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國時期清潔用品製造業逐漸發展,配合上多元的清潔空間,使得民眾的選擇更多。這些與清潔相關的產業基於獲利的目的,不約而同地強調清潔的重要性,促成清潔衛生觀念的普遍化。值得注意的是,以推廣清潔衛生觀念為目標的文章或教科書,側重養成民眾的清潔習慣,使用哪些物品並非論述的重點;清潔用品製造商則試圖營造出「捨我其誰」的商品獨特感,清潔衛生觀念反而只是為了推銷商品。在清潔衛生觀念尚未被普遍接受之前,清潔用品廠商運用一波波的行銷活動,打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進而再培養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良好印象。中外廠商基於開拓市場的目的刊登廣告,主要目的就是刺激消費者對於清潔用品的需求。清潔用品廠商對於清潔衛生的闡釋有別於一般的清潔論述,著重的是產品的特殊功效,唯有添加特殊成份的自家商品才能達到清潔的效果。對廠商而言,行銷活動與產品論述皆為行銷策略的一環,清潔用品的產品論述不一定與清潔有關。為了增加商品的功能性,廠商將清潔用品的功能發揮至最大化,舉凡清潔之後帶來的白皙、芬芳,甚至社交往來、兩性關係,皆可成為該項產品的附加功能。於是清潔用品的清潔論述充斥著似是而非、相互矛盾的說法,使用之後的效果成為最主要的產品形象。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混雜著專有名詞或清潔衛生觀念的廣告,似乎更具有說服力,反映出民國時期的清潔衛生觀念的多元性。
中文部分
(一)史料
1.民國以前史料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台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1996。
(宋)吳自牧,《夢梁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1994。
(宋)張君房纂輯,蔣力生等校注,《雲笈七籤》,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明)文震亨著,海軍、田克注釋,《長物志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
(明)李時珍,《重訂本草綱目》,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94。
(明)李漁,《閒情偶寄》,台北:長安出版社,1979。
(明)李漁,《笠翁文集》收入《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明)郎瑛,《七修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63。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8。
(明)高濂,《雅尚齋遵生八牋》,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61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7。
(清)中川忠英編著,方克、孫玄齡譯,《清俗紀聞》,北京:中華書局,2006。
(清)石成金編撰,趙嘉朱等點校,《傳家寶:中國古代生活百科全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台北:世界書局,1999。
(清)林蘇門,《邗江三百吟》,揚州:廣陵書社,2005。
(清)曹庭棟,《老老恆言》收入朱邦賢、王若水總審閱,《歷代中國珍本集成.養生類》,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
(清)葛元煦著,鄭祖安標點,《滬遊雜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
2.期刊報紙
《申報》,上海,1872-1937。
《東方雜誌》,上海,1919-1937。
《婦女雜誌》,上海,1915-1931。
《玲瓏圖書雜誌》,上海,1931-1937。
3.著作
上海社會局編,《上海之工業》,台北:學海出版社,1970,根據1929年版本影印。
上官悟塵,《學校衛生》,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余鳳賓、程翰章,《衛生要義》,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吳錫璜,《衛生學講義》,台北:新文豐出版,1985,著於1936年。
孟心如、趙則優,《日用肥皂工業》,重慶:正中書局,1939。
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上海指南》,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
陳定山,《春申舊聞》,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67。
盛朗西,《小學課程沿革》,上海:中華書局,1934。
程翰章,《小學衛生科教學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程翰章,《學校衛生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楊大金,《近代中國實業通志:製造業》,台北:學生書局,1976,1933年刊本。
實業部國際貿易局編,《中國實業志(江蘇省)》,台北:宗青圖書公司,1980,1933年刊本。
實業部國際貿易局編,《中國實業志(浙江省)》,台北:宗青圖書公司,1980,1933年刊本。
實業部國際貿易局編,《中國實業志(山東省)》,台北:宗青圖書公司,1980,1933年刊本。
實業部國際貿易局編,《中國實業志(湖南省)》,台北:宗青圖書公司,1980,1933年刊本。
實業部國際貿易局編,《中國實業志(山西省)》,台北:宗青圖書公司,1980,1933年刊本。
4.教科書
江效唐、朱翊新編輯,《新主義衛生課本》,上海:世界書局,1932。
沈百英編著,王雲五主編兼發行,《復興衛生教科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宗亮寰、周建人編校,王雲五主編兼發行,《復興衛生課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馬客談、丁叔明編輯,《新生活教科書:高級衛生》,上海:大東書局,1933。
程翰章編著,王雲五主編兼發行,《復興衛生教科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趙光榮編,《衛生課本》,上海:中華書局,1925。
(二)專書
上海製皂廠志編審委員會,《上海製皂廠廠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匯編6:工業商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上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匯編7:工業商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王儒年,《欲望的想像:1920-1930年代《申報》廣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司琦,《小學教科書發展史》,台北:華泰出版社,2005。
左旭初,《中國商標史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
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余新忠主編,《清以來的疾病、醫療與衛生:以社會文化史為視角的探索》,北京:三聯書店,2009。
郁達夫著,林文慧選輯,《郁達夫日記》,台北:國家出版社,2000。
孫紹誼,《想像的城市—文學、電影與視覺上海(1912-1937)》,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康來新、許秦蓁合編,彭小妍、黃英哲編譯,《劉吶鷗全集.日記集》,新營:台南縣文化局,2001。
彭善民,《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黃建業、黃仁總編輯,《世紀回顧:圖說華語電影》,台北:文建會,2000。黃愛平、黃興濤主編,《西學與清代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8。
陳真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民族資本創辦和經營的工業)》,北京:三聯書店,1961。
許慧琦,《故都新貌:遷都後到抗戰前的北平城市消費(1928-1937)》,台北:學生書局,2008。
熊月之、高綱博文主編,《透視老上海》,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葛凱(Karl Gerth)著,黃振萍譯,《製造中國: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潘君祥主編,《中國近代國貨運動》,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
潘君祥主編,《近代中國國貨運動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羅志平,《清末民初美國在華的企業投資》,台北:國史館,1996。
羅芙芸(Ruth Rogaski)著,向磊譯,《衛生的現代性:中國通商口岸衛生與疾病的含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游鑑明、羅梅君、史明主編,《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台北:左岸文化,2007。
韓格理著,張維安等譯,《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
(三)論文
林富士,〈頭髮、疾病與醫療¬-以中國漢唐之間的醫學文獻為主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1(台北,2000.3),頁67-127。
朱慧穎,〈民國時期小學衛生教育初探—以天津為例〉,《浙江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頁83-87。
杜志章,〈論晚清民國時期“衛生”涵義的演變〉,《史學月刊》,2008年第10期,頁105-110。
余舜德,〈物與身體感的歷史:一個研究取向之探索〉,《思與言》,44:1(台北,2006.3),頁5-47。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衛生觀念與行為及其近代變遷初探—以環境和用水衛生為中心〉,《清史研究》,2期(2006年5月),頁12-26
李忠萍,〈“新史學”視野中的近代中國城市公共衛生研究述評〉,《史林》,2期(2009年2月),頁173-186。
李達嘉,〈公共衛生與城市變革—清末上海人生活文化的一個觀察〉,收入中國史學會編,《中國の歷史世界—統合のシステムと多元的發展》,(東京:東京都立大學, 2002),頁71-108。
李尚仁,〈健康的道德經濟—德貞論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6:3(2005年9月),頁467-509。
〔韓〕李丙仁,〈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區域商業圈和消費生活〉,《檔案與史學》,2003年6期,頁35-43。
邱德亮,〈從局限經濟到普遍經濟:鴉片消費的東方語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9期(2008.3),頁1-55。
胡成,〈「不衛生」的華人形象:中外間的不同論述—以上海公共衛生為中心的觀察(1860-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6期(2007年6月),頁1-43。
孫語聖,〈新生活運動再審視—從衛生防疫角度〉,《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卷3期(2005年6月),頁101-106。
黃宇和(J. Y. Wong),〈讀史札記—論馮客的鴉片讚歌及其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7期(2005年3月),頁225-232。
連玲玲,〈從零售革命到消費革命:以近代上海百貨公司為中心〉,《歷史研究》,2008年5期,頁76-93。
張哲嘉,〈《婦女雜誌》中的「醫藥衛生顧問」〉,《近代中國婦女史》,期12,2004年12月,頁145-166。
張仲民,〈衛生、種族與晚清的消費文化〉,《學術月刊》,2008年4月,頁140-147
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1912-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7期下冊,1988年12月,頁141-194。
梁其姿,〈醫療史與中國“現代性”問題〉,《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八卷(2007年),頁1-18。
馮志陽,〈媒體、瘟疫與清末的健康衛生觀念—以《大公報》對1902年瘟疫的報導文中心〉,《史林》,6期(2006年),頁96-103。
楊祥銀,〈衛生(健康)與近代中國現代性—以近代上海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年)〉,《史學集刊》,第5期(2008年9月),頁52-59。
游鑑明,〈近代中國女子健美的論述(1920-1940年代)〉,收入游鑑明編,《無聲之聲Ⅱ:近代中國婦女與社會(1600-1950)》,(台北:中央研究院近史研究所,2003)頁141-172。
雷祥麟,〈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4期(台北,2004.6),頁17-59。
蔣建國,〈符號、身體與治療性消費文化—以近代廣州報刊醫藥、保健品廣告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頁162-165。
熊月之,〈晚清上海私園開放與公共空間的拓展〉,《學術月刊》,1998年第8期,頁75-78。
劉士永,〈「清潔」到「衛生」--日治時期台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台灣史研究》,8:1(台北,2000.10),頁41-88。
劉增貴,〈中國古代的沐浴禮俗〉,《大陸雜誌》,98:4(台北,1999),頁9-30。
外文部分
(一)專書
Hoy, Suellen. Chasing Dirt: The American Pursuit of Cleanlines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Sivulka, Juliann. Stronger Than Dirt: A Cultural History of Advertising Personal Hygiene in America, 1875-1940 . Amherst/NY: Humanity Book.,2001
Smith, Virginia . Clean: A History of Personal Hygiene and Pur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Vinikas,Vincent. Soft soap, hard sell: American hygiene in an age of advertisement.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
(二)論文
Cochran, Sherman.“Marketing Medicine and Advertising Dreams in China,1900-1950 ”,in Yeh Wen-hsin, ed., Becoming Chinese: Passages to Modernity and Beyond.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pp.62-97.
Modern Girl Around the World Research Group: Tani E. Barlow , Madeleine Yue Dong , Uta G. Poiger , Priti Ramamurthy , Lynn M. Thomas and Alys Eve Weinbaum .“The Modern Girl around the World: A Research Agenda and Preliminary Findings,” Gender and History, 17: 2, (Auguest,2005),pp.245-294
Rogaski,Ruth.“Nature,Annihilation,and Modernity:China’s Korean War Germ-Warfare Experience Reconsidered.”Journal of Asian Studies,61(2002),pp.3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