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曉芸
論文名稱: 兩岸三地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冷戰時期」的書寫
指導教授: 王秀惠
Wang, Hsiu-Hui
朱鴻
Chu, 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教科書歷史教育冷戰時期意識型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5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兩岸三地冷戰結束前後高中歷史教科書「冷戰時期」的書寫,瞭解三地教科書過去和現階段書寫的概況,透過課綱、教科書中的人物安排、議題上與學術互動的成果,梳理冷戰前後及時代的轉變,使得教科書內容中所隱含的意識型態轉變,呈現出不同的國家意識和國際觀。
      由三地課綱的發展脈絡來看,已由側重國家意識,漸轉變為配合冷戰結束後的時代潮流,由濃轉淡,而較突顯出歷史的課程意識和符應多元時代的國際觀。
      三地新舊版教科書中的人物安排,以類別來看,除政治類別人物比例仍不少外,新增許多經濟、社會文化類別,甚至台灣新版和中國大陸新版當中的社會文化類別的安排比例超越政治類別,顯見受到新文化史影響。早期側重國家意識,加強政治類別人物的比例、採負面方式書寫敵對陣營,諸此已被突顯歷史科的課程意識和重視多元文化的國際觀養成所取代。
    對於議題的安排上,試將冷戰時期分為三期:初期的冷戰起源、中期的冷戰緩和、後期的冷戰結束,將三地新舊版對三個時期的界定、導因作一整理,再與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作對照,瞭解箇中互動情形。初期的起源問題仍較有立場上的維護色彩,當中較具突破的為香港新版,冷戰結束及政權轉移後的今日,對於英國在冷戰過程扮演的角色,已能將學術的研究成果加以呈現。中期的緩和問題,三地書寫轉變明顯由美蘇兩強為主政治事件改為中期的亞洲及各地的內部發展為主,較能一窺冷戰時期人們的生活概況,惟仍應以美蘇兩強中期控制力轉弱作一交待,且結合學術上緩和是種長期的發展態勢,中期即有形成後冷戰多元化的背景,才能明白教科書於冷戰中期如此編寫的原因。後期的冷戰結束,三地教科書的安排在事件及原因上較無爭議,然而較少提及結束的過程,香港新版當中安排兩個年份作為冷戰的結束,宜標示及強調冷戰結束的階段,凸顯書寫時分析的深度。
    冷戰時期的教科書,教科書中的冷戰時期,同樣事件卻有不同的書寫方式,因各地的國家意識、國際觀以及本身的課程意識轉變,都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藉三地新舊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的書寫概況作一比較,取其長避其短,使歷史教科書更能傳達出具包容性的國家意識和適切的國際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五節 文獻探討.................................................................................................9 第二章 三地歷史課綱和教科書中「冷戰時期」架構的安排....21 第一節 台灣............................................................................................................21 第二節 香港............................................................................................................37 第三節 中國大陸...................................................................................................46 第三章 教科書「冷戰時期」的書寫立場以人物安排為例.........59 第一節  台灣.........................................................................................................61 第二節  香港.........................................................................................................74 第三節  中國大陸.................................................................................................92 第四節 綜合分析...............................................................................................107 第四章 教科書「冷戰時期」的書寫立場以議題安排為例.......117 第一節 冷戰起源..............................................................................................118 第二節 冷戰緩和..............................................................................................136 第三節 冷戰結束..............................................................................................153 第五章 結論.....................................................................................169 第一節 三地高中歷史教科書「冷戰時期」書寫現況...............................169 第二節 三地高中歷史教科書「冷戰時期」書寫建議...............................174 參考文獻..............................................................................................180 附錄一 三地新舊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冷戰時期的事件安排..........................191 附錄二 三地新舊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冷戰時期的圖片安排..........................203

    一、課程標準(標準或大綱)(依地區和出版時間排序)
    台灣:
    1.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1年12月。
    2.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51年7月。
    3. 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0年2月。
    4.教育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7月。
     5.教育部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85年5月。
    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總綱修訂小組、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民國94年6月。
    7. 98課綱和101課綱取自「歷史學科中心-課程綱要」:http://203.68.236.93/xoops2/instpage.php?r=&w=100%&h=800&url=203.68.236.93/doc/95course/95-1.htm
     香港:
    1.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歷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07年。
    中國大陸: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修訂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二、教科書
    台灣:
    1. 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民國46年12月修訂本初版。
    2. 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民國53年12月初版。
    3. 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民國62年1月初版。
    4. 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第四冊)》,民國75年1月初版,民國89年1月15版。
    5周樑楷,《世界文化歷史篇上冊)》,新北市:龍騰文化,民國90年。
    6.周樑楷,《普通高級中學歷史4》,新北市:龍騰文化,民國100年2月。
    香港:
    1.鄔健冰,《世界歷史5》,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89年初版。
    2.王淑琴編,《新視野-世界歷史(主題乙)》,2009年初版,2011年重印。
    中國大陸:
    1.人民教育出版社編,《世界近現代史》(全日制中學歷史教學大綱1990年修訂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編,《歷史1(必修)》(2003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2010年6月第1次印刷。
    3.人民教育出版社編,《歷史2(必修)》(2003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2010年12月第3次印刷。
    4.人民教育出版社編,《歷史3(必修)》(2003年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2010年5月第2次印刷。

    三、專書

    1. 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艾瑞克‧霍布斯邦)著,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上)》,台北市:麥田,1996年出版。
    2. John W. Mason(約翰‧梅森)著,何宏儒 譯,《冷戰 The Cold War:1945-1991》,台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 城邦文化發行,2001。
    3. Joseh L. Nogee & Robert H. Donaldson原著,黃宗浩譯,《蘇聯二次大戰後的外交政策》,台北市:幼獅,1984。
    4. Joseph Nye (小约瑟夫‧奈)著,張小明 譯,《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5. Robert O. Paxton著,陳美君、陳美如譯,《西洋現代史(下)》,新加坡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06年出版。
    6. Raymond(雷蒙德.加特霍夫)著,伍牛和王薇譯,《冷戰史:遏制與共存備忘》,新華出版社,2003年。
    7. Michael W. Apple (艾波)著,王麗雲譯,《意識型態與課程》,台北市:桂冠全名,2002年。
    8. Samuel Huntington(杭亭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市:聯經,1997年。
    9. 丁幸豪、潘銳著,《冷戰後的美國》,台北市:五南,1993年初版。
    10. 于友西等,《歷史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三版。
    11. 王萬里,《美蘇關係硏究 : 冷戰、和解、對抗(-1984)》,台北市:黎明文化,1986年。
    12. 白建才,《美蘇冷戰史》,陝西:陝西大學出版社,1996年。
    13. 貝磊、古鼎儀主編,《香港和澳門的教育:從比較角度看延續與變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4. 李英明,《文化意識型態的危機:蘇聯、東歐、中共的轉變》,台北市:時報文化,1992年初版。
    15. 李慎明、吳恩遠、王立強,《歷史的風:俄羅斯學者論蘇聯解體和對蘇聯歷史的評價》,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16. 李邁先,《西洋現代史》,台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6月出版。
    17. 余偉民主編,《歷史教育展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2年1月初版。
    18. 杜芳主編,《新理念歷史教學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19. 杭亭頓著,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市:聯經,1997年。
    20. 胡瑩,《地理空間與全球霸權:布熱津斯基的地緣政治思想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2月。
    21. 貝磊、古鼎儀主編,《香港和澳門的教育:從比較角度看延續與變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22. 宋宏煦,《外交自存與霸權干涉 : 國際關係干涉槪念理論之探討》,台北市:幼獅,1988年。
    23. 宋宏煦,《國際社會的變遷與二十一世紀》,台北市:正中書局,1995年。
    24. 許倬雲,《從歷史看時代轉移》,台北市:洪建全基金會出版,2000年。
    25. 陳伯璋,《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市:師大書苑,2001年出版。
    26. 張元、周樑楷 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8年出版。
    27.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臺北市:風雲論壇,2001年。
    28.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國民中學歷史教學硏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1995。
    29. 顏慶祥,《教科書意識型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台北:五南圖書,1997年2月。
    30. 廖隆盛等,《大陸高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歷史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4年4月。
    31. 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 1979-1989》,臺北市:三民,1992年。
    32. 畢英賢,《蘇聯末期的對外關係》,台北市:黎明文化,1992年。
    四、學位論文

    1. 李麗滿,《從「鄭和下西洋」看華文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書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9年。
    2. 袁筱梅,《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為範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3. 周妍希,《戰後我國(初)國中歷史教科書中世界史教材內容演變之研究(1945-200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9年。
    4. 梁安琪,《高中世界史教科書研究》,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出版。
    5. 郭淑美,《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以台灣史教中心(1948~2006)》,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6月出版。
    6. 張行健,《從比較教育角度看戰後香港中學世界歷史科的轉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部文教教育碩士論文,1987年。
    7. 蔡宗憲,《兩岸高中歷史教材選編之比較研究(2005~2007)--以周代史教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11年。
    8. 蔡保安,《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探討蘇聯解體》,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9. 劉珍如,《比較台灣,中國,香港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對清末東北之敘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9年。
    10. 魏素玲,《香港中學歷史教科書中香港歷史與認同塑造(1991-200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班論文,2006年。
    11. 戴淑貞,《海峽兩岸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國民政府時期」(1925-1948)教材之比較研究—以人物和事件的敘述為討論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7年。
    五、期刊論文

    1. 王仲孚,〈論兩岸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評價〉,《教學與研究》,第15期,1993年6月15日,頁21-36。
    2. 王仲孚,〈談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與教科書的編輯〉,《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卷5期,2000年2月,頁10-14。
    3. 王仲孚,〈歷史認同與民族認同〉,《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大變動:歷史教育論集二編》,台北市:海峽學術,2005年,頁20-35。
    4. 王仲孚,〈再論歷史教學中的人物評價問題〉,《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大變動:歷史教育論集二編》,台北市:海峽學術,2005年,頁72-82。
    5. 王宏志,〈歷史人物和歷史教材〉,《課程‧教材‧教法》,第11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頁6-11。
    6. 方平,〈試析新版初中歷史教材對歷史人物描寫的不足之處〉,《中學歷史教學》,第8期,江蘇省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2003年,頁24-25。
    7. 任全民,〈蘇聯體制終結的產權經濟學解釋〉,《理論觀察》,第4期(總第64期),2010年,頁79-80。
    8. 林慈淑,〈歷史要教甚麼「能力」?試論香港、臺灣、英國的三份課綱〉,「歷史教育新思維:與台灣歷史教育工作者對話」研討會論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育學系,2009。取自www.fed.cuhk.edu.hk/history/。(查閱於2013年8月29日)
    9. 朱煜,〈臺灣高中新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及其理念試析—以“龍騰本”為例〉,《歷史月刊》,180期,2003年01月,頁66 –71。
    10. 李世安,〈英國與冷戰起源〉,《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冷戰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出版,頁53-73。
    11. 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第1卷第1期,民國77年7月,頁122-128。
    12. 李子建、尹弘飈,〈中國內地的高中課程改革:藍圖、挑戰與展望〉,《香港教師中心學報》,第4卷,2005年出版,頁1-10。
    13. 芮信,〈世界史研究的進步與中學世界歷史教科書的編寫〉,《課程.教材.教法》,第10期,2000年,頁29-33。
    14. 周樑楷,〈普通高歷史科課程綱要特色(98課綱)〉,《九十七年度國立台灣大學98高中課程綱要全方位解讀研習活動手冊》,國立台灣大學教務處師資培育中心,2008年5月出版,頁217-218。
    15. 吳恩遠,〈近年來國內外學界對蘇聯解體原因研究綜述〉,《世界歷史》,2009年,頁102-115。
    16. 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想像與晚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3期,民國89年6月,頁77-158。
    17. 香港電影資料館,〈1950-1970年代香港電影的冷戰因素〉,《通訊》第38期,2006年11月,頁3-8。
    18. 胡茂志,〈講授中學歷史人物的體會〉,《安徽教育》,第10期,1996年,頁45。
    19. 高明士,〈歷史教育與教育目的〉,《歷史教育》,第14 期,2009年6月,頁21-34。
    20. 徐雪霞,〈大陸高中歷史教科書評析〉,《中等教育》,第46卷第1期,1995年2月,頁67-77。
    21. 徐勝一,〈香港地理教育的發展與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三卷六期,民國82年4月,頁49-57。
    22. 陳新,〈論西方現代歷史敘述範式的形成與嬗變〉,《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1999年8月,頁25-30。
    23. 陳兼、余偉民〈「冷戰史新研究」:源起、學術特徵及其批判〉,《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冷戰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5年7月,頁1-37。
    24. 陳光興、錢永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之下的學術生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2004年12月,頁179-206。
    25. 陳朝暉,〈綜述十年來我國學術界對蘇聯劇變原因的研究〉,《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連雲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出版,2002年6月,頁4-8。
    26. 紐維敢,〈論美國冷戰任務的完成〉,《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2008年9月,頁69-70。
    27. 梁景和、黃巍,〈西方新文化史述略〉,《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卷第3期,2010年5月,頁29-33。
    28. 曹勝強,〈論雅爾達體系與冷戰的關係〉,《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6年,頁10-14。
    29. 黃春木,〈歷史科98課綱初探〉,《九十七年度國立台灣大學98高中課程綱要全方位解讀研習活動手冊》,國立台灣大學教務處師資培育中心,2008年5月出版,頁73-79。
    30. 黃庭康,〈國家權力形構與華文學校課程改革-戰後新加坡及香港的個案比較〉,《教育與社會研究》,第四期,2002年7月,頁111-133。
    31. 黃顯華,〈香港地區教科書選用制度〉,《邁向課程新紀元(三)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新北市新店區: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0年5月,頁23-41。
    32. 馮以浤、陳建英,〈香港高中教科書的質素:教師的評價〉,《教育學報》,第12卷第2期,香港教育研究所出版,頁24-30。
    33. 馮家珍,〈淺談中師歷史課的插圖教學〉,《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4期,頁51-52。
    34. 馮一下、黃勇,〈試析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的人物史內容〉,《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第1-2期,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05年,頁20-23。
    35. 葉江,〈史達林的戰後世界體系觀與冷戰起源的關係〉,《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冷戰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出版,頁77-90。
    36. 張元,〈高中歷史教科書龍騰本的撰寫原則〉,《歷史月刊》,2002年12月號,2002年12月。
    37. 張行健,〈戰後四十年來香港中學歷史科課程〉,《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第15卷第2期,1987年出版,頁76-82。
    38. 張媚斯,〈一位香港學生看台灣的國中歷史教育〉,《史學會刊》,第37期,1993年6月,頁14。
    39. 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上)-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4卷第1期,頁135-147。
    40. 劉靜貞,〈人物書寫的可能性──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表現〉,《史學與文獻》,東吳大學歷史系主編,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出版,頁27-54
    41. 戴超武,〈基辛格-尼克松的「宏大構想」、尼克松主義與冷戰轉型〉,《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7年,頁19-27。
    42. 潘忠岐,〈世界秩序的歷史嚴格及其對當代的啟示〉,《國際政治研究》,2002年第3期,頁108-109。
    43. 潘廣輝,〈西方學術界對蘇聯解體原因的研究綜述〉,《俄羅斯研究》總第128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03年,頁54-63。
    44. 聶清德、金育強、張濤,〈冷戰思維下國際競技體育走勢研究〉,《體育成人教育學刊》,第26卷第5期,2010年10月,頁1-2。
    45. 霜木,〈冷戰起源爭議-兼論意識型態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冷戰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出版,頁38-52。

    六、網站資料
    1.「交流增強敵意?近九成學生對陸不友善」http://www.herald-today.com/content.php?sn=3968(查閱於2013年11月30日)
    2.「台灣學生國際觀不足 7成不知2012奧運地點」http://tw.myblog.yahoo.com/jw!jY6qjRuBAx_Lwpsv29ZxB8Lcevc-/article?mid=6887(查 閱於2013年11月30日)
    3.「2009-07-16調查:國際觀 台灣學子得加強深度 中廣新聞網」http://203.84.192.95/search/srpcache?ei=UTF-8&p=%E5%8F%B0%E7%81%A3%E5%AD%B8%E7%94%9F%26%E5%9C%8B%E9%9A%9B%E8%A7%80&fr=yfp&u=http://cc.bingj.com/cache.aspx?q=%e5%8f%b0%e7%81%a3%e5%ad%b8%e7%94%9f%26%e5%9c%8b%e9%9a%9b%e8%a7%80&d=4993656556955354&mkt=zh-TW&setlang=zh-TW&w=DsG_ngZSqmPe2lwtPyKicjGJbN2MH0C4&icp=1&.intl=tw&sig=41sno322erPRorKJtYvVAA--(查閱於2013年11月30日)
    4. 陳惠純,〈教科書的選用與評鑑〉擷錄自http://www.sfgsh.tp.edu.tw/sfweb/adm/teach/donwload/981103c.doc(查閱於2013年11月24日)
    5. 中華民國教育部網站,〈「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的分析〉,網站資料:http://english.moe.gov.tw/public/Attachment/7511113197.doc (查閱於2012年7月19日)
    6. 余偉民,〈冷戰史研究:後冷戰時代的歷史之鑒〉轉自「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gate/big5/views.ce.cn/main/qy/201008/13/t20100813_21717454.shtml(查閱於2013年8月19日)
    7.章百家,〈評論沈志華冷戰五書〉,轉錄自「上海圖書館」: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library.sh.cn/dzyd/spxc/list.asp?spid=6202
    8.中研院近史所「冷戰時期兩岸發展比較研究群簡介」:http://proj1.sinica.edu.tw/~bsts50/intro.html(查閱於2013年8月19日)
    9.徐明珠,〈教科書民編與統編本問題探討〉轉錄自「國政分析」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2/EC-B-092-002.htm(查閱於民國102年6月20日)
    10.取自歷史學科中心-課程綱要:「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95暫行綱要與新課綱異同比較一覽表」http://203.68.236.93/xoops2/instpage.php?r=&w=100%&h=800&url=203.68.236.93/doc/95course/95-1.htm(查閱於2013年8月2日)
    11.維基百科: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4%B8%89%E5%9B%9B%E9%AB%98%E4%B8%AD%E6%95%99%E8%82%B2%E6%94%B9%E9%9D%A9(查於2012年6月28日)
    12.〈新高中中史爆退修潮〉取自昔日東方電子報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10501/00176_023.html(查閱於2013年8月3)
    13.廖亞全,〈連結兩史,優化課程〉,取自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0/13/PL0910130003.htm (查閱於2013年8月1日)
    14.李孝悌,〈我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一些想法〉,《清華歷史教學》,第9期,1999年。取自網站http://vm.nthu.edu.tw/history/histeach/9-1-1.html (查閱於2012年8月10日)
    15. 羅永生,〈殖民無間道:香港的殖民主義(去)政治與文化冷戰〉,轉錄自http://lawws12.blogspot.tw/2007/06/blog-post.html(查閱於2013年8月19日)
    16.101課綱資料取自「歷史學科中心-課程綱要」 http://203.68.236.93/xoops2/instpage.php?r=&w=100%&h=800&url=203.68.236.93/doc/95course/95-1.htm (查閱於2013年8月22日)
    17.「苦勞網-2007/10/05 〈新聞你來搞 冷戰、後冷戰、新冷戰?國際局勢新觀察〉」http://www.coolloud.org.tw/node/9441(2013年5月19日)
    18.Socom,〈美國圍堵戰略(Strategy of Containment)與韓戰(Korean War)〉http://hpds.ee.ncku.edu.tw/~guard/history/KOREAN_WAR/KOREAN_WAR02.htm(查閱於2013年8月29日)。
    19.維基百科:馬歇爾計劃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9%AC%E6%AD%87%E5%B0%94%E8%AE%A1%E5%88%92(查閱於2012年8月14日)
    20.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課程發展/課程文件及報告>學會學習(諮詢文件)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cs-curriculum-doc-report/about-cs-curriculum-doc-report/index.html(查閱於2013年8月23日)
    21. 洪碧霞老師,〈看看別國的歷史考題,想想台灣的差在哪裡?〉擷取自歷史學科中心 http://203.68.236.93/xoops2/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348&forum=22 (查閱於2013年9月1日)

    下載圖示
    QR CODE