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海燕
論文名稱: 『非營利組織推動社區學習的策略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振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非營利組織社區學習策略
英文關鍵詞: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ommunity learning, strate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0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文建會自1994年提出「社區總體營造」,迄今10年的時間,其理念與計畫,係以凝聚社區居民的共同意識,自主性的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在這社造的過程中,非營利組織由於本身的使命及關注的議題,在政府能力不及處,發揮了莫大的力量。
    本研究的個案為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因著領導者的理念及對家鄉的熱愛,組織一群有著熱情的在地人士,結合產、官、學界,由文化產業的關懷出發,再結合生態、藝術,埋首十年發展「北投憲章」,推動「文化生態學院」,不斷的以社區議題帶動居民社區學習,成功的承辦「北投社區大學」;該會則由「參與者」順利的轉化為「促成者」,使其著力的北投社區成為社區營造、社區學習的範例。
    本研究由訪談及文件分析,發現其四個成功的推動社區學習的策略為:
    一、 永續經營與組織策略:以社區文史為切入點,凝聚志同道合的熱心人士成立社區組織,建立永續經營的機制。
    二、 理念傳播與願景建構的策略:其中領導者的理念及支持對社區學習的倡導,讓社區居民清楚知道共同願景的描繪,為未來宜居宜遊的美好家園而努力。
    三、 社區學習與議題結合的策略:激發居民參與及學習的動機,並持續不斷的有學習的動力,以學習需求與社區議題在配合文化產業的營造。
    四、 資訊與資源整合的策略:從志工的招募培訓及運用、到學習網絡及平台的建立,最後終至結合產官學的資源成立社區大學。
    非營利組織在推動社區學習的發展,除了成功的策略規劃,尚須著重社區中學習環境的塑造、人力資源的發展與運用、學習機構的整合、學習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終至成立學習中心,才能帶動永續經營的社區學習,促使地方的居民成為具有公民素養、終身學習的現代化公民。

    Abstract
    11 years ago,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gave us the concept “community empowerment”. It focused on making inhabitants of a community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while government efforts were ineffectual.

    The studied case is the Peitou Cultural Foundation. Because of the passion of the leader of this foundation for the community where he lives, the foundation has succeeded in organizing people from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scholars to found the Peitou Charter and to establish the College of Cultural Affairs. They have led the local inhabitants to learn from community issues. The foundation has therefore transformed itself into a promoter, not only a participant. Also, the Peitou community has become a model community for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community learning.

    After some analyses were made, we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four main strategies to take:

    1. Perpetual going concern and strategies on organizing: gather enthusiasts together, create some local organizations.

    2. Strategies on telling others our ideas and vision: make inhabitants know that we can develop a better environment in which to live and to relax.

    3. Strategies on teaching inhabitants to learn from local issues: encourage them to b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and to learn. In other words, to develop cultural industries.

    4. Strategies on resource planning: ranging from training volunteers, establishing networks to founding community universities.

    NPO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planning, but focus on provid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as well. They should manage the human resources, integrate all the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this subject and create education centers to make local inhabitants there become well-educated citizen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說明------------------------------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問題------------------------------ 7 第五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北投文化基金會的發展------------------10 第二節 非營利組織的探討----------------------22 第三節 社區學習的理念與建構------------------45 第四節 學習策略的規劃與實施------------------6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72 第二節 研究方法------------------------------73 第三節 研究步驟------------------------------76 第四章 北投文化基金會推動社區學習的策略分析 第一節 永續經營與組織策略--------------------78  第二節 理念傳播與願景建構策略----------------90  第三節 資訊與資源之整合策略-----------------108  第四節 社區學習與議題結合策略---------------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0 第二節 建議---------------------------------13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39 英文部分------------------------------------145 網站部分------------------------------------14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導民(2000)。學習型社區的理念與經營策略。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
    45-66。
    王政彥(1995)。成人教育專業機構的建立。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編,成人教
    育行政專業化(頁161-199)。台北市:正中書局。
    王政彥(1998)。學習社會與成人教育。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社會, 211-238。
    王政彥(2000)。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習
    型社區。台北市:師大書苑,19-43。
    王淑宜(2003)。三峽藍染啟動社區學習的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內政部(1996)。家庭教育與社區發展。台北市:實踐設計管理學院。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1999)。社區終身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2000)。學習型社區。台北市:師大書苑。
    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2000)。成人學習革命。台北市:師大書苑。
    元庚鮮(1998)。非營利組織民間團體推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文建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全球思考、台灣行動』國際研討會。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社區大學導覽(2003)。台北市: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行政院(2002)。挑戰二00八國際發展重點計畫—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建會(1999)。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文建會。
    文建會(2003)。第一區社區營造中心—社區院景形塑陪伴營造計畫。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北投社雜誌第12期。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
    北投文化雜誌1-7期。台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江明修(1999)。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江明修、陳定銘(2000)。非營利組織政治遊說的途徑與策略。蕭新煌(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386-434)。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85。
    江綺雯(1996)。社區隔空成人教育的里程碑-高雄市空中社區大學的籌辦與規劃。北縣成教,5,4-9。
    朱森村(1999)。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市推動社區大學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長在(1998)。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理念在成人學習上的蘊意。中正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西忠(1998)。學習化社會的構建與教育改革。中國成人教育,98(6),14-15。
    巫銘昌、梁恩嘉。(2002)。理性思維的教學策略。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0卷5期,87-110。
    社區教育學會(2000)。學習型社區,263-275。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定(1997)。再造工程方法應用於工作簡化之探討。政府再造。高雄市: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8)。社區小百科。台北市:光寶文教。
    林振春(1998)。學習社會與社區教育。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原住民社區教育活動的推動策略。原住民族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81-20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林振春(1999)。社區總體營造的教育策略。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0)。營造新家園。台北市:財團法人光寶文教基金會。
    林振春(2000)。成人的服務學習。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學習革命。。北市:師大書苑,141-167
    林振春(2000)。社區終身學習的方法。學習型社區。台北:師大書苑,91-118。
    林振春(2002)。學習型社區的願景與系統動力營造策略。社區教育的突破與創新。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 45-62。
    林振春、王淑宜(2004)。社區營造與傳播。臺北市:財團法人臺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
    林振春(2004)。社區大學與台灣社區學習文化的深耕。2004兩岸社區大學經營理念與運作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林清江(1995)。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成人教育,27,2-9。
    吳芝儀、李奉儒(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新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洪德仁(2001)。十年為期,願北投長青—從社區學習到北投憲章的構想。
    洪德仁(2002)。兒童、居民與政府共同打造的新夢想。北投地方史—溫泉篇。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孫本初(1994)。非營利組織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登記有案之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對象。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徐震(1999)。台灣社區工作的新形勢與新願景。載於社區發展季刊, 168-176。台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梁玫玲(1995)。新港文教基金會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1)。2001社區大學現況營運分析與未來發展。臺北市:社團法人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
    教育部(2004)。2004年東亞地區社區學習學術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
    郭進隆譯(1994)。Peter Senge著。第五項修練。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郭麗玲(1999)。學習型社區中社區媽媽終身學習的內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刊,28,47-70。
    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簡報資料。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南(1999)。社區總體營造。光寶雙月刊。台北市:光寶文教基金會。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瑞興圖書公司。
    陳美伶(1990)。國家與家庭分工的兒童照顧政策-台灣、美國、瑞典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錦煌(2004)。社區學習。陳錦煌醫師專欄。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陳亮全(1999)。互助互救的社區愛。社區櫥窗,157-167。台北市:光寶文教基金會。
    陳定銘(2002)。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陳金貴(1994)。美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英陣(1999)。推動社會福利社區化之研究-以高雄鳳山市為例。內政部社會司委託專案研究。
    張莞珍(2001)。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資源網絡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的學習資源網絡圖像。社會教育學刊,30,222-223。
    教育部(1995)。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森檀(2000)。東京媽媽丁之夢。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武雄(2003)。學校在窗外。新店市:左岸文化。
    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裡出版社。
    劉蕙苓(2002)。為永續的家園守候—北投社區營造的觀察。北投地方史—溫泉篇。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
    廖月娟 陳琇玲譯(2001)。Peter Senge著。變革之舞。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毓玲譯(1993)。Osborne, David; Gaebler, Ted 合著。新政府運動。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國州(1998)。閱讀社區。台北市: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青年社區成長委員會。
    戴保羅譯(1999)。Colin Rose,Malcolm J. Nicholl著。學習地圖。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鄭晃二、陳亮全(1999)。社區動力遊戲。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贊源(1997)。既競爭又合作、既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80,頁79-87。
    謝端丞(1997)。福利國家本質之研究-兼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及定位。國立中興大學財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市:巨流出版。
    蔡美慧譯(1997)。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規劃。臺北市: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蔣玉嬋(2001)。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於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大溪和平老街為例。國立台灣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
    魏惠娟(1999)。學習型家庭方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顧忠華(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公共性與自主性。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145-189。

    英文部分:
    Bellah, R.N. et al.(1985). Habit of the Heart.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rinkerhoff, R. (1998). Measurement Phase: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jects. In D. G. Robinson & J. C. Robinson
    (ed.), Moving from Training to Performance: a Practical Guidebook.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Brookfield, S. (1984). Adult learners,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community. British:Open University. 84-89.
    Brookfield, S. (1985).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29(2), 232-239.
    Cropley, A.J. (ed.)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Duke, C. (1998). In search of the learning society.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國際終身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9-46,台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Edwards, R. (1995). Behind the banner: Whither the learning society﹖ Adult Learning, 6(6), 187-189.
    European Union (EU.) (1995).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 (White Pap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erris, James M. (1998). The Rol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Self-Governing Society: a View from the United States.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9(2), 137-151.
    Garder, J. W. (1990). On Leadership. The Free Press.
    Girdon, B., Kramer, Ralph M. & Salamon, Lester M. (eds.) (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Haeberle, S. H. (1987). Neighborhood Identit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ociety, 19(2), 178-196.
    Hansmann, H. (1987).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Powel, W. 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san, A. (1996). Lifelong learning. In A. C. Tujnman(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w York: Pergamon, 33-40.
    Hodgkinson, V. A. (1989). Key Challenges Fac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Virginia Hodgkinson, Richard W. Lyman & Associates (ed.),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Hutchins, R.M. (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 台北市:中央圖書出版社。
    Hughes, C. & Tight, M. (1995). The Myth of the Learning Societ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43(3), 290-304.
    Jun, J. S. (1986). Public Administration: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Macmillan.
    Kramer, R.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ngworth, N. (1999). Learning communities for a learning century.社區總體營造與終生學習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Nyland, J. (1995). Issue Network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olicy Studies Review. Spring/Summer, 195-204.
    Rubenson, K. (1997). Two genera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Paper present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 & Its Journal. Hong Kong: Caritas Adult & Higher Education Service.
    Salamon, L. M. (1987).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the Scope and Theory of Government-Nonprofit, In Powell, Walter 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now, R.H.(1984)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Maintain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n and Women. N.Y.:Van Rees Press.
    Snow, R.H.(1984)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Methods of Organizing and Maintain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Men and Women. N.Y.:Van Rees Press.
    Williams,W.&Robins,W.R. (1980).Community Education:Observations on the California Case in Issue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edited and introduced by)Fletcher,C.& Thompson,N.H.K.:The Falmer Press.
    Wolf, T. (1999).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Wuthnow, Robert (1991). “Tocqueville’s Question Reconsidered: Voluntarism and Public Discourse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in Robert Wuthnow (ed.) Between States and Markets: the Voluntary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88-308.

    網站部分:
    八頭里仁協會:http://www.peitou.org.tw/
    社區營造學會: http://cesroc.twweb.biz/front/bin/home.phtml
    財團法人北投文化基金會:
    http://www.ptcf.org.tw/ptcf2/web/introblock/intro2004.php
    北投社區大學:
    http://www.ptcf.org.tw/edu/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