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英櫻
論文名稱: 台灣地區拳擊教練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實證研究
指導教授: 闕月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拳擊教練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
英文關鍵詞: Boxing coaches, boxing athletes, perceived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7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不同背景特性的拳擊教練及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知覺上之差異情形。研究方法採量為主;質為輔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包含問卷、晤談兩種。本研究主要工具為「台灣地區拳擊教練領導行為調查問卷」、「台灣地區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調查問卷」,以參加九十二年全國總統盃拳擊錦標賽之教練及選手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教練51份、選手356份,統計方法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及薛費氏法。並藉由質性深入晤談,將拳擊教練及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知覺的深刻體會,歸納分析融入研究結果中。經結果分析討論獲得以下結論:(一)不同背景變項的拳擊教練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除選手出身及成績滿意度達顯著水準外,其餘均未達顯著水準。(二)不同背景變項的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除接受拳擊訓練年數未達顯著水準外,其餘均達顯著水準。(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拳擊教練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其構面的優先順序為:訓練與指導行為、獎賞行為、關懷行為、民主行為、專制行為。(四)不同背景變項的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其構面的優先順序為:訓練與指導行為、民主行為、獎賞行為、關懷行為、專制行為。(五)台灣地區拳擊教練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其差異情形在訓練與指導行為、民主行為、關懷行為、獎賞行為構面中皆為拳擊教練知覺高於拳擊選手知覺。從本研究發現,台灣地區拳擊教練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有顯著差異。最後依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教練培育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of coaches leadership behavior perceived by boxing coaches and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in Taiwan. The participants were boxing coaches and athletes who took part in the 2003 National President Cup Boxing Tournament. Separate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to all participants. Valid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included 51 from the coaches and 356 from the athlet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t-test and post hoc Scheffe’s method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 was also used to clarify ambiguous concept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in 5 summaries. (1) For coach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raining and satisfaction level. (2) For athle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raining years. (3) Coaches ranked coaches behavior from training and instrastruction, reward, caring, democratic to authoritative behavior. (4) Athletes ranked perceived coaches behavior from coaching and instruction, democratic, reward, caring to authoritative behavior. (5)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oaching and instruction, democratic and caring behavior between coaches and athlet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implications for coaches training and future research.

    授權書...................................... 口試委員及系主任簽字證書......................ii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謝 誌 ..................................vi 目 次...................................x 表 次...................................xi 圖 次.............................xii 第壹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的必要性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 第七節 名詞釋義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拳擊運動簡史、現況及問題...........10 第二節 領導理論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 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模式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國外及台灣地區運動領導行為研究概述.....28 第五節 本章總結.................... 43 第六節 研究假設.................... 4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49 第四節 研究步驟....................54 第五節 實施程序....................56 第六節 資料處理....................58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描述 ...............60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台灣地區拳擊教練與選手知覺教練 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 ..............6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台灣地區拳擊教練與選手知覺教練領 導行為的看法..................85 第四節 台灣地區拳擊教練與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比較 ........................10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2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114 英文部分 ........................116 附錄 附錄一 台灣地區拳擊教練領導行為調查問卷...........120 附錄二 台灣地區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調查問卷 ......124 附錄三 台灣地區拳擊教練晤談題綱................128 附錄四 台灣地區拳擊選手晤談題綱................130 附錄五 專家審核信函.......................132 附錄六 專家效度建議及修改...................133 附錄七 同意書 ..........................134 附錄八 研究者自我省思 .....................135 附錄九 研究者簡歷........................138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吳慧卿(2002),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團隊衝突、團隊凝聚力及滿意度關係之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師大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國輝(2001),柔道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知覺動機氣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瑞華(2001),我國射箭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新民(1990),歷屆奧運會集錦。北京:中國奧林匹克出版社。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書店。

    楊志顯(1998),大學運動選手背景特性對教練領導行為重要性認知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七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325-331。

    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論文集。台北:師大書苑。

    趙文華(1975),拳擊運動現代訓練法。台北:幼獅文化。

    謝榮輝(1981),拳擊運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正揚出版社。

    許樹淵(1991),1990年亞運會成績分析—兼論我國運動員成績。台北:中華台北奧會。

    陳玉娟(1995),台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江福(1983),拳擊。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湯銘新編譯(2000),我國參加奧運滄桑史。台北: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許淑慧(1999),我國柔道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鳳雲(2002),我國參加年奧運桌球選手訓練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純碧(1999),教練領導行為對團隊氣憤與教練-選手關係滿意度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世堤(2000),高中(職)田徑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體育學報,30,185-194。

    賴世堤(2002),我國籃球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敏雄(1993),大專院校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滿足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敏雄、劉一民(1993),教練領導行為及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以參加七十九學年度大專男子排球國手選拔賽之球隊為例。大專體總八十年度學術研討會專刊,235-252。

    蘇寶蓉(2002),我國擊劍教練及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知覺與偏好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蕭嘉惠、黃明玉(1999),多元領導模式驗證研究。體育學報,25,71-80。

    二、英文部分
    Amorose, A.J., & Horn, T. S.(2000).Intrinsic motivation : Relationships with collegiate athletes’ gender, scholarship statu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coaches’behavior.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2(1),63-48

    Barrow, J. C.(1977). The variables of leadership:A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 231-251.

    Brawley, L. R., Carron, A. V., & Widmeyer, W. N.(1988).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hesion and group resistance to disruption.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0, 119-213.

    Cattell, R. B.(1965).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Baltimore: Penguin.

    Chelladurai, P.(1978). A contingency model of leadership in athletic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terloo, Canada.

    Chelladurai, P., & Saleh, S. D.(1980). Dimensions of leader behavior in sport:Development of a leadership for sport.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 34-45.

    Chelladurai, P., & Carron, A. V.(1981). Applicability to youth sports of the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 53, 361-362.

    Chelladurai, P., & Carron, A. V.(1983).Athletic maturity and preferred leadership.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5, 371-380.

    Chelladurai, P.(1984). Discrepancy between preferences and perception of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satisfaction of athletes in varying sports.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6, 27-41.

    Chelladurai, p., Imamura, H., Yamaguchi, Y., Oinuma ,Y., & Miyauchi, T. (1988).Sport leadership in a cross-national setting: The case of Japanese and Canadian University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0, 374-389.

    Chelladurai, p., Haggerty, T. R. & Baxer, P. R.,(1989).Decision style choices of university basketball coaches players.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11, 201-215.

    Chelladurai, P., & Arott, M. V.(1985). Decision styles in coaching:Preferences of basketball player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56, 15-24

    Chelladurai, p.(1993). Leadership. In R. N. Singer, M. Murphey, & L. K. Tennant(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648﹐New York, NY:Macmillan.

    Chelladurai, p.(1994). Manual for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rle, F. J.(1981). Leadership in competitive and recreational sport.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sity of western Ontario, London, Canada.

    Fiedler, F. E.(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NY:McGraw-Hill.

    Garland, D. J., & Barry, J. R.(1988).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and perceived leader behavior on performance in collegiate football.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38, 237-247.

    Gordon, A. M. D.(1986).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coaching effectiven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Hendry, I. B.(1974).Human factors in sport system: Suggested models for analyzing athlete-coach interaction. Human Factors, 16, 353-362.

    Horn, T. S.(1985). Coaches’feedback and changes in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physic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 174-189.

    House, R. J.(1971). 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6, 321-338.
    McMillin, C. J.(1990). The relationship of athlete self-perceptions and athlete perceptions of leader behaviors to athlete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Nunnally, J. C.(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McGraw-Hill.

    Osborn, R. N., & Hunt, J. G.(1975).An adapt-reac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 The role of macro variables in leadership research. In J. G. Hunt and L. L. Larson(Eds.), Leadership frontiers﹐27- 44. Kent, OH: Kent State University.

    Posner, S. E.(1999). Athletes’perceptions of coacting empowerment. UMI:Bell & Howell.

    Remer, H. A., & Chelladurai, P.(1995). Leadership and satisfaction in athletic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7, 276-293.

    Robinson, T. T., & Carron, A. V.(1982). Personal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ropping out versus maintaining participation in competitive sport.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4, 364-378.

    Schliesman, E. S.(1978).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gruence of preferred and leader behavior and subordinate satisfaction with leadership.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10, 157-166.

    Summers, R. J.(1991).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hletes’ perceptions of their abilities on the influence of coach technical-instruction.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14, 30-40.

    Salminen, S., Liukkonen, J., & Telama, R.(1990).The differences in coaches’ and athletes’ perception of leader behavior of Finnish coach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IESEP Congress, Loughborough, Englend.

    Serpa, S., Pataco, V., & Santos, F.(1991).Leadership patterns in handbal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2, 78-89.

    Smoll, F. L., & Smith, R. E.(1989).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sport: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paradigm.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 1522-1551.

    Terry, P., & Howe, B.(1984). Coaching preferences of athletes.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eid Sport Sciences, 9, 188-193.

    Weiss, M. R., & Friedrichs, W. D.(1986). The influence of leader behaviors, coach attributes, and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on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collegiate basketball teams.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8, 332-346.

    Wolman, B. B.(1989). Dictionary of behavioral science. United Kingdom: Academic Press.

    Yukl, G. A.(1981).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tice-Hall.

    附錄一
    台灣地區拳擊教練領導行為調查問卷

    親愛的拳擊教練,您好!
    首先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意見。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目前台灣地區的拳擊教練領導行為。本研究問卷共分兩部分,採不記名方式填答,各題目之答案無對錯之分,請依照問卷各部份之填答說明及您的事實狀況詳細填答,不要遺漏任何題目。您自然、詳實、誠信的回答將是本研究成功的關鍵。而且您所填答的資料僅供學術之用,內容絕對保密,請放心就您個人的看法作答。基於研究準確性之考量,請務必自行填寫,謝謝您的配合,並請於
    比賽結束前收回。
    再次感謝您的協助!敬祝
    健康快樂 勇奪佳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指 導 教 授:闕 月 清 博士
    研 究 生 :洪 英 櫻 敬上

    【填答說明】以下問題係描述您目前在訓練時所表現出來的的特定行為,每個問題有五個選擇:1.總是(約佔100%);2.經常(約75佔﹪);3.偶爾(約佔50﹪);4.很少(約佔25﹪); 5.不曾(0%)
    請在適當的空格內打『ˇ』代表您的選擇,問題的答案沒有對或錯,
    您的意見非常寶貴,請不要漏掉任何一題,謝謝您。

    平時我會
    1、注意每位選手都能發揮潛能。 ……………………………□ □ □ □ □
    2、詢問選手對特定比賽策略的意見。 ………………………□ □ □ □ □
    3、幫助選手解決他們個人的問題。 …………………………□ □ □ □ □
    4、在他人面前稱讚選手好的表現。 …………………………□ □ □ □ □
    5、向每位選手解釋拳擊運動的技術與戰術。………………□ □ □ □ □

    平時我會
    6、在作計劃時以自己的意見為主。…………………………□ □ □ □ □
    7、協助解決隊員之間的衝突。………………………………□ □ □ □ □
    8、花時間修正選手錯誤的動作及行為。……………………□ □ □ □ □
    9、在進行重要事務前先徵詢全隊的同意。…………………□ □ □ □ □
    10、在選手有良好的表現時會讓選手知道。…………………□ □ □ □ □

    平時我會
    11、確定每位選手都能瞭解教練在團隊中的功能。…………□ □ □ □ □
    12、對自己的做法不做任何解釋。……………………………□ □ □ □ □
    13、重視每位選手個人的福利。………………………………□ □ □ □ □
    14、個別指導每位選手的運動技能。…………………………□ □ □ □ □
    15、讓選手參與決策制定的過程。……………………………□ □ □ □ □

    平時我會
    16、關心選手表現良好時是否得到獎勵。 ………………□ □ □ □ □
    17、對該做的事務會預作計劃。 …………………………□ □ □ □ □
    18、鼓勵選手對練習的方法提出意見。 …………………□ □ □ □ □
    19、幫助選手解決某些個人問題。 ………………………□ □ □ □ □
    20、向每位選手解釋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 □ □ □ □
    平時我會
    21、讓選手設定他們自己的目標。 ………………………□ □ □ □ □
    22、向選手表達對他們的關心。 …………………………□ □ □ □ □
    23、期望每位選手有「不完成任務決不終止」的精神。…□ □ □ □ □
    24、鼓勵選手信賴教練。 …………………………………□ □ □ □ □
    25、指出每位選手的優缺點。 ……………………………□ □ □ □ □
    平時我會
    26、對於某些觀點都不願意讓步與妥協。…………………□ □ □ □ □
    27、在選手表現優良時,表示欣賞之意。…………………□ □ □ □ □
    28、在每一個情境裡,對於該完成的事務給予每位選手特別的指導。……
    ………………………………………………………………□ □ □ □ □
    29、在重要的訓練事務上徵詢選手的意見。………………□ □ □ □ □
    30、盡量與選手建立更親切的關係。………………………□ □ □ □ □
    平時我會
    31、關心選手的努力程度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 □ □ □ □
    32、參考讓選手依照他自己的進度練習。 ………………□ □ □ □ □
    33、與選手保持冷漠、疏遠的態度。 ……………………□ □ □ □ □
    34、說明每位選手對團體所能盡到的貢獻。 ……………□ □ □ □ □
    35、邀請選手到家中作客。 ………………………………□ □ □ □ □
    平時我會
    36、該獎賞時才給予獎勵。 ………………………………□ □ □ □ □
    37、詳細說出對每位選手的期望。 ………………………□ □ □ □ □
    38、參考選手自己決定比賽時要使用的策略。 …………□ □ □ □ □
    39、在說話時不喜歡選手提出問題。 ……………………□ □ □ □ □

    (第二部分)
    拳擊教練基本資料

    1.教育程度:(1)□國中(2)□高中、高職(3)□大學院校
    (4)□碩士(5)□博士

    2.是否為選手出身:(1)□是 (2)□否
    (答否者免填第四、五點)

    3.您接受拳擊訓練的時間總共:
    (1)□約0~3 年 (2)□約4~6年 (3)□約7~9年
    (4)□約10~12年(5)□約12年以上

    4.最高運動成就:(1)□國家代表隊選手
    (2)□全國(或台灣區)運動會選手
    (3)□全國中正盃(國慶盃、青年盃)選手
    (4)□大專盃選手
    (5)□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選手

    5.擔任拳擊教練年資:(1)□約1~5年 (2)□約6~10年
    (3)□約11~15年 (4)□約16~20年
    (5)□約20年以上

    6.請問您每週訓練的天數:
    (1)□每週約1天以下 (2)□每週約2~3天
    (3)□每週約4~5天 (4)□每週約6天以上

    7.您目前對於自己選手整體運動成績表現滿意度:
    (1) □非常滿意 (2) □滿意 (3) □普通
    (4)□不滿意 (5) □非常不滿意

    ◎本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之處,再次感謝你……

    附錄二
    台灣地區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調查問卷

    親愛的拳擊教練,您好!
    首先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意見。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目前台灣地區的拳擊教練領導行為。本研究問卷共分兩部分,採不記名方式填答,各題目之答案無對錯之分,請依照問卷各部份之填答說明及您的事實狀況詳細填答,不要遺漏任何題目。您自然、詳實、誠信的回答將是本研究成功的關鍵。而且您所填答的資料僅供學術之用,內容絕對保密,請放心就您個人的看法作答。基於研究準確性之考量,請務必自行填寫,謝謝您的配合,並請於
    比賽結束前收回。
    再次感謝您的協助!敬祝
    健康快樂 勇奪佳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指 導 教 授:闕 月 清 博士
    研 究 生 :洪 英 櫻 敬上

    【填答說明】以下問題係描述您目前在訓練時所表現出來的的特定行為,每個問題有五個選擇:1.總是(約佔100%);2.經常(約75佔﹪);3.偶爾(約佔50﹪);4.很少(約佔25﹪); 5.不曾(0%)
    請在適當的空格內打『ˇ』代表您的選擇,問題的答案沒有對或錯,
    您的意見非常寶貴,請不要漏掉任何一題,謝謝您。

    我的教練會
    1、注意每位選手都能發揮潛能。……………………………□ □ □ □ □
    2、詢問選手對特定比賽策略的意見。 ………………………□ □ □ □ □
    3、幫助選手解決他們個人的問題。 …………………………□ □ □ □ □
    4、在他人面前稱讚選手好的表現。…………………………□ □ □ □ □
    5、向每位選手解釋拳擊運動的技術與戰術。………………□ □ □ □ □

    我的教練會
    6、在作計劃時以自己的意見為主。…………………………□ □ □ □ □
    7、協助解決隊員之間的衝突。………………………………□ □ □ □ □
    8、花時間修正選手錯誤的動作及行為。……………………□ □ □ □ □
    9、在進行重要事務前先徵詢全隊的同意。…………………□ □ □ □ □
    10、在選手有良好的表現時會讓選手知道。…………………□ □ □ □ □

    我的教練會
    11、確定每位選手都能瞭解教練在團隊中的功能。…………□ □ □ □ □
    12、對自己的做法不做任何解釋。……………………………□ □ □ □ □
    13、重視每位選手個人的福利。………………………………□ □ □ □ □
    14、個別指導每位選手的運動技能。…………………………□ □ □ □ □
    15、讓選手參與決策制定的過程。……………………………□ □ □ □ □

    我的教練會
    16、關心選手表現良好時是否得到獎勵。……………………□ □ □ □ □
    17、對該做的事務會預作計劃。………………………………□ □ □ □ □
    18、鼓勵選手對練習的方法提出意見。………………………□ □ □ □ □
    19、幫助選手解決某些個人問題。……………………………□ □ □ □ □
    20、向每位選手解釋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 □ □ □
    我的教練會
    21、讓選手設定他們自己的目標。……………………………□ □ □ □ □
    22、向選手表達對他們的關心。………………………………□ □ □ □ □
    23、期望每位選手有「不完成任務決不終止」的精神。……□ □ □ □ □
    24、鼓勵選手信賴教練。………………………………………□ □ □ □ □
    25、指出每位選手的優缺點。…………………………………□ □ □ □ □
    我的教練會
    26、對於某些觀點都不願意讓步與妥協。……………………□ □ □ □ □
    27、在選手表現優良時,表示欣賞之意。……………………□ □ □ □ □
    28、在每一個情境裡,對於該完成的事務給予每位選手特別的指導。…….
    …………………………………………………………… □ □ □ □ □
    39、在重要的訓練事務上徵詢選手的意見。…………………□ □ □ □ □
    30、盡量與選手建立更親切的關係。…………………………□ □ □ □ □
    我的教練會
    31、關心選手的努力程度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 □ □ □
    32、讓選手依照他自己的進度練習。…………………………□ □ □ □ □
    33、與選手保持冷漠、疏遠的態度。…………………………□ □ □ □ □
    34、說明每位選手對團體所能盡到的貢獻。…………………□ □ □ □ □
    35、邀請選手到家中作客。……………………………………□ □ □ □ □
    我的教練會
    36、該獎賞時才給予獎勵。……………………………………□ □ □ □ □
    37、詳細說出對每位選手的期望。……………………………□ □ □ □ □
    38、讓選手自己決定比賽時要使用的策略。…………………□ □ □ □ □
    39、在說話時不喜歡選手提出問題。…………………………□ □ □ □ □

    (第二部分)
    拳擊選手基本資料

    1.教育程度:(1)□國中 (2)□高中、高職
    (3)□大學院校 (4)□碩士

    2.自92年12月底止,您接受拳擊訓練的時間總共約:
    (1)□約1年以下
    (2)□約1~2年
    (3)□約3~4年
    (4)□約5~6年
    (5)□約7年以上

    3.最高運動成就:(1)□國家代表隊選手
    (2)□全國(或台灣區)運動會選手
    (3)□全國中正盃、總統盃選手
    (4)□大專盃選手
    (5)□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選手

    4.請問您每週訓練的天數:
    (1)□每週約1天以下 (2)□每週約2~3天
    (3)□每週約4~5天 (4)□每週約6天以上

    5.您目前對於自己整體運動成績表現滿意度:
    (2) □非常不滿意 (2) □不滿意 (3) □普通
    (4)□滿意 (5) □非常滿意

    ◎本問卷到此結束,請檢查有無漏答之處,再次感謝你……

    附錄三
    台灣地區拳擊教練晤談題綱
    說明:晤談內容僅供研究之用校名及人名皆以匿名代替
    晤談題綱
    一、拳擊教練領導行為
    1.拳擊教練自覺的領導典型
    2.拳擊教練自覺最常使用的領導方式
    4.拳擊您以前與現在觀念的改變或領導方式的異同

    二、拳擊教練與選手之互動
    1.拳擊教練跟選手的相處與溝通
    2.拳擊教練關心選手平常的生活
    3.當選手生活或訓練上遇到問題時會尋求拳擊教練協助
    4.當選手表現良好時,拳擊教練會給予正面的獎賞或回饋

    三、拳擊教練的拳擊價值觀
    1.拳擊教練認為本身熱愛拳擊訓練工作的原因
    2.拳擊教練認為拳擊運動所重視的精神
    3.拳擊教練認為拳擊訓練最重要的目標及任務

    四、拳擊訓練及管理法
    1. 拳擊教練會讓選手自行決定參加的量級或比賽使用的戰術
    2.訓練過程中,拳擊教練會強迫選手遵守指示
    3. 拳擊教練對於不同入隊時間的選手會有差別待遇
    4. 拳擊教練對於不同運動成就(技術層次)的選手會有差別待遇
    五、拳擊教練帶領拳擊隊歷程中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1.在訓練方面曾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2.在行政方面曾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3.在其他方面曾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附錄四
    台灣地區拳擊選手晤談題綱

    說明:晤談內容僅供研究之用校名及人名皆以匿名代替
    晤談題綱
    一、知覺拳擊教練領導行為
    1.選手知覺教練領導典型
    2.選手知覺教練最常使用的領導方式

    二、拳擊教練與選手之互動
    1.選手知覺教練和你們的相處與溝通
    2.拳擊教練關心教練關心你們平常的生活
    3.當選手在生活或訓練上遇到問題時會尋求拳擊教練協助
    4.當選手表現良好時,拳擊教練會給予正面的獎賞或回饋

    三、拳擊選手對拳擊訓練的價值觀
    1.拳擊選手接受專項訓練的原因
    2.拳擊選手知覺拳擊運動重視的精神
    3.參加拳擊隊最重要的目標及任務

    四、拳擊訓練及管理法
    1.拳擊教練會讓選手自行決定參加的量級或比賽使用的戰術
    2.訓練過程中,拳擊教練會強迫選手遵守教練的指示
    3.拳擊教練對於不同入隊時間的選手會有差別待遇
    4.拳擊教練對於不同運動成就的選手會有差別待遇嗎?
    五、你在拳擊隊訓練的歷程中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1.在訓練方面曾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2.在學校方面曾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3.在其他方面曾面臨到的相關問題或重大困擾

    附錄五
    專家審核信函

    老師勛鑒:
    時值初秋,謹向您問候致意。
    後學刻正進行碩士論文,題目為「台灣地區拳擊教練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之實證研究」。為使研究計劃更完整
    、客觀,特附上「台灣地區拳擊教練領導行為量表」以及
    「台灣地區拳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量表」初稿,懇請 惠予審閱指導,俾使本問卷更臻完善。費神打擾之處,敬
    請海涵。
    謹此致上最深之謝忱,並敬祝
    萬事如意

    後學
    洪英櫻 敬上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錄六
    專家效度建議及修改

    林訓-中華民國拳擊協會審判委員
    建議 增加教練專業素質
    修改 教練基本資料增加選手背景教練基本資料增加接受拳擊專項訓練時間
    曾鵬基-北京亞運拳擊代表隊執行教練
    建議 教練教育程度增列博士欄
    修改 按照專家建議進行修改
    張瑞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
    建議 第24題亦不清建議刪除
    修改 依照專家建議刪除第24題
    陳文慶-永達技術學院運動休閒系講師
    建議 第33、39題詞語修飾
    修改 第33題修改為「參考讓選手依照他自己得進度練習」。第39題修改為「參考選手決定比賽時要使用的策略」

    附錄七
    同意書

    附錄八
    研究者自我省思

    研究結果實務應用之省思
    (一)在拳擊教練部份
    從本研究結果得知,拳擊教練與選手知覺的教練領導行為是有
    差異的,顯示拳擊教練本身應更積極進修,隨時充實吸收專項新知,積極改造選手技術,以提昇訓練之績效;拳擊運動是一項高強度接觸性的個人技擊運動,拳擊選手臨場競試心理影響生理,過度緊張造成身體僵硬,生理失去平衡,原有的實力亦隨之削弱,是故有加強選手心理訓練之要求;擊教練除在專項技術上予以專業的指導,激發選手內在優質運動潛能外,更應適時的提供拳擊選手在身、心、靈各方面所需的協助與關懷,增進彼此溝通管道及情感的融合,皆有助於團隊訓練士氣及個人專項成績的提昇。

    (二)在拳擊選手本身部分
    拳擊選手要積極配合教練訓練計畫的的執行,鍛鍊自我堅毅信念,旺盛內在求勝意志,讓心性穩定,專注於專項技術的學習,熟練技巧動作組合,加強模擬對練臨場運用,以循序的進階達到既定的目標。另一方面,選手應自我要求,除訓練比賽外需培養其他興趣與專長,以具備爾後就學、就業的能力;拳擊運動選手多為學生背景,應要在專項訓練與學校課業學習自我時間規劃,並與學校老師及家長積極配合,善用正向學習遷移效果,將專項訓練所培養的堅強意志,移轉至其它方向的學習,並確實執行,可兼顧自我課業發展,亦可間接獲得家長及老師對拳擊運動的支持。

    (三)在學校行政單位
    鼓勵大學院校、高中、國中各級學校校長及行政單位人員參與各項體育發展研討會,建立校長及其行政人員正確的體育觀念,以利學校體育的推動及運動團隊之成立與培訓;大學院校應廣收拳擊專項選手,有利於選手專項技術的成熟及經驗的提昇,故大學院校增設拳擊專項選手名額應有其之必要;高中體育班招收運動選手項目評估與規劃,應結合地方基層國中選手培訓與發展狀況予以設置招生項目,以延續基層訓練績效,避免流於部分有心人士的人情角力或利益酬傭,而造成優秀選手的流失;學校行政單位視規劃減少教師兼任校隊教練之授課時數,大多數基層教練皆為學校體育教師
    ,必須同時從事教學及校隊訓練工作,甚至設身於學校的行政工作
    ,身兼數職的情況下,各方面投入程度自然相對減少,以上陳述的諸多因素,皆可能是拳擊教練工作的壓力來源及難處所在,如學校教師為校隊教練者得以減少授課節數,研究者相信會有更多專項運動人才的學校教師投身基層運動的培育;另外,學校行政單位也應結合校內及社區的資源,實施學校代表隊升學及學業輔導措施,並定期舉辦選手家長座談會,以發表訓練績效及溝通家長觀念。

    (四)在體育行政單位
    有關單位編列年度相關預算獎勵績優學校單位,以充實相關訓練設備及器材;建立學校運動賽事制度,增加選手運動技術磨練展現的機會;研訂合理的輔導措施暢通優秀選手升學管道預作生涯規劃。鼓勵設立國中生運動資優班生;規劃教練進修管道以提昇教練領導及訓練之素質。

    (五)其他方面
    健全國手或績優選手培訓及選拔,單項協會應公佈年度重要賽事計劃及國手選拔培訓辦法,便於教練訓練計畫的編排,亦讓選手有積極奮鬥的目標,參賽與訓練應建立關聯性,要有長遠參賽訓練計畫,以利選手進行長期培訓,並接納更具潛力之運動員,以增加競爭實力及擴展選手學習經驗;軍中拳擊運動發展的可能性,從軍警憲校來推廣,由於職場之所需且心智年齡較成熟,如由憲警專校列為必修課程,也可擴展拳擊社會組之運動選手的參與。拳擊如同其他武術,是一種自我健身的活動,又是抵抗外來襲擊防衛的一種徒手技術,可納入軍中體育,由基層培訓(幼校),持續銜接至大學(預校、士校或官校)再回學校擔任訓練教官,選手訓練環節銜接,持續不斷,相信長期銜續的培訓,定可為培養出為國奪牌之優秀選手;另外,落實專任教練制度,使專任教練工作有所保障,讓優秀選手在生活無後顧之憂下,得以將經年累月練習之運動技巧有所傳承,將栽培紮根之訓練工作演化為個人運動生涯無限的延伸。

    附錄九
    研究者簡歷
    姓 名:洪英櫻
    出生日期:59年11月3日
    學 歷: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畢業
    國立師範大學家政系餐飲專班結業
    中餐丙級技術士
    教學經歷:高雄市立左營高中體育教師(民81~82)
    高雄私立樹德家商兼任教師(民81~82)
    屏東縣立琉球國中導師、體育組長、輔導組長(民82~87)
    屏東縣立九如國中導師、輔導主任、總務主任(民87~90)
    國立屏東高中體育教師(民90~至今)
    拳擊國家級裁判、教練(民90~至今)
    特殊成就:民國年亞洲盃國術錦標賽冠軍
    民國年全民運動會國術亞軍
    民國年台東鐵人三項女子組第四名
    民國年全國中正盃拳擊比賽輕丙級冠軍
    民國年全國中正盃國術賽擂台冠軍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