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之研究,主要是在探討與《水懺》相關的名稱、作者、形成、內容、結構與內蘊於《水懺》的「三昧法水」思想等問題。共分七章:
第一章是緒論。
第二章是「《水懺》的名稱、傳本及注疏」之研究。第一節部分,對「慈悲」、「水」及「懺法」三個名詞進行解說。第二節部分,根據經、史目錄之資料及學者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水懺》的傳本」。第三節部分,介紹了《慈悲水懺法隨聞錄》、《慈悲水懺法科註》、《慈悲三昧水懺申義疏》、《慈悲三昧水懺講話》及《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等五本注疏。
第三章為「《水懺》的作者、形成及製作的經典依據」之研究。第一節部分,依據蒐集到的文獻及經史目錄資料,認為《水懺》的「作者」應回歸《大正》45中的「撰者未明」說為當。第二節部分,從文獻、史傳、佛教發展史上與《水懺》相關的事實,探討《水懺》的形成問題,然後以流程圖簡示之。第三節部分,從大藏中尋找《水懺》懺悔文字的原始佛教經典,並以圖表示之。
第四章為「《水懺》的結構、內容與特色」之研究。第一節部分,製作了「《水懺》結構簡表」及「《水懺》結構總表」,就《水懺》結構的優缺點進行歸納與分析。第二節部分,將《水懺》的內容分為「前序」、「禮三世諸佛」、「總論懺悔」、「懺悔前方便」、「懺悔三障」、「發願(回向)」等六大項進行論述。第三節論述「《水懺》的特色」。
第五章是「《水懺》三昧法水思想的詮釋」。第一節部分,先處理「三昧法水的思想淵源」。第二節部分,分「正視業力‧不息不止」、「正視苦集‧離苦解脫」、「滅業成人‧重鑄成佛」與「恆轉心水‧恆活新生」四個層次闡述之。第三節部分,認為內蘊於《水懺》的「三昧法水」思想具有「以方便法水化洗業障」、「以自覺自悟見性解脫」、「以續續懺悔重鑄人佛」、「以恆活心水創造生機」四大特色。
第六章論述了「《水懺》的價值與影響」。
第七章是「結論」。
附錄一 敦煌本十六卷《佛名經》懺悔文字圖樣
(錄自:黃永武主編,《敦煌寶藏》62冊)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壹、《大正新修大藏經》等
(主要依翻譯者的時代順序排列)
時代 編譯者 經論名稱 冊數
東漢 安世高 長阿含十報法經 大正1
東漢 安世高 佛說八正道經 大正2
東漢 安世高 自誓三昧經 大正15
東漢 安世高 佛印三昧經 大正15
東漢 安世高 佛說八大人覺經 大正17
東漢 安世高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大正24
東漢 竺大力康孟詳 修行本起經 大正3
東漢 支婁迦讖 般舟三昧經 大正13
曹魏 康僧鎧 無量壽經 大正12
吳 支謙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大正1
吳 支謙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大正12
吳 支謙 法律三昧經 大正15
吳 支謙 慧印三昧經 大正15
吳 康僧會 六度集經 大正3
吳 維祇難 法句經 大正4
西晉 無羅叉 放光般若經 大正8
西晉 聶道真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大正14
西晉 竺法護 賢劫經 大正14
西晉 竺法護 彌勒下生經 大正14
西晉 竺法護 佛說八陽神咒經 大正14
西晉 竺法護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大正17
西晉 竺法護 賢劫經 大正55
西晉 竺法護 諸方佛名經 大正55
西晉 竺法護 十方佛名經 大正55
西晉 竺法護 百佛名經 大正55
東晉 竺曇無蘭 寂志果經 大正1
東晉 僧伽提婆 中阿含經 大正1
東晉 僧伽提婆 增壹阿含經 大正2
東晉 法顯 佛說大般泥洹經 大正12
東晉 道安 不退轉法輪經 大正4
東晉 道安 人本欲生經註 大正33
東晉 佛馱跋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9
東晉 佛陀跋陀 達摩多羅禪經 大正15
東晉 竺難提 大乘方便經 大正11
姚秦 佛陀耶舍竺法念 長阿含經 大正1
姚秦 鳩摩羅什 大莊嚴論經 大正4
姚秦 鳩摩羅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8
姚秦 鳩摩羅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8
姚秦 鳩摩羅什 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8
姚秦 鳩摩羅什 妙法蓮華經 大正9
姚秦 鳩摩羅什 善臂菩薩經 大正11
姚秦 鳩摩羅什 佛說阿彌陀經 大正12
姚秦 鳩摩羅什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遺教經) 大正12
姚秦 鳩摩羅什 維摩詰所說經(淨名經) 大正14
姚秦 鳩摩羅什 禪法要解 大正15
姚秦 鳩摩羅什 佛藏經 大正15
姚秦 鳩摩羅什 思益梵天所問經 大正15
姚秦 鳩摩羅什 首楞嚴三昧經 大正15
姚秦 鳩摩羅什 坐禪三昧經 大正15
姚秦 鳩摩羅什 梵網經 大正24
姚秦 鳩摩羅什 大智度論 大正25
姚秦 鳩摩羅什 十住毘婆沙論 大正26
姚秦 鳩摩羅什 中論 大正30
姚秦 竺佛念 十住斷結經 大正10
姚秦 鳩摩羅什 成實論 大正32
姚秦 竺佛念 菩薩瓔珞本業經 大正24
北涼 曇無讖 悲華經 大正3
北涼 曇無讖 大涅槃經 大正12
北涼 曇無讖 大方等無想經 大正12
北涼 曇無讖 大方等大集經 大正13
北涼 曇無讖 優婆塞戒經 大正24
北涼 曇無讖 菩薩地持經 大正30
北齊 那連提耶舍 大悲經 大正12
高齊 那連提耶舍 月燈三昧經 大正15
劉宋 施護 大集法門經 大正1
劉宋 施護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大正12
劉宋 法賢 頻婆娑羅王經 大正1
劉宋 法賢 人仙經 大正1
劉宋 法賢 信佛功德經 大正1
劉宋 求那跋陀 雜阿含經 大正2
劉宋 求那跋陀羅 過去現在因果經 大正3
劉宋 求那跋陀羅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正16
劉宋 法天 七佛經 大正1
劉宋 紹德慧詢等 菩薩本生鬘論 大正3
劉宋 智嚴 法華三昧經 大正9
劉宋 曇無蜜多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大正9
劉宋 慧嚴 南本大涅槃經 大正12
劉宋 曇無竭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大正12
劉宋 王日休 佛說大阿彌陀經 大正12
劉宋 法護等 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大正14
劉宋 日稱等 六趣輪迴經 大正17
劉宋 畺良耶舍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正20
元魏 慧覺等 賢愚經 大正4
元魏 吉迦夜曇曜 雜寶藏經 大正4
元魏 菩提流支 佛說佛名經十二卷 大正14
元魏 吉迦夜 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 大正14
元魏 菩提流支 入楞伽經 大正16
元魏 般若流支 正法念處經 大正17
梁 真諦 大乘起信論 大正32
梁 僧佑 釋迦譜 大正50
梁 僧佑 弘明集 大正52
梁 僧佑 出三藏記集 大正55
梁 慧皎 高僧傳 大正50
陳 真諦 攝大乘論釋 大正31
陳 真諦 金七十論 大正54
隋 智顗 法華經玄義 大正33
隋 智顗 金剛般若經疏 大正33
隋 智顗 妙法蓮華經玄義 大正33
隋 智顗 摩訶止觀 大正46
隋 智顗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大正46
隋 智顗 釋禪波羅蜜 大正46
隋 智顗 法華三昧懺儀 大正46
隋 闍那崛多等 起世經 大正1
隋 闍那崛多 佛本行集經 大正3
隋 闍那崛多 添品妙法蓮華經 大正9
隋 闍那崛多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 大正14
隋 闍那崛多、笈多 大乘三聚懺悔經 大正24
隋 那連提耶舍 佛說百佛名經一卷 大正14
隋 吉藏 華嚴遊意 大正35
隋 吉藏 觀無量壽經義疏 大正37
隋 慧遠 大乘義章 大正44
隋 費長房 歷代三寶紀 大正49
隋 法經 眾經目錄 大正55
隋 彥悰 眾經目錄 大正55
唐 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正3
唐 般若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正8
唐 玄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正8
唐 玄奘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正12
唐 玄奘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正13
唐 玄奘 佛地經 大正16
唐 玄奘 佛地經論 大正26
唐 玄奘 阿毘達磨大毘婆娑沙論 大正27
唐 玄奘 阿毘達磨俱舍論 大正29
唐 玄奘 瑜伽師地論 大正30
唐 玄奘 成唯識論 大正31
唐 玄奘 攝大乘論 大正31
唐 玄奘 大乘百法名門論本事分中略錄名數 大正31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 大正51
唐 不空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正10
唐 不空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正20
唐 實叉難陀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10
唐 實叉難陀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 大正13
唐 菩提流志 大寶積經百二十卷 大正11
唐 義淨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大正14
唐 義淨 佛說無常經 大正17
唐 義淨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大正23
唐 義淨 南海寄歸內法傳 大正54
唐 達摩流支 佛說寶雨經 大正16
唐 善無畏、一行、寶月等 大毘盧遮那佛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疏》) 大正18
唐 般剌蜜帝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正19
唐 愛同 彌沙塞羯磨本 大正22
唐 提雲般若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大正31
唐 湛然 法華玄義釋籤 大正33
唐 智儼 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 大正35
唐 法藏 華嚴經疏(華嚴經探玄記) 大正35
唐 澄觀 華嚴經疏 大正35
唐 善無畏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大正39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 大正45
唐 善導 往生禮讚偈 大正47
唐 善導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 大正47
唐 智昇 集諸經禮懺儀 大正47
唐 道宣 續高僧傳 大正50
唐 道宣 廣弘明集 大正52
唐 道宣 續古今佛道論衡 大正52
唐 道宣 大唐內典錄 大正55
唐 道宣 續大唐內典錄 大正55
唐 靖邁 古今譯經圖紀 大正55
唐 智昇 續古今譯經圖紀 大正55
唐 智昇 開元釋教錄略出 大正55
唐 明佺等 大周刊定眾經目錄 大正55
唐 圓照 大唐貞元續開元釋教錄 大正55
唐 圓照 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大正55
唐 慧日 慈悲集 大正85
唐 法琳 破邪論 大正52
唐 神清 北山錄 大正52
唐 道世 法苑珠林 大正53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 大正54
唐 智昇 開元釋教錄 大正55
唐 靜泰 大唐東京大敬愛寺一切經論目錄 大正55
南唐 恆安 大唐保大乙巳歲續貞元釋教錄 大正55
宋 知禮 金光明經文句記 大正39
宋 知禮 大悲懺法 大正46
宋 宗寶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正48
宋 延壽 宗鏡錄 大正48
宋 戒珠 淨土往生傳 大正51
宋 道原 景德傳燈錄 大正51
宋 贊寧 宋高僧傳 大正50
宋 贊寧 大宋僧史略 大正54
宋 法雲 翻譯名譯集 大正54
南宋 志磐 佛祖統紀 大正49
元 念常 佛祖歷代通載 大正49
元 覺岸 釋氏稽古略 大正49
明 如惺 大明高僧傳 大正50
日 貞慶 法華開示抄 大正56
日 照遠 資行鈔 大正62
失譯 般泥洹經 大正1
失譯 《七佛父母姓字經》 大正1
失譯 別譯雜阿含經 大正2
失譯 雜譬喻經 大正4
失譯 十方千五百佛名 大正14
失譯 佛說佛名經三十卷 大正14
失譯 佛說淨業障經 大正24
未著姓名 慈悲道場懺法 大正45
未著姓名 慈悲水懺法 大正45
未著姓名 神僧傳 大正50
未著姓名 慈悲水懺法 嘉興1
未著姓名 慈悲水懺法 龍藏135
貳、《新編卍續藏經》
(依撰編譯者的時代順序排列)
時代 撰編譯者 經論名稱 冊數
唐 道宣 四分律羯磨疏 卍續64
唐 一行、慧覺 華嚴經海印道場懺儀 卍續128
唐 宗密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卍續128
唐 善導 往生禮讚偈 卍續128
宋 元照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 卍續62
宋 宗頤 禪苑清規 卍續111
宋 延壽 觀心玄樞 卍續114
宋 悟新 死心悟新禪師語錄 卍續120
明 智旭 觀心法要 卍續82
明 釋禪 依楞嚴究竟事懺 卍續129
明 明河 續補高僧傳 卍續134
清 智證 慈悲水懺隨聞錄 卍續129
清 西宗 慈悲水懺科註 卍續129
未著姓名 慈悲藥師寶懺 卍續129
未著姓名 慈悲地藏菩薩懺法 卍續129
未著姓名 真心直說 卍續113
參、中國古籍
(依「作者時代先後順序」排列)
作者 書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西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 十三經注疏1‧尚書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初版十三刷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十三經注疏8‧孟子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初版十三刷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 十三經注疏1‧周易正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初版十三刷
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十三經注疏8‧論語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初版十三刷
西漢‧司馬遷 史記 台北:天工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初版
東漢‧班固等 漢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六版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九月增訂四版
晉‧郭璞注 十三經注疏8‧爾雅注疏 台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初版十三刷
北齊‧魏收 魏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唐‧房玄齡、褚遂良等著楊家駱主編 新校本晉書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十月六版
唐‧李延壽 南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唐‧姚思廉 梁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唐‧韓愈撰馬其昶校注 韓昌黎文集校注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初版
唐‧魏徵 隋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後晉‧劉昫等 舊唐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北宋‧歐陽修、宋祁 新唐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北宋‧王欽若、楊億等 冊府元龜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民國五十六年五月台一版
北宋‧歐陽修 新唐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北宋‧司馬光等 資治通鑑 香港:中華書局 1971年一版一刷
北宋‧沈括 夢溪筆談校證 台北:世界書局 民國五十年二月初版
北宋‧陳彭年等重修林尹校訂 新校正切宋本廣韻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二十日初版七刷
南宋‧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 台北:大安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初版
元‧脫脫等 宋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元‧馬端臨 文獻通考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0年1月二版一刷
明‧宋濂等 元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明‧祩宏 竹窗隨筆 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版
肆、專著
一、 中文專著
(依「出版年月」之先後順序排列)
作者 書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糜文開 印度三大聖典 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民國四十七年五月再版
周祥光 印度哲學史 台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 民國五十三年四月出版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全書 台北:太虛大師全書影印委員會 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再版
陳新會 釋氏疑年錄 台北:鼎文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初版
章太炎 章太炎論政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77年11月一版一刷
未著姓名 慈悲三昧水懺 台北:松山寺 民國六十九年一月出版
黃永武 形聲多兼會意考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四月五版
未著姓名 慈悲三昧水懺科儀 高雄:法興禪寺 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初版
林尹 訓詁學概要 台北:正中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初版十一刷
王文顏 佛典漢譯之研究 台北:天華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朱謙之任繼愈 老子釋譯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四年三月出版
嚴復 嚴復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6年1月一版一刷
黃永武 敦煌寶藏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台一版
諦閑 諦閑大師遺集 台南:南天台般若精舍 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
王國良王秋桂 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 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增訂新版
徐中舒 漢語古文字形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再版
聖嚴著關世謙譯 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十一月
諦閑 慈悲三昧水懺申義疏 台中:青蓮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版
聖印 慈悲三昧水懺講話 台北,釋智倫倡印 未標出版年月
陳垣 明季滇黔佛教考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四月一版二刷
慧廣 懺悔的理論與方法 高雄:法喜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初版
馮耀明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八年九月初版
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 歷代名家評史記 台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初版
唐君毅 哲學論集台北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全集校訂版
曹仕邦 中國佛教譯經史論集 台北:東初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初版
周叔迦 法苑談叢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六月出版
傅偉勳 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初版
吳浩坤潘悠 中國甲骨學史 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初版
熊十力 新唯識論 台北:明文書局 民國八十年一月三十一日出版
周叔迦 周叔迦佛學論著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1年1月北京一版一刷
演培講寬嚴記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台北:正聞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十月三版
方廣錩 佛教大藏經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3月一板一刷
古正美 大乘佛教:過去和現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0月一版一刷
方立天 中國佛教研究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台一版
林安梧 存有‧意識與實踐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初版
徐復觀 兩漢思想史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初版四刷
印順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台北:正聞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一月修訂本三版
印順 成佛之道 台北:正聞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初版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發展 台北:正聞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七版
陳俊輝 海德格論存有與死亡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初版
顏炳罡 整合與重鑄-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思想研究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初版
李志夫 印度思想文化史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初版
吳汝鈞 印度佛學研究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初版
吳汝鈞 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初版二刷
陳士強 佛典精解 台北:建宏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初版一刷
楊惠南 印度哲學史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初版
侯外廬 中國思想通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10月北京一版五刷
龔雋 「大乘起信論」與中國化 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初版
周叔迦 周叔迦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1版1刷
梁漱溟 中國文化要義 台北: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十一日初版五刷
丁敏 佛教譬喻文學研究 台北:東初出版社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初版
張慶熊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和胡塞爾的現象學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3月初版二刷
林安梧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 台北:明文書局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初版
張燦輝 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初版
于省吾 甲骨文字詁林 北京:中華書局 1996年5月一版一刷
周何等 中文字根孳乳表稿 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未標出版年月
楊惠南 佛教思想發展史論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再版
印順 學佛三要 台北:正聞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出版
張運華 中國傳統佛教儀軌 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初版一刷
陳榮華 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之詮釋 台北:明文書局 1998年3月初版
蘇晉仁、蕭鍊子 歷代釋道人物志 成都:巴蜀書社 1998年6月一版一刷
汪娟 敦煌禮懺文研究 台北:法鼓文化事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初版
高振鐸 古籍知識手冊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初版二刷
印順 華雨集 台北:正聞出版社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初版三刷
褚伯思 中國佛教史論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五版一刷
陳沛然 佛家哲理通析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二月再版
聖嚴 戒律學綱要 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修訂版五刷
鄭立新 歷代高僧學者傳-佛海慧流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9年2月一版一刷
潘顯一、冉昌光 宗教與文明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5月一版一刷
劉滌凡 唐前果報系統的建構與融合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初版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9年9月初版12刷
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9年9月初版八刷
楊郁文 阿含要略 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9月修訂版二刷
未著姓名 慈悲三昧水懺 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出版
唐君毅 中國哲學原論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0年9月全集校訂版三刷
唐君毅 心物與人生 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0年9月全集校訂版三刷
周紹良 全唐文新編 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0年十二月成都一版一刷
湯用彤湯一介主編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九十年四月初版
湯用彤著湯一介主編 理學‧佛學‧印度學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九十年四月初版
陳蒲清 孝經譯注 台北:建安出版社 2002年2月初版
二、 外文譯著
(依「出版年月」之先後順序排列)
作者 書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印‧許馬雲‧迦比爾著,王維周譯 印度的遺產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年8月3版1刷
A. A. Macdonnel著龍章譯 INDI´S PAST 台北:中華書局印行 未標出版年月日
日‧小野玄妙著楊白衣譯 佛教經典總論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元月初版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許國衡譯 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 台北:志文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再版
日‧赤根詳道 向阿含學習新生 台北:武陵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初版
日‧鎌田茂雄 中國的佛教禮儀 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1986年三月三十一日初版
Martin Heidegger著王慶節、陳嘉映譯 Sein und Zeit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元月初版一刷
Martin Buber著陳維剛譯 Ich und Du,I and Thou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1年2月初版一刷
Martin Heidegger著彭富春譯 Poetry‧ Language ‧Thought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1年11月一版三刷
日‧辛島昇、桑山正進、小西正捷、山崎元一等著林煌洲譯 印度河文明-印度文化之源流 台北:國立編譯館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初版
日‧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 中國佛教發展史 台北:天華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二版一刷
Martin Heidegger著熊偉譯 形而上學是什麼 台北:仰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印‧羅米拉‧塔帕爾著林太譯 印度古代文明 台北:淑馨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七月初版一刷
Surendranath Dasgupta著林煌洲譯 A History of Indian Philosophy(《印度哲學史》) 台北:國立編譯館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初版
海德格爾著孫周興選編 海德格爾選集 上海:三聯書店 1996年12月一版一刷
日‧石上玄一郎著吳村山譯 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初版
日‧鐮田茂雄著關世謙譯 中國佛教通史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初版二刷
Stanley Weinstein著依法譯 BUDDHISM UNDER THE TANG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初版
Ludwig Wittgenstein著尚志英譯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9月初版三刷
Huston Smith著劉安雲譯 THE WORLD'S RELIGIONS 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九年十月初版三刷
伍、期刊論文
一、中文部分
(依「出版年月」之先後順序排列)
作者 篇名 期刊、論文集 出版年月 頁數
李圓淨 歷代漢文大藏經概述 釋道安監修,張曼濤主編,《大藏經研究彙編》(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民國六十六年六月初版 頁93~頁104
周叔迦 「大藏經」雕印源流紀略 王國良、王秋桂合編,《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增訂新版 頁374~頁399
林子青 懺法 呂澄等著,《中國佛教人物與制度》(台北:彙文堂出版社)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台一版 頁455~頁461
遊祥洲 論中國佛教懺悔理論的形成及其理念蘊涵 傅偉勳著,《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初版 頁121~頁136
聖嚴 明末中國的戒律復興 傅偉勳著,《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初版 頁145~頁157
項退結 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 台北:《哲學與文化》第十八卷第九期 民國八十年九月 頁850~頁852
藍吉富 貝葉傳經-佛書的翻譯 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學術篇‧浩瀚的學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初版七刷 頁463~頁519
吳藝苑 慈悲水懺與中國佛教懺悔思想 台北:國立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杜繼文 從中國佛教看中國文化的走向 沈清松編,《詮釋與創造-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台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民國八十四年元月初版 頁169~頁187
傅偉勳 四聖諦的多層義蘊與深層義理 釋恆清主編,《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初版 頁31~頁54
曹仕邦 比丘釋寶唱是否《比丘尼傳》撰人的疑問 釋恆清主編,《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初版 頁455~頁465
村中祐生 懺悔與治癒 《第九屆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專輯》,(台北:華梵佛學研究所) 民國八十四年五月編印 頁186~頁192
天禪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與《慈悲道場水懺》關係之初探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第六屆研究所學生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
李宗明 懺悔對吾人身心之洗滌與啟發 《華梵佛學學報》第十期,(台北:華梵佛學研究所) 民國八十五年印行 頁161~頁187
王志楣 從《弘明集》看佛教中國化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蕭登福 論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響及佛經真偽 台北:《中華佛學學報》第九期 民國八十五年年七月出版 頁83~頁98
趙海涵 懺悔與覺性的自我教育-以《慈悲三昧水懺》及基督教聖奧古斯丁《懺悔錄》為例 《第十屆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專輯》,(台北:華梵佛學研究所)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 頁270~頁279
林安梧 《揭諦》發刊詞-「道」與「言」 嘉義:《揭諦學刊》第一期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出版 頁1~頁14
郭麗英 中國佛教中的占卜、游戲和清淨-漢文偽經《占察經》研究 法國漢學編委會編,《法國漢學》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7年11月一版一刷 頁193~頁223
劉國強 「明」與「無明」-唐君毅所啟之明 江日新主編,《牟宗三哲學與唐君毅哲學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初版 頁339~頁348
汪娟 敦煌本「大佛略懺」在佛教懺悔文中的地位 項楚主編,《敦煌文學論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1版1刷 頁389~頁402
郭朝順 大乘「慈悲」觀念與孟子「惻隱之心」之比較 《第三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台北:華梵大學哲學系) 1998年12月26日 頁115~頁132
徐立強 「梁皇懺」初探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第二期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出版 頁177~頁206
大睿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台北:《中華佛學研究》第二期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出版 頁313~頁337
饒宗頤 「貞」的哲學 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三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8年11月一版一刷 頁1~頁13
葛兆光 征服與轉化-五至七世紀中國思想史中的佛教 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三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8年11月一版一刷 頁68~頁82
郭偉川 分裂的局面與禮壞的社會-略論魏晉南北朝的社會政治與思想風氣 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三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98年11月一版一刷 頁273~頁281
呂有祥 佛教辯證思維略析 台北:《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出版 頁25~頁34
汪娟 敦煌佛教禮懺文獻述要 王維梅主編,《「二十一世紀敦煌文獻研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華自然文化協會 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出版 頁77~頁91
方廣錩 關於敦煌遺書《佛說佛名經》 楊曾文、杜斗城主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宗教卷二》,(蘭州:甘肅出版社) 1999年一版一刷 頁203~頁215
傅新毅 大乘佛教「真如」觀念的現代詮釋 《宗教》(雙月刊)第一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000年出刊 頁40~頁43
王開府 初期佛教之「我」論 《佛教研究的傳盛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頁1~頁18
吳汝鈞 純粹力動觀念之突破-熊十力體用論 收入:《佛教研究的傳盛與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現代佛教學會) 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頁272~頁290
白金銑 《周易》「位移性格」哲學初詮 台北:《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三期 民國九十一年六月出版 頁1~頁33
二、外文部分
(依「出版年月」之先後順序排列)
作者 篇名 期刊、論文集 出版年月 頁數
日‧井ノ口泰淳 敦煌本「佛名經」の諸系統 《東方學報》第三十五冊,(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1964年3月出版 頁397~頁437
日‧鹽入良道 中國佛教における佛名經の性格とその源流 《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四十二冊,(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1966年11月出版 頁221~頁319
日‧椎名宏雄 唐代禪宗の礼儀について 《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二號,(東京: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 昭和47年(1972)3月 頁764~頁769
日‧多田孝正撰 懺悔に關する中國の考察 《佛教學》第11號,(東京:佛教學研究會) 1981年4月 頁41~頁63
日‧藤枝晃 敦煌遺書之分期 姜亮夫、郭在貽等編,《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文集》,(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1991年4月一版二刷 頁12~頁14
Wolfgang Bauer(鮑吾剛)撰馬劍譯 "The preface of 'Das Antlitz Chinas' "(中國人的面孔序言) 《歐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8年12月一版一刷 頁1~頁16
陸、工具書
(依「出版年月」之先後順序排列)
編著者 書名 出版社 出版年月
日‧南條文雄 大明三藏聖教目錄 英國:牛津大學校印書局 1883年刊行
日‧小野玄妙 佛書解說大辭典 東京:大東出版社 昭和43年(1968)2月20日再版
編輯委員會 修訂中華大大藏 台北:中華大大藏經印經會 民國五十七年春
明‧智旭 閱藏知津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初版
日‧望月信亨等 望月佛教大辭典 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會 昭和五十二年(1977)九月版
黃永武 敦煌寶藏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年出版
蔡運辰 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初版
黃永武 敦煌遺書最新目錄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台一版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編輯部 觀念史大辭典("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初版
新文豐編輯部 宋版磧砂明版嘉興大藏經總目錄索引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台一版
開證堅修藍吉富主編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中國佛教百科全書文獻基金會 民國八十三年元月出版
新文豐編輯部 卍續藏經總目錄索引 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台一版三刷
慈怡 佛教史年表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初版二刷
禪叡 敦煌寶藏遺書索引 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初版
佛光大辭典編修委員會 佛光大辭典 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初版九刷
童瑋 二十二種大藏經通檢 北京:中華書局 1997年7月一版一刷
中華創價佛學會 佛教哲學大辭典 台北: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十六日初版一刷
任繼愈 宗教大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年8月一版一刷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 台北:建宏書局 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初版一刷
新文豐編輯部 新編縮本乾隆大藏經總目 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一版
季羨林 敦煌學大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8年12月一版一刷
楊維中、楊明等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初版
金炳華等 哲學大辭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1年6月一版一刷
中央研究院 翰典古籍資料庫 http://www.sinica.edu.twMay2002/
http://www.tbsn.org/chinese/journal/tbn3/224/pb-07.htm
http://www.ibps.org/newjersey/newsletters/May2002/act-month56.htm
http://chinese.hsilai.org/new_index.html/May2002/
附錄三 本書出現人名之生卒年度
姓名 生卒年度 姓名 生卒年度
後漢‧安世高 ?~170 唐‧宗密 780-841
西晉‧竺法護 239~316 唐‧玄暢 797~875
西晉‧佛圖澄 232~348 唐‧澄觀 806~821
東晉‧道安 312~385 唐‧知玄 811~882
東晉‧慧遠 334~416 後晉‧息塵 ?~936
後秦‧鳩摩羅什 344~413 後周‧道丕 889~955
劉宋‧曇摩密多 356~442 北宋‧義莊 901~978
梁‧超辯 420~492 北宋‧知禮 906~1028
梁‧僧佑 445~518 北宋‧戒珠 985~1077
梁‧僧伽婆羅 460~524 北宋‧贊寧 919~1001
梁‧蕭子良 460~494 北宋‧淨源 1011~1088
梁‧慧皎 497~554 北宋‧沈括 1030~1094
梁‧真諦 499~569 北宋‧元照 1048~1116
隋‧智顗 538~597 南宋‧若訥 1110~1191
隋‧吉藏 549~623 南宋‧志磐 南宋僧
隋‧費長房 約581~626 元‧馬端臨 1254~1323
唐‧信行 540~594 元‧覺岸 1286~?
唐‧德美 575~637 明‧釋禪 1577~1632
唐‧道宣 596~667 明‧智旭 1599~1655
唐‧智儼 602~668 諦閑 1858~1932
唐‧善導 613~681 太虛 1889~1947
唐‧義淨 635~713 慈航 1895~1954
唐‧法藏 643~712 印順 1906~
唐‧玄儼 675~742 演培 1916~
唐‧一行 683~727 聖嚴 1930~
唐‧慧日 680~748 Martin Buber 1878~1965
唐‧不空 705~774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唐‧湛然 711~782 H. Gadamer 1900~
唐‧慧琳 737~820 日‧南條文雄 1849~1927
唐‧真乘 ?~820 日‧島田蕃根 1827~1907
日‧福田行誡 1806~1888
附錄四 本書重要名詞原文對照表
名詞 原文 名詞 原文
釋迦牟尼 Śākyamuni 原始佛教 Primitive Buddhism
過去世 atītādhvan 毘婆尸佛 Vipaśyin
現在世 pratyutpannādhvā 尸棄佛 Śikhin
未來世 anāgatadhvan 毘舍浮佛 Viśvabhū
拘那含牟尼佛 Kanakamuai 拘留孫佛 Krakucchanda
迦葉佛 Kāśyapa 彌勒尊佛 Maitreya
大乘 Mahāyāna 小乘 Hīnayāna
根本佛教 Fundamental Buddism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Abhidharma­mahāvibhāsā­śāstra
說一切有部 Sarva­asti­vadin 阿毗達磨派 Abhidharma
實在論 Realism 阿毗達磨俱舍論 Abhidharmakośa­śāstra
世親 Vasubandhu 羅漢 arhat
阿含經 Āgama 上座部 Theravāda
大眾部 Mahāsamghika 個人之度化 individual salvation
菩薩 bodhisattva 六波羅蜜多 pāramita
布施 dāna 持戒 śīla
忍辱 ksānti 精進 vīrya
禪定 dhyāna 般若 prajnā
普遍度化 universal salvation 真正覺悟 authentic enlightenment
般若波羅蜜多經 Prajñāpāramita­sūtra 心經 Hrdaya­sūtra
金剛經 Vajracchedikā­sūtra 維摩詰所說經 Vimalakīrtinirdeśa­sūtra
妙法蓮華經 Saddarmapundarīka­sūtra 阿彌陀經 Sukhāvatīvyūha­sūtra
十地經 Daśabhūmika­sūtra 大涅槃經 Mahāparinivrāna­sūtra
真理 Dharma 詮釋學 hermeneutics
符號 symbol 創造性詮釋學 creative hermeneutics
梵天 Brahmā 十二因緣 dvādaśāngika­pratītyasamutpāda
梵 Brahman 癡 avidyā
識 vijñāna 行 samskāra
馬丁‧布伯 Martin Buber 名色 nāma­rūpa
須跋陀 Subhadra 六入 sad­āyatana
鬱頭藍弗 Udraka–rāma–putra 觸 sparśa
釋提桓因 Śakra Devānām–indra 受 vedanā
提婆達多 Devadatta 愛 trsnā
伽伽羅大臣 巴Kakkata 取 upādāna
忉利天 Trāyastrimśa 有 bhava
佛身 buddha­kāya 生 jāti
佛性 buddha­dhātu 老死 jasā­marana
佛心 buddha­citta 緣生 pratītyasamutpanna­dharma
心 citta 緣起 pratītya­samutpāda
超越 英ascensus 四諦 catāri saccāni
十力 daśa balāni 如性 tathatā
辯證唯物論 Materialismus Dialecticus 不虛妄性 avitathatā
如來 Tathāgata 不異如性 anaññaathatā
薩婆若 sarvajña 相依性 idappaccayatā
菩提心 bodhi–citta 實踐的 英practial
布薩 posadha、upavasatha、 救贖的 英soteriological
自恣 Pravāranā 苦諦 duhkha­satya
隨意 pravāraņa 集諦 samudaya­satya
褒灑陀 posadha、upavasatha、 滅諦 nirodha­satya
痾缽底缽喇底提舍那 āpatti–pratideśana 道諦 mārga­satya
阿波陀那 avadāna 八正道 astānga­mārga­hāmāni
道(末伽) mārga 自性 svabhāva
真如 bhūta­tathatā 因 hetu
不可思議 a-cintya 緣 pratīty
不可稱 atulya 菩薩 bodhi­sattva
不可說 an-abhilāpya 聲聞 śrāvaka
不可得 an-upalambha 緣覺 pratyeka­buddha
善權 kauśalya 心 citta
方便 upāya 體 sabhāva
異化 Alienation 性 prakrti
無明 avidyā 欲 chanda
解脫 vimoksa 存有 sein
轉化 transformation 真諦 paramārtha­satya
慈 maitrya;maitrī 俗諦 samvrty­satya
悲 karuņā 五明 pañca vidyā ­sthānāni
大慈大悲 mahā–maitrī–mahā–karuņā 四無量心 catvāry apramāņani
善 kuśala 三昧 samādhi
惡 pāpa 真如 bhūta­tathatā
怨憎會苦 apriya–samprayoga–duhkha 空(本體) śūnya
苦 duhkha 不淨觀 a–śubhā–smrti
涅槃 nirvāna 受 vedanā
活化 has been activating 趣 gati
無為 asamskrta 向上之路 anodos
無常 anitya 執著 abhiniveśa
地獄道報 narakagati 授記 vyākarana
畜生道 tiryagyoni–gati 斯陀含 sakrd–āgāmin
餓鬼道 preta–gati 須陀洹 srota–āpanna
阿修羅報 asura–gati 地大 prthivī–dhātu
人 manusya–gati 水大 ab–dhātu
天 deva–gati 火大 tejo–dhātu
無間 avīci 風大 vāyu–dhātu
輪迴 samsāra 煩惱障 kleśāvarana
顛倒 viparīta 業障 karmāvarana
一切種智 sarvathā-jñāna 果報障 vipākāvarana
一切諸行苦 巴sabbe sankhārā dukkhā 意 manas
一切諸行無常 巴sabbe sankhārā aniccā 業 karman
一切諸行無我 巴sabbe dhammā anattā 作業 karma
我 ātman 活動 kriyā
一一 vyasta;ekaika;pratiksanam 種子 bīja
善業 kuśala–karman 罪 āpatti
惡業 akuśala–karman 罪業 nigha
無記業 avyākrta–karman 貪 lobha;rāga
順樂受業 sukha–vedanīya–karman 瞋 pratigha;dvesa
順苦受業 duhkha–vedanīya–karman 癡 moha;mūdha
順不苦不樂受業 aduhkhāsukha–vedanīya–karman 願 pranidhāna
順現法受業 drsta–dharma–vedanīya–karman 一乘道 ekâyana magga
順次生受業 upapadya–vedanīya–karman 婆羅門 Brāhmana
順後次受業 apara–paryāya–vedanīya–karman 本生 jātaka
正見 samyag­drsti 正受 samāpatti
正念 samyak­samkalpa 一般正行 samyak­pratipatti
正語 samyag­vāc 正受(正命) samyag­ājīva
正行 samyak­karmānta 正治(正精進) samyag­vīrya
正意(正思惟) samyak­smrti 正定 samyaktva­niyata­rāśi
時間 zeitlogigkeit 相互關係 Gegenseitigkeit,Mutual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us 哲學詮釋學 philosophische hermeneutik
實存分析 existential analysis 詞 word
懺摩 ksama 字 charatcer
痾鉢底鉢喇底提舍那 āpatti–pratideśana 提舍那 daśanā
阿鉢底提舍那 āpatti daśanā 痾鉢底 āpatti
學處 Śiksāpada 複合詞 compound word
語音 phone 說 preach
僧伽婆羅 Samghavarman 自白 confession
新月祭 Darśa­masā 滿月祭 Paurna­ masā
波羅提木叉(戒) Prātimoksa
說波羅提木叉(說戒) Deśana­prātimoksa 僧伽布薩 Samgha Posadha
異熟果 vipāka–phala 等流果 nişyanda–phala
增上果 adhipati–phala 達羅毘荼 Dravidians
哈拉巴文化 the Harappa Culture 雅利安人 Aryan
因 hetu 吠陀 Veda
因果性 causality 緣 pratītya
深層義蘊 deeper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純粹力動 reine Vitalität
道品 bodhi­pāksika 機械論 Mechanism
決定論 Determinism 出罪 abbhāna
無學 aśaiksa 毘奈耶(律) vinaya
補特伽羅 pudgala 本事 iti-vrttaka
記說 vyākarana 被拋擲的可能性 Thrown Patentiality
展露 Disclose,Discover 澄明 lichtung
了解 Understanding 無蔽 άλήθεια
敞開狀態 offenheit 全稱命題 universal proposition
單稱命題 singular proposition
附錄五 本書重要關鍵詞索引
(依首字之筆畫順序排列)
序 號 重 要 關 鍵 詞 本 書 頁 次
1 十世冤讎(累世冤讎) 1、2、22、24、27、67、71、72、103、106、110、112、138、160、165、170、210、249、250、266、292、293、303、305、313、331、355、
2 三昧法水 1、3、4、6、7、8、9、10、12、13、14、15、16、21、22、26、27、28、43、55、57、58、67、72、73、75、106、110、112、126、138、142、165、249、250、251、258、259、263、265、266、268、278、280、280、284、288、36、309、315、316、323、329、331、333、334、335、336、337、341、342、343、351、353、355、358、359、360、361、362、
3 三障懺悔文字 12、87、88、89、90、92、103、107、110、111、125、137、159、249、251、252、254、256、259、274、291、296、332、340、341、342、343、346、358、359、360
4 大佛略懺 88、89、90、92、107、108、113、
5 不可思議 10、11、12、165、177、256、259、268、282、287、313、361、
6 方便心 14、19、20、24、25、26、27
7 心力流水 24、25、26、27、106、181、316、323、333、335、336
8 六道輪迴 18、21、26、31、106、238、275、280、291、319、
9 以水洗瘡 1、3、4、6、7、8、16、21、22、23、24、27、55、58、73、103、105、106、107、110、112、249、256、259、260、334、336、340、343、346、359、360、
10 自覺自悟 14、39、43、55、264、272、302、303、304、320、331、332、336、337、341
11 存在 11、24、25、30、249、265、267、268、271、278、292、296、307、322、357、
12 向上提昇 43、276、277、313、321、
13 我與你(我與它)(我與他) 11、310、313、314、315、342、351、355、357、
14 知玄(悟達) 4、13、21、22、27、28、57、58、59、60、61、62、63、64、65、66、70、71、72、73、75、105、106、108、109、112、126、138、250、256、266、267、359、360、
15 果報障 25、26、34、84、125、126、130、134、135、156、158、159、226、230、231、234、238、245、253、255、257、273、288、289、296、334、341、342、344、359、362、
16 佛名經 68、70、75、76、78、81、82、84、85、86、87、88、89、90、91、92、100、101、103、107、113、138、142、251、339、
17 恆活新生 14、266、316、323、329、341、360、362、363、
18 洗心懺悔 34、107、110、139、190、250、284、319、362、
19 袁盎 2、21、22、24、27、71、72、103、112、138、250、256、266、267、359、360、
21 晁錯 2、21、22、24、27、71、72、103、112、138、250、256、266、267、359、360、
21 菩提心 14、19、20、24、25、26、27、34、43、106、127、161、162、166、167、168、173、175、176、177、178、179、182、189、190、250、260、263、267、273、276、280、285、304、319、344、353、360、
22 喜捨心 14、16、24、25、26、27、106、168、175、177、179、180、260、263、267、273、
23 智慧心 14、19、20、24、25、26、27、43、106、157、166、167、168、175、176、177、179、180、211、260、263、267、273、276、285、304、360、
24 慈悲心(慈悲) 14、17、18、19、20、24、25、26、27、28、34、35、55、106、135、161、167、168、173、175、176、177、179、180、182、250、260、263、267、273、276、280、285、295、317、344、360、
25 煩惱障 25、26、34、84、125、126、134、135、136、156、158、159、191、198、199、200、201、202、203、204、211、245、253、254、255、257、273、276、288、289、296、334、341、342、344、359、362、
26 業障 25、26、30、31、34、35、39、55、73、84、125、126、128、134、135、136、156、158、159、177、204、212、214、220、222、224、226、231、245、253、255、257、273、276、288、289、296、334、341、342、344、359、362、
27 慚愧心 14、19、20、24、25、26、27、34、43、106、127、161、162、165、166、167、168、171、175、176、177、179、180、182、189、190、250、260、263、273、280、285、319、344、353、360、
28 實存而有 12、23、316、289、297、298、308、316、335、364
29 慳貪、瞋恚、癡闇(貪、瞋、癡) 30、36、106、127、137、146、159、160、169、170、204、206、208、211、221、225、226、236、275、276、280、288、306、342、
30 寶唱 75、92、93、94、95、96、98、99、100、101、103、107、
31 懺法 7、10、28、29、30、31、32、34、35、36、49、55、57、75、105、106、109、110、134、143、144、165、253、254、255、256、265、278、279、283、288、309、314、316、330、338、341、343、346、349、358、359、361、
32 續續不絕 14、26、106、180、258、259、282、314、315、318、323、325、33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