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康琨枚 Kun-Mei,Kang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小學童家長社經地位及休閒態度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影響之研究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eisure attitu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in Taipei City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
指導教授: |
鄭志富
Cheng, Chih-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社經地位 、休閒態度 、休閒參與 、國小學童 |
英文關鍵詞: | socioeconomic status, leisure attitude, leisure participati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3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家庭是人類生活中最早、最直接接觸的一個社會團體,父母教導子女學習,協助他們成長、提供支援,增加他們社會適應能力,對子女的認知、情緒、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故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此階段的國小學生參與休閒的現況,並探討臺北市國小學童家長社經地位及休閒態度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國民小學就讀之中年級學童及其家長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750份,回收問卷600份,有效回收率為80%。將回收後的問卷,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數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典型相關等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受訪臺北市國小學童家長以女性、與學童關係為母親身份者居多。其中職業為專業人員佔多數,家長教育程度大部分為高中職以上,年收入為100萬以下的家庭佔多數。二、臺北市國小學童家長休閒態度均高,學童休閒參與類型以媒體型居多、體能型最少。三、本研究發現國小學童家長性別、婚姻狀況、年齡的不同對休閒態度無影響差異,戶籍所在地屬於發展較好地區、與學童關係為父母、具有高職業、高學歷、高收入的學童家長休閒態度較高。四、本研究發現國小學童家長性別、婚姻狀況、與學童的關係對學童休閒參與之影響無差異;國小學童家長戶籍在經濟較好的地區、年齡較大的家長、高職業、高教育程度及高收入的學童家長對於學童休閒參與的影響較大。五、國小學童家長休閒態度與學童休閒參與呈顯著正相關性;並且以休閒態度之情感、行為、認知,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之即興型、媒體型、藝文型影響最大。
基此,本研究建議國小學童家長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休閒態度,採用正確的引導方式,多鼓勵學童參與球類體能型運動,藉以增加國小學童休閒參與頻率。
The family is a social group which is the earliest and most directly touched in the human life. The parents instruct the sons and daughters to learn, assist them in growing, provide support, enhance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have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very aspect of the sons’ and daughters’ cognition, emotion and psychology and society. So, the research objective was to understand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upils at this stage an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eisure attitu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in Taipei City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The study used the school children in the middle grade who study in the Taipei municipal elementary school and their par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tudy sent out 750 questionnaires and recovered 600 questionnaires with 80% of the valid recovery rate. The study engaged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recovered questionnaires with a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alysis, an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 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interviewe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in Taipei City are females, wh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hool children is their mothers. The occup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most of 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is senior high school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or above, and the families with yearly revenues less than NT$ 1 million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2. All of the leisure attitu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in Tiapei City are high. The most popular leisure participation type of the school children is the media type, and the least popular one is the physical fitness type. 3.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iffrence of the gender, marital status and ag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has no influence difference on the leisure attitude. The leisure attitude of the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whose household register location belons to a developing better area, wh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hool children is their parents and with a high occupation, a hig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high revenues is higher. 4.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der and marital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chool children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school children is indifferent. The household register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in an economically better area, the parents at an older age, the school chilren’s parents with a high occupation, a high education level and high revenues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school children. 5.The leisure attitu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and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school children show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emotion, behavior and cognition of the leisure attitude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improvisation, media, and art and literature type of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ursuant to this, the study suggests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parents adopt the correct pilot operated system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self leisure attitude to encourage the school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hysical fitness type of the ball game sports by means of which to increase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一、中文文獻
丁秋娟(2004)。臺北縣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三重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枝燦(2000)。同儕影響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王梅香(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王煥琛(1994)。休閒教育從理論與實踐之探討。臺灣教育,523,9-114。
王鳳美(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王薰禾(2003)。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白姍綺(2003)。地區收入不平等、個人社經地位與自評健康。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行政院主計處(2010)。職業分類資料。2010年4月2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26132&ctNode=3375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各年齡層運動健康促進計畫。臺北市:作者。
余明書(2006)。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余嬪(1996)。國中生之學業成就與遊憩參與型態。測驗與輔導,137,26-29。
吳文銘(2001)。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關系結構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佳玲(2003)。觀光業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二版)。臺北市:知城。
吳貴枝(2003)。彰化縣國小學童假日休閒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吳聰賢(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呂有仁(2006)。嘉義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宋莉萱(2006)。國小家長社經地位與學生家庭教育投資之探討~以嘉義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宋瓊瑛(2002)。國中生家庭因素、休閒態度和休閒教育需求間關係之研究-以六所彰化縣立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文題(2001)。國中教師的代間流動及影響其休閒參與之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李世文(2002)。臺中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永展(1994)。環境態度與環保行為-理論與驗證。臺北市:胡氏圖書。
李青松(2002)。高齡者休閒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1,21-38。
李素菁(2000)。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立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維靈(2005)。臺北地區大學戲劇社員參與戲劇活動之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第七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遊憩效益與預測篇(頁1-14)。南投縣: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李三煌(2003)。臺北市內湖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柏慧、劉淑燕(2003)。休閑活動與文化發展的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7(4),89-97。
杜家妤、黃慧琦(2004)。牙醫師之休閒活動類型與休閒阻礙。立德學報,3(2),67-86。
沈哲丞(2009)。國小學童休閒參與與休閒空間之研究-以土城市和鬥南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文漢(2009)。高雄市國小高年級體育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生傳(1999)。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需求與途徑。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 88-2418-H-017-004-F19)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佑真(2010)。社會經濟不均等與金門地區青少年健康行為及身心健康之相關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98-2410-H-152-010)
林伯奇(2008)。國小學童休閒參與、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屏東縣枋寮視導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林東泰(1994)。臺北都會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態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學刊,22,17-46。
林俊瑩(2000)。國小學生家長的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晉宇(2003)。偏遠地區青少年休閒無聊感及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林國義(2011)。主題樂園遊客的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清白(2009)。國小學童休閒體驗、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林雅文(2007)。青少年桌球選手參與休閒活動與阻礙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林生傳(1975)。影響學業成就的社會因素分析與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學報,4,167-222。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義男(1979)。社經地位、價值取向與教育機會之關係。輔導學報,2,95-107。
林義男、王文科(1998)。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邵莉淓(2009)。社經地位與教養行為對國小學童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柳志達(2008)。從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看國中資優班考試現象-以嘉義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桃園縣:志軒企業有限公司。
涂淑芳(譯)(2001)。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Gene Bammel 與 Lei Lane Burrus-Bammel, 1996)
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文耀(2000)。突破休閒冒險性活動對身心障礙學生提昇自尊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張永朋(2006)。青少女實際參與、期望參與不同休閒活動類型對健康體適能之相關研究-以敏惠護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君如、林志遠、陳美吟(2008)。高職學生休閒參與對自我概念的影響。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院學報,5,79-90。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明麗(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生活壓力元及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品卉(2008)。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春興(1981)。高中生的自我知覺與對父母期待知覺間的差距與其學業成績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4,31-40。
張春興(1983)。工作、休閒、娛樂-提升生活品質的心理探索。中國論壇,15(9),47-51。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重修版)。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家瑜(2009)。國小學生休閒參與之現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宮熊、林鉦琴(2002)。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揚智。
張善楠(1998)。「1997臺灣教育長期研究」之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6(1),146-156。
張華葆(1987)。社會階層。臺北市:三民。
張華葆(1987)。社會階層。臺北市:三民。
張雅婷(2001)。出身背景、學校教育與道德判斷標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滿玲(譯)(2003)。社會心理學。臺北市:雙葉。(Shelley, E. T., Letitia, A. P., & David, O. S., 1997)
張翠珠(2001)。高屏地區大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教育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瀞如(2008)。青少年生活壓力、休閒態度與活動類型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教育部(2001)。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333計畫)。國民體育季刊,28,147-157。
教育部(2001)。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2)。學校運動團隊及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書。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2009)。體適能介紹。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委員會(1998)。提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教育部88年度提升學生體能計畫體育教師體能教育研習會報告書(頁7-1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梁良淵(2006)。探討嘉義地區國小學童之休閒活動類型、學習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梁恒華(2006)。新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俊雄(1990)。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校學生休閒生活概況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46,110-133。
許慎撰,段玉裁註(1996)。說文解字註。臺北市:黎明。
許靜怡(2003)。從社會階級談英語教學。師友,429,36-38。
郭大鋮(2009)。臺灣東部地區高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郭怡汾(2001)。社經地位、地區剝奪與老人存活現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餐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弘順(2007)。大學生休閒活動與休閒教育推展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6,63-88。
陳志清(2006)。高年級學童之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和休閒參與之探討—以彰化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亞雅(2004)。宗教志願工作者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忠強、蔣憶德(2005)。健身運動態度有關的理論模式探討。大專體育,81,137-144。
陳俊豪(2001)。南投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冠惠(2003)。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奎熹(2003)。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建吉(2008)。成人影片觀賞動機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彥呈(2003)。家庭相關因素對青少年休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2)。休閒遊憩概論。臺北縣:空大。
陳美玲(1997)。從成人發展觀點探討嘉義地區成人休閒態度、休閒參與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通和(2011)。雲林縣國小教職員工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惠美、鄭佳昆、沈立(譯)(2003)。休閒活動企劃(上)企劃原理與構想發展(Recreation Programming: 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s, 3rd ed)。臺北市:品度。(J.Robert Rossman & Barbara Elwood Schlatter, 2000)
陳德雄(2005)。男性青少年學業成績與體適能相關之研究-以新竹市立三民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慶文(2009)。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和休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錫平(2008)。中部地區自行車活動參與者的休閒態度、深度休閒對休閒效益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麗珠(1993)。我國中小學教育財政公平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湯耀文(2009)。臺南縣國小學童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縣。
黃仲明(2007)。新竹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黃光雄(1993)。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致傑(2005)。臺灣地區國小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黃桂珠(2003)。居民對環境衝擊認知與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黃副殷(2003)。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毅志(2005)。教育研究中的「職業調查封閉式問卷」之信效度分析。師大教育研究集刊,51(4),43-81。
楊小玲(2004)。當地居民對節慶活動衝擊之知覺與態度研究-平溪鄉與鹽水鎮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
葛樹人(1995)。心理測驗學。臺北市:桂冠。
廖振宏(2004)。由社經地位、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家庭休閒消費分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趙雍台(2004)。不同都市化程度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研究—以臺南與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趙麗雲(2002)。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暨發展策略。2008年5月30日,取自國政研究報告,教文(研)091-007號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07.htm
劉慈惠(2000)。社經地位與教養相關文獻的評析與再思。新竹師院學報,13,359-374。
劉瑞珍(2006)。高職學生休閒活動參與態度與滿意度之探討-以臺中縣某私立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蔣益生(2003)。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休閒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蔡文慈(2006)。南投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態度與休閒效益體驗對國民旅遊卡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蔡志明(2003)。國小學生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蔡素琴(1997)。兒童休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義雄(1997)。初等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蔡儀璇(2009)。新竹市國中生運動參與程度與成績表現、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沛琳(2009)。員警人員休閒愛都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嘉義市警察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鄭味玲(2007)。屏東縣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鄭政宗、周勝方(2005)。影響台中市員警工作疏離及休閒活動參與因素之研究。朝陽學報,10,207-228。
鄭淵全(1998)。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鄧宏如(2002)。觀光客對性觀光態度與行為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蕭湘薇(2008)。大專院校休閒觀光科系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戴振堯(2007)。高中生的物理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薛文惠(2008)。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老年人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薛銘卿(1996)。臺北市國小課餘時間休閒活動興趣取向參與狀況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謝文真(2001)。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秀華(2009)。台北縣國小學童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政諭(199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臺北市:幼獅。
謝高橋(1994)。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謝淑芬(2004),觀光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簡茂發(1984)。高級中學學生家庭社經地位背景、教師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期刊,26,1-97。
簡鴻檳(2003)。高中生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藍清淵(2009)。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妙桂(1994)。休閒與體育。臺灣教育,523,15-17。
顏智淵(2001)。T y p e A - B行為對休閒內在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差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蘇瑛敏(1996)。臺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以臺北市公園、風景區為例。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9(2),297-327。
二、英文文獻
Bandura, A., Barbaranelli, C., Capara, G. V., & Pastorelli, C. (1996). 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g. Child Development, 67(2), 1206-1222.
Blau, P. M., & Duncan, O. D.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structure. New York City, NY: Wiley.
Breckler, S. J. (1984).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affect, behavior, and cognitionas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ttitud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 1191-1205.
Deonandan, R., Campbell, k., Ostbye, R., Tummon, I., & Robertson, J. (2000).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measur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by occupation or postal area. Chronic disease in Canada, 21, Article 3.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03, from http://www.hc-sc.gc.ca/pphb-dgspsp/publicat/cdic-mcc/21-3/c e.html
Duncan, G. J., Daly, Mary C., McDonough, P., & Williams, D. R. (2002). Optimal indicator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for heath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2(7), 1151-1157.
Ekehammar, B., Sidanius, J., & Jilsson, I. (2001). Social status:construct and external validity.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27(5), 473-481.
Feinstein, L., Bynner, J., & Duckworth, K. (2006). Youth people’s leisure contexts and their relation to adult outcomes. 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9(3), 305-327.
Halsey, A., Heath, A., & Ridge, J. (1980).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 family, class and education in modern Britai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Hauser, R. M. (1994). Measuring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studies of child development. Child Devlopment, 65, 1541-1545.
Hjelm, K., Sundquist, J. & Apelquist, J. (2002). The infuenc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life style on seif-reported health in diabetish and non-diabetics: a comparison of foreign born and Swedish born individuals. Primary health c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 249-259.
Hollingshead, A. B. (1957). 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New York City, NY: Yale.
Iwasaki, Y., Mannell, R. C., Smale, B. J. A., & Butcher, J. (2002). A short-term longitudinal ananlysis of leisure coping used by employees of police and emergency response service worke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4, 311-339.
Kelly. J. R. (1990). Leisure Identities and Interaction. Boston, M A.: George Allen & Unwin.
Kenyon, G. S. (1968). Conceptual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physical activity. Research Quarterly, 39, 96-105.
Kleiber, D. A. (1986). Leisure-based education. Leisure Information, 4(7), 3-4.
Kohn, M. L. (1979). The effects of social class on parental values and practices.In D. Riss & H. A. Hoffman (Eds.), The American family: dying or develop? New York: Plenum Press.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raus, R.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4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Krieger, N., Williams, D. R., & Moss, N. E. (1997). Measuring social class in US public health research: concepts, methodologies, and guidelines. Annu. Rev Public Health, 18(1), 341-378。
Mota, J., & Siva, G. (1999). Adolescen't activity: Association with soci-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al participation among a portugues sample. Education & Society, 4(2), 139-199.
Pagano, I. S., Barkhoff, H., Heiby, E. M., & Schlicht, W. (2006). Dynamical modeling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leisure activities andhealth indicato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8(1), 61-77.
Parker, S. (1971). The future of work and leisure. New York: Praeger.
Rosenberg, M. I.,& Hovl, C. I.,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New Haven, C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heth, J. N., Mittal, B., & Newman, B. I. (1999). Customer behavior: Consumer behavior and beyond, Fort Worth, Texas: The Dryden Press.
Siedentop, D. (2001).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fitness and sport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Strong, W. B., Malina, R. M., Blimkie, C. J. R., Daniels, S. R., Dishman, R. K., & Gutin, B. (2005). Evidence based physical activity for school-age youth. Journal of Pediatrics, 146, 732-737.
Wilkinson, I. (1981). Family assessment: A review.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9, 36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