路:1987年以後中共人文領袖的政治流動〉,《政治科學論叢》,第45期,頁1-36。
寇建文(2010),《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1978-2010》,台北,五南。
張文貞(2003),〈中斷的憲法對話:憲法解釋在憲法變遷脈絡的定位〉,《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6期,頁61-102。
張文貞(2011),〈兩公約與環境人權的主張〉,《台灣人權學刊》,第1卷,第1期,頁69-102。
張文貞(2010),〈國際人權法與內國憲法的匯流:台灣施行兩大人權公約之後〉,《台灣人權促進會季刊—兩公約專輯》,第10期,頁19-21。
張文貞、葉俊榮(2000),〈邁向憲政主義─憲政體制的變遷與解釋〉,《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1),頁456-458。
張文貞、葉俊榮(2005),〈邁向憲政主義─憲政體制的變遷與解釋〉,湯德宗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4輯,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專書(1),頁411-460。
張木雄、徐永喜、周宗憲(2007),《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元照。
張其祿(2007),《管制行政:理論與經驗分析》,台北,商鼎。
張桐銳(2002),〈合作國家〉,《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論文集,頁3-26。
張嘉尹(2006),〈台灣憲法變遷的憲法學考察〉,《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頁129-164。
張漢書著、張玉升、張近中校訂(2005),《比較中西政治思想》,台北,五南。
梁文韜(2009),〈法治、民主和權利的保障──Locke的法治論初探〉,收於蕭高彥主編,《憲政基本價值》,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1-30。
章立凡(1995),〈畸形發展與逆流:理想扭曲現實1949-1956〉,收錄於李英明主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來自大陸民間社會的報告》,台北,時報文化,頁119-120。
許玉秀(2009),〈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七)〉,《軍法專刊》,第56卷,第3期,頁1-3。
許育典(2013),《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元照,第二版。
許宗力(1993),〈從大法官解釋看平等原則與違憲審查〉,《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研院,頁1-85。
許宗力(1993),〈談立法怠惰〉,《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許宗力(1999),《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
郭介恆(1998),〈正當法律程序─美國法治之比較研究〉,《憲政體制與法治行政─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頁134-154。
郭銘松(2001),〈違憲審查機制解決政治僵局可能性評估─以司法院大法官針對政治權限之解釋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2期,頁251-289。
陳小平(2001),〈當代中國憲政主義的興起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事務》,第6期,頁24-42。
陳文政(2013),〈全球憲政主義之興起-典範競逐觀點的初步考察〉,《台北法學論叢》,88期,頁1-81。
陳文政(2006),〈憲政主義結構內涵之體系分析〉,《師大政治論叢》,第6期,頁47-162。
陳文政(2006),《世紀憲法判決:布希控高爾案之分析》,台北,五南。
陳世民(2002),〈大法官釋字第520號─錯過憲政體制在釐清之契機〉,《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委員會(編),台北,元照,頁517-525。
陳至潔(2010),〈重鑄紅色天平:中國司法改革的政治邏輯及其對法治的影響〉,《政治科學論叢》,第45期,頁69-106。
陳怡如(2001),〈司法院大法官正當法律程序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6期,頁179-181。
陳怡如(2006),〈司法院大法官法律保留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兼論工作權相關釋憲案例〉,《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頁123-148。
陳昌宏(2012),〈中國大陸外張內緊的新態勢〉,《中共研究》,第46卷,第3期,頁4-21。
陳昭如(2010),〈大法官解釋中的歷史與傳統—女性主義觀點的批判〉,《中研院法學期刊》,第7期,頁81-140。
陳美琳(1999),〈從大法官會議解釋看違憲審查對政治問題的態度〉,《立法院院聞月刊》,第27卷,第6期,頁1-12。
陳起行(2000),〈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頁306-322。
陳啟榮(2008),〈論述特別權力關係兼論學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係〉。《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20期,頁73-86。
陳愛娥(2004),〈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頁359-389。
陳愛華(2004),〈中國大陸政府文宣管理機構〉,《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及其管理概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頁13-32。
陳慈陽(2005),〈論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之違憲性〉,《月旦法學》,第125期,頁1-62。
陳慈陽(2008),《憲法知多少》,台北,元照。
陳新民(2007),〈宗教良心自由與服役正義〉,《法治國家原則的檢驗》,台北,元照。
陳新民(1995),《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
陳新民(2001),《法治國家論》,台北,學林。
陳新民(1999),《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元照,。
陳滄海、徐淑敏、高光義著(1999),《憲法與國家發展》,台北,五南。
陳銘祥(2000),〈人身自由〉,《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
彭懷恩譯著(2012),《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論Q&A》,台北,風雲。
斯唯(2012),〈從單一的宣傳機器到世界性多功能新聞通訊社〉,《中共研究》,第46卷,第12期,頁50-64。
曾雅貞(2010),〈世界貿易組織規約憲政主義化的省思-國際憲政主義的浮現與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4期,頁1-32。
湯德宗(2004),〈具體違憲審查與正當程序保障─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的續構與改造〉,《憲政時代》,第29卷,第4期,頁445-480。
湯德宗(1999),〈論正當行政程序〉,《月旦法學雜誌》,第55期,頁152-170。
湯德宗(2000),〈論憲法上正當法律程序〉,《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內涵與落實學術研討會(下)》,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頁21。
湯德宗(2005),〈憲法結構與違憲審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20號解釋評釋〉,《權力分立新論》頁109-179。
湯德宗(2001),〈權力分立原則與違憲審查權限:大法官抽象釋憲權之商榷〉,收錄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21-160。
湯德宗(2001),《行政程序法論》,台北,元照。
湯德宗(1999),《權力分立》,台北,元照。
湯德宗(2000),《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
湯德宗、吳信華、陳淳文(2005),〈論違憲審查制度的改進─由多元多軌道一元單軌的改制方案〉,《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四輯 湯德宗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1),頁523-592。
程明修(2009),〈憲法保障之制度與基本權之制度性保障─兼論基本權客觀內涵之主觀化〉,《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廖福特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8),頁327-363。
程明修(2009),〈憲法保障之制度與基本權之制度性保障─兼論基本權客觀內涵之主觀化〉,《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廖福特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8),頁327-363。
黃昭元(2009),〈平等權與自由權競合案件之審查─從釋字649號解釋談起〉,《法學新論》,第7期,頁17-43。
黃昭元(1999),〈法學教室:立法委員改選後行政院應否總辭?〉,《月旦法學》,47期,頁6-7。
黃昭元(2000),〈信上帝者下地獄?從司法院釋字第490號解釋論宗教自由與兵役義務的衝突〉,《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頁1-30。
黃昭元(1997),〈修憲界限理論之檢討〉,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現代國家與憲法》,臺北,月旦出版社,179-236。
黃昭元(2005),〈無指紋則無身分證?煥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按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61-509。
黃昭元(2000),〈當雙首長制遇上分裂政府─組閣權歸屬的爭議〉,《月旦法學》,第47期,頁8-9。
黃舒芃(2009),《民主國家的憲法及其守護者》,台北,元照。
黃舒芃(2004),〈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中原財經法學》,第13期,頁1-45。
黃銘傑(2007),〈美國法上的言論自由與商業廣告─兼論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四一四號解釋〉,《台大法學論叢》,頁347-393。
黃德福、蘇子喬(2007),〈大法官釋憲對我國憲政體制的形塑〉,《台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1期,頁1-49。
黃錦堂(2006),《部門憲法》,台北,元照。
楊日青主編(2006),《中國民國憲法要義》,台北,五南。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葉明德(2012),〈民主外衣下的基層社會管理特例─烏崁村委會改選〉,《中共研究》,第46卷,第4期,頁59-60。
葉俊榮(2000),〈從轉型法院到常態法院:論大法官釋字第二六一號與第四九九號解釋的解釋風格與轉型脈絡〉,《臺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2期,頁59-96。
葉俊榮(2002),〈憲政的上升或沉淪:六度修憲後的定位與走向〉,《政大法學評論》,第69期,頁26-28。
葉俊榮(1997),《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台北,三民,1997年。
廖元豪(2004),〈走自己的路─大法官法律保留本土化之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8期,頁26-34。
齊光裕(2003),《違憲審查與政治問題》,台北,揚智,頁261-275。
劉文斌(2009),〈蛻變控制盛行的中共〉,《中共研究》,第43卷,第2期,頁5-23。
劉德宗(1998),《大陸地區司法審查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
蔡文軒(2012),《中共政治改革的邏輯:四川、廣東、江蘇的個案比較》,台北,五南。
蔡明砡(2004),〈保護乎?障礙乎?「非視障者不得從事按摩業」法律規定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頁335-347。
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鄭玉波(1998),《法學緒論》,台北,三民。
蕭文生(2004),〈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台北,元照,頁1-241。
謝世憲(1994),〈論公法上之比例原則〉,收於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頁119-122。
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著(1999),《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薩孟武(1989),《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
顏厥安(1997),〈基礎規則與法學詮釋:一個理論與實務的綜合檢討〉,《固有法制與當代民事法學》,台北,三民,頁163-200。
嚴家棋(1996),《民主怎樣才能來到中國》,台北,遠流。
蘇永欽(1999),〈憲法解釋-憲法成長的指標〉,《違憲審查》,台北,元照,頁95-126。
蘇永欽(2002),〈憲法解釋方法上的錯誤示範─輕描淡寫改變了整個司法體系的第五三零號解釋〉,《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2002年,頁1-371。
蘇彥圖(2002),〈台灣憲政秩序制度下的政府組成〉,《新世紀新憲政─新世紀智庫憲政研討會論文集》,陳隆志編,台北,元照,頁427-459。
釋昭慧(2012),〈論自然權利與法定權利概念下的宗教自由〉,《思與言》,第50卷,第1期,頁235-251。
贓雷振(2011),〈中共黨內民主發展及其困境〉,《中共研究》,第45卷,第12期,頁42-57。
龔南蕙(2005),〈不准打麻將:從律師與法官的互動規範論中國司法改革的政治邏輯〉,《中華行政學報》,第2期,頁103-108。
Burham, Peter, Karlin Gilland, Wyn Grant, and Zig Layton-Henry著(2008),何景榮譯,《政治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Marsh, David & Gerry Stocker著,陳菁雯、葉銘元、許文柏譯(1998),《政治學方法論》,台北:韋伯文化。
Marsh, David & Gerry Stocker等著(2009),陳義彥、陳景堯、林妤虹、何景榮、任雲楠譯,《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台北:韋伯文化。
二、外文文獻
Ackerman, Bruce (2000), The News Separation of powers, Harvard Law Review, Vol. 113, pp.633-725.
An, Chen (1999), Restructing Political Power in China:Alliances and Oppsition 1978-1998,Boulder,C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Baker, Larry Cata (2006), The Rule of La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deology Campaigns: Sange Daibiao(The Three Represents), Socialist Rule of Law, and Modern Chinese Constitutionalism,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Vol. 16, No.1, pp. 1-61.
Blane, Stephanie and Micheal W. Dowdle (2009), Introduction: Exploring for Constitutionalism in 21st Century China, in Blane, Stephanie and Micheal W. Dowdle, Building Constitutionalism in Chin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2-7.
Carp, Robert A. and Ronald Stidham (1993), Judicial Process in America, Washington: CQ Press.
Chang, Wen-Chen (2009), An Isolated Nation with Global-minded Citizens: Bottom-up Transnational Constitutionalism in Taiw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4, No. 3, pp.203-235.
Chen, Wen Cheng (2011), Constitutional Patriotism as an Identity- A Study on the Feasible Approach toward Taiwa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European-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Governance, Vol. 1, Special issue, pp. 1-42.
Chu, Yun-Han (2012), China and East Asian Democracy: The Taiwan Factor,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23, No. 1, pp.42-56.
Devine, Fiona(2002), Qualitative Methods, in David Marsh and Gerry Stocker ed., 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2nd e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197-215.
Fetzer, Joel S. and J. Christopher Soper (2007), The Effect of Confucian Values in Support for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 in Taiwan, Taiwan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3, No.1, pp.143-154. Ginsburg, Tom (2010), The Politics of Courts in Democratization, in James J. Heckman, Robert L. Nelson, and Lee Cabatingan eds., Global Perspectives on the Rule of Law, New York: Routledge, pp. 179-184.
Goldman, Shledon (1991), Constitutional Law-Cases and Essays, 2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Henkin, Louis (1990),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Abroa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enkin, Louis (1994), A New Birth of Constitutionalism: Genetic Influence and Genetic Defects, in Michael Rosenfeld ed., Constitutionalism, Identity, and Legitimac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pp.533-549.
Huntington, Samua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Law, Daivd S. & Mila Versteeg (2011), The Evolution and Ideology of Global Constitutionalism,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99, pp.1163-1173.
Redish, Martin H. (1985), Judicial Review and the Political Ques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79, pp.1031-1060.
Raz, Joseph (2003), About Morality and the Nature of Law,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Jurisprudence, Vol.48, pp.1-17.
Rosenfeld, Michel (2001),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Legitimacy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Southern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74, pp.1011-1037.
Sajo, Andras (1999), Limiting Government- An Introduction to Constitutionalism, Hungary: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Tom,Ginsburg, Judicial Review in New Democracies-Constitutional Courts in Asian Cas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p.144-145.
Weston, M. F. (1925), Political Questions, Harvard Law Review, Vol.38, pp.296-302.
Yeh, Jiunn Rong (2009), The Emergence of Asian Constitutionalism: Features in Comparis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4, No.3, pp.1-36.
Yeh, Jiunn Rong and Wen-Chen Chang (2009),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Modern Constitutionalism: Transitional Perspectiv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4, No.1, pp. 150-157.
三、網路資源
BBC網站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820000/newsid_7824000/7824078.stm。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http:theory.people.com.cn。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內民主總結與展望》,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162824/162825/index.html。
中國網絡信息中心網站,《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5/xxgk_152333.html。
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14期,頁378-433,http://lis.ly.gov.tw/ttscgi/lgimg?@981401;0526;0527。
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e-info.org.tw/node/6452。
美國之音網站,《北京稅務當局維持艾未未的罰款裁決》, http://www.voacantonese.com/content/ai-wei-wei-tax-144904625/1149232.html。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